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现实环境危机的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感、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坚强的“守护”责任心、培养大学生严谨的工作責任心,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最终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环境激素;生殖健康;社会责任心;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66-02
社会责任心是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公民对国家、集体及他人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条例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自我义务的态度。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必备的基本品质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条件之一。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使他们关心所处社会的发展,并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一种崇高的信念和情感,并升华为主人翁责任感,成为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环境危机主要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发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如环境激素类物质的排放。指干扰动物与人体正常内分泌机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由于它往往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往往又称为环境激素(ecoestrogen)。它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植物天然雌激素。由于这些化合物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所以称内分泌干扰物(简称EDC),它是21世纪的环境问题之一。这类物质中已被确认的有70多种,已经随着制药、塑料生产和农药的使用散布于全球。通过《环境激素与生殖健康》课程的讲授,以环境激素作为环境危机的代表,增强学生对环境危机的深刻认识,提高其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一、环境激素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存在,培养学生警惕的危机意识感
环境激素种类繁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70多种,包括镉、铅、汞三种重金属及其60多种有机化合物。在生活日常用品中,几乎处处都在使用。有机环境激素类物质主要包括:农药DDT、用于电器和塑料制品的多氯联苯、制造碳酸酯树脂的双酚A、作为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酐类、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已二酸、常用塑料聚苯乙烯、海洋防污涂料三丁基锡等化学物质,洗洁精中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降解产物壬基酚,还包括最典型的强致癌物二恶英等。工作中也时常遇到,从一线的生产工人,到搬运工人,再到销售人员,每一步都是与这些环境激素添加产品直接接触。特别是与生活用品相关的,如润滑油等。甚至在上班过程中也与汽车的尾气相接触,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的环境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重金属及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含量最大的莫过于铅。大部分的四乙基铅随汽车尾气排到大气中。汽车尾气中的环境激素很容易通过血液长期蓄积于人的肝、肾、脾、肺和大脑中,进而产生慢性危害。尤其是铅一旦进入人的大脑组织,便紧紧黏附在脑细胞的关键部位,从而导致人的智能发育障碍和血色素制造障碍等后果。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激素存在工业文明之中,是一个社会性的大危机,需要时时具有危机意识。
二、环境激素对地球物种危害深远,培养学生坚强的“守护”责任心
对于科学研究者而言,环境激素对地球物种的危害了解了很多,但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却是知之甚少。《环境激素与生殖健康》要让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内分泌干扰物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对生物体起类似雌激素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环境激素不但影响地球动物的生殖繁育,而且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殖繁育。环境激素会导致鱼生殖器官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率增多,雄性退化,种群退化;环境激素对鱼虾贝的内分泌有明显的影响,导致螺类出现阴茎短小;短吻鳄生殖器退化等。环境激素还作用于人体的生殖腺,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可以影响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性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男性精子的数目及质量降低;环境激素引起的癌症主要为生殖器官癌,包括乳腺癌、睾丸癌、前列腺癌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导致地球上种群的退化。针对学生易于根植课堂,无法形成一种现实的直接冲击,我们带领学生开展海洋滩涂螺类的调查,实际去了解螺类受到环境激素危害所带来的生殖影响,如阴茎短小、个体偏小等,而且可以发现距离港口越远所受影响越小。也在实验室开展了一些直接的环境激素暴露试验,观察一些易于见到的现象,加强其对环境激素危害的深刻认识。环境激素的危害需要为大多数人所了解,特别是对于即将踏入社会、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保证他们及后代的健康是我们必须的责任。
三、了解环境激素事件的危机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责任心
环境激素事件的危机,往往都是来源于细微的疏忽,特别是对事物(环境激素)的片面认识所造成的。环境激素类物质,往往都具有一些好的特性或者是治疗效果,如己烯雌酚。它可以作为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在治疗卵巢功能不全或垂体功能异常引起的各种疾病、闭经、子宫发育不全、功能性子宫出血、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性阴道炎及退奶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它可以促使女性性器官及副性征正常发育,使子宫内膜增生和阴道上皮角化,减轻妇女更年期或妇科手术后因性腺功能不足而产生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增强子宫收缩,提高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人们往往被它的正效应迷惑,就开始了大量应用。这种“盲目使用”的结果:母亲在15~20年前用过己烯雌酚后,所生儿子出现隐睾、睾丸癌、精子活力下降、不育,免疫下降等。环境激素带来的危机不但对个体造成影响,而且易于造成巨大的“面”效应。另外,如日本的“米糠油”事件。日本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做了饲料,还造成数十万只家禽的死亡。之后由于人食用鸡肉致使5000多人中毒,死亡30余人。在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环境激素带来的危害,人为的疏忽可能会导致放大这种危害,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获得对工作的严谨态度认同,从而培养起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四、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
《环境激素与生殖健康》与环境激素相关的产品几乎每天都被大家接触,只有了解环境激素存在,并时时注意少用或者使用时避开直接的接触,以减少危害。个人除了不向周围环境乱丢化学物质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范意识,养成一种绿色的健康生活习惯,如少用一次性用品,少用室内杀虫剂,避免食用近海鱼虾贝类,不要购买塑料制的婴幼儿用品,不用聚氯乙烯包装材料在微波炉中加热食品,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等。尽可能多吃谷物和蔬果,有助于将环境激素排出体外。中日两国学者的一项联合研究成果表明,饮茶有助于将体内的环境激素排出体外,让实验鼠连续饮用2个月的茶水,能使实验鼠肝脏、胰脏、睾丸及副睾丸等内脏中的环境激素完全排出体外。当大家都意识到环境激素的危害时,才会形成一个爱护环境社会,有利于提高整体环境状态。因而,适当增加环境危机意识、提高大家的社会责任心,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生活品质,也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环境激素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增强大家的危机意识、提升大家的社会责任心,才能随时设法去减少生活中环境激素的接触和危害,这是减少环境激素危害的必须途径。通过环境危机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警惕的危机意识感、培养学生坚强的“守护”责任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责任心、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并最终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整体素质,具有极强的现实效应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陶贤继(1975-),男,湖南长沙人,工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毒理学。
通讯作者:魏华(1962-),男,上海人,博士,教授、院长,研究方向:水生动物生理学。
关键词:环境激素;生殖健康;社会责任心;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66-02
社会责任心是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公民对国家、集体及他人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条例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自我义务的态度。社会责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必备的基本品质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条件之一。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使他们关心所处社会的发展,并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一种崇高的信念和情感,并升华为主人翁责任感,成为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环境危机主要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发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如环境激素类物质的排放。指干扰动物与人体正常内分泌机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由于它往往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往往又称为环境激素(ecoestrogen)。它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植物天然雌激素。由于这些化合物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所以称内分泌干扰物(简称EDC),它是21世纪的环境问题之一。这类物质中已被确认的有70多种,已经随着制药、塑料生产和农药的使用散布于全球。通过《环境激素与生殖健康》课程的讲授,以环境激素作为环境危机的代表,增强学生对环境危机的深刻认识,提高其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一、环境激素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存在,培养学生警惕的危机意识感
环境激素种类繁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有70多种,包括镉、铅、汞三种重金属及其60多种有机化合物。在生活日常用品中,几乎处处都在使用。有机环境激素类物质主要包括:农药DDT、用于电器和塑料制品的多氯联苯、制造碳酸酯树脂的双酚A、作为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酐类、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已二酸、常用塑料聚苯乙烯、海洋防污涂料三丁基锡等化学物质,洗洁精中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的降解产物壬基酚,还包括最典型的强致癌物二恶英等。工作中也时常遇到,从一线的生产工人,到搬运工人,再到销售人员,每一步都是与这些环境激素添加产品直接接触。特别是与生活用品相关的,如润滑油等。甚至在上班过程中也与汽车的尾气相接触,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的环境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重金属及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含量最大的莫过于铅。大部分的四乙基铅随汽车尾气排到大气中。汽车尾气中的环境激素很容易通过血液长期蓄积于人的肝、肾、脾、肺和大脑中,进而产生慢性危害。尤其是铅一旦进入人的大脑组织,便紧紧黏附在脑细胞的关键部位,从而导致人的智能发育障碍和血色素制造障碍等后果。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激素存在工业文明之中,是一个社会性的大危机,需要时时具有危机意识。
二、环境激素对地球物种危害深远,培养学生坚强的“守护”责任心
对于科学研究者而言,环境激素对地球物种的危害了解了很多,但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却是知之甚少。《环境激素与生殖健康》要让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内分泌干扰物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对生物体起类似雌激素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环境激素不但影响地球动物的生殖繁育,而且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殖繁育。环境激素会导致鱼生殖器官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率增多,雄性退化,种群退化;环境激素对鱼虾贝的内分泌有明显的影响,导致螺类出现阴茎短小;短吻鳄生殖器退化等。环境激素还作用于人体的生殖腺,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可以影响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性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男性精子的数目及质量降低;环境激素引起的癌症主要为生殖器官癌,包括乳腺癌、睾丸癌、前列腺癌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导致地球上种群的退化。针对学生易于根植课堂,无法形成一种现实的直接冲击,我们带领学生开展海洋滩涂螺类的调查,实际去了解螺类受到环境激素危害所带来的生殖影响,如阴茎短小、个体偏小等,而且可以发现距离港口越远所受影响越小。也在实验室开展了一些直接的环境激素暴露试验,观察一些易于见到的现象,加强其对环境激素危害的深刻认识。环境激素的危害需要为大多数人所了解,特别是对于即将踏入社会、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保证他们及后代的健康是我们必须的责任。
三、了解环境激素事件的危机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责任心
环境激素事件的危机,往往都是来源于细微的疏忽,特别是对事物(环境激素)的片面认识所造成的。环境激素类物质,往往都具有一些好的特性或者是治疗效果,如己烯雌酚。它可以作为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在治疗卵巢功能不全或垂体功能异常引起的各种疾病、闭经、子宫发育不全、功能性子宫出血、绝经期综合征、老年性阴道炎及退奶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它可以促使女性性器官及副性征正常发育,使子宫内膜增生和阴道上皮角化,减轻妇女更年期或妇科手术后因性腺功能不足而产生的内分泌功能紊乱,增强子宫收缩,提高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人们往往被它的正效应迷惑,就开始了大量应用。这种“盲目使用”的结果:母亲在15~20年前用过己烯雌酚后,所生儿子出现隐睾、睾丸癌、精子活力下降、不育,免疫下降等。环境激素带来的危机不但对个体造成影响,而且易于造成巨大的“面”效应。另外,如日本的“米糠油”事件。日本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做了饲料,还造成数十万只家禽的死亡。之后由于人食用鸡肉致使5000多人中毒,死亡30余人。在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环境激素带来的危害,人为的疏忽可能会导致放大这种危害,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获得对工作的严谨态度认同,从而培养起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四、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
《环境激素与生殖健康》与环境激素相关的产品几乎每天都被大家接触,只有了解环境激素存在,并时时注意少用或者使用时避开直接的接触,以减少危害。个人除了不向周围环境乱丢化学物质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范意识,养成一种绿色的健康生活习惯,如少用一次性用品,少用室内杀虫剂,避免食用近海鱼虾贝类,不要购买塑料制的婴幼儿用品,不用聚氯乙烯包装材料在微波炉中加热食品,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等。尽可能多吃谷物和蔬果,有助于将环境激素排出体外。中日两国学者的一项联合研究成果表明,饮茶有助于将体内的环境激素排出体外,让实验鼠连续饮用2个月的茶水,能使实验鼠肝脏、胰脏、睾丸及副睾丸等内脏中的环境激素完全排出体外。当大家都意识到环境激素的危害时,才会形成一个爱护环境社会,有利于提高整体环境状态。因而,适当增加环境危机意识、提高大家的社会责任心,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生活品质,也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环境激素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增强大家的危机意识、提升大家的社会责任心,才能随时设法去减少生活中环境激素的接触和危害,这是减少环境激素危害的必须途径。通过环境危机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警惕的危机意识感、培养学生坚强的“守护”责任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责任心、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并最终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的整体素质,具有极强的现实效应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陶贤继(1975-),男,湖南长沙人,工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毒理学。
通讯作者:魏华(1962-),男,上海人,博士,教授、院长,研究方向:水生动物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