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体教融合”是我国为促进青少年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成体育强国的创造性解决方案.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探析推动“体教融合”进入政策议程并得以出台的内在逻辑,以解释我国深化“体教融合”政策出台的政策过程.同时结合我国深化“体教融合”政策议程的构建经验进行整合和讨论,发现在我国深化“体教融合”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注重焦点事件的催化作用以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支持,利用央地之间“吸纳——辐射”积累了政策探索的经验,多层次多类型的意见表达渠道使得体教分离问题被决策者和政府察觉,加速推动了议题进入
【机 构】
: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教融合”是我国为促进青少年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成体育强国的创造性解决方案.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探析推动“体教融合”进入政策议程并得以出台的内在逻辑,以解释我国深化“体教融合”政策出台的政策过程.同时结合我国深化“体教融合”政策议程的构建经验进行整合和讨论,发现在我国深化“体教融合”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注重焦点事件的催化作用以营造有利的社会舆论支持,利用央地之间“吸纳——辐射”积累了政策探索的经验,多层次多类型的意见表达渠道使得体教分离问题被决策者和政府察觉,加速推动了议题进入政策议程,最终“体教融合”的政策方案得以出台.
其他文献
加拿大是较早开始关注校园欺凌的国家之一,以安大略省为例,其反校园欺凌政策从“零容忍”到“安全、接受”,逐渐得到完善,主要包括界定校园欺凌概念、明确角色与责任、报告校长与通知家长、建设积极学校氛围、采取渐进纪律、提高反欺凌的专业意识和能力、建立监督和审查机制,具有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校教育功能、发展反欺凌校园文化、倡导共享责任的特点.政策实施后,其欺凌现象总体呈下降趋势,证明加拿大的反欺凌政策富有成效.我国可借鉴其成功经验,建立学校整体的反欺凌政策与机制;理性惩戒回归人文关怀;建立联动的反欺凌共同体.
为探索教育工作者在与世界对话的过程中建构自我和他者意识的有效路径,2013年起,加拿大温莎大学、多伦多大学和中国的多所高校联合启动了“中国-加拿大教师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惠学习研究项目”.文章呈现了该项目上海-多伦多姊妹校教师间互惠交流的叙事故事,并以“直线”与“圆”隐喻中加教师生活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在课程结构上,加拿大是熔炉式的综合学科制,而中国是棋盘式界限分明的分科制;在教学上,中国的课堂教学像铁路轨道,教学方向明确且基础夯实,而加拿大的课堂教学仿佛河流,形式自由且包容度强;在教师发展上,中国的教师习惯
依据教育学术期刊研究样本选择标准对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术期刊进行逐一核查,截至2019年10月31日,我国教育学术期刊总体为231种.其中,优质教育学术期刊介于56(南大核心)-84种(北大核心)之间.基于内容分析,无论从办刊数量还是质量上看,我国教育学术期刊在省域、区域、主办机构、学科等资源配置上均严重失衡.这一现象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与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问题亟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分类评价、和谐共生的教育学术期刊生态系统.
近几年来,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然而,大数据越来越嵌入到高校教育管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社会风险,主要表现为:隐私泄露、数据丢失、数据霸权、数据鸿沟和数据孤岛等.高校大数据社会风险的产生,与数据存储技术、防御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有关,与高校师生对大数据认识不充分、使用不恰当有关,更与高校大数据治理制度不健全、“碎片化”问题突出有关.当前,高校大数据治理制度在顶层设计、协同执行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碎片化”倾向.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根据制度的基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然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过于强调专业性和专门化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与通识教育理念游离、课程分野、教学龃龉等现实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个人永续发展需要.从革新教育理念出发,通专融合服务人才培养;遵守“纵向贯通、横向统整”原则,建构具有共同基础的“同心”课程;倡导“跨界”合作教学,为教师赋能;联动“三级”课堂,打造育人文化,是确保高职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已赋予高校教师多重角色,“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师们作为学科研究者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为此,通过探究高校教师的科研认同及其形成机理来寻找有效提升其科研能力的方法尤为重要.对国内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15位英语教师的质性调研表明,教师们的自我认同呈现出“积极科研、被动科研和放弃科研”三类,且均处在不同的科研困境中.在深入探讨缘由时发现,教师科研认同的形塑是由来自个人、学校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的因子互动协商完成的,且三维因子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性.个人维度因素是教师科研认同构建的核心内因,学校政策和扶持是激发教师科
随着我国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单纯依靠教材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篇幅相对较短,并不能完整地概括相关人物、事物的全部特点,若学生单纯地根据这些知识内容进行课内阅读,将会导致其知识面较为狭窄.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将课外阅读纳入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体系中,利用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知识进行补充、释义等,强化学生对课内阅读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增强课外阅读闲适性,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以关怀心灵为旨趣的教育范式在中国历史悠久,但却时常隐而不彰.在15世纪的中国,面对日益僵化的主流“举子学”教育模式,以吴与弼、陈献章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力倡“身心学”,发起了教育的心灵转向.通过采用新文化史研究范式,明代“举子学”的兴衰及吴与弼、陈献章转向并笃行“身心学”的教育生平得以叙说.经由教育目的 、教育方法与特色课程三维,师徒二人心灵教育思想的特点与沿革得以凸显.从吴与弼到陈献章的“身心学”教育观呈现了教育目的 关怀性扩大、教育媒介依赖性减少和课程生成当下性增强的特征.回顾这场儒家教育的心灵转向,可为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是公办高职院校与营利性社会组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紧密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的组织设计.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利益相关主体在校企合作中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遵循各自组织的行动机制,不同行为逻辑间的冲突、争竞导致产业学院建设陷入集体行动困境.为此,在制度设计和组织层面,政府需要将政策制定过程与政策执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明确产业学院建设的条件性机制,建立权责明确的产权制度;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利益,建立多重目标下的激励机制;完善校企合作社会规范机制,推动高职院校混合所有
文章从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念、类特性取向与制度设计三个层面,探讨了应用型大学个性化教育模式的建构框架.个性化教育是在类型化教育活动中引导个体形成自主发展优势、实现人的个性全面优化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迄今为止,主要形成了基于通识教育、基于专业教育和基于通专融合的三类个性化教育模式.应用型大学作为基于通专融合的一种专业教育类型,应以类型化教育分类制度为框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重构“应用为主”的个性化教育制度化体系,完成培养体系、培养过程、质量评价“三位一体”制度性建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学科化教育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