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文学科教学在培育学生爱国情怀上一直具有先天的优势,这不仅仅是因为大家的母语是中文,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中文是大家的母语,这就是一种浑然天成的优势。学生对于中文的敏感度比其他语言高,自然而然,对于中文电影的共情能力也不会差,在学科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一些正向的红色经典电影来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真正地做到把爱国信念牢记在心里,扎根在心中。除此之外,在课堂上,通过对课本上人物故事的深度挖掘,对作者时代背景的详尽探究,甚至是一个简单的人文历史典故,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无形之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大义。借助课本知识的传授,潜移默化地开展对学生的爱国教育。
【关键词】中文学科教学;爱国情怀培育;先天优势
学生阶段的爱国情怀培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创造了如今美好安定的社会局面,这无疑是大家爱国之情的凝聚力。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中文学科教学的先天优势,给予他们最适合的心理引导,激发他们的爱国精神,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清楚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将成为创建祖国美好未来的主力军。中华民族要实现民族复兴,繁荣昌盛,就必须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培育,让他们拥有钢铁般的意志,教他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险阻,坚定的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
1.文化多元导致学生爱国情怀淡薄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全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日益增多,国外不同文化的涌进,给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中也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表征早已不是单纯的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英勇厮杀和顽强抵抗,而是真正的热爱祖国并愿意为之献身的崇高精神。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便利,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在信息化大数据的当下,人们每天可以从网络上看到层出不穷的信息,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他们在拓宽视野,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的同时,也逐渐淡化着自己的爱国情怀。这就意味着作为一个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上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课程思政。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现状来看,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刻不容缓。老师应该加快步伐,将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教育的工作尽快落到实处,让学生富有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
2.时代变换导致学生对爱国主义理解浅薄
时势造英雄。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总是能够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功立业,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民族英雄。如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他们在战场上的拼死守护,顽强战斗自然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当今的爱国主义早已不再是战争年代战场厮杀,爱国主义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换而不断发展。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和平安定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是大家扛着枪炮与外来入侵者拼个你死我活,而是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推动祖国的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对当代爱国主义的这些内涵认识还不够深刻,这种现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让他们树立爱国意识,厚植爱国情怀,把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历史使命铭记于心,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中文学科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关系
1.中文学科教学的意义
中文学科作为一门集人文、基础、审美为一体的学科,揽括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是理所应当的。在中文学科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经典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了解到优秀的现当代文化作品。通过对这些大量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最重要也最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个阶段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在这个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出现,扰乱着人们的生活,侵蚀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极大。因为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辨别力都还不强,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如果他们长期被一些不正之风耳濡目染,思想观念很可能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他们的素质低下,爱国主义情怀缺失。因此,充分利用中文学科的学科优势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乃是当务之急。
中文学科中不乏爱国主义文学作品,从古至今,无数的爱国主义诗人,作家数不胜数。远在战国时期,就诞生了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了纪念他,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设为端午节。人们印象中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存在的,大家在这一天都会吃粽子,赛龙舟,然而却很少人了解为什么屈原要投江,为什么人们又要纪念他。屈原作为爱国诗人,始终殚精竭虑,忧国忧民,然而因为楚王的昏庸无能,听信小人谗言,将屈原流放。虽如此,屈原也无不时刻谨记自己肩上的重任,坚守自己的爱国之心。最后,楚国城破,他不愿意成为别国的俘虏,最终投进了汨罗江,与冰冷的江水共眠。他的躯体虽永埋地下,然而他这种以身殉国的高尚情操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铭记的。
2.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优秀道德品质。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将成为社会的建设者,时代的领头人。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而言显得更为重要。不论哪个时代,都少不了英雄,那些爱国志士用他们坚韧的意志,承担起振兴多久民族的重任,而今天的大学生也肩负着民族繁荣,振兴中华的重任。我国正处于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年轻的新生力量,这就要依赖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他们在思想上重视爱国主义,从行动上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来。国家的飞速发展,国际化的趋向日益严峻,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冲击吞噬着他们的思想,他们开始接受甚至于发展一些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违背的理念,比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出现。然而,他们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主要力量和接班人,富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十分必要、非常重要的。 3.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的积极性
爱国主义既是社会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和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爱国主义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虽然不能强制实施和灌输,但是每一个公民,作为国家的一份子,理应牢牢坚守爱国主义的信念,积极传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爱国主义的建设中来,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民主,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在中文学科教学中,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大学阶段,更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的培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中文学科教学的天然优势,用各种各样具有高尚思想和非凡艺术的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的亲国之情,爱国之义,助力培养他们的建国之才,敦促和提醒他们的兴国之行。
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述:如余秋雨的《都江堰》,“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一句至今让人仍记忆犹新;沈从文的《箱子岩》,将湘西山水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睹它的风采。苏轼笔下的赤壁壮景,也是令人震撼、令人神往的。这种种风光秀丽之美,或是人为雕琢或是浑然天成,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津津乐道。这些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能够找得到的多姿多彩,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浓烈的爱国之情,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由于时代变迁导致的学生爱国情怀的缺失,让他们对祖国河山的壮丽之景予以冷漠对待,以至于他们无法感受到祖国母亲的魅力,因此作为,就必须在中文学科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让他们主动去发现探索并喜欢祖国河山的美妙之处,让他们对祖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产生由外至内的喜爱,提升民族自豪感,振奋爱国情。
三、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策略
1.文学作品在中文学科教学中的影响力
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影响一代代的人,这是因为这些作品里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崇高精神和历久弥新的思想观念。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然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但这种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使人受益无穷的。中文学科的教学离不开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有了这些文学作品作为坚实的基础,老师只要有效利用好这些作品,就能让学生在中文学科的学习中领悟到传统文化在现当代风采依旧,毫不褪色的精神力量。不只是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从这些作品中,让学生学会去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文学科教学的多样化表达对爱国主义培育的影响
中文学科的教学不只是在课本中,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形式,文学作品也可以通过戏曲,影视,歌曲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放映戏曲,影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戏曲,影视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以及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除此之外,歌曲中也有很多红色的经典歌词,久经不衰的革命精神长存人们心中,老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不论哪个时代,都应该坚守住革命的精神,永远对这些为了国家无私奉献的革命烈士肃然起敬,将他们的精神牢记心中,永远地传承下去。
以京剧《穆桂英挂帅》为例,这出戏是梅兰芳大师根据河南同名豫剧改编的,当时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他仅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排演,演出完成后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这部戏是讲述了西夏入侵,穆桂英挂帅出征的故事,演绎了穆桂英所带领的杨家将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英勇事迹。还有革命历史淮剧《八女投江》,这是1995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特别编排的,该剧目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八位女战士,她们为了掩护大部队的安全转移,挽臂投江,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此外,红色经典也是数不胜数,如《十送红军》,“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这是当时的文艺工作者为了鼓舞民心,创作出的歌颂英雄主义和民族气概的作品。老师可以通过放映类似这样的剧目和歌曲,来唤起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之情,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前人抛头颅,洒热血来换来的安定;让他们始终牢记革命的艰辛和不易;让他们懂得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
爱国主义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力量所在,要切实把宣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纳入到日常的中文学科的教学中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从心底里真正地做到爱国,呼吁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去,让他们为“中国梦”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一一延续下去。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中文学科教学的老师须准确把握自身学科优势,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润物无声、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时不刻不学习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感受祖国河山的伟大壮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行动欲,让他们的思想和灵魂得到洗涤,让他们的智慧和审美得到提高,让他们的情操和道德品质得到升华,为国家建设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埋下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种子。
参考文献:
杨武,严志童.从《四世同堂》看文学作品对爱国主义传播[J].明日风尚,2017(01):261-262+331.
王雪艳.让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J].课外语文,2017(18):152.
王桂芬.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7(19):168-169+167.
张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J].汉字文化,2018(23):31-32.
李学玲.古典文学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新校园(阅读),2018(12):85.
张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讨[J].智库时代,2019(52):232-233.
桂镕峰.试分析如何利用文学经典助力高校思政教育[J].作家天地,2019(22):149+160.
【关键词】中文学科教学;爱国情怀培育;先天优势
学生阶段的爱国情怀培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创造了如今美好安定的社会局面,这无疑是大家爱国之情的凝聚力。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力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中文学科教学的先天优势,给予他们最适合的心理引导,激发他们的爱国精神,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清楚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们将成为创建祖国美好未来的主力军。中华民族要实现民族复兴,繁荣昌盛,就必须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培育,让他们拥有钢铁般的意志,教他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险阻,坚定的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
1.文化多元导致学生爱国情怀淡薄
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全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日益增多,国外不同文化的涌进,给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中也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表征早已不是单纯的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英勇厮杀和顽强抵抗,而是真正的热爱祖国并愿意为之献身的崇高精神。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便利,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在信息化大数据的当下,人们每天可以从网络上看到层出不穷的信息,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他们在拓宽视野,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的同时,也逐渐淡化着自己的爱国情怀。这就意味着作为一个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上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课程思政。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现状来看,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怀刻不容缓。老师应该加快步伐,将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教育的工作尽快落到实处,让学生富有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
2.时代变换导致学生对爱国主义理解浅薄
时势造英雄。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总是能够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中,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功立业,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民族英雄。如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他们在战场上的拼死守护,顽强战斗自然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当今的爱国主义早已不再是战争年代战场厮杀,爱国主义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换而不断发展。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和平安定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是大家扛着枪炮与外来入侵者拼个你死我活,而是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推动祖国的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对当代爱国主义的这些内涵认识还不够深刻,这种现状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让他们树立爱国意识,厚植爱国情怀,把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历史使命铭记于心,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中文学科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关系
1.中文学科教学的意义
中文学科作为一门集人文、基础、审美为一体的学科,揽括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是理所应当的。在中文学科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经典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了解到优秀的现当代文化作品。通过对这些大量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最重要也最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个阶段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在这个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出现,扰乱着人们的生活,侵蚀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极大。因为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辨别力都还不强,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如果他们长期被一些不正之风耳濡目染,思想观念很可能产生偏差,从而导致他们的素质低下,爱国主义情怀缺失。因此,充分利用中文学科的学科优势来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乃是当务之急。
中文学科中不乏爱国主义文学作品,从古至今,无数的爱国主义诗人,作家数不胜数。远在战国时期,就诞生了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了纪念他,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设为端午节。人们印象中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存在的,大家在这一天都会吃粽子,赛龙舟,然而却很少人了解为什么屈原要投江,为什么人们又要纪念他。屈原作为爱国诗人,始终殚精竭虑,忧国忧民,然而因为楚王的昏庸无能,听信小人谗言,将屈原流放。虽如此,屈原也无不时刻谨记自己肩上的重任,坚守自己的爱国之心。最后,楚国城破,他不愿意成为别国的俘虏,最终投进了汨罗江,与冰冷的江水共眠。他的躯体虽永埋地下,然而他这种以身殉国的高尚情操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铭记的。
2.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优秀道德品质。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将成为社会的建设者,时代的领头人。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对他们而言显得更为重要。不论哪个时代,都少不了英雄,那些爱国志士用他们坚韧的意志,承担起振兴多久民族的重任,而今天的大学生也肩负着民族繁荣,振兴中华的重任。我国正处于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年轻的新生力量,这就要依赖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他们在思想上重视爱国主义,从行动上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中来。国家的飞速发展,国际化的趋向日益严峻,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冲击吞噬着他们的思想,他们开始接受甚至于发展一些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违背的理念,比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出现。然而,他们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主要力量和接班人,富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十分必要、非常重要的。 3.中文学科教学对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的积极性
爱国主义既是社会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和强调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爱国主义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虽然不能强制实施和灌输,但是每一个公民,作为国家的一份子,理应牢牢坚守爱国主义的信念,积极传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爱国主义的建设中来,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民主,富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在中文学科教学中,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大学阶段,更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的培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中文学科教学的天然优势,用各种各样具有高尚思想和非凡艺术的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的亲国之情,爱国之义,助力培养他们的建国之才,敦促和提醒他们的兴国之行。
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述:如余秋雨的《都江堰》,“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一句至今让人仍记忆犹新;沈从文的《箱子岩》,将湘西山水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睹它的风采。苏轼笔下的赤壁壮景,也是令人震撼、令人神往的。这种种风光秀丽之美,或是人为雕琢或是浑然天成,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津津乐道。这些中文学科教学内容中能够找得到的多姿多彩,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浓烈的爱国之情,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由于时代变迁导致的学生爱国情怀的缺失,让他们对祖国河山的壮丽之景予以冷漠对待,以至于他们无法感受到祖国母亲的魅力,因此作为,就必须在中文学科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正向的引导,让他们主动去发现探索并喜欢祖国河山的美妙之处,让他们对祖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产生由外至内的喜爱,提升民族自豪感,振奋爱国情。
三、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策略
1.文学作品在中文学科教学中的影响力
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影响一代代的人,这是因为这些作品里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崇高精神和历久弥新的思想观念。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然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但这种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使人受益无穷的。中文学科的教学离不开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有了这些文学作品作为坚实的基础,老师只要有效利用好这些作品,就能让学生在中文学科的学习中领悟到传统文化在现当代风采依旧,毫不褪色的精神力量。不只是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从这些作品中,让学生学会去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文学科教学的多样化表达对爱国主义培育的影响
中文学科的教学不只是在课本中,也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形式,文学作品也可以通过戏曲,影视,歌曲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来。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放映戏曲,影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戏曲,影视的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从而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以及树立良好的精神榜样。除此之外,歌曲中也有很多红色的经典歌词,久经不衰的革命精神长存人们心中,老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不论哪个时代,都应该坚守住革命的精神,永远对这些为了国家无私奉献的革命烈士肃然起敬,将他们的精神牢记心中,永远地传承下去。
以京剧《穆桂英挂帅》为例,这出戏是梅兰芳大师根据河南同名豫剧改编的,当时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他仅仅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排演,演出完成后受到观众的热烈好评。这部戏是讲述了西夏入侵,穆桂英挂帅出征的故事,演绎了穆桂英所带领的杨家将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英勇事迹。还有革命历史淮剧《八女投江》,这是1995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特别编排的,该剧目刻画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八位女战士,她们为了掩护大部队的安全转移,挽臂投江,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此外,红色经典也是数不胜数,如《十送红军》,“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这是当时的文艺工作者为了鼓舞民心,创作出的歌颂英雄主义和民族气概的作品。老师可以通过放映类似这样的剧目和歌曲,来唤起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之情,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前人抛头颅,洒热血来换来的安定;让他们始终牢记革命的艰辛和不易;让他们懂得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
爱国主义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力量所在,要切实把宣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纳入到日常的中文学科的教学中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从心底里真正地做到爱国,呼吁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去,让他们为“中国梦”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一一延续下去。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中文学科教学的老师须准确把握自身学科优势,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润物无声、自然而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时不刻不学习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感受祖国河山的伟大壮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行动欲,让他们的思想和灵魂得到洗涤,让他们的智慧和审美得到提高,让他们的情操和道德品质得到升华,为国家建设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埋下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种子。
参考文献:
杨武,严志童.从《四世同堂》看文学作品对爱国主义传播[J].明日风尚,2017(01):261-262+331.
王雪艳.让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J].课外语文,2017(18):152.
王桂芬.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析[J].文教资料,2017(19):168-169+167.
张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J].汉字文化,2018(23):31-32.
李学玲.古典文学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新校园(阅读),2018(12):85.
张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讨[J].智库时代,2019(52):232-233.
桂镕峰.试分析如何利用文学经典助力高校思政教育[J].作家天地,2019(22):14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