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流水金矿位于矿区位于塔里木中朝板块内北山陆源活动带俞井子-柳园陆内裂谷多金属成矿带中的花牛山-察客尔乎都格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致使地层残缺不全,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和第四系。本文总结了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矿体属于断裂构造带控矿。
关键词:肃北县长流水;金矿;控矿因素;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202-02
1 地质特征
长流水金矿位于矿区位于北山陆源活动带俞井子-柳园陆内裂谷多金属成矿带中的花牛山-察客尔乎都格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产于上奥陶统白云山组(O3b)中,出露的地层为奥陶系上统白云山组,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硅化灰岩、蚀变大理岩、泥灰质板岩、安山岩、英安岩、细碧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矿区的火山岩是主要的赋矿岩石之一。
区内构造运动频繁,断裂构造发育,按其走向展布特征及形成先后序次,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断裂走向近东西向(85~110°),在矿区北部、中东部发育密集,整体呈现为向西汇聚、向东撒开的格局。F1、F2、F3、F3-1倾向北,倾角60~89°,F4、F5、F6、F7整体倾向南,局部地段倾向北,倾角60~89°,这一组断裂形成时间最早,和成矿关系密切,其中F1、F2、F3、F3-1、F4、F5、F6、F7规模大,控制了矿区1、3、5、6、8号等主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和规模。第二组断裂走向北西向(300~325°),倾向北东,倾角69~76°,夹于第一组近东西向断裂F2、F3、F4之间,形成时间与第一组同期或较晚,与成矿关系较密切,控制矿区7号、9号、18号、19号矿体。第三组断裂走向北东向(25~45°),倾向北西,倾角60~75°。在矿区西部、西南部较为发育,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有些表现为褪色蚀变带,有些表现为断层,有些被石英脈、花岗闪长岩脉充填,是矿区形成时间最晚的一组断裂,切断第一组、第二组断裂,但断距不大。目前尚未对其含矿性进行过评价,与成矿的关系尚不明确。
区内岩浆活动频发,侵入作用强烈,岩体规模大小不一,多呈岩基、岩株和岩墙状产出,侵入岩以华力西中、晚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主,呈岩脉、岩株状产出。印支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侧及南部,呈岩基状产出,同化混染作用明显,岩体边缘地带捕虏体和地层残留体较多。脉岩以石英脉和云煌岩脉为主。其中石英脉体于矿体关系密切。区内发现多条含金石英脉,石英脉宽10cm,最宽50cm,石英脉长5~15m,最长33m,金品位一般0.5~56×10-6,最高200×10-6。在深大断裂一线发生不同尺度的动力变质,片理化、糜棱岩化发育,多形成片理化和糜棱岩化带。区内围岩蚀变非常发育,主要沿深大断裂和羽状断裂形成带状分布,断裂切穿不同的岩层,发生的蚀变亦有不同。板岩以铁碳酸盐化为主;灰岩以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为主;火山岩以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硅化、萤石化为主,不同的火山岩亦有差别,如安山岩可见铬铁矿化、透闪石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金属矿物主要有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雌黄、雄黄、黄铜矿、孔雀石等。
2 控矿因素
(1)构造条件
长流水金矿床地处花牛山-察客尔呼都格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中,该断裂具有长期活动的历史,不但控制了区内沉积建造的形成,而且对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种区域性断裂导致了地壳之间成矿物质的运移,为矿液运移提供了通道和聚集的场所。其南盘广泛发育的次级北西、北西西向羽状断裂,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和规模。从矿区所分布的主矿体看不论是何种矿化,长流水矿区300~110°方向的断裂构造是主要的赋矿构造和矿化关系密切。
(2)岩浆岩条件
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中Au、Ag、Pb、Zn均有富集。是矿床多期成矿过程中的主要物质提供者。
(3)地球化学条件
流水金矿床位于花牛山-察客尔乎都格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域上各时代地层、各期次岩体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异常及重砂、矿(化)点、矿床的空间分布,显示出含量较高的元素在空间上的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且这种分带性受控于区域性构造及其次一级构造,大致以花牛山-察客尔乎都格断裂、柳园-红山墩断裂为界。
本区地质体中普遍Pb含量较高,且常伴有Cu、Mn、As、Sn、Mo、Zn、Ag、Au等的高含量,是本区以Pb、Zn、Ag、Au、Mo、W等为主要成矿元素的强烈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显示。
3 矿体成因
断裂带、石英脉及两壁围岩中元素的分配特征表明,断裂运动。可以引起断裂两侧岩石物质成份重新分配(分散或富集)。断裂两壁的围岩,在剪切和挤压应力的强烈作用下发育成蚀变带,并伴随有石英脉的发育,围岩中的一些元素,特别是活动性大的元素,一般沿断裂分散、迁移到有利部位沉淀富集成矿。在断裂作用下,岩石的孔隙度增大,成矿流体增多,与成矿有关的元素Au、Ag、Pb、Zn,也便于流动,在断裂破碎带或石英脉中富集成矿。
4 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察客尔乎都格深大断裂及其南侧的羽状断裂是矿床的主要控矿条件。羽状断裂是矿床的主要控矿条件。矿区主要的赋矿构造是北西西向的断裂构造,也构成了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之一。
(2)石英脉:矿区中分布的石英脉往往指示了羽状裂隙的位置,也是部分矿体的主要赋存岩石,是本区的主要直接找矿标志之一。
(3)蚀变标志:矿体上下盘岩石具一定范围的褪色蚀变带,岩石中黄铁矿、毒砂、绿泥石、绢云母等发育,是本区直接找矿标志之一。
(4)氧化标志:地表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含铁矿物经氧化后具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在地表呈明显的黄褐色、褐红色等显著标志,是本区直接找矿标志之一。
(5)地形标志:矿区中构造运动的多期活动,使得岩石破碎,易风化,往往形成负地形,在负地形中寻找定位羽状构造是该区间接标志。
5 结 论
长流水金矿床地处花牛山-察客尔乎都格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矿区东西长3.142km,南北宽1.8km,包括矿区内1~31号矿体(群)总计41条矿体,Au、Ag、Pb、Zn矿体受断裂构造带严格控制。1、3、5号主矿体均属构造蚀变岩型,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6号矿体属于石英脉型,严格受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石英脉(复脉带)及其两侧蚀变带控制,且成矿对围岩没有选择性,呈脉状、似板状,走向、倾向上具膨缩、尖灭再现现象。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有绢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铁碳酸盐化,次为方解石化、萤石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金属矿物组合主要有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雌黄、雄黄、黄铜矿、孔雀石等,这些金属矿物在近地表多以黄钾铁矾、铅矾等形势产出。控制矿体长度504.50~847.28m,控制最大延深615.00m,整体倾向北,倾向352~50°,倾角53~89°。
综上所述,长流水矿床成因属破碎蚀变岩型及岩浆期后石英脉型。
随社会发展进步,寻找埋藏深部的盲矿体,必须明确工作思路,采用新技术。借鉴典型矿床勘查经验,全面总结分析现有地质成果资料,深化对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结合已知成矿带上和已知矿床的走向上,分析地质成矿条件,利用物化探等方法,才有望在该成矿带上寻找隐伏矿床。
参考文献
[1]王 操,郭根深.桃江-汉寿一带金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低碳世界,2017(25):85~86.
[2]郑禄林,杨瑞东,王甘露,高军波,陈 军.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大型隐伏金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矿床地质,2014,33(S1):67~68.
收稿日期:2018-6-11
关键词:肃北县长流水;金矿;控矿因素;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202-02
1 地质特征
长流水金矿位于矿区位于北山陆源活动带俞井子-柳园陆内裂谷多金属成矿带中的花牛山-察客尔乎都格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产于上奥陶统白云山组(O3b)中,出露的地层为奥陶系上统白云山组,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硅化灰岩、蚀变大理岩、泥灰质板岩、安山岩、英安岩、细碧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矿区的火山岩是主要的赋矿岩石之一。
区内构造运动频繁,断裂构造发育,按其走向展布特征及形成先后序次,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断裂走向近东西向(85~110°),在矿区北部、中东部发育密集,整体呈现为向西汇聚、向东撒开的格局。F1、F2、F3、F3-1倾向北,倾角60~89°,F4、F5、F6、F7整体倾向南,局部地段倾向北,倾角60~89°,这一组断裂形成时间最早,和成矿关系密切,其中F1、F2、F3、F3-1、F4、F5、F6、F7规模大,控制了矿区1、3、5、6、8号等主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和规模。第二组断裂走向北西向(300~325°),倾向北东,倾角69~76°,夹于第一组近东西向断裂F2、F3、F4之间,形成时间与第一组同期或较晚,与成矿关系较密切,控制矿区7号、9号、18号、19号矿体。第三组断裂走向北东向(25~45°),倾向北西,倾角60~75°。在矿区西部、西南部较为发育,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有些表现为褪色蚀变带,有些表现为断层,有些被石英脈、花岗闪长岩脉充填,是矿区形成时间最晚的一组断裂,切断第一组、第二组断裂,但断距不大。目前尚未对其含矿性进行过评价,与成矿的关系尚不明确。
区内岩浆活动频发,侵入作用强烈,岩体规模大小不一,多呈岩基、岩株和岩墙状产出,侵入岩以华力西中、晚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主,呈岩脉、岩株状产出。印支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侧及南部,呈岩基状产出,同化混染作用明显,岩体边缘地带捕虏体和地层残留体较多。脉岩以石英脉和云煌岩脉为主。其中石英脉体于矿体关系密切。区内发现多条含金石英脉,石英脉宽10cm,最宽50cm,石英脉长5~15m,最长33m,金品位一般0.5~56×10-6,最高200×10-6。在深大断裂一线发生不同尺度的动力变质,片理化、糜棱岩化发育,多形成片理化和糜棱岩化带。区内围岩蚀变非常发育,主要沿深大断裂和羽状断裂形成带状分布,断裂切穿不同的岩层,发生的蚀变亦有不同。板岩以铁碳酸盐化为主;灰岩以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为主;火山岩以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硅化、萤石化为主,不同的火山岩亦有差别,如安山岩可见铬铁矿化、透闪石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金属矿物主要有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雌黄、雄黄、黄铜矿、孔雀石等。
2 控矿因素
(1)构造条件
长流水金矿床地处花牛山-察客尔呼都格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中,该断裂具有长期活动的历史,不但控制了区内沉积建造的形成,而且对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种区域性断裂导致了地壳之间成矿物质的运移,为矿液运移提供了通道和聚集的场所。其南盘广泛发育的次级北西、北西西向羽状断裂,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和规模。从矿区所分布的主矿体看不论是何种矿化,长流水矿区300~110°方向的断裂构造是主要的赋矿构造和矿化关系密切。
(2)岩浆岩条件
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华力西晚期二长花岗岩中Au、Ag、Pb、Zn均有富集。是矿床多期成矿过程中的主要物质提供者。
(3)地球化学条件
流水金矿床位于花牛山-察客尔乎都格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域上各时代地层、各期次岩体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异常及重砂、矿(化)点、矿床的空间分布,显示出含量较高的元素在空间上的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且这种分带性受控于区域性构造及其次一级构造,大致以花牛山-察客尔乎都格断裂、柳园-红山墩断裂为界。
本区地质体中普遍Pb含量较高,且常伴有Cu、Mn、As、Sn、Mo、Zn、Ag、Au等的高含量,是本区以Pb、Zn、Ag、Au、Mo、W等为主要成矿元素的强烈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显示。
3 矿体成因
断裂带、石英脉及两壁围岩中元素的分配特征表明,断裂运动。可以引起断裂两侧岩石物质成份重新分配(分散或富集)。断裂两壁的围岩,在剪切和挤压应力的强烈作用下发育成蚀变带,并伴随有石英脉的发育,围岩中的一些元素,特别是活动性大的元素,一般沿断裂分散、迁移到有利部位沉淀富集成矿。在断裂作用下,岩石的孔隙度增大,成矿流体增多,与成矿有关的元素Au、Ag、Pb、Zn,也便于流动,在断裂破碎带或石英脉中富集成矿。
4 找矿标志
(1)构造标志:察客尔乎都格深大断裂及其南侧的羽状断裂是矿床的主要控矿条件。羽状断裂是矿床的主要控矿条件。矿区主要的赋矿构造是北西西向的断裂构造,也构成了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之一。
(2)石英脉:矿区中分布的石英脉往往指示了羽状裂隙的位置,也是部分矿体的主要赋存岩石,是本区的主要直接找矿标志之一。
(3)蚀变标志:矿体上下盘岩石具一定范围的褪色蚀变带,岩石中黄铁矿、毒砂、绿泥石、绢云母等发育,是本区直接找矿标志之一。
(4)氧化标志:地表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含铁矿物经氧化后具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在地表呈明显的黄褐色、褐红色等显著标志,是本区直接找矿标志之一。
(5)地形标志:矿区中构造运动的多期活动,使得岩石破碎,易风化,往往形成负地形,在负地形中寻找定位羽状构造是该区间接标志。
5 结 论
长流水金矿床地处花牛山-察客尔乎都格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矿区东西长3.142km,南北宽1.8km,包括矿区内1~31号矿体(群)总计41条矿体,Au、Ag、Pb、Zn矿体受断裂构造带严格控制。1、3、5号主矿体均属构造蚀变岩型,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6号矿体属于石英脉型,严格受充填于断裂破碎带中石英脉(复脉带)及其两侧蚀变带控制,且成矿对围岩没有选择性,呈脉状、似板状,走向、倾向上具膨缩、尖灭再现现象。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有绢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铁碳酸盐化,次为方解石化、萤石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金属矿物组合主要有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雌黄、雄黄、黄铜矿、孔雀石等,这些金属矿物在近地表多以黄钾铁矾、铅矾等形势产出。控制矿体长度504.50~847.28m,控制最大延深615.00m,整体倾向北,倾向352~50°,倾角53~89°。
综上所述,长流水矿床成因属破碎蚀变岩型及岩浆期后石英脉型。
随社会发展进步,寻找埋藏深部的盲矿体,必须明确工作思路,采用新技术。借鉴典型矿床勘查经验,全面总结分析现有地质成果资料,深化对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结合已知成矿带上和已知矿床的走向上,分析地质成矿条件,利用物化探等方法,才有望在该成矿带上寻找隐伏矿床。
参考文献
[1]王 操,郭根深.桃江-汉寿一带金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低碳世界,2017(25):85~86.
[2]郑禄林,杨瑞东,王甘露,高军波,陈 军.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大型隐伏金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矿床地质,2014,33(S1):67~68.
收稿日期:201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