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寄宿制儿童现状的了解和各方面需求的评估,发现我们能做的相对于他们的需求来说,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心理教师的力量有限,只有发动寄宿制儿童的家庭链条、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这一现实的张力和矛盾得到解决。
关键词:寄宿制; 师生关系; 儿童心理健康; 干预;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6
学校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组成的“教师伴我成长”小组改善实验组的师生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上产生了效果。研究者认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多元性非常接近现实生活,感染力极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学校心理教师本着“以儿童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寄宿制儿童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引导,让寄宿制儿童更加容易接受这种服务方式。寄宿制儿童通过团体辅导,能随着师生关系的改善和同伴关系的加强注意到自身的成长与变化,更好地认识自我,加强人际交往的意识,所以团体辅导是一项非常值得提倡的干预方法。它对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已经具备的现实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更好的塑造个性,充分地发展自我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寄宿制儿童现状的了解,我们发现能做的相对于他们的需求来说,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心理教师力量有限,只有发动寄宿制儿童的家庭链条、老师和社会志愿者的一起努力,才能让这一现实的张力和矛盾得到解决。
(一)家庭方面
针对寄宿制小学一些学生出现的亲情缺失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避:
1.加强寄宿制儿童的感恩教育
学校在日常的办学工作中就要渗透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也可以从每个周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上得以体现,进行感恩的主题活动,教会学生与父母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良苦用心。
2.寄宿制小学还应加强家校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善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的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寄宿制儿章大多离家比較远,而且父母大多在农村或者外出打工,学校可以趁家长会和儿童节之机,组织校园亲子活动,这样不但提高了家长会的质量,而且也改善了寄宿制儿童亲情缺失的状况。
(二)学校方面
如何让寄宿制儿童从心理上更加信赖教师,教师如何弥补寄宿制儿童情感的缺失,笔者认为,学校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和寄宿制儿童的心理健康。
1.多元化的团体辅导。通过和寄宿制儿童的交流发现,不论是生理卫生方面还是人际交往或者是行为方面,他们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团体辅导方式去慢慢改善。对他们普及一些必要的生理常识,倡导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恩;人际交往小组,教他们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教育小组,培养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培养自制力,纠正行为偏差等。
2.兴趣小组。寄宿制小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寄宿制儿童开展一些兴趣小组,不但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的能力,也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人际的交往,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寄宿制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他们无法独自一人解决,因此,可以开展一些兴趣小组,让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时,能自己及时处理,照顾好自己。
3.多元化的校园活动。寄宿学校可以利用寄宿生在学校时间多的特点,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寄宿学生创造丰富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拓展育人功能。课余生活能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锻炼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寄宿制学校的育人质量。
(三)、转变服务理念,挖掘问题中的优势
当我们不能解决这些现实的问题时,还是要多挖掘现实问题里的优势。
1.挖掘寄宿生活的亲情补偿功能
“寄”不单单是“住”那么简单,而需要人性化、生活化、育人化。学生在较小年龄就离家进行寄宿,亲情的缺失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障碍与困难。寄宿学校要使学生在寄宿期间学有所长,但也要让其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使人格发展健全。在英国公学的宿舍里,舍监和保姆共同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的训导,他们是宿舍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长者。舍监与学生一同进餐并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到家做客,为的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舍监和宿舍成員共同营造宿舍这个大家庭,每位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个用爱心浇灌起来的集体,既可以给远离父母的学生以家庭的归属感,又可以使他们免受外界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的寄宿制小学也应该借鉴英国公学寄宿制舍监管理的经验,为学生宿舍配备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的宿舍管理员,他们既负责寄宿生的生活管理与监护,又要努力将宿舍营造成“替代式家庭”,给寄宿生以亲情的呵护与照顾,补偿寄宿生亲情的缺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探索寄宿学校的集体教育优势
寄宿制小学在让孩子过早地离开家庭从而引起情感缺失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同时寄宿生活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社会性方面,又有着不可小觑的优势。在英国公学优良的寄宿制传统与文化中,由于寄宿的集体生活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至今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就提到高年级学生照顾低年级学生的可行性。他认为,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不是把他们互相隔开,而是尽力设法使他们呆在一起。年龄大些的儿童从照看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学到了责任心与合作精神,而年龄小些的儿章则通过与年长学生相处以及向他们提问,从而加快对所学功课的了解,并因而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之见增长。现实生活中,有的寄宿制学校已经开始了相当于“级长”的尝试,釆取教师管理与高年级寄宿生干部配合协助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管理的问题,还培养学生形成集体观念与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二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邹泓.靑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功能及其影响闪素的研究.1998.
作者简介:葸宝,永昌县农业中学,小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十二五规划”课题: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农村寄宿制小学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课题编号:JC2015-61。
关键词:寄宿制; 师生关系; 儿童心理健康; 干预;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6
学校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组成的“教师伴我成长”小组改善实验组的师生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上产生了效果。研究者认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多元性非常接近现实生活,感染力极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学校心理教师本着“以儿童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寄宿制儿童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引导,让寄宿制儿童更加容易接受这种服务方式。寄宿制儿童通过团体辅导,能随着师生关系的改善和同伴关系的加强注意到自身的成长与变化,更好地认识自我,加强人际交往的意识,所以团体辅导是一项非常值得提倡的干预方法。它对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已经具备的现实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更好的塑造个性,充分地发展自我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寄宿制儿童现状的了解,我们发现能做的相对于他们的需求来说,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心理教师力量有限,只有发动寄宿制儿童的家庭链条、老师和社会志愿者的一起努力,才能让这一现实的张力和矛盾得到解决。
(一)家庭方面
针对寄宿制小学一些学生出现的亲情缺失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避:
1.加强寄宿制儿童的感恩教育
学校在日常的办学工作中就要渗透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也可以从每个周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上得以体现,进行感恩的主题活动,教会学生与父母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良苦用心。
2.寄宿制小学还应加强家校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善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的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寄宿制儿章大多离家比較远,而且父母大多在农村或者外出打工,学校可以趁家长会和儿童节之机,组织校园亲子活动,这样不但提高了家长会的质量,而且也改善了寄宿制儿童亲情缺失的状况。
(二)学校方面
如何让寄宿制儿童从心理上更加信赖教师,教师如何弥补寄宿制儿童情感的缺失,笔者认为,学校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和寄宿制儿童的心理健康。
1.多元化的团体辅导。通过和寄宿制儿童的交流发现,不论是生理卫生方面还是人际交往或者是行为方面,他们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团体辅导方式去慢慢改善。对他们普及一些必要的生理常识,倡导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恩;人际交往小组,教他们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教育小组,培养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培养自制力,纠正行为偏差等。
2.兴趣小组。寄宿制小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寄宿制儿童开展一些兴趣小组,不但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的能力,也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人际的交往,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寄宿制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他们无法独自一人解决,因此,可以开展一些兴趣小组,让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时,能自己及时处理,照顾好自己。
3.多元化的校园活动。寄宿学校可以利用寄宿生在学校时间多的特点,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寄宿学生创造丰富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拓展育人功能。课余生活能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锻炼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寄宿制学校的育人质量。
(三)、转变服务理念,挖掘问题中的优势
当我们不能解决这些现实的问题时,还是要多挖掘现实问题里的优势。
1.挖掘寄宿生活的亲情补偿功能
“寄”不单单是“住”那么简单,而需要人性化、生活化、育人化。学生在较小年龄就离家进行寄宿,亲情的缺失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障碍与困难。寄宿学校要使学生在寄宿期间学有所长,但也要让其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使人格发展健全。在英国公学的宿舍里,舍监和保姆共同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的训导,他们是宿舍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长者。舍监与学生一同进餐并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到家做客,为的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舍监和宿舍成員共同营造宿舍这个大家庭,每位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个用爱心浇灌起来的集体,既可以给远离父母的学生以家庭的归属感,又可以使他们免受外界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的寄宿制小学也应该借鉴英国公学寄宿制舍监管理的经验,为学生宿舍配备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的宿舍管理员,他们既负责寄宿生的生活管理与监护,又要努力将宿舍营造成“替代式家庭”,给寄宿生以亲情的呵护与照顾,补偿寄宿生亲情的缺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探索寄宿学校的集体教育优势
寄宿制小学在让孩子过早地离开家庭从而引起情感缺失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同时寄宿生活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社会性方面,又有着不可小觑的优势。在英国公学优良的寄宿制传统与文化中,由于寄宿的集体生活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至今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就提到高年级学生照顾低年级学生的可行性。他认为,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不是把他们互相隔开,而是尽力设法使他们呆在一起。年龄大些的儿童从照看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学到了责任心与合作精神,而年龄小些的儿章则通过与年长学生相处以及向他们提问,从而加快对所学功课的了解,并因而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之见增长。现实生活中,有的寄宿制学校已经开始了相当于“级长”的尝试,釆取教师管理与高年级寄宿生干部配合协助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管理的问题,还培养学生形成集体观念与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二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邹泓.靑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功能及其影响闪素的研究.1998.
作者简介:葸宝,永昌县农业中学,小学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十二五规划”课题: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农村寄宿制小学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课题编号:JC20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