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绘画转型;泼彩写意山水;时代性
一、中国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转型
(一)绘画在早期仅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出现,没有太多其他的意义。随着绘画的演变,开始具有社会功能,孔子提出艺术要为封建礼教服务。这时候的艺术有借鉴功能,艺术从属于政治,为政治发展或者是王室贵族的需要服务,艺术与社会发展相生相伴。在我国,文化思潮发展经历了三个高峰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类艺术思潮涌现;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哲学高度发展;三是民国时期,西学东渐,为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绘画的发展,受时代因素、经济因素、艺术家个体原因影响,而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也促成了绘画的多样性。中国绘画进入现代,西学东渐,我们积极学习外来的文化思想,使得中国画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中国艺术的发展根植在本土文化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涵养。绘画进入现代,我们崇尚民族性的回归,中国画作为我们的本土文化之一,我们该如何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更好地发展它,是值得我们考虑和深思的。中国画自晚清时期开始转型,但真正完成转型是在20世纪90年代。虽然自20世纪初很多画家都致力于文化转型,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从语言层面或是精神层面都不能提升到当下的社会语境中来,所以中国画的发展转型缓慢。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主张用写实的方式拯救中国画,主张全盘西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画逐渐走向了两条路,一是中西结合,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代表人物有齐、黄、潘、傅等人,他们学习西方绘画,并将中国画与之融合。绘画进入当代,新时代下绘画如何发展,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
二、当代画家丁亚忠的泼彩写意山水和绘画观
(一)在中国画转型之路上,致力于泼彩山水的画家我们首推张大千和刘海粟,他们师古人、师造化,在青绿山水、泼墨山水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油画技法,坚持创新,发展了大泼彩写意山水画法。丁亚忠也是致力于泼彩写意山水的践行者。
当代画家丁亚忠,善画山水。他的山水画作品大气恢宏,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初次见丁亚忠的画就被他的山水画设色吸引,山川表现得别具一格,山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云深不知处,令人神往。他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人文内涵联系在一起,并将重心放在对色彩的探索上。他重古但是不拟古,尊重色彩的本质,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流光溢彩的大千世界。他重视对色彩的探索,以期找到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拓宽绘画语言的渠道,进而切入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中来。“衡量艺术家贡献程度的尺度有三个方面,即绘画语言的原创性、审美价值的独特性和完善性,对文化建构的参与性。对20世纪的艺术家来说,语言的原创性和文化建构的参与性最为重要。”[1]
(二)中国画从艺术创作上来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中国传统的笔墨技法出发,追求的是一种水墨的意韵美;二是强调技法,从趣味和情感上挖掘深层次的话语内涵;三是摒弃传统的笔墨技法,转变之前的表现方式,探索其他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中国画的内涵。笔墨,作为一种绘画媒介,承载了中国人千年的人文情感,不可抛弃;但表现形式、内容和视觉效果是具有可变性的。新时期发展中国画,要求我们将中国画置于新的时代语境下,更新观念,去拓宽中国画的发展空间。丁亚忠的中国画探索实践,有两种表现图式,一是泼墨,一是泼彩。泼墨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而泼彩更注重颜色的表现,以水墨作为依托,将色彩看得与造型、笔墨同样重要。
丁亚忠的山水画中,浓墨、淡墨互相交错,层次富有变化,他将局部的重彩手法与泼墨造成的虚实变化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空气流动的质感。他画的山水,既有北方的重峦叠嶂之势,又有南方山石的秀丽之姿。他丰富了绘画的视觉表现语言,同时又赋予了作品以时代内涵。他将中国画中对色彩的固有表现与西方的用色手法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表现形式,糅合西方审美意趣的表现图式;传统的笔墨语言与浓烈的设色相辅相成。写意绘画多是从作者本人的情感出发的,所以在他的画中有一贯秉持的意境美,又有新时代的表现意味。就笔者看来,只有拥有这样新的观念意识和表现手法的画家,才可以切入中国画的当代情境的深度空间中来,从而推动中国画的发展。
丁亚忠坚持笔墨当随时代。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游走于这大千世界,将感悟存于胸中。在绘画中,他运用泼彩塑造山水物象,将真实的情感、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注入其中,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作品。他在坚持自己初衷的同时,深刻地意识到发展中国画必须立足于千百年來的笔墨技法,这是中国绘画发展的内在根基。离开了笔墨空谈发展中国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抛弃了笔墨,那就是从根本意义上切断了与传统中国画之间的联系。
从丁亚忠的画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发扬泼彩写意山水的同时,也一直在坚守着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技法。他在此基础上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着探索和创作,并找到了属于他个人绘画语言的突破口。他借鉴西方色彩的表现手法,并将之熔铸于传统写意山水画,将泼彩写意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新的表现图式和绘画语言正是他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画家对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
一、中国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转型
(一)绘画在早期仅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出现,没有太多其他的意义。随着绘画的演变,开始具有社会功能,孔子提出艺术要为封建礼教服务。这时候的艺术有借鉴功能,艺术从属于政治,为政治发展或者是王室贵族的需要服务,艺术与社会发展相生相伴。在我国,文化思潮发展经历了三个高峰期,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类艺术思潮涌现;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哲学高度发展;三是民国时期,西学东渐,为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绘画的发展,受时代因素、经济因素、艺术家个体原因影响,而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也促成了绘画的多样性。中国绘画进入现代,西学东渐,我们积极学习外来的文化思想,使得中国画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中国艺术的发展根植在本土文化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涵养。绘画进入现代,我们崇尚民族性的回归,中国画作为我们的本土文化之一,我们该如何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更好地发展它,是值得我们考虑和深思的。中国画自晚清时期开始转型,但真正完成转型是在20世纪90年代。虽然自20世纪初很多画家都致力于文化转型,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从语言层面或是精神层面都不能提升到当下的社会语境中来,所以中国画的发展转型缓慢。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主张用写实的方式拯救中国画,主张全盘西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画逐渐走向了两条路,一是中西结合,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代表人物有齐、黄、潘、傅等人,他们学习西方绘画,并将中国画与之融合。绘画进入当代,新时代下绘画如何发展,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
二、当代画家丁亚忠的泼彩写意山水和绘画观
(一)在中国画转型之路上,致力于泼彩山水的画家我们首推张大千和刘海粟,他们师古人、师造化,在青绿山水、泼墨山水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油画技法,坚持创新,发展了大泼彩写意山水画法。丁亚忠也是致力于泼彩写意山水的践行者。
当代画家丁亚忠,善画山水。他的山水画作品大气恢宏,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初次见丁亚忠的画就被他的山水画设色吸引,山川表现得别具一格,山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云深不知处,令人神往。他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人文内涵联系在一起,并将重心放在对色彩的探索上。他重古但是不拟古,尊重色彩的本质,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流光溢彩的大千世界。他重视对色彩的探索,以期找到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拓宽绘画语言的渠道,进而切入中国当下的文化语境中来。“衡量艺术家贡献程度的尺度有三个方面,即绘画语言的原创性、审美价值的独特性和完善性,对文化建构的参与性。对20世纪的艺术家来说,语言的原创性和文化建构的参与性最为重要。”[1]
(二)中国画从艺术创作上来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中国传统的笔墨技法出发,追求的是一种水墨的意韵美;二是强调技法,从趣味和情感上挖掘深层次的话语内涵;三是摒弃传统的笔墨技法,转变之前的表现方式,探索其他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中国画的内涵。笔墨,作为一种绘画媒介,承载了中国人千年的人文情感,不可抛弃;但表现形式、内容和视觉效果是具有可变性的。新时期发展中国画,要求我们将中国画置于新的时代语境下,更新观念,去拓宽中国画的发展空间。丁亚忠的中国画探索实践,有两种表现图式,一是泼墨,一是泼彩。泼墨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而泼彩更注重颜色的表现,以水墨作为依托,将色彩看得与造型、笔墨同样重要。
丁亚忠的山水画中,浓墨、淡墨互相交错,层次富有变化,他将局部的重彩手法与泼墨造成的虚实变化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空气流动的质感。他画的山水,既有北方的重峦叠嶂之势,又有南方山石的秀丽之姿。他丰富了绘画的视觉表现语言,同时又赋予了作品以时代内涵。他将中国画中对色彩的固有表现与西方的用色手法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表现形式,糅合西方审美意趣的表现图式;传统的笔墨语言与浓烈的设色相辅相成。写意绘画多是从作者本人的情感出发的,所以在他的画中有一贯秉持的意境美,又有新时代的表现意味。就笔者看来,只有拥有这样新的观念意识和表现手法的画家,才可以切入中国画的当代情境的深度空间中来,从而推动中国画的发展。
丁亚忠坚持笔墨当随时代。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游走于这大千世界,将感悟存于胸中。在绘画中,他运用泼彩塑造山水物象,将真实的情感、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注入其中,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作品。他在坚持自己初衷的同时,深刻地意识到发展中国画必须立足于千百年來的笔墨技法,这是中国绘画发展的内在根基。离开了笔墨空谈发展中国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抛弃了笔墨,那就是从根本意义上切断了与传统中国画之间的联系。
从丁亚忠的画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发扬泼彩写意山水的同时,也一直在坚守着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技法。他在此基础上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着探索和创作,并找到了属于他个人绘画语言的突破口。他借鉴西方色彩的表现手法,并将之熔铸于传统写意山水画,将泼彩写意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新的表现图式和绘画语言正是他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画家对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