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实践初探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高中历史教学中同样需要把握德育教育,同时辅之于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进行全面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 德育教育 实践 方法
  历史教学应该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使学生知道和理解古今中外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本史实,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二是通过史实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三是通过以上两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成为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而其中第三个目标即是历史学科的德育目标所在。
  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笔者将从现代文化背景下,梳理历史学科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探索历史学科落实德育的方法和原则,并通过实践找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
  历史学科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显性学科,古今中外浩瀚的史海中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德育素材。作为一名教师,在备每节课时也会有意识地考虑本课需要落实的德育内容。纵观高中历史七分册内容,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德育素材:对人类优秀文明的认同教育、中华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公民责任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人生理想教育等。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经历、认知程度、心理成熟程度,教师配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实施历史德育的侧重点也不同。如,高一年级主要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中华美德教育、对人类优秀文明的认同教育等为主,高二年级以公民责任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为主,高三年级以人生理想教育、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为主。教师利用历史教材中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课堂与课外两块德育阵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达到历史的育人目的。
  2.历史学科德育落实的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实施学科德育的阵地基本上是课堂,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过多地进行德育的灌输、说教,而忽视了教育主体——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忽视了现代多元价值文化下学生的变化。现代社会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之中,人们面对开放、多变的世界,传统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正处于道德人格形成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没有上一代人对历史、政治的深刻记忆,“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在纷繁的道德价值观念面前,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道德情感、审美趣味、价值追求、时空观念等都在经受着巨大的波动和挑战”,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一代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理性意识、不盲从,善质疑,但从消极的方面来看,现在的学生缺乏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合作意识、较为自私自利、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等等。这都是现代多元价值文化下教育者所遇到的新问题。这也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更注重方法,要将关注的眼光放宽,不仅仅以课堂作为德育实施的唯一阵地,还要将眼光关注到课堂之外。以下是笔者在实施历史德育教育时采取的一些做法:
  2.1 课堂中。历史德育落实的原则主要有三项:参与性、实践性和体验性。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切忌权威性的说教、灌输,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身实践,体验德育内涵,这是比较有效和长久的德育教育达成模式。为此,在课堂中我经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2.1.1 教师引发式。
  2.1.1.1 教师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接受最好是基于他(她)周围熟悉的人身上,教师是学生接触到的最熟悉的知识传播者和精神引领者。教师从自身的经历,亲身的体验告诉学生一些学习之法和为人处世之道,但一定要以平和的语气和真诚的态度表达出来,而非高高在上,“倚老卖老”的姿态。例如:我在历史课上就以自己学生时代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历史的方法,以及从中得到的收获和乐趣来引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向往,以自己的所感所得感染学生,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2.1.1.2 教师引发问题,学生自发得出的方式。新时代的学生具有质疑既定观点,不盲从师长直接给出的结论,甚至对传统文化观念反叛的思维倾向。所以,在课堂中,我经常先引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来得出结论,经由学生之口讲出的观点有时比经由教师说出更使他们易于接受。
  2.1.2 学生自发式。选择每周历史课的前10分钟为“学生讲坛”的历史演讲时间,学生的选题在与历史相关的范围内自选,并让其他学生对演讲进行点评。这一教学设计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自选主题的演讲,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感悟,达到育德的目的。学习是个思维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感悟,教育才有效果。当学生站出来用自己的话讲解一个历史事件、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时,无论讲者还是听者均感到他们已不单纯是坐着听课的学生,而是有了共同探讨的体验,对历史事件或人物传达的道德价值观也更容易接受。
  2.2 课堂外。课堂固然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但课外的参观、体验也会使历史德育的落实更扎实、更长久。
  2.2.1 师生亲历式: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通过实地、实物的参观,使学生更接近真实的历史,更能体会历史课本之外的历史脉动。
  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起初,还有个别学生由于路途较远、学习任务重等原因对展览提不起兴趣,但在参观结束后,不少学生都深有感触地说“原来只在历史课本中看到的青铜器、兵马俑、金银玉器,现在活生生就展现在我眼前,触手可及,仿佛与几千年前的历史时空仅仅一层玻璃之隔”,“原本听老师在课堂上讲兵马俑如何高大雄伟,制作技术如何高超绝伦,都没有太深的体会。今天近距离看到一尊尊真實的塑像后,我真正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大秦帝国的强大实力。这是历史课上难以真实体会到的。”通过这次的参观,学生不仅对这些国宝级的文物印象深刻,更主动体会到了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德育教育比任何一节历史课更落实在了每个学生的心间。
  2.2.2 创设环境: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板等方式创设一个有利于传递历史德育的环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必须与教师平时表露的情感,做出的行为相一致。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自身的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爱国,教师必须首先爱国,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教师必须志存高远。言行一致的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道德示范。
  “爱其师则信其道”,教育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顺畅地实施下去,反之,教育的目的是很难达成的。师生关系的融洽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放下“话语霸权”,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重视他们的主观感受,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科德育的落实。
  
其他文献
【摘要】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英语学习两级分化现象很严重。解决中小英语教学衔接难的问题,要从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两方面来探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方式 研究与实践 衔接  1.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许多学生在小学对英语感兴趣,基础较好,成绩很突出。可上了初中,有部分学生单词、句子的记忆与课
期刊
【摘要】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创设相关的品社情境,引起小学生认知的内部矛盾,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课堂教学 品社教学 激发兴趣  古代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确,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语言艺术运用的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要】  中职物理中有这样一类物理概念,如:气体的压强、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应强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学生无感性认识基础,不能做演示实验,我们故且称它们为抽象物理概念。它们构成了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但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关键词】物理概念 抽象 类比 设喻 教学方
期刊
【摘要】  通过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用宽容去感化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环境。  【关键词】宽容 感化 关心 尊重 善待  魏书生先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说的一段话:“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們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技工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模块化项目体系的研究实践,逐步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形式项目化、教师结构团队化、教材開发本土化,并且采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行为导向法作为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职教育 模块教学 技能模块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职业教育
期刊
【摘要】  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训练学生会读、会听、会说和会写;会读是四会中之基础;听是说的前提,说是听的延续和结果;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再现;语文教师通过四会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 培养 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和说话的能力,培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通
期刊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作文对生活进行了语言表达,除了对外部的引导因素,还要对学生内部的刺激,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 阅读训练 写作能力 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
期刊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就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重视 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最需要的人才是有独创精神的人才,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还
期刊
【摘要】  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或某种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增强数学知识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师生关系 兴趣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某物有了兴趣,就乐于接触,力求认识它:对某一活动感兴趣,往往是爱不释手,甚至废寝忘食。 
期刊
【摘要】  弱势技校的现状令人堪忧,若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积极调整思路,增强办学意识,变“等米下锅”为“寻米下锅”,力争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方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留一席之地。  【关键词】弱势技校 职业培训 现状 出路  市场经济为竞争经济,淘汰经济,各级技工学校也经历了一个由兴盛到分化到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一些配置齐全、就业渠道稳定的强势学校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压力重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