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由涝转涸的30年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末,河北邢台柏乡县出现地面大裂缝,将“漏斗”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地下水漏斗区”这一名词也渐渐被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所认知。
  1980年之前,海河狂放不羁。它所流经的华北平原,曾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如今,洪涝不再,它脚下却蕴藏着一个全球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水文局”)水资源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早在2003年,所谓的地下水“漏斗区”已经从我国的行业术语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水利部发布的“地下水超采区”这一新名词。
  根据水利部的定义,地下水超采区指的是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或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了环境地质灾害或生态恶化现象。然而十年的“正名”并没有扭转人们对华北“大漏斗”的理解偏误。
  曾经的百世洪涝
  华北地下水漏斗区,主要覆盖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与海河流域基本重合。
  在1963年之前,有人曾经这样形容海河:“其复杂水系像是一把扇面极大、扇柄极短的巨大蒲扇,铺在华北32万平方公里的流域上。”其“扇面”源自晋、豫、鲁、冀、蒙、辽地区的300多条支流,并入南运、子牙、漳卫、大清、永定、北运、潮白和蓟运等河系后,再汇入“扇柄”一样的海河,拥挤着注入渤海。
  每年汛期一到,上游河水奔腾直下,齐灌海河,海河下游入海口处多年泥沙沉积,宣泄不畅,河水自然就会漫出河道,形成洪灾。
  早在明朝末年,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县令潘榛曾撰诗《滹沱水》,描绘当时子牙河上游滹沱河洪涝时节的漫城之势:“溟涨滹沱水,弧亭势欲倾;万夫防蚁穴,百雉设山城;牛马浑难辨,舟船不敢行;波涛烟雾里,疑是近蓬瀛。”
  作为第一个提出河北地下水漏斗概念的水利专家,魏智敏今年迎来了自己在河北省水利系统工作的第60个年头。60年中,他见证了海河从洪涝频发到干涸渐逝的巨大转变。
  魏智敏想起1953年刚参加工作时,每年汛期的河道边都会搭起一座座汛铺。几个人黑天白日地盯着水位看,一旦发现水位急涨就要火速上报。当时全河北省在汛期时,每年都有逾百万人投身抗洪的激流。
  十年后的1963年,河北省迎来了全国罕见的特大暴雨。连降七日的暴雨使河北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2050毫米,创下中国内地最高纪录;同时受灾面积巨大,平均雨量超过500毫米的地区多达4.3万平方公里,总水量超过了所经大小河道总泄洪量的10倍。
  魏智敏和同事接到快报——天津吃紧。由于京广铁路坍塌,他们连夜趟水走到高碑店,再从高碑店乘坐火车头到达北京,最后辗转到达天津。说起那次特大洪灾,魏智敏印象深刻:“当时天津的水位仅低于大堤不到2米,比天津百货大楼还高出5米!”
  事实上,在进入水利系统的前十年,魏智敏每一年夏天都是在抗洪中度过的。1954年、1956年、1963年、1964年,每一个大涝之年,即使在60年后,魏智敏依然熟记于胸,情况信手拈来。“哪里想到,有一天我的工作会从抗洪抢险转为抗旱救灾呢?”
  上蓄、中疏、下排
  1963年的特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当年物价),善后救灾开支达10亿元。当年11月17日,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之后,根据他的指示,水利部、河北省研究制订出一套治水方案,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海河的洪涝后患。
  这套方案总结起来,便是“上蓄、中疏、下排”和“以排为主”。至1979年,大规模根治海河的工程基本完成,海河流域上游地区续建、扩建、新建起截洪作用的大中型水库30余座;中下游地区开挖子牙新河、滏阳新河、永定新河和漳卫新河等53条骨干河道,总长度3641公里,同时修筑防洪堤3260公里。
  在大兴水利的背景下,海河流域的河水在经由上游大大小小几百座水库的“瓜分”后,到达下游时已所剩无几。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工农业用水量猛增,加之各项治水措施,1980年就成了海河流域历史性的分水岭。河北省从原来的‘到处是水,人人怕水’转变为后来的‘到处缺水,人人盼水;有河皆干,有水皆污’。”魏智敏总结。
  事实上,从1979年到2000年,海河流域河道上兴建水库的推土机一直没有停止。截至2000年,海河全流域各主要河流上兴建大中型水库1900余座,其中大型水库31座,总库容294亿立方米,控制山区面积85%,控制海河流域径流量95%。
  从此,海河走上了由涝转涸的另一方极端。
  “漏斗”浮出水面
  在大兴防涝水利、工农业用水量增加的背景下,1980年前后,河北省境内的河流几乎全部干涸。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缺水的华北人开始了他们的挖水之旅:从伸手舀水、绳吊桶打水,到手压井、机井;当机井也打不到水的时候,就将机井下挖;再不行,就打深井,采用深井泵。
  说来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整个华北的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1984年,在仔细比照数份《河北省平原区地下水通报》的情况下,魏智敏发现河北几个区域的地下水水位极低,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呈漏斗状出现。
  “根据资料,我认为那是当时全国最大最严重的地下水漏斗区,但当我说出河北省缺水时却没几个人相信。”魏智敏说。
  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河北到底缺不缺水”成了全国水利界争论不下的焦点。当时魏智敏等河北省水利工作者坚称河北省缺水已成不可逃避的事实,但以时任水利部部长钱振英为代表的水利部高层、以清华大学黄万里为代表的时全国最杰出的水利研究者都认为河北并不缺水。
  直到1985年,这个争论才以一次省级研讨会的闭幕而告终。在这次召开的“河北省城市供水、工农业节水、水资源保护学术讨论会”上,河北省缺水终于成为各界的共识。
  “专家们来河北开会的路上,亲眼目睹了火车所经之处河流的干涸之状,还能说河北不缺水吗?”撰写会议宣言纪要的魏智敏在会后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介绍了河北省缺水的情况。河北缺水,由此渐渐深入人心。   同年,魏智敏在接受《瞭望》杂志采访时,提到了河北地下水漏斗区,由此,河北存在全国最大地下水漏斗区的消息第一次通过媒体大面积传播开来。地下水“漏斗”也从一个水利界的专业术语,成为了当年的社会“热词”。
  刊物发表后,研究地下水的人士同意这个观点,非专业的读者感到不理解,还有一些部门(如地质部门)不承认这个情况。80年代末,河北邢台柏乡县出现地面大裂缝,将“漏斗”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地下水漏斗区”这一事实也渐渐被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所认同。当时,京、津两地专家提出京津同样存在严重的漏斗现象,“华北大漏斗”的说法由此诞生。
  1990年前后,华北地下水漏斗区成了水利、地质部门的一致共识,从此完全浮出水面。
  掘地千尺寻水
  然而,28年来的漏斗危害宣传并没有使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的情况得到明显遏制。如今,河北省年均超采量已达40亿立方米,占河北省年均用水量200亿立方米的五分之一。河北人每喝一杯水,就有五分之一是超采的地下水。
  根据2011年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一项数据,包括浅层漏斗和深层漏斗在内的华北平原复合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已达73288平方公里,超过华北平原总面积的一半。
  河北省现有机井逾百万眼,其中正在运作的达80万眼。伴随着80万眼机井的轰鸣声,河北的地下水位正在连年下降。根据河北省水文局提供的数据,从2000年到2012年底的13年间,河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下降了4.07米;在深层地下水漏斗核心区,邢台东部13年间埋深下降了8.45米,衡水下降了12.96米,沧州下降了7.53米。
  河北省的深层地下水漏斗中心有两个:衡水和沧州。两地的最低水位都达到了90多米。浅层地下水漏斗主要在邢台北部。天津塘沽的最大埋深达到过110米,北京的最大埋深也有60多米。
  “将地下水抽出来,水位下降,水没有了,土壤还在。过去土壤之间的缝隙是由水来填补的,水没有了,土壤间的填充也就没有了。地表建筑物的重力下压,就造成了地面沉降。”魏智敏解释道。
  “漏斗一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便接踵而至:沉降不均匀,造成地面、房屋裂缝;地下水位下降抽不上来水,工农业发展遇到难题;地下好水没了,污水填充,地下水水质遭到污染。一些地方如沧州市,由于过度依赖地下水,造成全城氟斑牙、氟骨病等氟中毒现象……”
  80岁的魏智敏直到现在,仍然每天坚持到河北省水利厅的老楼里做研究性工作。他盼着明年年底,南水北调的长江水能够到达河北。每年30亿吨的供水量,也许能缓解华北地下水超采的现状。“漏斗不可能被填平,因为人口和用水量都不可能回复到从前,但漏斗是可以逐步缓解的,面积可以缩小,深度可以减少,这就要看华北自己的行动了。”
  就在魏智敏说话的当下,河北的土地上正奏响着两种声音:深水泵从地下几百米处抽水的哗哗声,打井机一顿一顿将土壤劈开的轰鸣声……
  (实习生李晨熙对本文有贡献)
其他文献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开幕前,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部长通道,媒体记者们焦急等待自此经过的部长们。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欣然接受了媒体采访,表示中国自己的大飞机今年有望升空。  李家祥透露,国产C919客机的建造正在推进,机身和机段已成型,正在进行装配,争取今年能把新的飞机装配出来。至于何时试飞,李家祥表示,争取今年年內完成试飞,但具体生产过程由厂家决定,民航部门主要进行适航审定,每一
“7年来,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持续不断地为文化产业的繁荣贡献着力量。”10月30日,第十届北京市文博会东亿分会场上,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总裁高素梅感慨万千。  与会专家认为,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需要“高精尖”产业来服务其核心功能定位,东亿国际传媒产业园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重点园区,作为第六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凭借地理优势和精准定位,逐渐形成了以电视节目制作
1月9日,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召开前,李克强总理在听取汇报时强调,“切实加大对民生资金等公共资金的审计监督,对挪用、侵吞、贪污等行为,要严肃查处、严惩不贷,使民生资金真正成为高压线,谁也不能碰、谁也不敢碰。”  如何把事关民生福祉的钱管好用好,是民众和各级政府共同关注的大事。我国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着下行压力,各级政府在坚决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的前提下,下大气力保证改善民生的支出,政府过紧日子,民众过好日
从2005年开始任玉门市市长,到现在肩负起玉门市市委书记的重任,雒兴明经历了玉门从迁城到转型的整个过程。黝黑的肤色、浓重的西北口音和快节奏的谈吐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西北汉子显得精神而干练。记者在玉门采访期间,和雒兴明书记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担任玉门主要领导的这几年,是玉门发展最快、上项目最多的时期。  玉门精神 再铸辉煌  记者:城市搬迁的决定并不是你在任时的决定,作为玉门市现任的主要领导,如何看待这一
现在的大学生择业标准更加多元化,好工作的标准从“追求物质成功”,逐步转向“工作是否幸福、生活是否快乐、能否相互尊重”。  自1977年恢复高考开始,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数量急剧上升。随着毕业生分配政策的落幕,自主择业机制的建立,大学生由“天之骄子”变为“芸芸众生”,就业问题成为摆在他们与社会之间的难题。  2008年次贷危机引
一年一度的中国民生发展论坛已经圆满结束了。  今年北京的雪来得有点早,气温骤降至零下10摄氏度,但即便如此,仍有100多位来自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代表参会,有多位地级市领导因临时有重要公务特意委派班子成员参加。  这些让作为论坛组委会秘书长的我备感温暖,也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坚毅。  自2011年起,“中国民生发展研究”课题组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相关专业中青年专家团队,在国家985基金的支持下,充分研究与
“轨道交通扛大梁,区域路网全覆盖,公交地铁一卡通。”这是交通一体化新景象。  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作为三个要率先实现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如何改变原有格局?  “轨道交通扛大梁,区域路网全覆盖,公交地铁一卡通。”这是交通一体化新景象。  目前,至少有四份文件与此相关:《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交通一体化实施方案》、《京津冀交通一体化2015—2017重点任务台账
去行政化以后,权钱交易的空间越来越小,一些地方或是原地不动观望,或是避重就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通过市场化改革建成现代化市场体系的总体目标。在这个背景下,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我国资质资格类事项改革有重大意义。  根据我国各地“两资”去行政化改革的现状,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专访时,就“两资”去行政化面临的问题和改革方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民
如果企业依然缺乏与民众互动的真诚,如果管理部门仍然试图强化垄断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则不仅不符合时代潮流,也注定跑不过汹涌的民意。  近来,网上出现不少“流量不清零,流量用得更快”的吐槽声,并质疑运营商克扣流量。这让刚刚实施的流量单月不清零蒙上了阴影。尽管运营商信誓旦旦回应,不可能克扣用户流量,“请小伙伴们放心玩耍”,但面对各界的不信任情绪,这样的回应显得十分乏力。  事实上,一直以来,公众都深受“流
不少P2P平台之所以能够运作下去,就是因为没有规则强制它披露借款人信息,它的运作行为没有放在阳光下,完全是内部运作。信息披露规则是监管规则里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P2P网贷行业,从2007年开始到今年10月,累计成交额已经突破一万亿元,P2P网贷数量高达3300多家。P2P网贷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领域,深受投资者和网民关注,值得我们研究。  P2P网贷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风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