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谭嗣同的“仁学”思想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仁学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脉相承的范畴,对于中国思想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谭嗣同的“仁学”作为其思想的核心,吸收了墨家、佛学以及西方思想的影响,有别于传统仁学。在传统仁学中将“仁”放置在伦理道德范畴,而在谭嗣同这里,“仁”被视为世界万物的本原,其内涵被扩大。“平等”是“通”到达“仁”的显像,被视为“仁学”最为重要的境界。
  关键词:仁学;通;平等;传统仁学
  一、谭嗣同“仁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基础
  (一)谭嗣同“仁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思想是时代碰撞的产物,是主观同客观相融合的结晶。欲了解谭嗣同的思想,应将之放置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
  谭嗣同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满清封建王朝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出现,西方列强疯狂瓜分中国领土,新旧思想文化交替的混乱期。在内忧与外患、新旧思想的冲击下,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率先“开眼看世界”,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谭嗣同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其主要活动紧紧围绕着救国救民展开,是上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的关键时期。其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是在甲午战争发生后,“三十以后,新学洒然一变,前后判若两人。三十之年,适在甲午,地球全势忽变,嗣同学术更大变,境能生心,心实造境”[1]259可见,甲午战争的惨败,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深刻地刺痛着谭嗣同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内心。至此,他意识到唯有维新才是救国之正道。
  其次,谭嗣同本人出生于封建官僚的家庭,早年师从欧阳中鹄和涂启先等人,对船山思想颇有兴趣。同时,在其求学生活期间,广泛的学习中学西学,“所闻于今之人者,至不一矣,约而言之,凡三家:一曰学,一曰政,三曰教”[2]462在他认为,天下之要归为三类,一类是西学,一类是民教,一类是宗教。这对于他“仁学”思想有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谭嗣同的“仁学”思想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探求民族复兴的重要反映。
  (二)谭嗣同“仁学”思想的思想基础
  谭嗣同的“仁学”思想基础是复杂的。他在《仁学·界说》中提到“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书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梨洲之书。”[2]293一言以蔽之,谭嗣同的“仁学”思想是兼顾佛学、中西之学、融汇诸子百家之说,拥有深厚思想基础的系统的思想体系。
  具体而言,谭嗣同在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时,讲求仁爱,但否认爱有差别。谭嗣同认为,仁,是指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对待,而非差别有等。他主张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待”从而达到“人我”平等。这点他赞成墨家的“兼爱”与佛家的“慈悲”。其次,他的心力说源于佛教中的“三界惟心”,他认为,“心力”可以改变一切,因为一切皆是由心所造。
  二、谭嗣同“仁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谭嗣同的“仁学”思想主要是围绕着“仁”、“通”、“以太”、“平等”这几个重要范畴展开。“仁以通为第一义。以太也”[1]291“仁”是以太,“通”是为了达到“平等”的目的。因而,谭嗣同的“仁学”,是以“以太”为基础,“通”为途径,“平等”为目的而构建的哲学体系。
  (一)“仁”的绝对地位
  谭嗣同思想中的“仁”绝非与传统仁学相同,传统的仁学是将仁放置在道德规范、伦理纲常一起言之的准则。具体言之,从孔子所提出的“仁者爱人”起,“仁”被赋予了道德制高点的涵义。孟子将仁与义、礼、智称为“人之所以为人”所须具备的“四端”。直到宋明理学家所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这里,宋明理学家所称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并非指的是“仁”就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而是指“仁”作为伦理道德规范的一部分,具有了天理的意义。同时传统的“仁”并非是独立的概念,通常是与其他道德放置在一起的统称,其意义仅仅局限在伦理道德范畴。
  反观谭嗣同的“仁学”思想,他认为“仁”是独立的概念,将“仁”从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中割裂开来,将其置之在一个空前绝后的地位,赋予了“仁”以绝对地位,即“仁”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存在。他的“仁学”思想类似于老子的“道”,但又不完全相同。在老子看来,“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无始无终的存在,属于形上学范畴。而谭嗣同的“仁”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唯物的性质。其次,谭嗣同的“仁”并非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三教不同,同于变”[2]334在他看来,天下之要的共同属性在于“变”,这个“变”也称为“日新”。因而其“仁学”也带有变化之意。最后,谭嗣同用“以太”来解释仁,他认为以太是充斥整个宇宙,构成宇宙万物的本体。同时,他将“仁”与“以太”的关系作为“体用”关系加以解释,其内涵得到了丰富。
  (二)仁以通为第一义
  谭嗣同的“仁学”思想体系仁是圆融无碍的。“仁”借助“通”从而达到平等的目的,因而“通”具有天地万物之间、物与我之间、人与我之间相感通的性质。具体而言“通”在这里有四层含义,即“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2]291
  谭嗣同所指的“中外通”原出自《春秋公羊传》指的是夷狄与中国进行沟通交流,就可以相互平等的对待。在这里,谭嗣同将其引申为破除国界,打开国门,与外界思想相融合,从而达到世界大同的境界。同时,“中外通”中的“通”指的是“学、政、教、商”的宽领域的互通。在他眼中“三教不同,同于变,变不同,同于平等。”[2]334他认为,世界各国文化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在发展变化。变化发展的路向、结果是不同的,但是追求平等的理想是相同的。他以佛教对印度的作用为例,印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人出生就分为不同的等级。正因为这种等级制度,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但是由于佛教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这种不平等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因而,谭嗣同也希望用是思想解放的方式来扭转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谭嗣同认为“上下通”是达到平等的关键一环“君以名桎臣,官以名扼民”[2]299这种现象是造成上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由于三纲五常的束缚,尤其是“君为臣纲”的约束,君臣关系的不平等,臣民丧失了自主权利,对君主是一种无条件的服从,从而导致“愚忠”的现象。其次,“父以名压子”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了作为孩子的个人仅仅遵守父亲的意愿,从而丧失了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出现了“愚孝”的现象。在谭嗣同看来,不破除三纲五常,不打通上下,是无法达到众人平等的境界,也就是“仁”的境界。
  “男女内外通”是谭嗣同“通”涵义中最为先进的思想之一,在当时封建思想盛行的年代无疑是一股清流。在谭嗣同看来,男女之間是平等的,主张妇女解放。用男人为天的旧道德观念束缚女性,将女性视为男人的附属物,这是破坏人权的。
  谭嗣同认为“人我通”实际上是“通人”,也就是“人——通”的核心。就是冲破一切阻碍,这里的阻碍也就是“名”,具体指三纲五常等一切禁锢人平等自由权利的外在束缚。要达到“人我通”的境界,必须“冲决罗网”,破除各种不通,从而达到万物皆平等的“通人”境界。
  一言以蔽之,“通”的意思在“仁学”中具体表现为打破束缚,是到达“平等”理想的工具,而仁学中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平等,因而,“通”在谭嗣同整个“仁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谭嗣同全集(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谭嗣同全集(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1.
其他文献
近些年,绥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种养结合、节本增效、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净化农业发展环境、提升耕地质量为目标,不断探索适宜本地的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新技术,总结出了“4090”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带耕作播种技术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021年全市免耕播种面积超400万亩。  一、技术涵义  利用专业机械(整理秸秆和处理机、40厘米行距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非常大,农村的大部分劳动力都去了城市里面打工,农村里面基本上随处可见的是老人和孩子,这些孩子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全;有效途径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受隔代教育或者由亲戚抚养长大,很少在生活中与社会中的进行高效的交流,有的在情感上缺乏家长的关怀与宠爱,容易出现偏激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的隐私安全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其中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的一大群体且由于该主体自身的特殊性,生理和心理上都未发展成熟,认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隐私泄露问题更容易为这一群体带来侵害。因此,研究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未成年人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目前未成年人隐私保护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我国和域外的相关法条的对比比较,从不同角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航空制造行业以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冲压模具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了创新性的突破与进展。但是目前我国在冲压模具的设计以及制造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与不足,例如在生产时间上周期过长,使用的寿命时间过短,精确度比较低等等。然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水平比较低,因此,展开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的数字化技术运用具备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冲压磨具
期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全球民航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必将深刻影响未来发展格局。面对疫情常态化的不利局面,航空公司必须从提升航空服务质量入手,切实拿出吸引旅客的具体措施手段,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一、强化创新服务的理念  (一)落实人性化航空服务理念  針对特殊旅客,对老人主动提供毛毯服务,并提供热水,对儿童主动告知洗手间位置、饮品种类属性等,以免过热过凉引起小朋友身体不适
期刊
摘要:当代社会因对无限度“自我实现”的鼓励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被诟病为“功绩社会”。涂尔干式的道德个体在主要特点上正与缺乏精神屏障而陷入自我榨取的功绩个体相对立:前者包括纪律精神,对个人欲望的节制和限度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对涂尔干式道德个体两种生成模式的分析为理解和应对当代功绩社会困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与真正他者的联系对健全的道德特质的生成具有关键意义,在今天同质化严重的社会场景中重新寻求与真正
期刊
摘要:目前,关于非破产情形中是否适用股东出资加速到期的问题,学界存在各种争议,司法审判实务中也观点不一。故本文对非破产情形中股东出资是否加速到期问题进行剖析,分析学界现有的三种观点以及司法实践中支持加速到期与不支持加速到期的理由。同时,笔者思考了非破产情形中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论证非破产情形中股东出资加速到期适用的合理性。  关键词:认缴制 加速到期 出资责任 债权人利益  一
期刊
摘要:黄梅戏是安徽省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热爱,是一张靓丽的安徽文化名片。如何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计划为契机,提高黄梅戏的国际知名度,提升安徽文化影响力,成为亟待研究的话题。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借助网络新媒体推广黄梅戏,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提供新路径的思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梅戏 传播策略  引言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
期刊
摘要:《斗牛》是管虎导演的经典作品之一。本文即主要从农民视角诠释底层人物的生存理念、空间设计表现出叙事风格与影像风格和人物与动物形象的隐喻与解构三个方面,来展开对电影《斗牛》的叙事学解读。  关键词:《斗牛》;叙事风格;隐喻与结构  2009年管虎导演的《斗牛》,采用的是中国类型片的形式、反类型的叙事,这种叙事内容与叙事形式本身存在的张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视觉享受。一个全新的解读角度,并在故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和5G数据时代的到来,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社交APP应运而生,这些APP满足了大部分正常人的社交需求。但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因为身患自闭症,无法像其他正常人一样与别人交流,他们的内心对于日常社交是十分恐惧的,因此,网络社交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最好的社交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自闭症,社交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  根据国际统计比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