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客”不是北京唯一的旅行主题酒吧,却也许是国内第一家以旅行为主体的酒吧。在北京老城区的一条胡同深处,年轻的小辫儿不仅经营着“过客”,也享受着他喜欢的生活方式。
很知名的“小辫儿”在他以前不知名或以后可能很著名的时候都叫金鑫,可是,知道小辫儿的人要比知道金鑫的人多得多。上世纪九十年代,留着一根长辫子的小辫儿因运动旅行知名,现在,尽管他的发型已经剪成了普通平头,但小辫儿的过客酒吧让小辫儿的名声在江湖上越传越广,因而也节约了他的真名。
名字是符号,小辫儿和“过客酒吧”的符号功能基本通用。
1998年,还没叫小辫儿的金鑫正在辽宁学美术,因为向往京城的艺术氛围,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并预谋了后来的过客酒吧。
东棉花胡同的一间平房是小辫儿在京城的第一个居所。挤在这间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他和几个死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由此也结识了一帮五湖四海的同好。当时的小辫儿是美术设计,业余时间兼任远飞鸟户外俱乐部的领队。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天堂般的日子:冬天就在屋里侃山,天暖喝了酒挪到室外神聊。夏天,大家经常是守着一箱啤酒在中戏门口醉谈天下小事,聊着聊着就睡着了,直到让早晨扫街的环卫工人用扫帚挨个把他们捅醒。
其实是1996年的那次自行车旅行让小辫儿产生了酒吧欲望,他觉得,旅行者需要一个有点文化氛围交流的空间,越来越多的朋友也需要提供一个聚会的地方。
胡同文化吸引了小辫儿,他的酒吧梦想也从胡同开始实现。
1999年7月,只有40平米的过客酒吧开张了,这个酒吧是拣来的,因为几乎所有室内装饰材料都是小辫儿从拆迁的胡同里扛回来的。到底是学油画出身,他把自己的艺术思想全部灌输到了酒吧的装修上,所以,过客酒吧也是小辫儿大学毕业后最成功的作品。
小辫儿不仅是一个酒吧的经营者。作为一个旅行者和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者,他一直保持着在路上的姿态,每年都有一到三个月是在路上渡过的。
小辫儿的旅行目的地多是西藏,跟我的旅行方向一致。只不过我是坐汽车,他是骑自行车。过客的院子里至今还保留着一辆黄色山地车,那是2004年小辫儿从新藏线进拉萨时的坐骑。从1996年第一次从滇藏线进藏开始。他保留着自行车进藏的传统,几乎是每年一次,只是线路不同。我十分佩服他从新藏线倒着上拉萨的勇气,一般情况下,即使我们自己开车或者租车走新藏线,也都是从拉萨经狮泉河到叶城,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高原反应,还相对节省体力。选择倒着从新藏线进藏,绝对是体力和毅力的挑战,这也说明,小辫儿对自己的旅行能力非常自信。
小辫儿的游记中有许多我熟悉的身影:龙达觉萨的小二和林雪夫妇;八郎学的自行车旅行者“鸡毛”;西藏登山学校的校长尼玛次仁;尼玛次仁的助手康华。巧的是,我和小辫儿刚聊到康华,康华的电话就打过来——马上到小辫儿的酒吧来。真是心有灵犀,像哥儿俩约好了一样。
小辫儿是个率性的汉子,结交了不少的朋友。他把自己的旅行定义为看朋友。他去看外地的朋友,朋友也到北京来看他。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恐怕就是这样的感觉。
通过他的“过客酒吧”,小辫儿还结识了很多国内外的旅行者,小辫儿成了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顾问团,也算是猩猩相惜志同道合吧。所以现在小辫儿的酒吧里面LP系列的图书最多,数了数,大致有63种,都是英文原版的,不仅有意大利、罗马、美国等地的,竟然还有比较偏的国家,比如墨西哥。
关于“过客酒吧”的名字,我一直认为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后来问小辫儿,他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其实源于小辫儿的一篇旅行日记。
1998年,他跟牙签儿一起从北京出发,经兰州过格尔木最后到达西藏,路过镇上的水果摊,他想到那些卖水果的小贩也许日后回想起他们这两个匆匆过客,便在日记里写下感叹。没想到,给酒吧起名字时,他想起了当时的情形,用上了“过客”。
每个人都是人生的过客,只是因为境遇差异所导致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每个过客和每个过客都是十分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生命角色。比如,在一般人眼里,孤寂的旅途和肢体的疲惫都是痛苦,而在喜欢四处游走的“驴子”们看来,每次自虐似的旅行都是可以独享和分享的快乐。于是,当“旅”和“驴”的汉语发音必然发生混淆时,一个牲畜的名称就成了职业旅行家和旅行爱好者的共有品牌。
依此类推,“驴友”聚集的过客酒吧,不过是个“驴棚”。
过客酒吧从开业伊始就把旅行定为自己的主题,这在1999年还是一个很前卫的概念。所以也有人说小辫儿是中国自主旅行的先锋。
随着过客酒吧生意日渐红火,原来40平米的小屋已经不能满足客人的需要了。2002年,过客酒吧搬到锣鼓巷108号的四合院。这院子大,有200多平方米。有了院子,春夏秋三季的活动多在室外进行。新过客的装修结合了胡同传统和现代风格,不仅没有破坏原有建筑的原貌,还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我很喜欢酒吧里红色的基调,透着喜兴,而且灯光映着旁边的各类旅行照片,在夜晚显得特别漂亮。院子里是小辫儿旅行中各种各样的纪念品,多数是来自农家或牧区的东西,虽然老旧,但原汁原味,和胡同的整体风格浑然一体。
过客酒吧的女主人是海燕,也就是小辫儿的太太,北京人,对胡同有很深的感情。按照中国家庭的传统模式,小辫儿和海燕也遵循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小辫儿主抓对外宣传、内部装修和不带老婆出去旅游等大事儿,海燕负责就把的日常管理和经营方面的小事儿。
且慢,什么是大事儿什么是小事儿啊?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在锣鼓巷广大人民群众看来,这两口子给这条古老的胡同带来了新的活力,这可是大事儿!
真是大事儿。锣鼓巷一带过去不被国内外游客熟悉,有了“过客”,这条胡同在国内外都有了名气。现在,仅不足千米的南锣鼓巷就有20多家酒吧或饭店,连带旁边的帽儿胡同,北兵马司胡同以及钟鼓楼,古老的胡同文化以现代酒吧文化为载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日前,北京市政府已将这条胡同划入传统文化保护街区,将加大投入、拯救和保护这条胡同的文化遗产,增加配套设施。在保护开发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具体方案中,过客酒吧的模式为有关部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过客开始是个酒吧,现在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将来可能什么都不是。因为确实想过,也可能有一天我们不做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生活我们体验过了,这就足够了。”
小辫儿和海燕对过客酒吧是这样评价的。
过客酒吧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又不仅是小辫儿和海燕的生活方式,也慢慢地渗入了大家的生活变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当然,过客又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
翻看过客酒吧的留言簿,会发现一些过客的生活态度。
最喜欢的是海燕撰写的《永远的王子》和《会魔法的老猫的故事》,就在留言簿开头。没想到,海燕还有当作家的天赋。
文章的题记是这样写的:
“生活里已经很久没有童话了。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只属于童年;而会说话的青蛙和稻草人在你刚懂事的一瞬间便已经永远闭上了嘴巴。不是童话抛弃了我们,而是我们抛弃了童话。我也一直都是这样想的,直到有一天他们两个人出现⋯⋯”
故事的梗概大约是这样的:
在他们装修酒吧晚上大吃狂饮的时候,朋友领来了两个外国人。年轻人是西班牙的“e-mail”(也就是海燕所说的王子),老一些的是法国人“阿郎”。他们在实施一项“身无分文徒步全球”的计划,这次是从英国伦敦徒步和搭车经印度到北京,按计划还要经蒙古到白令海峡,在那里利用经度的差异庆祝两次新千年。但由于签证的原因,他们要在北京逗留两个月。小辫儿白天和他们一起装修,晚上则请他们一起出去吃喝。留言簿上的一幅黑白照片是他们三人在一起大快朵颐的真实记录,照片旁边写着一行字:“带他们吃骨头,此餐吃光了两个月的生活费。”后来,他们在朋友的帮助下得以继续旅行。终于在某一天,王子回到了过客,而且竟然带着他心爱的爱尔拉女孩!
“王子在女孩的精心照顾下很快恢复了健康。在他可以重新展翅飞向天空的一刻,美丽的女孩弯下腰深情地吻了他!这深情地一吻使施在王子身上的魔法被爱情的力量破解了,王子又恢复了本来的模样!他向惊疑中的女孩说明了事情的真相,女孩接受了他的爱情,两人从此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至此,有关王子的童话故事可以宣告结束了,只是在现实生活中,E-mail那颗不安分的心是否会听从了爱情的召唤而安静下来呢?或者恰恰因了爱情的缘故,便又多了一颗不安分的心,于是,这世上从此又多了一个流浪过客的身影呢?
马中欣,曾为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他写的“最省钱的方式,环游世界60天”计划书,就放在《过客留言簿》的显著位置。这个计划署不仅有着详细的线路图,在哪个地方吃、哪个地方住,都有具体的地址和电话,甚至小到几块钱的预算。
马中欣后来就是按照这个计划书花了2万块钱开始了环游世界60天的行程。行程结束后,他专门在“过客”进行了一次幻灯讲座。马中欣的计划详细而周密,操作性强,我相信,即使是一个不懂自助旅行的人,按照他的这个计划书进行操作,也基本能够省钱、省力地完成环游世界的旅行。
《过客留言簿》上还有很多文字让人忍俊不禁,完全是小辫儿和海燕们的幽默:
抓锻炼、促生存、促工作、促旅行。
对于自虐游要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吐吧。
在旅行方式上蔑视他,在旅行经验上重视他。
IWAE,白云,伟华,BOK到此一坐。
生命苦短,马上出发,用旅行的方式来填满这个社会“过客们”的思想。
爱过的人、恨过的人,都是生命的过客;什么人才是能让人永远记住的呢?
⋯⋯
留言五花八门,当然还有各种浪漫的故事。各式各样的留言表达着每个人与世界对话的方式。翻看留言是一个享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