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采收后葡萄植株不同节位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a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索广西气候条件下葡萄夏果采收后叶片光合特性变化,为葡萄栽培模式等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提供依据。【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于2017年葡萄采收后75 d至开始落叶期间定时监测日平均温度、日光照时数和日平均光照度环境参数指标,同时测定第2、4、6、8、10、12和14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分别在人工LED光源[红∶蓝∶白=90∶5∶5,1200 μmol/(m2·s)]和自然光照下,利用CIRAS-3便捷式光合仪测定上述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E)。【结果】葡萄采后75~110 d的日平均温度始终高于20 ℃、日照时数大于8.0 h、日平均光照度维持在28000.0 lx以上,各节位叶片SPAD值下降缓慢。在人工和自然光源下,总体上表现为采后110 d前高节位(第10、12和14节位)叶片的Pn、Gs和E显著高于基部(第2、4和6节位)叶片(P<0.05),各节位叶片Pn、Gs和E平缓下降;采后110 d后随各环境因子急剧下降,各节位叶片Pn、Gs、E和SPAD值也急剧下降,高、低节位间差距逐渐变小。在人工和自然光源下,随时间推移Ci不断升高,高节位叶片Ci低于基部叶片。【结论】广西南宁地区葡萄采收后4个月内温度和光照均处在较高水平,而葡萄基部叶片长期保持在较低的光合水平,不利于枝梢及叶片养分充分回流,影响第2季植株花芽分化及产量形成。因此,生产上建议去除基部叶片或采用破眠技术使葡萄休眠冬芽萌发新梢开启第2个生长周期,以充分利用桂南下半年丰富的温光资源。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光合特性;采后;节位;叶片;广西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9)01-0097-07
  0 引言
  【研究意义】葡萄采收后至开始落叶期间,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一部分供应新梢生长和花芽发育,另一部分积累在树体枝梢和根系中,对翌年葡萄产量及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张付春等,2014)。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葡萄叶片光合能力及光合功能期的长短会对葡萄花芽及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Jumrani et al.,2017)。因此,研究葡萄采收后叶片光合特性变化规律对树势恢复及来年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环境因子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低温或高温胁迫均可破坏叶片光合机构,导致光合效率下降(左应梅等,2017)。低温胁迫下荔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均随处理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上升趋势,表明低温降低了叶片对光辐射的利用能力(张红娜等,2016)。葡萄属于落叶果树,冬季气温降至10 ℃以下时开始落叶(范丽华,2013),而南方冬季气温较高,无法满足葡萄落叶低温要求,因此葡萄叶片落叶时间较北方晚(张武等,2013)。高温胁迫可导致叶片光合生理活性下降,成熟叶片Pn下降幅度高于幼嫩叶片(于康珂等,2017);此外,过高温度下红提葡萄叶片活力受到抑制,叶片叶绿体和细胞质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导致Pn、Gs、E大幅下降(朱雨晴和杨再强,2017)。广西温光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上、下半年的活动积温均超过3000 ℃,下半年葡萄采后平均气温也较高(白先进等,2008);南方葡萄采后高温阶段仍然较长导致叶片老化速度加快,夏黑葡萄采后结果枝条叶片生命活力弱,Pn较低甚至为负值,而修剪萌发出的新梢叶片Pn较高(曹雄军等,2016)。相关研究表明,叶片光合能力由于叶龄和叶片位置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赤霞珠葡萄生长前期不同节位叶片Pn呈单峰曲线变化,第6节位叶片的Pn最高,生长后期中下部叶片开始衰老,上部叶片开始成熟,此时上部叶片Pn高,而中、下部叶片较低(房林等,2010);草莓同一条匍匐茎萌发20 d的新叶,其第1节位叶片Pn明显高于第2节位叶片(杨文等,2015);随着太阳李叶位从梢部到基部降低,其光合作用速率发生规律性变化,以第5、6、7节位叶片光合作用表现最好,中间叶位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高于高节位和低节位叶片(黄诗扬等,2016);叶片初展呈黄绿色Pn很低,随叶片生长Pn提高,叶片定形时Pn最高,维持一段时间,随叶片衰老,Pn降低(侯旭东等,2017)。【本研究切入点】果实采后叶片保持较好的光合作用对果树当年树势恢复及来年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果树生产前期,对果实采后至落叶期间叶片光合作用变化规律研究较少。【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目前公认最具发展潜力的鲜食葡萄阳光玫瑰(Shine Muscat)为试材,探索广西气候条件下葡萄夏果采收后叶片光合特性变化,有助于制定有效措施提升光能利用率,以期为葡萄栽培模式等理論研究和生产实际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7年9月28日—12月7日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思葡萄种植基地进行,以3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T字形栽培,株行距4 m×6 m,钢架大棚避雨栽培,土壤为红黄壤,2017年7月15日葡萄采收后不揭膜。施肥、灌水和病虫害防治等按照常规管理(王博等,2016)。
  1. 2 测定项目及方法
  1. 2. 1 阳光玫瑰葡萄采后树体环境参数测定 采用电子数显土壤分析仪(AMT-300)测定葡萄采后75 d至落叶期间的日平均温度、日光照时数和日平均光照度。距离地表20 cm处于叶幕下放置仪器,每隔7 d统计一次环境参数。于0:00—24:00每隔1 h测定一次温度,计算日平均温度(℃);日光照时数为每日光照度大于3200 lx的持续时间(h);于6:00—18:00每隔1 h记录一次光照度,计算日平均光照度(lx)。   1. 2. 2 叶片光合参数及SPAD值测定 随机选取长势中庸、健康枝条上的第2、4、6、8、10、12和14节位叶片,于葡萄采后75 d开始直至落叶,每隔7 d测定一次叶片光合参数及SPAD值。叶片光合参数采用CIRAS-3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PPsystems公司,美国)测定,分别使用人工LED光源[红∶蓝∶白=90∶5∶5,1200 μmol/(m2·s)]和自然光照两种光源,于晴天上午9:00—12:00测定叶片的Pn、Gs、Ci、E等光合参数,重复3次。采用便携式叶绿素仪(SPAD502,美国LI-COR公司)测定葡萄植株叶片SPAD值,重复5次。
  1. 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及LSD多重比较,采用Origin 9.0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 1 阳光玫瑰葡萄采后环境参数变化情况分析
  从表1可知,阳光玫瑰葡萄采收后不同时期各环境参数均存在差异,部分环境参数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采后75 d日平均温度、日照时数及日平均光照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大部分时期,但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除采后131 d为14.47 ℃外,其余时间的日平均温度均在20.00 ℃以上;日照时数在采后124 d前均在8.0 h以上;日平均光照度在采后110 d前均在28000.0 lx之上。
  2. 2 阳光玫瑰葡萄采后叶片SPAD值变化情况分析
  从图1可看出,采后葡萄植株不同节位叶片SPAD值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高节位(第10、12和14节位,下同)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第2节位叶片。采后75~103 d,叶片SPAD值下降缓慢,维持在一定水平,高节位叶片SPAD值为40~45,基部(第2、4和6节位,下同)叶片SPAD值为25~35;从采后110 d开始除第6节位叶片外,其余节位叶片SPAD值均迅速下降,至采后145 d达最低值。
  2. 3 不同光源条件下阳光玫瑰葡萄采后叶片Pn变化情况分析
  人工光源下测定叶片Pn能反映叶片的理论光合潜力(郭凯斌等,2017),而自然光源即日光下测定叶片Pn反映叶片实际环境条件下的光合情况。由图1可看出,阳光玫瑰葡萄采后直至落叶期间,其叶片Pn逐渐下降,自然光源下各节位叶片Pn大部分低于人工光源下叶片Pn,尤其在采后早期(75~117 d)高节位叶片明显高于基部叶片。人工光源下,葡萄高节位叶片Pn显著高于第2节位叶片,第14节位叶片Pn最高,其中,采后75~96 d高节位叶片Pn达6~9 μmol/(m2·s),基部叶片Pn为2~4 μmol/(m2·s);采后96 d后各节位叶片Pn开始迅速降低,至采后117 d高节位叶片Pn仅为2~4 μmol/(m2·s),基部叶片Pn降至0;至145 d高节位叶片Pn也下降至0(图1-A)。自然光源下,葡萄采后75~110 d高节位叶片Pn为1~3 μmol/(m2·s),基部叶片Pn为0~1 μmol/(m2·s);采后110 d后,所测基部叶片Pn均低于1 μmol/(m2·s),至采后145 d所有节位叶片Pn均降至0(图2-B)。
  2. 4 不同光源条件下阳光玫瑰葡萄采后叶片Ci变化情况分析
  Ci反映了植物叶片CO2滞留量,Ci越高表明叶片对CO2的利用率越低(刘帅等,2016b)。由图3可看出,叶片Ci随时间推移不断升高,高节位叶片的Ci低于基部叶片。人工光源下采后75~110 d,除第14节位叶片Ci在个别时期(采后96、131和145 d)显著高于第2节位叶片外,其余大部分节位叶片Ci无明显差异,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从采后110 d开始大幅提高(图3-A);自然光源下,高节位和基部叶片Ci与第2节位叶片差异不明显,采后75 d至落叶整体Ci水平均较高(图3-B)。
  2. 5 不同光源条件下阳光玫瑰葡萄采后叶片Gs变化情况分析
  Gs反映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如图4所示,葡萄采后75 d至开始落叶,各节位叶片Gs均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叶片Gs在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下差异不明显,采后110 d前第14节位叶片Gs显著高于第2节位叶片,且高节位叶片Gs较基部叶片高,采后110 d前缓慢下降、110 d后快速下降,至采后145 d达最低值。可见,葡萄叶片Gs变化趋势与Pn一致,说明葡萄采后叶片气体交换能力逐渐降低,影响其叶片光合能力。
  2. 6 不同光源条件下阳光玫瑰葡萄采后叶片E变化情况分析
  如图5所示,阳光玫瑰葡萄采后不同节位叶片E呈逐渐下降趋势,第12、14节位叶片E在大多数时期均显著高于第2节位叶片。人工光源下,采后110 d前高节位叶片E下降较平缓,而后快速下降,与叶片Gs变化趋势一致。表明E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气孔的活动状态,Gs下降导致E变低。总之,不同光源下葡萄叶片Ci、Gs、E均在采后110 d发生剧烈变化,可能与采后110 d之后日平均温度下降,特别是采后131 d温度降至20.00 ℃以下导致叶片衰老加快有密切关系。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阳光玫瑰葡萄采后第110 d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叶片Pn、Gs、E及SPAD值下降较平缓,而此后急剧下降;人工光源下高節位叶片的Pn在采后110 d之前也仅为5~9 μmol/(m2·s),远低于盛花期叶片Pn[18~20 μmol/(m2·s)](刘帅,2015),由于人工光源下测定叶片Pn反映叶片的理论光合潜力,因此,上述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采后大部分叶片的实际光合能力相比成熟叶片已十分低下,不能再积累足够的光合产物供给树体。刘帅等(2016a)研究得出阳光玫瑰功能叶片Gs可达1000 mmol/(m2·s),而本研究中叶片Gs在采后110 d之前处于150~200 mmol/(m2·s),此后急剧下降至25~75 mmol/(m2·s),其原因可能与植物生长后期叶肉细胞活力下降及灰尘阻塞气孔有关(黄峰,2007)。叶绿素含量直接影响光合速率,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易导致叶绿体分解,加速叶片老化和衰老(郑姗姗,2011)。本研究发现,采后110 d之前葡萄植株叶片SPAD值为35~40,与赤霞珠葡萄花期叶片SPAD值(李磊等,2016)一致,表明采后110 d之前环境温度适宜,叶片SPAD值并未明显下降,而此后SPAD值迅速下降,可能是受温度迅速下降的影响。   劉帅,袁登荣,王志润,辛守鹏,陶建敏. 2016b. 选择性光技术对‘阳光玫瑰’葡萄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 果树学报,33(2): 187-195. [Liu S,Yuan D R,Wang Z R,Xin S P,Tao J M. 2016b. Effects of pink fluorescent filming and pink netting o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fruit quality of ‘Shine Muscat’ grape[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33(2): 187-195.]
  吕良玉,温晓蕾,杨娜娜,武宝悦,李双民,胡振妍,齐慧霞. 2013. 葡萄生长后期不同叶位与霜霉病发病级下叶片的光合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41(9): 141-142. [Lü L Y,Wen X L,Yang N N,Wu B Y,Li S M,Hu Z Y,Qi H X. 2013.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leaves at different leaf positions and downy mildew incidence levels in late stage of grape growth[J].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41(9): 141-142.]
  王博,白扬,白先进,张瑛,谢太理,刘金标,陈爱军,娄兵海,何建军,林玲,周咏梅,曹雄军. 2016. 阳光玫瑰葡萄在广西南宁的引种表现及其一年两收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学报,47(6): 975-979. [Wang B,Bai Y,Bai X J,Zhang Y,Xie T L,Liu J B,Chen A J,Lou B H,He J J,Lin L,Zhou Y M,Cao X J. 2016. Int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double-harvest-a-year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Shine Muscat’grape in Nanning,Guangxi[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47(6): 975-979.]
  杨文,于泽源,李兴国,赵剑辉,代晶. 2015.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43(8): 169-171.[Yang W,Yu Z Y,Li X G,Zhao J H,Dai J. 2015.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ems of strawberry[J].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43(8): 169-171.]
  于康珂,孙宁宁,齐红志,詹静,顾海靖,刘刚,潘利文,刘天学. 2017. 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光合生理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及其基因型差异[J]. 河南农业科学,46(5): 34-38.[Yu K K,Sun N N,Qi H Z,Zhan J,Gu H J,Liu G,Pan L W,Liu T X. 2017.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response character of different maturity maize leaves to heat stress and their genotype difference[J].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46(5): 34-38.]
  张付春,潘明启,张新华,韩守安,塔依尔·艾合买提,齐维娟,妥斌,伍新宇. 2014. 遮阴对葡萄采后树体养分积累期间环境与光合作用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3(4): 73-78.[Zhang F C,Pan M Q,Zhang X H,Han S A,Tayier A,Qi W J,Tuo B,Wu X Y. 2014. Shading effects on environment and photosynthesis of leaves after the grape harvest[J].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23(4): 73-78.]
  张红娜,苏钻贤,陈厚彬. 2016. 荔枝成花期诱导性低温对其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43(10): 59-63. [Zhang H N,Su Z X,Chen H B. 2016.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on photosynthetic and chlorophyII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litchi leaves during flowering induction period[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43(10): 59-63.]
  张武,陆晓英,杨子祥,白明第,马春花,杨顺林. 2013. 元谋干热河谷区乙烯利促进夏黑葡萄落叶试验[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3): 34-36. [Zhang W,Lu X Y,Yang Z X,Bai M D,Ma C H,Yang S L. 2013. Experiments on ethylene promoting defoliation of Summer Black grape in Yuanmou dry-hot valley[J]. Sino-Overseas Grapevine & Wine,(3): 34-36.]   张振文,房林. 2011. 赤霞珠净光合速率随物候期变化趋势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6(2): 38-41. [Zhang Z W,Fang L. 2011. Variation o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cabernet sauvignon with phenological period[J]. Sino-Overseas Grapevine & Wine,26(2): 38-41.]
  郑姗姗. 2011. 渐变温度胁迫对黄瓜幼苗及其叶绿体膜系统的影响[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Zheng S S. 2011. Effect of gradually changing temperature stress on cucumber seeding and chloroplast membrane system[D]. Harbi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朱雨晴,杨再强. 2017. 高温高湿对设施葡萄叶片气孔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23): 94-101. [Zhu Y Q,Yang Z Q. 2017.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on stomatal and photosynthesis characteristics of grape leaves in greenhouse[J]. Northern Horticulture,(23): 94-101.]
  左应梅,张金渝,杨天梅,杨绍兵,杨维泽,李纪潮,杨美权,许宗亮,简邦丽. 2017. 温度胁迫对三七光合特性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48(12): 2145-2151. [Zuo Y M,Zhang J Y,Yang T M,Yang S B,Yang W Z,Li J C,Yang M Q,Xu Z L,Jian B L. 2017. Effects of tempera-ture stress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Panax notoginseng(Burk.) FH Chen[J].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48(12): 2145-2151.]
  Hendrickson L,Ball M C,Osmond C B,Furbank R T,Chow W S. 2003. Assessment of photoprotection mechanisms of grapevines at low temperature[J].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30(6): 631-642.
  Jumrani K,Bhatia V S,Pandey G P. 2017. Impact of elevated temperatures on specific leaf weight,stomatal density,photosynthesi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soybean[J]. Photosynthesis Research,131(3): 333-350.
  (責任编辑 邓慧灵)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在勞动力价格上升的背景下,测算水稻机械化生产中劳动力与农业机械的影子替代弹性,为我国农业全程机械化实现路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基于2015—2017年江苏省水稻种植户追踪调查数据,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对水稻生产中农业机械和劳动力的影子替代弹性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比较各生产环节的替代差异并对其中原因进行探究。【结果】价格仍然是水稻生产中劳动力和机械要素需求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及酚氧化酶在家蠶眠期血淋巴中的变化规律,为深入解析家蚕眠期酚氧化酶的功能及其基因表达特征提供新线索。【方法】以家蚕四龄将眠、四龄眠(头壳刚开裂)0 h、四龄眠6 h、四龄眠12 h、四龄眠24 h和五龄起蚕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淋巴PPO1和PPO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家蚕血淋巴PPO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水溫和光照对乌原鲤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的影响,为其人工繁育及规模化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密闭流水环境中,设3个水温梯度(14、19和24 ℃)和3个光照强度(<10、500~600和1200~1300 lx),通过测定进、出水样溶解氧含量而计算乌原鲤鱼种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结果】乌原鲤鱼种耗氧率与临界窒息点在14~19 ℃范围内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对应的平均耗氧率分别为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外源施硒对鲜食甜玉米籽粒硒含量、重金属含量、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为鲜食甜玉米生产中合理使用硒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甜玉米品种桂甜612和硒肥“锌硒葆”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叶面喷施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主处理和6个硒肥浓度[0(CK)、0.66、0.80、1.00、1.33和2.00 g/L]副处理,在甜玉米吐丝授粉23 d后测量籽粒中硒、镉、砷含量和籽粒糖
期刊
摘要:【目的】探明托盘育苗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播种量,为托盘育苗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90 g/盘(0.055 g/cm2)播种量时托盘育苗与常规育苗两种方法所育秧苗的素质差异;另设90 g/盘(0.055 g/cm2)、120 g/盘(0.074 g/cm2)和150 g/盘(0.092 g/cm2)3个播种量水平,考察
期刊
摘要:【目的】明确江浙地区秀珍菇双翅目害虫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其生物防治方法,为秀珍菇双翅目害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苏灌南、高淳和浙江淳安、江山的7个秀珍菇栽培基地采集双翅目害虫虫样,采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样进行分类鉴定;采用黄板诱虫法监测秀珍菇出菇棚害虫全年动态消长规律,绘制双翅目害虫消长动态曲线;在秀珍菇出菇期,采用喷雾法测定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1000倍稀释液和1200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稻鸭共育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种植水稻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为利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开展水稻生态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常规管理模式水稻根际土壤样品(记为S2)和稻鸭共育模式水稻根际土壤样品(记为S3),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针对土壤样品真菌ITS1~ITS2区域和细菌16S rDNA扩增子V3~V4区域进行Illumina MiSe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旱藕生理特性及产量与水氮耦合的关系,为旱藕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棚桶栽方式,以桂兴芋3号为材料,分别设3个土壤灌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25±5)%(W1)、(50±5)%(W2)和(75±5)%(W3)]和4个施氮量[分别为施纯氮0 kg/ha(N0)、300 kg/ha(N1)、600 kg/ha(N2)和900 kg/ha(N3)],旱藕块根形成期取样测定
期刊
摘要:【目的】掌握柑橘品种沃柑的落花落果规律,为制定沃柑保花保果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分别在5年生枳砧和枳橙砧晚熟脐橙上高接沃柑,2016年和2017年于沃柑花蕾露白时开始,每天收集落蕾、落花和落果数,统计花蕾、花及第一次、第二次生理落果数量,稳果后统计单株坐果数,绘制落花落果曲线,分析不同年份、不同砧穗组合沃柑的落花落果动态。【结果】沃柑落蕾落花高峰期一般出现在落蕾落花开始后的
期刊
0 引言  【研究意义】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 sis Pierre ex Laness)属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黄檀属(Dalbergia)树种,原产于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00~500 m、年均降水量1200~1650 mm的半落叶常绿森林中,现存林分多为小面积的稀疏块状或点状分布。在我国,交趾黄檀是名贵的红木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