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价值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对目前的中等职业教学中所面临的难题深有体会。究其原因:一方面,职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成绩较差,他们的语文学习基础就可想而知了;另一方面,大部分职校学生都受“重专轻文”思想的影响,认为到职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而轻视文化课。因此大多数学生都对文化课的学习缺乏兴趣,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就成了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教学,其教学效果令人沮丧。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花费很多时间进行思考与尝试,研究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活语文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氛围就是指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摆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民主为基础,以尊重为条件,在教学中相互理解与合作,相互激励与欣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很有感触的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职校的学生都是各中学较差的学生,在学校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给这些学生更多的重视、尊重和理解,很多学生能够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
  2.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将现代教学观念融入课堂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片面强调语文课的工具性,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变成知识的单向灌输,脱离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现代的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的角色。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但是,有些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几分钟,自己则站在讲台上,不参与学生的讨论,也不管下面的学生是在讨论,还是在说空话,最后自己做一下总结就算完事。体现不出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这样的课堂效果在职校语文课堂中是可想而知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要改变这种学习语文的氛围,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如教《再别康桥》一文时,这样设计导语:
  笔者列举了古代很多以离别为题材的诗句,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诗句分析这些离别诗句的基调,谈谈自己在离别时所产生的情感,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回答和极大的兴趣,并制造了他们学习本课的悬念,提高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2.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引人入胜
  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可以激发学生澎湃的情感。而这单凭教师一张嘴两支粉笔是难以做到的,要结合多媒体教学中的声音、图像。
  《致橡树》是一首描写爱情的现代诗。如何让学生体味作者所阐述的爱情观呢?我们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画面:一个追求独立的年轻女性,一棵独立的橡树和一棵独立的木棉树。课堂教学时,教师展出这幅画面,引导学生去感受这首词的意境。接着,播放《致橡树》的课文录音。那声情并茂的语言,优美的配乐让课堂充满了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
  3.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尽量让学生唱主角,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持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教《项链》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故事比赛和角色扮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三、将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融入语文课堂中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定义及内涵。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在课堂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模拟教学
  根据行为导向教学的提示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出不同特色的模拟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知识现场感和直观感。比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聘书、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有关的应用文体时,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应用文,教师组织学生模拟一场生动活泼的人才招聘会,让学生在实践运作中学会相关文体的操作规范。招聘会所需的各种元素或场景如招聘会场、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等都与现实社会中所看到的相同,只是过程是模拟的。这样学生能够在活的场景中学会应用文,打破传统的学习应用文的课堂模式。
  2.案例教学
  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尝试着从教材或社会生活中寻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例,指导学生判断与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高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水平。笔者曾给学生上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课时,列举了年度“感动中国”的十个人物的典型事迹或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式讨论“谁是你心目中感动的英雄”,并要求每个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让你“感动”的故事及人,最后让学生写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通过这种案例教学以加强学生对诚信、责任、良知、奉献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认识和感知,促进其良好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形成,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能力。
  3.角色扮演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是经过时间筛选的、有着较强故事性的名篇佳作。笔者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将部分篇目改编成可供表演的剧本,并辅以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比如对《雨霖铃》《茶馆》《药》《鸿门宴》《项链》《雷雨》等故事类文本的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专长和喜好,分角色进行表演。表演者在排演过程中的投入是全方位的,他不仅需要正确地把握个体角色的情感定位,还需要对剧本的整体结构、人物关系、情节安排、故事背景以及社会场景等有比较完备的认识。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把行为导向教学融入到课堂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作者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以从事古籍编目工作的实际经验为基础,首先对古籍编目中考证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并对工作中所作考证以及此前编日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类述,最后对古籍编目工作者应具有的工作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概念的定义,根据高校图书馆的有关统计数据,通过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规模(数量规模与建筑规模)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若干思考并给予相关解决方案。
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新馆以整体和谐、节能环保和人性化、先进性为设计理念,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传统古典与现代创新有机融合,在内饰装修和家具制作上力争做到节能与环保并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