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在社会与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因此脱离了社会的人是不会有语言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功能就是交际。
  关键词:交际能力 培养
  
  一、为什么提出培养言语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在社会与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因此脱离了社
  会的人是不会有语言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功能就是交际。交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本能活动。交际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教学中侧重的是用声音,符号来交际的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又可分为口头言语交际和笔头言语交际两种形式,交际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手段。
  1.交际是英语教学的实质。首先,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教学不是你教我学,而是双方交流,教学效果不只决定于教,也不单决定于学,而是教学双方互动的结果。其次,教学活动是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再次,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进展,两者相辅相成。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
  2.培养交际能力是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处于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交往。在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把主要精力花在词汇、语法和课文教学上,对口语能力的培养几乎不重视。其结果是学生学了六年英语,还是听不懂简单英语的“聋子”和不会说简单英语的“哑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阅读书刊资料,更多的是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英语学科作为通向世界的桥梁,在当前所倡导的“知识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小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高低是我国二十一世纪能否成为科技大国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
  3.培养交际能力,为交际而用英语也是广大学生的迫切要求。大多数的学生在未接触英语之前,已认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已充满了好奇,也都希望有朝一日能说“外国话”。但是,如果不能利用学生这种心理优势,充斥课堂内外是难记的词汇,枯燥的语法,让学生望而生畏的题海。往往会使大部分的学生希望变失望,乐学变厌学,接受变排斥。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为交际运用英语”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实践;可以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这是实施英语学科中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言语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是师生交往的舞台,是人面对面的交际,双向交流,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交际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课堂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尝试的。
  1.活化教材,奠定交际活动的基础。教材是统编的,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法思维,借助各种教学媒体,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把文字活化为话语。教材是以文字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的,而英语教学的实质是语言实践,说又是语言实践关键的一环。说,首先要听。因此,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语言材料及其主要语言结构。通过听录音模仿自然的语音语调,听学生对话,朗读,表演,加深理解和记忆,并检验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教师努力用英语组织教学并贯穿始终,使学生在注意情景、句型、词汇内容的同时,通过听力理解,潜意识地吸收大量语言信息,为交际活动奠定基础。
  2.活化学生,把握交际活动的关键。文字活化为话语,教材内容活化为生活现实,都为交际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交际活动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是一个示范表演者,一个组织者,一个裁判,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课堂内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困难,享受到解决困难之后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形成一种推动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诱导学生“开口说”。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为不愿说,说错了怕别人笑,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种情况最常见。而对于英语这门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工具来说,“开口”是学好的第一要素。因此,首先要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协作而不是主辅关系,让学生们觉得老师是朋友,这样能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紧张心理,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学生就会想说,愿说,不怕说错。说的方式很多,在诱导学生开口说的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一步,化难为易。例如,在上第三册Lesson37宾语从句时,首先和学生展开简单的对话,询问他们的喜好。既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又使绝大部分同学跃跃欲试说出喜好。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灵活多变的教法,创造机会使学生尽可能地把已掌握的语言技能自然地运用于语言交际活动中,从而达到目的与归宿“为交际而运用英语的能力”。
  (河北省大名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堂成功的实验课,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准备实验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准备实验的过程包括备课,器材的分配,药品试剂的配置,预试验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关键词:化学实验 准备实验 预试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化学实验是增加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实验教师并不只是摆上实验器材,配置好的试剂就可
期刊
一、座果前的管理    1、定植到缓苗  (1)温度管理。定植后晚揭早盖保温被,尽量提高棚内温湿度,使白天温度达到25~30℃,夜间温温度保持在15~17℃.  (2) 湿度管理 。定植3 ~ 5天左右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可浇一次缓苗水,然后蹲苗10 ~ 15天。空气相对湿度达85%以上,以利缓苗。  (3)光照管理。定植第二天,揭开保温被后如发现苗萎蔫,应及时放下保温被,待苗恢复时,再揭开保
期刊
摘 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的原则,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原则 教学 转化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的原则。“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探索教学是实施新的数学课程的一种模式或方式,其评价应纳入新课程评价的范畴,但又须突出其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三“多”两“突出”。   关键词:多维化 多元化 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
期刊
摘 要: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美术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  关键词:欣赏 角度 形式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椅中圣母》、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徐悲鸿的《八骏图》、蒋兆和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知识及一定的词汇量,同时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让其在用英语交际或写作时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  英语阅读是读者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读物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人来说,英
期刊
摘 要: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改革 优化 创新    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期刊
摘 要:按语文大课堂的观点,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同样,写作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要让学生将人、事、景、物写得感情激荡,非得乎先天或闭门造车,而得乎生活。我们要给学生观察生活的眼睛,体验生活的用心。我们教学生体验生活就要让其积淀富有个性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个性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张扬,指导学生根据自我内需去观察体验生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一个人如果没有写作激情,就不会有写作的原动
期刊
摘要:历史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不管是从个人还是从国家来说,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学好历史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她既可以丰富我们的头脑,开拓视野,增加智慧,净化灵魂,还可以培养爱国心,增强自豪感和凝聚力,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更是如此。但是,却有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反应历史课缺乏趣味性,上课没意思。这里面除了学生的兴趣不同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
期刊
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我赞成前人的观点和主张。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指导学生德育教育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