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老大难问题,而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作文部分在各个阶段所占的比重都是非常大的。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探索的课题。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与各位语文教师共勉。
关键词:小学作文;问题;解决方法
每次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布置课后作业中只要涉及作文方面的内容,学生往往都眉头紧锁,甚至抱怨连天,要么枯坐冥想,要么穷于应付。小学作文写作真的像学生想象的那么难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呢?
经过调查和了解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小学作文难固然与作文知识本身的难度有关系,但同时也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系。
第一,固定的条条框框对学生的束缚,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最初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写作之前往往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表达方式,甚至是开头结尾、文章的整体布局都做了必要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往往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和空洞的,学生会觉得越来越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对于作文也会觉得越来越难,就是写也是应付,难以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文章缺乏真实性。
第二,程式化写作模式的影响。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很多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模式来提升学生的水平,希望作文写作能像解数学题一样找到一定的规律、模式。同时,为了迎合学生写作的需要,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也应运而生,所谓的作文写作攻略、技巧……很多学生病急乱投医,希望能够很好地套用这些模式。而这样盲目套用的结果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其结果必然是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写出的文章脱离实际,没有真情实感,丢掉了好文章的“血肉”
第三,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欠缺。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材在每篇习作前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这主要是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环节的训练,对口头训练置之惘然。这种功利主义的教学思想慢慢会弱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使文章苦涩、没有内涵。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这些问题呢?
一、注重积累,感受真实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写作能力的积累和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和生活亲密接触、了解的过程。在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会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这样既会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对其写作的内容及时地加以评估,多鼓励引导,少指责打击,这样也会使学生收获写作的成就感,提升对写作的兴趣。
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阅读课外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就会避免写作中语言使用不准确,无话可说的问题了,也会使学生再也不用抱着一摞作文书生搬硬套了。学生通过作文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关于这一点,我感受颇深。去年我教六年级,班上作文写得最好的学生平时就爱捧着书读,阅读量特别大。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他读过其中的三部。因此,在写作文时总能别出心裁,表达清楚、准确、生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阅读面要广泛,不能单一地读某一类的书。鲁迅说“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就是这个道理。
二、激发兴趣,有话要说
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使他们增长了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三、重视口语,说写结合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学生已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语文,促进学生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用书面语进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不明白这一点,就会人为加大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差距,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这一部分教学不容忽视。
语文最高的境界就是写文章同说话一样,要达到这个境界,最要紧的是锻炼语言习惯。说话人人都会,从练说开始,逐步引入写,可以缩小写作起步的难度。另外,在说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说与听、吸收与借鉴相互渗透和交融的过程,学生说清楚了,写起来自然顺畅得多。学生说不清楚,在倾听他人练说的过程中,思维会受到启发,得以拓展,自然也清楚了。因此,在习作课开始时,教师需要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说的机会。有了小组练说的基础,在全班交流时学生就有了语言基础,更重要的是有了练说的实践,有了练说中的互相启发,学生就会把话说得更完整,更通顺,就会把内容说得更全面,更丰富。因此,开设说话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课,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由于有口头作文做先导,把这些说的内容写下来就显得简单多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作文;问题;解决方法
每次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布置课后作业中只要涉及作文方面的内容,学生往往都眉头紧锁,甚至抱怨连天,要么枯坐冥想,要么穷于应付。小学作文写作真的像学生想象的那么难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呢?
经过调查和了解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小学作文难固然与作文知识本身的难度有关系,但同时也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系。
第一,固定的条条框框对学生的束缚,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最初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写作之前往往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表达方式,甚至是开头结尾、文章的整体布局都做了必要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往往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和空洞的,学生会觉得越来越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对于作文也会觉得越来越难,就是写也是应付,难以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是文章缺乏真实性。
第二,程式化写作模式的影响。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很多教师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模式来提升学生的水平,希望作文写作能像解数学题一样找到一定的规律、模式。同时,为了迎合学生写作的需要,一些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也应运而生,所谓的作文写作攻略、技巧……很多学生病急乱投医,希望能够很好地套用这些模式。而这样盲目套用的结果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其结果必然是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写出的文章脱离实际,没有真情实感,丢掉了好文章的“血肉”
第三,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欠缺。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材在每篇习作前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这主要是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环节的训练,对口头训练置之惘然。这种功利主义的教学思想慢慢会弱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使文章苦涩、没有内涵。
如何解决作文教学中这这些问题呢?
一、注重积累,感受真实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写作能力的积累和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和生活亲密接触、了解的过程。在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会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这样既会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对其写作的内容及时地加以评估,多鼓励引导,少指责打击,这样也会使学生收获写作的成就感,提升对写作的兴趣。
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阅读课外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就会避免写作中语言使用不准确,无话可说的问题了,也会使学生再也不用抱着一摞作文书生搬硬套了。学生通过作文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关于这一点,我感受颇深。去年我教六年级,班上作文写得最好的学生平时就爱捧着书读,阅读量特别大。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他读过其中的三部。因此,在写作文时总能别出心裁,表达清楚、准确、生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阅读面要广泛,不能单一地读某一类的书。鲁迅说“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就是这个道理。
二、激发兴趣,有话要说
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使他们增长了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彩的场面;运动场上精彩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三、重视口语,说写结合
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学生已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语文,促进学生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用书面语进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不明白这一点,就会人为加大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差距,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这一部分教学不容忽视。
语文最高的境界就是写文章同说话一样,要达到这个境界,最要紧的是锻炼语言习惯。说话人人都会,从练说开始,逐步引入写,可以缩小写作起步的难度。另外,在说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说与听、吸收与借鉴相互渗透和交融的过程,学生说清楚了,写起来自然顺畅得多。学生说不清楚,在倾听他人练说的过程中,思维会受到启发,得以拓展,自然也清楚了。因此,在习作课开始时,教师需要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说的机会。有了小组练说的基础,在全班交流时学生就有了语言基础,更重要的是有了练说的实践,有了练说中的互相启发,学生就会把话说得更完整,更通顺,就会把内容说得更全面,更丰富。因此,开设说话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课,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由于有口头作文做先导,把这些说的内容写下来就显得简单多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