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对于昆曲的认知,并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表达了对于现代昆曲的一些感受,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总结了对于二胡在昆曲跟腔演奏方面的体会心得和技巧方法。
【关键词】二胡演奏;昆曲;曲谱
二胡表现技法繁杂,能够展现出各民族的韵味和特有的民族特色。二胡的表现技巧倒是非常丰富的,它首要分为两大类即指法类和弓法类,在左手指法和右手弓法上,它的技能繁多,各具特色。左手上有打音、滑音、垫指滑音、揉弦、压柔、颤音等等表现技巧;而右手则有颤弓、跳弓、顿弓、连顿弓、撥弦、碎弓等等各类技法,此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在各种技巧方法中最具特点。
一、昆曲
1.昆曲的腔格
昆曲,初现于中国明朝的一种新兴戏曲声腔载体。在嘉靖隆庆年间清曲大师魏良辅继古来“以文化乐”传统,又改进了昆山腔,采取了中州韵,依字声行腔,“挪用水磨,拍挨冷板”,使其唱腔变得委宛、精致、流畅悠远,是以又被后人称之为“水磨调”、“水磨腔”。流经苏州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结合,又经张凤翼、梁辰鱼的改进推广,以姑苏一带为中心慢慢扩展到长江以南及钱塘江以北各地,尔后逐步散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直至明末遂有昆山腔之称。万历未年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朝中叶至清朝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成为了全国性的剧种,遂称其为“官腔”。
2.昆曲腔格的演奏方法
昆曲是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闻名世界,它的节奏之慢、唱腔变化之多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唱腔多数是中速、慢速、一板三眼,拖腔也特别多。在古代演奏当然可以,然而在现今,如不加以适当的改革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要求的。故而在乐曲中加入了有弦乐器来充实。因为它既能与三弦合拍弹奏,又能与笛子烘托演奏,协助指挥控制好整个乐队的演出节奏。使得音乐唱腔在以中速、慢速为主的同时,增加了一板一眼、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散板以及橄榄腔、嚯腔、唅腔等等。
二、昆曲的乐谱
1.公尺谱
我古老的记谱方式工尺谱,是汉文化独有的一种记谱方式之一,起源唐代,后流传到宋代和琉球、越南、朝鲜半岛等等利用汉字的地域,类属于字谱其中的一种。它在昆曲界却沿用至今。
近现代工尺谱一般使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标注基本音高的符号〔可等于sol、la、si、do、 re、mi、fa(或升fa)、sol、la、si〕,如为了显示出比“乙”更高的音,则会在书写“尺、工”等字谱时在字谱的左边加上“亻”号;而为了显示比“合”更低的音,则在书写“工、尺”等字谱的末笔加上曳尾。工尺谱的常见种类有玉柱谱、一字谱和蓑衣谱这三种。
2.简谱
当今昆曲所采取的乐谱大多为简谱,也有采取简谱、五线谱两种方法编写的。采用简谱来记录昆曲曲谱的是二十世纪出版的《振飞曲谱》、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编订,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实在当初采取简谱出书《振飞乐谱》主要目标是为了面向公共宣扬和传播昆曲。在此之后采用简谱形式的昆曲曲谱相继出版面世,现青年演员对工尺谱的了解早已无法与老前辈们相提并论。全国各大专业的昆剧院团的日常排练演出中,工尺谱渐渐的变为了简谱。与此同时在各专业的戏曲学校中,昆曲班的学生们再也不用工尺谱来进修学习昆曲,工尺谱也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课。
三、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1.如何容入整个乐队
从最早的“坐摊子”戏曲开始,到今天搬上舞台的大型戏曲乐队,二胡一直居于主奏之下、副乐之首的位置。它与昆曲的主奏乐器-笛,紧密相连,演奏中“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嵌挡加花”各种形式,如果一段旋律的演奏,只有笛而没有二胡,听起来声音会过于单薄,像一根“线”,加入了二胡之后,听起来声音立刻饱满圆润了许多,变成了一个“面”。虽然在日常的昆曲伴奏中,二胡在和竹笛跟腔演奏时多数用干净、轻盈音色为竹笛作铺垫,偶尔在四拍长音中作加花伴奏,形成了“相嵌”、“互补”的旋律效果,疏密相间的组合形式。
2.如何听节奏
在昆曲乐队中司鼓就是指挥,但是他又不同于一般指挥。因为昆曲每一段唱前都会有板眼或是有锣鼓,这就需要伴奏人员能听的懂锣鼓经。所谓锣鼓经便是是指打击乐部分多种多样打法的总称,也可称之为「锣经」,主要是用司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编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以此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3.其他演奏技术方面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二胡所有技巧技法对昆曲伴奏都是通用的。如左手技法中的揉弦。揉弦的目的是使音色圆润柔美,富于歌唱性有起有伏宛如人声。揉弦时的轻、重、快、慢对应乐曲所需要的意境从而呈现出飞凡的效果。伴奏中,揉弦用途极广,当然其演奏技巧技法最终还是要依据所伴奏的乐曲格调与色彩变化,围绕主要音来选择使用。
昆曲中,板上的强音,不重揉就不能完成乐曲所提供的情绪要求,似乎只有重揉才能使乐曲刚劲有力。然而在伴奏大多数唱段的时候,多采用轻揉或揉按音加滑音结合等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揉弦的频率不能太快,滑音不能多,尽量使的二胡旋律与唱腔旋律委婉恰切,相辅相成。
而巧妙运用各种滑音的技巧,会使音乐达到某种戏剧性的效果,不过这种技巧使用的不多。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要求,不能随意乱用,我们必须根据音乐的风格特点,感情需要选择恰当的滑音手段,这样二胡就会更好地为音乐尽力。
参考文献:
[1]《昆剧发展史》,胡忌、刘致中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2]《振飞曲谱》,俞振飞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关键词】二胡演奏;昆曲;曲谱
二胡表现技法繁杂,能够展现出各民族的韵味和特有的民族特色。二胡的表现技巧倒是非常丰富的,它首要分为两大类即指法类和弓法类,在左手指法和右手弓法上,它的技能繁多,各具特色。左手上有打音、滑音、垫指滑音、揉弦、压柔、颤音等等表现技巧;而右手则有颤弓、跳弓、顿弓、连顿弓、撥弦、碎弓等等各类技法,此中左手的滑音和揉弦在各种技巧方法中最具特点。
一、昆曲
1.昆曲的腔格
昆曲,初现于中国明朝的一种新兴戏曲声腔载体。在嘉靖隆庆年间清曲大师魏良辅继古来“以文化乐”传统,又改进了昆山腔,采取了中州韵,依字声行腔,“挪用水磨,拍挨冷板”,使其唱腔变得委宛、精致、流畅悠远,是以又被后人称之为“水磨调”、“水磨腔”。流经苏州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结合,又经张凤翼、梁辰鱼的改进推广,以姑苏一带为中心慢慢扩展到长江以南及钱塘江以北各地,尔后逐步散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直至明末遂有昆山腔之称。万历未年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朝中叶至清朝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成为了全国性的剧种,遂称其为“官腔”。
2.昆曲腔格的演奏方法
昆曲是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闻名世界,它的节奏之慢、唱腔变化之多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唱腔多数是中速、慢速、一板三眼,拖腔也特别多。在古代演奏当然可以,然而在现今,如不加以适当的改革是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要求的。故而在乐曲中加入了有弦乐器来充实。因为它既能与三弦合拍弹奏,又能与笛子烘托演奏,协助指挥控制好整个乐队的演出节奏。使得音乐唱腔在以中速、慢速为主的同时,增加了一板一眼、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散板以及橄榄腔、嚯腔、唅腔等等。
二、昆曲的乐谱
1.公尺谱
我古老的记谱方式工尺谱,是汉文化独有的一种记谱方式之一,起源唐代,后流传到宋代和琉球、越南、朝鲜半岛等等利用汉字的地域,类属于字谱其中的一种。它在昆曲界却沿用至今。
近现代工尺谱一般使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标注基本音高的符号〔可等于sol、la、si、do、 re、mi、fa(或升fa)、sol、la、si〕,如为了显示出比“乙”更高的音,则会在书写“尺、工”等字谱时在字谱的左边加上“亻”号;而为了显示比“合”更低的音,则在书写“工、尺”等字谱的末笔加上曳尾。工尺谱的常见种类有玉柱谱、一字谱和蓑衣谱这三种。
2.简谱
当今昆曲所采取的乐谱大多为简谱,也有采取简谱、五线谱两种方法编写的。采用简谱来记录昆曲曲谱的是二十世纪出版的《振飞曲谱》、由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编订,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实在当初采取简谱出书《振飞乐谱》主要目标是为了面向公共宣扬和传播昆曲。在此之后采用简谱形式的昆曲曲谱相继出版面世,现青年演员对工尺谱的了解早已无法与老前辈们相提并论。全国各大专业的昆剧院团的日常排练演出中,工尺谱渐渐的变为了简谱。与此同时在各专业的戏曲学校中,昆曲班的学生们再也不用工尺谱来进修学习昆曲,工尺谱也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课。
三、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1.如何容入整个乐队
从最早的“坐摊子”戏曲开始,到今天搬上舞台的大型戏曲乐队,二胡一直居于主奏之下、副乐之首的位置。它与昆曲的主奏乐器-笛,紧密相连,演奏中“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嵌挡加花”各种形式,如果一段旋律的演奏,只有笛而没有二胡,听起来声音会过于单薄,像一根“线”,加入了二胡之后,听起来声音立刻饱满圆润了许多,变成了一个“面”。虽然在日常的昆曲伴奏中,二胡在和竹笛跟腔演奏时多数用干净、轻盈音色为竹笛作铺垫,偶尔在四拍长音中作加花伴奏,形成了“相嵌”、“互补”的旋律效果,疏密相间的组合形式。
2.如何听节奏
在昆曲乐队中司鼓就是指挥,但是他又不同于一般指挥。因为昆曲每一段唱前都会有板眼或是有锣鼓,这就需要伴奏人员能听的懂锣鼓经。所谓锣鼓经便是是指打击乐部分多种多样打法的总称,也可称之为「锣经」,主要是用司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编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以此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3.其他演奏技术方面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二胡所有技巧技法对昆曲伴奏都是通用的。如左手技法中的揉弦。揉弦的目的是使音色圆润柔美,富于歌唱性有起有伏宛如人声。揉弦时的轻、重、快、慢对应乐曲所需要的意境从而呈现出飞凡的效果。伴奏中,揉弦用途极广,当然其演奏技巧技法最终还是要依据所伴奏的乐曲格调与色彩变化,围绕主要音来选择使用。
昆曲中,板上的强音,不重揉就不能完成乐曲所提供的情绪要求,似乎只有重揉才能使乐曲刚劲有力。然而在伴奏大多数唱段的时候,多采用轻揉或揉按音加滑音结合等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揉弦的频率不能太快,滑音不能多,尽量使的二胡旋律与唱腔旋律委婉恰切,相辅相成。
而巧妙运用各种滑音的技巧,会使音乐达到某种戏剧性的效果,不过这种技巧使用的不多。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要求,不能随意乱用,我们必须根据音乐的风格特点,感情需要选择恰当的滑音手段,这样二胡就会更好地为音乐尽力。
参考文献:
[1]《昆剧发展史》,胡忌、刘致中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2]《振飞曲谱》,俞振飞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