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就业形势严峻。本文以W学院为例,在总结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去想的影响因素,进而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随着各地高职院校不断加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 2017年毕业生数量已达到795万人,这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不利环境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明显存在偏差,使得就业更加难上加难。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获取高职院校就业价值取向的实际资料,向W学院7个院系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发放《就业意向调查表》600份,收回580份,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达到93.1%,向企业发放《用人单位毕业生跟踪调查表》80份,收回80份,有效调查78份,有效率97.5%,向大三毕业生发放《毕业生跟踪调查表》400份,收回380份,有效调查350份,有效率达92.1%,调查对象涵盖W学院三个年级、各个院系,在性别、专业、生源地、就业性质及就业区域上分布均衡,具有代表性。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
1.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意向、就业态度、就业途径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在就业意向方面,W学院毕业生倾向于直接就业与升学,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为432人,占总数的80%。选择专接本的人数是60人,占总数的11.11%,选择专转本的人数为20人,占总数的3.7%,有18人不清楚自己以后从事什么职业,有10人选择自己创业
在就业途径方面,毕业生求职途径呈现多元化,63%的同学是通过登录各大招聘网站获得求职信息,30%的同学通过校园招聘会、就业宣介会求职成功,7%的同学是通过亲友推荐应聘成功。
在就业态度方面,大一、大二学生中自信能找到满意工作的占90%,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专业技能不强,对就业不自信,持忧虑的态度,也有2%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表明,95%的用人单位表示录用的W学院毕业生工作积极,上进心强,也有5%的用人单位表示工作不积极,懒散,急于跳槽。
2.就业期望值较高,不切实际。根据对W学院三个年级的调查表明,89%的学生认为毕业后能找到工作稳定、薪酬待遇高的工作,其中包括到国企、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占60%。认为初次就业薪水达4000元以上的同学占70%。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的显示,70%的同学认为实际就业满意度并没有预想的高。仅有20%的同学初次就业薪酬达到4000元以上,其他在2000元到3000元。比如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专业同学就业对口率较低,现在公司对财会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较为严格,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只能从基础工作做起,这与毕业前的就业期望不相匹配。
3.就业区域倾向于发达地区。W学院位于江苏南部,三个年级学生生源大多数来自江苏北部,还有一部分来自甘肃、贵州等偏远地区,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倾向选择江苏南部、长三角地区的占65%,35%的学生选择回到生源地工作。
4.就业的自主性较强。“90后”大学生出生在网络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与“70后”、“80后”大学生在性格上截然不同,他们个性张扬,有自己一套独立的价值体系,不受社会、家庭的干涉。根据调查显示,W学院七个院系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选择职业的出发点是自我需求,关注点是符合个人兴趣、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
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
1.职业生涯辅导与就业价值取向。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具有多样性。以W学院为例,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二是职业高中对口单招;三是通过W学院自主招生。这些学生大多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大学生的身份缺乏认同感,对学习毫无兴趣,厌学的心理严重。职业生涯辅导在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教育中显得格外重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形成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
2.学习态度培养与就业价值取向。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对科学就业价值取向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的专业学习与课外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良好学习态度,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W学院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在问题“您参加工作后感觉自己哪种能力和态度最欠缺”中有72.2%的同学选择了“专业实践技能”与“心理素质”,这足以看到就业创业教育中学习态度培养的地位。
3.职业期待与就业价值取向。大学生一直在学校里度过,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尤其是现在“90后”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物质优越的环境中,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过于自信,而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低,一旦就业后发现自己向往的工作和理想相差太远,会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在培养合理的职业期待方面责无旁贷,引导毕业生在了解当前的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分析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根据自身的就业能力树立切合自身的就业价值取向。
三、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就业创业教育
1.就业创业指导体制改革。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虽然都不断加强了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建设,但是有些院校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没有专门的指导老师,上课往往流于形式,生搬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W学院的就业创业指导体制改革值得借鉴。一是在七个院系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每个教研室配备两名专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定期组织他们参加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二是成立就业心理咨询室,针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就业价值取向偏差及时做出全程化及个性化的指导。三是完善就业创业网络信息平台。平台由专人管理,每天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发布求职技巧,学生下载手机APP就能实现信息共享。
2.就业创业课程建设。根据W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的分析,62.8%的同学认为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自己就业价值取向的树立有很大帮助,这已超过了全国麦可思统计的比例。根据《用人单位调查表》的统计,用人单位认为W学院毕业生“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因此W学院应将“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团队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內容紧急补充到课本内容中。学院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更多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微弹幕”等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上的低头族融入到课堂中。
3.就业创业实践教学。离开实践的教育只能是空谈,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观念,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W学院从2016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梦广场”,以“匠于心·创于行”为主题,突出实践创新,共向社会各界展示创梦作品5000余件,有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有学校的设计创作项目,更多的是学生自我创新的艺术创作,分别在校内、商场进行展销,检验了大学生的创意可行性,培养了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校企合作建设。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企业资源,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一方面可以采取“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另外一方面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习进行实地锻炼学习,有利于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教师可以下厂挂职锻炼,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W学院已与柒牌、红豆、阿仕顿、喜来登酒店等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议,并将每年全校每个专业新增不少于2家校企合作基地纳入年底就业考核中。
参考文献:
[1]郭青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J].教育与人才,20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项目编号:Djsz201647)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随着各地高职院校不断加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 2017年毕业生数量已达到795万人,这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不利环境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明显存在偏差,使得就业更加难上加难。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获取高职院校就业价值取向的实际资料,向W学院7个院系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发放《就业意向调查表》600份,收回580份,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达到93.1%,向企业发放《用人单位毕业生跟踪调查表》80份,收回80份,有效调查78份,有效率97.5%,向大三毕业生发放《毕业生跟踪调查表》400份,收回380份,有效调查350份,有效率达92.1%,调查对象涵盖W学院三个年级、各个院系,在性别、专业、生源地、就业性质及就业区域上分布均衡,具有代表性。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
1.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大学生群体在就业意向、就业态度、就业途径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在就业意向方面,W学院毕业生倾向于直接就业与升学,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为432人,占总数的80%。选择专接本的人数是60人,占总数的11.11%,选择专转本的人数为20人,占总数的3.7%,有18人不清楚自己以后从事什么职业,有10人选择自己创业
在就业途径方面,毕业生求职途径呈现多元化,63%的同学是通过登录各大招聘网站获得求职信息,30%的同学通过校园招聘会、就业宣介会求职成功,7%的同学是通过亲友推荐应聘成功。
在就业态度方面,大一、大二学生中自信能找到满意工作的占90%,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专业技能不强,对就业不自信,持忧虑的态度,也有2%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表明,95%的用人单位表示录用的W学院毕业生工作积极,上进心强,也有5%的用人单位表示工作不积极,懒散,急于跳槽。
2.就业期望值较高,不切实际。根据对W学院三个年级的调查表明,89%的学生认为毕业后能找到工作稳定、薪酬待遇高的工作,其中包括到国企、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占60%。认为初次就业薪水达4000元以上的同学占70%。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的显示,70%的同学认为实际就业满意度并没有预想的高。仅有20%的同学初次就业薪酬达到4000元以上,其他在2000元到3000元。比如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专业同学就业对口率较低,现在公司对财会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较为严格,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只能从基础工作做起,这与毕业前的就业期望不相匹配。
3.就业区域倾向于发达地区。W学院位于江苏南部,三个年级学生生源大多数来自江苏北部,还有一部分来自甘肃、贵州等偏远地区,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倾向选择江苏南部、长三角地区的占65%,35%的学生选择回到生源地工作。
4.就业的自主性较强。“90后”大学生出生在网络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与“70后”、“80后”大学生在性格上截然不同,他们个性张扬,有自己一套独立的价值体系,不受社会、家庭的干涉。根据调查显示,W学院七个院系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选择职业的出发点是自我需求,关注点是符合个人兴趣、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
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
1.职业生涯辅导与就业价值取向。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具有多样性。以W学院为例,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普通高中参加高考的学生;二是职业高中对口单招;三是通过W学院自主招生。这些学生大多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大学生的身份缺乏认同感,对学习毫无兴趣,厌学的心理严重。职业生涯辅导在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教育中显得格外重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形成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
2.学习态度培养与就业价值取向。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对科学就业价值取向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学的专业学习与课外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良好学习态度,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W学院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在问题“您参加工作后感觉自己哪种能力和态度最欠缺”中有72.2%的同学选择了“专业实践技能”与“心理素质”,这足以看到就业创业教育中学习态度培养的地位。
3.职业期待与就业价值取向。大学生一直在学校里度过,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尤其是现在“90后”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物质优越的环境中,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过于自信,而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低,一旦就业后发现自己向往的工作和理想相差太远,会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在培养合理的职业期待方面责无旁贷,引导毕业生在了解当前的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分析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根据自身的就业能力树立切合自身的就业价值取向。
三、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就业创业教育
1.就业创业指导体制改革。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虽然都不断加强了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建设,但是有些院校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没有专门的指导老师,上课往往流于形式,生搬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W学院的就业创业指导体制改革值得借鉴。一是在七个院系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每个教研室配备两名专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定期组织他们参加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教育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二是成立就业心理咨询室,针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就业价值取向偏差及时做出全程化及个性化的指导。三是完善就业创业网络信息平台。平台由专人管理,每天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发布求职技巧,学生下载手机APP就能实现信息共享。
2.就业创业课程建设。根据W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的分析,62.8%的同学认为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自己就业价值取向的树立有很大帮助,这已超过了全国麦可思统计的比例。根据《用人单位调查表》的统计,用人单位认为W学院毕业生“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因此W学院应将“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团队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內容紧急补充到课本内容中。学院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更多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微弹幕”等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上的低头族融入到课堂中。
3.就业创业实践教学。离开实践的教育只能是空谈,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观念,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W学院从2016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梦广场”,以“匠于心·创于行”为主题,突出实践创新,共向社会各界展示创梦作品5000余件,有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有学校的设计创作项目,更多的是学生自我创新的艺术创作,分别在校内、商场进行展销,检验了大学生的创意可行性,培养了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校企合作建设。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企业资源,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一方面可以采取“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另外一方面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习进行实地锻炼学习,有利于树立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教师可以下厂挂职锻炼,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W学院已与柒牌、红豆、阿仕顿、喜来登酒店等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议,并将每年全校每个专业新增不少于2家校企合作基地纳入年底就业考核中。
参考文献:
[1]郭青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J].教育与人才,20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项目编号:Djsz20164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