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力图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利用网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化学习。
【关键词】网络;语文实践活动;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与语文知识抢答竞赛、古诗词背诵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片断续写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相比,利用网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更显示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利用网络开展语文活动,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指导学生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探索、收集、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收集到的有关信息相联系,进行认真思考、分析,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协作学习,最终解决问题,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学到知识。教师则由教学内容的讲解者、权威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语文实践活动的前提是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初二下学期的《秃鹰之死》、《死海不死》等课文中,学生感受到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频繁接触到环保问题,学生对环境问题有研究的动机。因此,这次语文活动的主题就是环境问题。
加之网络能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提供大规模的知识库与信息库,为学生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认知结构、学习风格都有很大差异,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而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却难以实现,班级授课制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别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基于网络的丰富学习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学习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而通过网络,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的对象可以是全体学生,也可以是学习小组或个人,因此教师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对于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同时也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访问更多网站,获取更多信息,为自身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例如,在进行以环境问题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环境这一大主题进行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立自己具体要研究的小的环境问题,比如如何治理校门口的龙游河,如何防治北京出现的沙尘暴,如何改善环境防治疾病等。在学生自主查询资料时,为了使学生不会迷失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减少学生的盲目性,节省学习时间,教师有必要成为信息导航者、咨询者,当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不能获得足够有用的信息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可以提供其他多种类型的网站,同时也可避免学生查找的信息千篇一律。
三、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化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主动和个性化的,但不是完全独立和孤立的学习,网络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能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协作的机会。
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后,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问题、学生的个性等因素,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通过网上冲浪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保留对选定的主题有用的信息。然后组内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相关资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集思广益,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再经过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研究,最后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新信息,编辑能体现自己研究成果的小报,与同学进行交流。
经过交流,学生形成了对所研究的环境问题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研究与讨论,完善自己的学习体会,吸收他人的观点,形成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认识,从而写成小论文。这篇小论文学生可以打印出来,作为宣传资料发给自己的家长、亲友、老师、同学,也可以做成网页在校园网上发表。同时,老师也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章在学校橱窗内展示,或举办演讲比赛。这样,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而获得的知识信息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交流、扩散、共享、增值。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得到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而且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责任编辑:李娜)
【关键词】网络;语文实践活动;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与语文知识抢答竞赛、古诗词背诵比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片断续写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相比,利用网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更显示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利用网络开展语文活动,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指导学生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探索、收集、发现相关的信息与知识,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收集到的有关信息相联系,进行认真思考、分析,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协作学习,最终解决问题,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学到知识。教师则由教学内容的讲解者、权威知识的拥有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语文实践活动的前提是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初二下学期的《秃鹰之死》、《死海不死》等课文中,学生感受到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频繁接触到环保问题,学生对环境问题有研究的动机。因此,这次语文活动的主题就是环境问题。
加之网络能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提供大规模的知识库与信息库,为学生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认知结构、学习风格都有很大差异,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而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却难以实现,班级授课制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别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基于网络的丰富学习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学习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而通过网络,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的对象可以是全体学生,也可以是学习小组或个人,因此教师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对于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同时也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访问更多网站,获取更多信息,为自身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例如,在进行以环境问题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环境这一大主题进行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立自己具体要研究的小的环境问题,比如如何治理校门口的龙游河,如何防治北京出现的沙尘暴,如何改善环境防治疾病等。在学生自主查询资料时,为了使学生不会迷失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减少学生的盲目性,节省学习时间,教师有必要成为信息导航者、咨询者,当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不能获得足够有用的信息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可以提供其他多种类型的网站,同时也可避免学生查找的信息千篇一律。
三、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化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主动和个性化的,但不是完全独立和孤立的学习,网络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能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协作的机会。
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后,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问题、学生的个性等因素,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通过网上冲浪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保留对选定的主题有用的信息。然后组内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相关资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集思广益,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再经过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研究,最后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新信息,编辑能体现自己研究成果的小报,与同学进行交流。
经过交流,学生形成了对所研究的环境问题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研究与讨论,完善自己的学习体会,吸收他人的观点,形成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认识,从而写成小论文。这篇小论文学生可以打印出来,作为宣传资料发给自己的家长、亲友、老师、同学,也可以做成网页在校园网上发表。同时,老师也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章在学校橱窗内展示,或举办演讲比赛。这样,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而获得的知识信息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交流、扩散、共享、增值。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得到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而且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