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电视频道众多、央视、省级卫视新闻触角无所不至的背景下,地方台的一档新闻栏目何以做到叫好又叫座?安庆广播电视台推出的新闻栏目《百姓问政》,坚持群众路线,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新闻节目 群众路线 《百姓问政》
《百姓问政》,是安庆广播电视台2013年6月份开播的一档电视新闻栏目。搭建沟通平台,畅通百姓诉求,直面政府效能,回应群众关切,是栏目的出发点。每期节目约一个小时。
央视索福瑞公司调查数据显示,《百姓问政》收视率每期均在3.5到4.0之间,与央视《新闻联播》相当。栏目第四期“交通局专场”,获得2013年度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安徽新闻奖二等奖。2014年,安庆市“两会”上,“进一步办好《百姓问政》节目”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2月份起,节目由原来的两个月一期改为每月一期,截至2014年7月,已播出10期。
在电视频道众多、央视、省级卫视新闻触角无所不至的背景下,地方台的一档新闻栏目何以做到叫好又叫座?实践证明:心中有百姓,问政才有神。
一、走基层,听百姓诉求
电视问政,首先要有电视特色。为了让每次的问政现场环节紧凑、重点突出,节目前,我们都要到基层,倾听百姓的声音,制作出四到五个反映政府部门问题的小片。
2014年6月23日,安庆市城区至大观区海口镇的公交班线开通了。开通一条公交班线,本是交通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事实上,海口镇通公交却引起沿线居民的高度关注。当天,居民们放鞭炮,送贡糕,他们说,十年期盼,今朝梦圆,怎不喜欢?
提到海口镇通公交,就不能不说到《百姓问政》节目的走基层实践。《百姓问政》第四期的问政单位是安庆市交通局。我们看到,近年来,马路越修越宽,立交越修越多,城市交通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出行并不感到方便。早在2005年,海口镇就从怀宁县划入了安庆市区,但当地一直没有通公交车。居民们进城、孩子们上学,只能坐农村“小面包”,不准点、不方便、不安全。我们走访了大观区海口镇中心学校的师生、海口镇的村民、曾多次提出“海口通公交”议案、提案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呼声。海口镇的百姓盼望通公交,对于已经开通的公交班线,老百姓又有哪些期待呢?记者走访了安庆市区的十多条公交线路,大家反映,一些线路晚上6点半钟就没有了公交车,下班后赶不上,很不方便。通过连续一个星期的基层采访,我们发现,“海口通公交”、“公交收工早”,是交通问题,也是城乡统筹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百姓的呼声、了解到的情况制作成约三分钟的小片,片子在问政现场播出后,交通局方面表示:“感同身受”,2014年将新开通一批公交线路,再延长一批线路的运营时间,优先考虑海口镇通公交的问题。
部门工作存在的问题,有的仅靠老百姓说还不够,必须用镜头说话才有力。于是,小片拍摄中我们常用到暗访的手法。节目第三期“安庆市教育局”专场,有学生家长给我们打来电话:安庆某省示范高中的一位方姓老师,一直在搞有偿家教。我们分析认为,有偿家教,在安庆已成为一种坏风气,教育主管部门虽然下了文,开了会,但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老师见利忘义,二是主管部门见怪不怪,三是一些家长盲目跟风。为了在《百姓问政》平台上让部门管理者有所触动,我们记者以家长的身份来到这位方老师家,暗访到第一手资料:“来我这里补课的学生很多,有一中的,有二中的,也有石化一中的。”、“二三十人的班,一次收费80块;两三个人的小班,一次收费200块”。问政现场,方老师自己报的这一连串数字,让教育局领导、学校校长坐不住,他们坦言“有偿家教确实泛滥”,表示“立即处理,加强整顿”。
小片的拍摄,是项细致的工作,除了深入基层,还要注意把握三点:一、分类要明晰。编采人员要熟知问政对象的部门职责,不能似是而非、张冠李戴。如,城市流浪犬的管理,属公安局而非城管执法局;土葬造成“青山白化”的管理,属林业局而非民政局;民办机构非法办学的管理,不只是教育局,还涉及工商局等。二、选题要典型。一场问政,百姓与部门负责人面对面的时间不过一个小时,节目要有足够的信息量。这就要求节目中播放的小片不能雷同,要有典型性。如,问政交通局,我们共设计了五个小片,它们是:“海口盼望通公交”、“加油车开进了汽车站”、“出租车坦然拒载”、“GPS,只收费不定位”、“超载的货车 受伤的马路”,分别从公交运营、车站安全、出租车管理、行业收费、上路执法等方面反映交通管理方面的“短板”。三、画面要到位。反映部门工作不足的小片,画面到位才有说服力。如拍摄搞有偿家教的小片,记者就花了两个晚上,蹲守在“教室”附近,采访到了学生、家长和“方老师”。如果画面中只是学生和家长的采访,而没有“方老师”本人的露面和与记者的一番对话,小片反映的“有偿家教”问题就难以立得起来。
二、搭平台,百姓问官员答
百姓,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军人和官员以外的人。
问政现场,接受问询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提问题的是老百姓。除了小片中的采访,到现场的代表一般有六十多人。百姓代表的选择,不可能太多,但应当具有广泛性。我们在选择问政代表时,除了社区居民、农村居民,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媒体观察员、专家评论员等。一些专场,我们选取了一些特殊代表,如教育局专场,我们请来中学生代表;交通局专场,我们请来货车司机代表;城管执法局专场,我们请来广告业主代表……
小片,是问政的主要话题。每个小片约三分钟,五个小片就是现场的主线。在人们印象中,官员们说起自己部门的事情,多是侃侃而谈,但在《百姓问政》现场,小片的“突然袭击”常令他们“措手不及”。如:公办学校教师“疯狂”搞家教的小片播出后,教育局长感叹:“触目惊心!”;安庆市纱帽山公墓许诺人家可以实施棺葬的小片播完后,民政局长说:“大大出乎我们的所料!”;汽车站竟然驻扎着加油车的小片播出后,交通局长连声讲:“这就是定时炸弹!”;承诺拆迁户十八个月安置而实际上已近十八年仍未安置的小片放过后,房产局长当场表示:“非常报歉,工作确实没有做好。”…… 现场提问,成为小片的补充。这样的提问,不仅官员们不知道,节目主持人也是现场才听说,这就使问政更开放、更贴近。如房地产局专场,有媒体代表问:“房屋维修基金,收取的时候带有强制性,动用的时候却非常不便,安庆的维修基金收了多了,花了多少?”;教育局专场,学生代表问:“现在搞有偿家教的老师很多,抓一阵好一阵,好一阵又松一阵,叫我们如何相信老师的为人师表?”;居民代表问:“从事色情活动的美容院开了关,关了又开,公安为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片中反映的问题,尤其是现场代表尖锐的提问,问得官员们冒汗、脸红。“马上调查、立即整改”之类的表态,频繁出现在镜头里。
虽说是百姓问、官员答,但主持人的现场把控直接关乎问政的效果。主持人,必须了解节目涉及的政策法规及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很好的现场应变能力,这样就可以避免官员“打太极拳”。如,台上的市教育局长在面对“为什么民办学校里出现大量公办学校老师上课?”一问时表示:“民办学校的审批权限在区教育局”,主持人连忙跟上一句:“请问区教育局长今天在现场吗?”,这样一问,坐在观众席上的区教育局长不得不站起来接受询问。再如房地产局专场,当代表询问安庆市房屋维修基金的收支情况时,基金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给出“收四亿,支两千万”的回答时,主持人转问局长:“收支比例20:1,显然失衡,职能部门的工作是否有缺失?”,“有,确实有”,局长思索片刻,给出这样的答案。
三、盯着办,百姓口碑看效能
《百姓问政》坚持问题导向,常使官员们红脸、出汗,但其目的不是要问倒哪个官员,不是让政府“出洋相”。节目中曝光的问题,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节目现场,百姓代表多能和被问政单位领导开诚布公、心平气和地客观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政府效能、回应百姓诉求,始终是节目的落脚点。
节目的“盯着办”,是“看怎么说,更看怎么干”的重要一环。交通局专场结束后,安庆市交通局专题研究“海口通公交”一事,市政府随即成立相关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政府投资的安庆市公交集团公司不久成立,海口镇实际运营的农用班车的收购、补偿有序进行。2014年6月底,安庆城区至海口镇的公交终于开通;教育局专场结束后,“方老师”被处以“取消六个月的绩效工资、三年不能评优”的处罚,并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民政局专场后,偷偷从事棺葬业务的纱帽山公墓被停业整顿;公安局专场后,街头的流浪狗被捕捉到专门的“收容所”;城管执法局专场后,安庆街头跑的渣土车一律“统一着装”,使用了盖板;卫生局专场后,帮着眼镜店推销眼镜的眼科医生被处理……
节目“盯着办”,整改效果最终还是由百姓来评判。部门的每项整改落实,我们都派出记者现场报道,跟踪反馈的内容在安庆新闻综合频道中播出;每期《百姓问政》现场,播出上期被问政单位的整改情况汇总,现场代表看过后当场打分。老百姓的这些评价,还要书面报至市纠风办,市纠风办将它作为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一项依据。
截至2014年7月份,包括问政短片反映的、百姓代表现场提出的近70个热点、难点问题均得到回应,一些事关城市改革发展、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作者:安庆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电视部主任)
责编:周蕾
【关键词】新闻节目 群众路线 《百姓问政》
《百姓问政》,是安庆广播电视台2013年6月份开播的一档电视新闻栏目。搭建沟通平台,畅通百姓诉求,直面政府效能,回应群众关切,是栏目的出发点。每期节目约一个小时。
央视索福瑞公司调查数据显示,《百姓问政》收视率每期均在3.5到4.0之间,与央视《新闻联播》相当。栏目第四期“交通局专场”,获得2013年度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安徽新闻奖二等奖。2014年,安庆市“两会”上,“进一步办好《百姓问政》节目”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2月份起,节目由原来的两个月一期改为每月一期,截至2014年7月,已播出10期。
在电视频道众多、央视、省级卫视新闻触角无所不至的背景下,地方台的一档新闻栏目何以做到叫好又叫座?实践证明:心中有百姓,问政才有神。
一、走基层,听百姓诉求
电视问政,首先要有电视特色。为了让每次的问政现场环节紧凑、重点突出,节目前,我们都要到基层,倾听百姓的声音,制作出四到五个反映政府部门问题的小片。
2014年6月23日,安庆市城区至大观区海口镇的公交班线开通了。开通一条公交班线,本是交通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事实上,海口镇通公交却引起沿线居民的高度关注。当天,居民们放鞭炮,送贡糕,他们说,十年期盼,今朝梦圆,怎不喜欢?
提到海口镇通公交,就不能不说到《百姓问政》节目的走基层实践。《百姓问政》第四期的问政单位是安庆市交通局。我们看到,近年来,马路越修越宽,立交越修越多,城市交通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出行并不感到方便。早在2005年,海口镇就从怀宁县划入了安庆市区,但当地一直没有通公交车。居民们进城、孩子们上学,只能坐农村“小面包”,不准点、不方便、不安全。我们走访了大观区海口镇中心学校的师生、海口镇的村民、曾多次提出“海口通公交”议案、提案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呼声。海口镇的百姓盼望通公交,对于已经开通的公交班线,老百姓又有哪些期待呢?记者走访了安庆市区的十多条公交线路,大家反映,一些线路晚上6点半钟就没有了公交车,下班后赶不上,很不方便。通过连续一个星期的基层采访,我们发现,“海口通公交”、“公交收工早”,是交通问题,也是城乡统筹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百姓的呼声、了解到的情况制作成约三分钟的小片,片子在问政现场播出后,交通局方面表示:“感同身受”,2014年将新开通一批公交线路,再延长一批线路的运营时间,优先考虑海口镇通公交的问题。
部门工作存在的问题,有的仅靠老百姓说还不够,必须用镜头说话才有力。于是,小片拍摄中我们常用到暗访的手法。节目第三期“安庆市教育局”专场,有学生家长给我们打来电话:安庆某省示范高中的一位方姓老师,一直在搞有偿家教。我们分析认为,有偿家教,在安庆已成为一种坏风气,教育主管部门虽然下了文,开了会,但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部分老师见利忘义,二是主管部门见怪不怪,三是一些家长盲目跟风。为了在《百姓问政》平台上让部门管理者有所触动,我们记者以家长的身份来到这位方老师家,暗访到第一手资料:“来我这里补课的学生很多,有一中的,有二中的,也有石化一中的。”、“二三十人的班,一次收费80块;两三个人的小班,一次收费200块”。问政现场,方老师自己报的这一连串数字,让教育局领导、学校校长坐不住,他们坦言“有偿家教确实泛滥”,表示“立即处理,加强整顿”。
小片的拍摄,是项细致的工作,除了深入基层,还要注意把握三点:一、分类要明晰。编采人员要熟知问政对象的部门职责,不能似是而非、张冠李戴。如,城市流浪犬的管理,属公安局而非城管执法局;土葬造成“青山白化”的管理,属林业局而非民政局;民办机构非法办学的管理,不只是教育局,还涉及工商局等。二、选题要典型。一场问政,百姓与部门负责人面对面的时间不过一个小时,节目要有足够的信息量。这就要求节目中播放的小片不能雷同,要有典型性。如,问政交通局,我们共设计了五个小片,它们是:“海口盼望通公交”、“加油车开进了汽车站”、“出租车坦然拒载”、“GPS,只收费不定位”、“超载的货车 受伤的马路”,分别从公交运营、车站安全、出租车管理、行业收费、上路执法等方面反映交通管理方面的“短板”。三、画面要到位。反映部门工作不足的小片,画面到位才有说服力。如拍摄搞有偿家教的小片,记者就花了两个晚上,蹲守在“教室”附近,采访到了学生、家长和“方老师”。如果画面中只是学生和家长的采访,而没有“方老师”本人的露面和与记者的一番对话,小片反映的“有偿家教”问题就难以立得起来。
二、搭平台,百姓问官员答
百姓,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军人和官员以外的人。
问政现场,接受问询的是政府职能部门,提问题的是老百姓。除了小片中的采访,到现场的代表一般有六十多人。百姓代表的选择,不可能太多,但应当具有广泛性。我们在选择问政代表时,除了社区居民、农村居民,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媒体观察员、专家评论员等。一些专场,我们选取了一些特殊代表,如教育局专场,我们请来中学生代表;交通局专场,我们请来货车司机代表;城管执法局专场,我们请来广告业主代表……
小片,是问政的主要话题。每个小片约三分钟,五个小片就是现场的主线。在人们印象中,官员们说起自己部门的事情,多是侃侃而谈,但在《百姓问政》现场,小片的“突然袭击”常令他们“措手不及”。如:公办学校教师“疯狂”搞家教的小片播出后,教育局长感叹:“触目惊心!”;安庆市纱帽山公墓许诺人家可以实施棺葬的小片播完后,民政局长说:“大大出乎我们的所料!”;汽车站竟然驻扎着加油车的小片播出后,交通局长连声讲:“这就是定时炸弹!”;承诺拆迁户十八个月安置而实际上已近十八年仍未安置的小片放过后,房产局长当场表示:“非常报歉,工作确实没有做好。”…… 现场提问,成为小片的补充。这样的提问,不仅官员们不知道,节目主持人也是现场才听说,这就使问政更开放、更贴近。如房地产局专场,有媒体代表问:“房屋维修基金,收取的时候带有强制性,动用的时候却非常不便,安庆的维修基金收了多了,花了多少?”;教育局专场,学生代表问:“现在搞有偿家教的老师很多,抓一阵好一阵,好一阵又松一阵,叫我们如何相信老师的为人师表?”;居民代表问:“从事色情活动的美容院开了关,关了又开,公安为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片中反映的问题,尤其是现场代表尖锐的提问,问得官员们冒汗、脸红。“马上调查、立即整改”之类的表态,频繁出现在镜头里。
虽说是百姓问、官员答,但主持人的现场把控直接关乎问政的效果。主持人,必须了解节目涉及的政策法规及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很好的现场应变能力,这样就可以避免官员“打太极拳”。如,台上的市教育局长在面对“为什么民办学校里出现大量公办学校老师上课?”一问时表示:“民办学校的审批权限在区教育局”,主持人连忙跟上一句:“请问区教育局长今天在现场吗?”,这样一问,坐在观众席上的区教育局长不得不站起来接受询问。再如房地产局专场,当代表询问安庆市房屋维修基金的收支情况时,基金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给出“收四亿,支两千万”的回答时,主持人转问局长:“收支比例20:1,显然失衡,职能部门的工作是否有缺失?”,“有,确实有”,局长思索片刻,给出这样的答案。
三、盯着办,百姓口碑看效能
《百姓问政》坚持问题导向,常使官员们红脸、出汗,但其目的不是要问倒哪个官员,不是让政府“出洋相”。节目中曝光的问题,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节目现场,百姓代表多能和被问政单位领导开诚布公、心平气和地客观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政府效能、回应百姓诉求,始终是节目的落脚点。
节目的“盯着办”,是“看怎么说,更看怎么干”的重要一环。交通局专场结束后,安庆市交通局专题研究“海口通公交”一事,市政府随即成立相关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政府投资的安庆市公交集团公司不久成立,海口镇实际运营的农用班车的收购、补偿有序进行。2014年6月底,安庆城区至海口镇的公交终于开通;教育局专场结束后,“方老师”被处以“取消六个月的绩效工资、三年不能评优”的处罚,并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民政局专场后,偷偷从事棺葬业务的纱帽山公墓被停业整顿;公安局专场后,街头的流浪狗被捕捉到专门的“收容所”;城管执法局专场后,安庆街头跑的渣土车一律“统一着装”,使用了盖板;卫生局专场后,帮着眼镜店推销眼镜的眼科医生被处理……
节目“盯着办”,整改效果最终还是由百姓来评判。部门的每项整改落实,我们都派出记者现场报道,跟踪反馈的内容在安庆新闻综合频道中播出;每期《百姓问政》现场,播出上期被问政单位的整改情况汇总,现场代表看过后当场打分。老百姓的这些评价,还要书面报至市纠风办,市纠风办将它作为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一项依据。
截至2014年7月份,包括问政短片反映的、百姓代表现场提出的近70个热点、难点问题均得到回应,一些事关城市改革发展、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作者:安庆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电视部主任)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