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慢”就业,“多想一步”会浪费时间吗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ue_h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升学、就业、创业,在毕业生抓住最后的时光规划着走出校园后的人生阶段时,或许无奈,或许放松,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慢一慢”“緩一缓”,暂时将“毕业去向”这一在以往看似“必填”的项目上留个白、腾个空,在梦想没有达成时选择暂时休息。“慢就业”这个词,也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那么,“慢”究竟是为了蓄势待发,暂时求得与自身、与心灵和解的缓冲之需,还是拖沓延宕、回避现实的消极之举?
  “想毕业后去云南待一年,一边兼职,一边旅游,回家后再开始正式找工作”,即将从山东某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的刘颖这样规划自己毕业后的生活。“感觉自己的前二十几年都好‘没意思’,从高考到大学四年一直在考试;大三下半学期开始准备考研,毕业后暑假开始准备司法考试,研究生开学后期中考、期末考不停,马上要毕业了又要考公务员。”刘颖表示,自己专业考公务员大部分不要求应届生,所以想先“出去走走”。
  除了暂时“歇一歇”,给自己的人生旅程留个“小空档”,实现自己的“小期待”之外,更多“慢就业”学生的选择背后是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
  “最近两年由于疫情等因素,原计划出国的学生出不去,本专业保研和考研比例并无太多增长,而国内考研的学生增加,所以其实竞争更激烈了。今年学院70余名毕业生中,有8人计划‘慢就业’复习准备‘二战’考研。”华东地区某985高校生命学院学工部就业负责人李虹表示。
  李虹还表示,近年来“慢”下来等待机会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的学生也逐渐增多了。她回忆往届本科毕业生小黄的求职经历:“毕业后一段时间他还跟着专业老师做实习,后来考家乡中学的教师岗,直到当年12月他才定下来,总算赶在还是应届生身份的‘尾巴’上,我们才算松了口气。”
  在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看来,“慢就业”是现在大学生择业观多元化的一种表现。“现在毕业生不少是95后、00后,他们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有的选择升学、创业,有的选择到企业就业,与此同时,‘慢就业’现象也在增长。”
  那么,从更长时段的职业发展来讲,“慢就业”究竟是一种理性选择,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变相逃避?
  “观察到有的学生报考公务员,对心仪岗位的要求很高,比如待遇好、离家近,最后即使能分配到自己家相邻县的岗位也不愿意,我认为对待工作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中央民大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张继伟对记者表示。不少专家提出,相当一部分“慢就业”的学生存在对求职目标预期偏高的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现在劳动力的素质在普遍提高,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选择所谓‘慢就业’的大学生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劳动竞争力。年轻群体对就业的质量要求在大幅度提升,而且更看重首次就业的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慢就业’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可以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延缓就业意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文军分析道。
  文军看来,“慢就业”并不意味着“懒”,反而意味着对自身的高要求,“微观层面来看,有一些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比如考研的同学今年差一点分数,他宁愿再等一等继续考,这反映出年轻群体对自我发展的期待和定位越来越明确,自我实现的动机越来越强烈。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选择‘慢’是因为懒散,不愿意更早进入社会中。但我们发现,一些‘985’或‘双一流’高校学生对自我的要求比较高,希望在进入社会前有一个过渡期,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给自己的状态做一个调整。”
  除学生本人意愿外,不少城市家庭父母经济条件较好,主观上允许、包容、支持孩子“慢就业”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我认识的不少暂时不就业准备‘二战’考研的学生,他们父母认为家中没有经济负担,也比较赞同学生想法,愿意给孩子创造环境重新考研,在父母眼中考研是个‘高大上’的目标,或许孩子努下力明年就能上研究生了。”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水利与生态环保行业就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屈文谦表示,选择再次考研说明学生的深造愿望强烈,这在“双一流”高校中应该是个普遍现象。“学生们都很优秀,学习能力很强,想进一步深造提升自己,加上现在就业市场对学历有要求,所以选择‘二战’可以理解。现在很多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好,没有生活压力,也不急于就业,家里也支持他们备考。”
  是选择继续等待、观望还是“将就”?是接受“慢”的未知还是暂时迎接现实的妥协?即将进入6月,毕业时刻越来越近,是否该“慢”成为一些去向未定同学的选择题。
  “我觉得现在很多学生还是存在跟风现象,尤其是对于去考研、二战考研的学生受到周围同学和家里的影响还是非常多的。根据统计,其实没有进考场或者考了一科就跑的学生比例还是很高的, 这些学生应该想一想自己的优势,多想几步,否则还是会耽误自己的时间。”张继伟表示。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二战’,还是要慎重考虑,比如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能否承受相应的心理压力?如果考研是因为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或者不想走出‘温室’,不想进入职场,可能就要重新审视这个选择了。”屈文谦表示,“通过慢就业来逃避就业,这种情况我们是不鼓励的,还是希望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年年在增加,就业压力也在增大,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直面困难、提前做好规划、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
  “如果家庭和个人经济条件允许,在没有‘理想’的职业机会时,采取‘慢就业’模式,等待更好机会,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如果在经济方面的积累和支持不足,就应该降低预期目标,选择‘次优’或‘再次优’。”北京师范大学战略人才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分析道,“其实,职业选择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自己的认知不同。从基础的职业起步,了解基层,体会劳动的不易,反而有助于历练自己,打好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如果有相应积累和支持,可以利用‘慢就业’时间多争取学习机会,进一步提高自己。”
  有专家还表示,学生“慢就业”现象其实对于高校在制度建设、就业育人方面也有新的启发。例如应当将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普遍开展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通过教师谈话引导、家校联动、朋辈扶助等措施加以引导,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李虹表示,针对“慢就业”的学生,学工部老师会一对一与其沟通了解情况,学生群体“研友会”也会提供互助,学校会为他们提供自习室、开放学业分享中心,让他们在冲刺备战时能有安静复习的环境,稳定情绪和心态。“我们还联合班主任和教务对学生做评估,对于考研希望不大的同学会做一些思想工作,给他们定点推荐一些岗位,还发动校友力量内推。我们也建议‘二战’的同学保持同课题组老师联系,让他们在备战期间也能接触到科研,而非完全回到家中‘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备考。”
  王建民认为,目前的本科四年学制规定、传统观念、家庭和社会压力等,都对学生选择“慢就业”有影响。“如果学生选择‘慢就业’,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也可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在学习年限上更加弹性化,政策上允许办理休学创业、再复学,或者通过业余时间学习继续完成学业。”
其他文献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持,要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社会形成新的发展氛围.社会各界对典型人物和模范作用的发挥也越来越重视,新闻负责人员也将先进人物的宣传
期刊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拨节孕穗期”,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适应其身心发展的特征,要坚持教育、培育和修养相结合,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尊重和发挥中学生的个性,坚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加强管理。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好环境。同时,也要注意,纷繁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在互联网络方面,更是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的媒体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面对这样的情况,新闻报纸也面临着会被时代淘汰的严重危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渠道不断增加,但是报纸在这个过程中的竞争优势,在不断地减弱,流失了很多的读者,现在很少有人通过去读报纸阅读新闻广告的收益也在不断地下降。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背景下,
期刊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影响下,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在和新媒体技术接触的过程中,不仅对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对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也产生了很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已经进入“快车道”,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也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复杂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从节目创新创优上下功夫,积极分析自身节目在创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改革发展的眼光看待创新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分析国内创新创优节目的特点和形式,找到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节目办得有声有色。  广播电视节目取材内容存在局限  广播电视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融媒体时代也随之来临,可视化、视听化内容因比单一图文更生动形象、趣味性丰富、更具带入感,成为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在此情况下,传统媒体应与时俱进,积极满足受众需要,发展音视频产品,才能在信息时代的挑战中发现新机遇,取得新突破。  信息传递效率低  传统纸媒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印刷和分发,然后才能传输信息。傳统电视媒体在固定时段播出,需要受众在特定的场所才能收看。因此,传统媒体在
期刊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若要取得持续进步和长足发展,就必须要注重提升新闻采编的工作质量,结合现实需求和技术进步,进一步转型创新.本文结合当前基层期刊媒体新闻采编
期刊
随着我国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新媒体环境为传统电视媒体的工作带来了挑战。融媒体环境对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带来的机会,需要电视媒体工作者不断挖掘。在电视台新闻栏目的制作过程中,电视媒体工作者需要通过合理使用新媒体技术,将新闻栏目进行优化,拓展自身的媒体影响力。  融媒体大环境下新闻内容繁杂  融媒体环境下,各类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然而这些新兴的媒体由于前期没有过多的
发挥好媒体部门的喉舌作用,就要坚持党建引领.本文首先阐述了新闻媒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然后以广州广播电视台的大量实践印证媒体宣传要坚持党性原则,在媒体面临的挑战
期刊
新闻类电视节目作为我国受众群体持续关注并且最主要的新闻信息接收渠道之一,其具有自身独有的优势,受众量较为稳定,报道内容具有权威性,并且新闻类电视节目工作者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电视媒体整体呈现出成熟的运营特征。然而新媒体的到来使新闻类电视节目所具有的优势遭到了挑战,这就要求主流电视媒体工作者认识到新媒体宣传渠道所具有的优势,然而现阶段仍旧有一些电视媒体工作者在宣传电视节目工作中存在问题,以下针对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