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能源变革的背景下,传统电气设备厂商的日子貌似更不好过了。但东方电气(600875.SH)却逆势增长。根据其发布的公告,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增48.01%;预计2018全年净利润增幅为65%-95%。
三峡、溪洛渡以及正在建设的白鹤滩水电站,东方电气生产的大型水电机组,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非洲规模最大的“吉布3”水电站,是迄今为止中国单个水电设备出口总容量最大的合同,同时也是东方电气在海外承建装机的最大水电项目;
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能技术“华龙一号”中,汽轮发电机组、蒸汽发生器等核心主设备,都由东方电气研制成功,全球首堆也将在2020年顺利建成;
人们难以窥见东方电气发电设备的真容,但这些设备驱动了中国基础电力工业的发展。在社会用电总量不断增长的推动下,东方电气成长为国内最具规模的电气装备制造企业。
随着用电增速的下降,国内市场对于发电设备的需求逐年变小。与此同时,风电、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煤电业务封上了天花板。
东方电气被迫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需要和国内外同行手中抢夺市场,另外一方面,也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来拓展更加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这种大势下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也在预料之中,2016年东方电气巨亏达17.84亿。
“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消费会同比例增长,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一个拐点,电力消费跟经济发展不再同比例增长,在我们国家这个拐点早已出现了。”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告诉《英才》记者,这是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企业必须去适应。
在不利的环境下,仅用一年,他就带动公司业绩扭亏为盈,2018年前三季度,再度获得3.35%的营业收入增长和48.01%的净利润增速。
“市场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但产能过剩需要转型发展的时候,也给企业带来了做优做强的契机。”邹磊说。
利润反弹
营业收入连续多年出现下滑,并非东方电气一家,邹磊意识到,电气行业需求见顶、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发电设备是一个全球竞争市场,各个国家在采购发电设备时,都会对各大厂商的产品进行参照对比,中国也不例外。因此虽然在国内东方电气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场份额,但仍然会感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
根据加拿大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发电设备市场的主要份额集中在欧美日企业手中,其中GE、西门子各占22%的市场份额,阿尔斯通13%(已经被GE收购),日本的两家企业三菱和日立分别为11%和7%,中国三大电气厂商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601727.SH)在内的其他企业占据20%的市场份额。
此前亚洲市场繁荣时期,这些企业是煤电企业非常重要的供货商。但欧洲、美国,煤电市场逐渐萎缩,例如美国2018年燃煤发电占全国电力的28%,2017年英国煤电比例仅占6.7%,到2018年下降至5%,只有煤炭资源丰富的德国、澳大利亚煤电占比较高。
相比之下,中国2018年煤电装机占比高达60%以上,除中国外,印度政府也于2016年12月发布的《国家能源规划草案》提到,至少到2027年之前,除现有在建的燃煤电厂之外,印度不再需要新的燃煤电厂。实际上自2016年开始,印度政府就暂停了大量的新建煤电项目。
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仍然有非常巨大的发展前景。
亚洲市场煤电建设退坡,欧美日电气企业的生产能力就从饱和变成了过剩,价格上的相互倾轧在所难免。
GE之所以陷入历史性的巨亏和困境当中,与在全球煤电设备需求下滑之前(2015年)并购了另外一家巨头阿尔斯通的能源业务不无关系。
另外一家行业巨头德国西门子的日子也不好过,在2017年裁员6900人,主要集中在发电和天然气部门,并且在2018年暂时关闭了全球各地的发电和天然气业务据点。
邹磊认为,发电设备的产能过剩是全球问题,并且需求转型同样也是全球问题,因为全球的发电模式都在变化,技术都在发展迭代。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把握机遇实现转型升级,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不論是国内市场,还是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仍然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邹磊看来,“正面遭遇战不可避免,中国目前的低成本优势仍然具备,市场本身仍然有足够的基础,但重要的是要如何发挥出这些优势。”
“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的清洁能源不同,需要靠资本的支持,技术的不断迭代,对商业模式也有更高的考验。”
外部市场需求下降时,对内部成本的控制就变得更加重要。东方电气在过去两年持续展开“降本增效”工作,推进集团瘦身,精简组织机构,分流安置产业富余人员,处理下属的“僵困企业”,止住了利润流失的出血点。
据统计,2018年,集团下属企业共有7户扭亏脱困,12户企业实现退出,亏损面下降了24%。 这些改革工作成效很明显,支撑了东方电气2018年利润的增长。在产业环境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内功的修炼变得更加重要。
六电并举
在2016下半年履任之后,2017—2018两年,东方电气都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但邹磊并没有因此放松下来。
他对《英才》记者坦言,如果在市场下行时期的转型中没有做优做强,没有提升核心竞争力,就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问题。
邹磊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更好的推动战略落地,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技术引领,确保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
技术提升的基础,是全球电力行业需求的变化。虽然从全球形势看,最近两年煤电有所回暖,但能源结构优化的大趋势下,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需求,仍然是行业最重要的增量市场。
为加快转型升级,东方电气提出了打造完善“六电并举、五业胁同”产业格局,以“主业精、新业兴”为发展方向。“六电并举”被分为两部分,天然气发电、核电以及传统的火电称之为清洁高效能源装备,可再生能源装备则包括了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把能源工作纳入绿色发展体系之中,提出“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站在国际层面上看,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规模最大的国家,承担着减少碳排放的责任。根据中美两国2014年签订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中国首次提出,在2030年左右中国的碳排放将有望达到峰值。
根据这样的规划,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仍然有非常巨大的前景。
在风电领域,海上风电的建设热潮,也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大的亮点之一,2018年全球海上风电总投资达到了创纪录的257亿美元,比2017年同比增长了14%。
“新能源的问题,核心是经济性问题。”邹磊认为,光伏和风电的早期发展,都需要靠补贴来实现,但目前已经在向实现平价上网快速迈进了,因此东方电气内部判断,新能源的经、济性问题将很快解决,新能源自身的优势得到巨大的释放。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新能源,东方电气不断加强科研投入,明确了六项科技重点研发项目,拿出1000万元现金作为奖励基金,在2018年,东方电气的总体研发投入达到营业收入的5%以上。
另外,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东方电气还力求重大装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例如在风电开发方面,针对8-10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公司专门投入研发经费近1亿元,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取得10MW海上风电机组IEC设计认证证书的整机制造商。
技术推动
风电是东方电气在新型能源领域最重要的业务方向之一。根据估算,全球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其中可利用的约为200亿千瓦,比水能大10倍。
由于幅员辽阔,海岸线长,中国可供利用的风能规模庞大,位居全球前列。相关的开发建设也被政策和资本所重视。在全球已经开发的风电市场中,中国占比最大,2017年累计装机容量达到全球的35%。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风电累计并网18426万千瓦,增长了12.4%,全年平均弃风率7%,同比降低了5%,改善明显,且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三地。
这三地之所以出现相对严重的弃风,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这三省本身以火力发电为主,火电相对过剩。
但海上风电的情况就完全不同。背靠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电力市场,即便大量风电进入电网,市场也可以很快消纳。
此前海上风电的建设受限于复杂的施工条件,无法大规模快速建设,但相关技术长期以来一直在进步。特种船只等安装设备持续进步之后,海上风电的造价成本实现了大幅下降。
除了背靠能源消费市场之外,海上风电受到能源企业青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海面风速更大,持续性更强,这可以给企业带来足够好的投资回报。
例如,长江电力(600900.SH)在福建的一个海上风电项目,风机的利用小时能达到5000小时,相比之下,许多内陆风机的利用小时只有2000余小时,良好的经济效益刺激之下,企业纷纷争夺海上风电场资源。
“继陆上风电之后,海上风电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邹磊告诉《英才》记者。
东方电气最早向市场提供的是5兆瓦的海上风机,稳定陛比较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这之后,又先后开发了海上Ⅰ类风区的8兆瓦到10兆瓦,然后又开发了海上Ⅱ类风区的7兆瓦等产品,“基本上抓住了海上风电大发展的机遇。”
“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的清洁能源不同,需要靠资本的支持,技术的不断迭代,对商业模式也有更高的考验,不能简单的卖产品,而是应该通过企业自身资源,获取整个产业链上的利潤,才能够实现盈利”邹磊表示。
转型方向
2019年1月21日,东方电气获得了全国首张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制造许可证,这标志着东方电气成为国内首家具有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成套供货资质的装备制造集团。
同样是在1月,东方电气为中核、中广核分别承制的“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各有一台完工。其中,中广核防城港二期3、4号机组“华龙一号”项目,不仅是国家核电产业重点示范项目之一,也是英国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的参考电站。
东方电气的系统设备产品,将在国内核电站顺利完工之后走出国门,代表中国能源装备领域最高水准。
“核电装备对于安性的要求非常高,其加工制造水平代表了国家制造业的水平,因为核能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只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邹磊表示。 在中国,不仅有国有核工业企业,同时也有一些混合所有制、民营核电企业,例如沃尔核材(002130.SZ)、台海核电(002366.SZ)等,但其中大多数都只能生产核电装备的某些特定配件,不能形成系统集成制造。
但从国外的情况看,法国的核电公司可以做到从设计到整个制造流程的全覆盖,有核心的竞争优势。相比之下,大多数中国核电装备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拿到核蒸汽供应系统设备制造许可证,标志着“中国核电企业由原来简单的加工,向系统集成供应商转变”。邹磊认为,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正是当下装备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转型方向。
除了风、光、核能之外,东方电气最为看重的“未来能源”就是氢能。邹磊表示,技术往往会出现颠覆式进步,氢能会是清洁能源的未来。
2019年初,氢能是资本市场中一个比较热门的概念,东方电气在八年前已经开展了氢燃料电池的相关研究。“主要工作是做核心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研究。”
氢能发展至今,显示出来最大的优势就是其清洁性及可再性。不仅在使用时不会造成污染,在回收处理时也方便很多。一旦在生产的经济性方面取得突破,氢能应用的瓶颈就会被打破。
2018年6月,中国第二条、四川省第一条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线路进入商业示范运营,其中最核心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驱动电机及控制器,均由东方电气自主研制。
邹磊还有更大的目标。2019年,东方电气的氢能客车要争取在成都与绵阳之间的城际公交线上跑起来。他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能源利用趋势来看,氢能会成为未来清洁能源重要的解决方案。
实现规模发展
对于2018年东方电气的强势业绩表现,邹磊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是可以持续的。
原因在于,能源装备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企业从拿到订单,到生产制造需要两到三年的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在“十三五”期间,东方电气大概率可以保持利润水平的稳定增长。
良好的业绩表现一方面可以增强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的创新和技術研发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
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正是当下装备制造业企业最重要的转型方向。
“这两年业绩增长的过程中,我们更好地实现了战略的落地,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如何进一步创新,实现技术上的领先。”邹磊认为,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自主研发投入,也要寻找一些潜在的并购重组机会。
东方电气的“六电并举”,始终没有脱离能源行业,是在传统煤电、水电遭遇瓶颈后,积极适应市场需求,而非大规模跨界。“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本身就是无根之萍,风雨飘摇,要耐心去做—件事情。”邹磊说。
对于未来经营的目标,邹磊很明确地表示没有规模,就享受不了规模带给企业的竞争力。对东方电气而言,未来的战略就是在做强做优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并进^到世界500强。
在GE、西门子和东芝等大型跨国企业的竞争面前做到这样的战绩,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也意味着东方电气需要更进一步补齐短板,打造全球范围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