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原则在转制科研企业业绩考核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s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9年,国资委对央企业绩考核体系进行了第5次调整和完善,修订后《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指出:坚持深化分类考核和差异化考核,对不同功能和类别的企业,突出不同考核重点和指标要求。转制科研企业多分布于各中央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充分融入市场竞争,全面渗透到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各个行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团,集团内各产业具有一定的关联,但业务构成、经营模式又不尽相同。本文将结合近年来部分转制科研企业业绩考核的实践,对转制科研企业业绩差异化考核提出具体思路和方法,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差异化;转制科研企业;业绩考核
  1999年3月,转发了12个部委《关于国家经贸局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科研机构管理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央各部委所属242家科研院所开启了企业化转制工作。2000年,印发《关于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134个科研机构转制方案》,根据方案,大多数转制科研机构划转并入各中央企业。2019年3月,印发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进一步突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导向,其亮点之一就是提出了差异化考核措施,突出不同的考核重点和指标要求。尽管多年来,国内学者对转制科研企业的考核作了一些探讨,但对转制科研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建立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因此,本文试着结合笔者多年转制科研企业业绩考核的实践,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业绩考核的定义
  业绩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绩效考核,是针对企业中被考核对象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其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它是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强有力的企业管理手段。业绩考评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提高被考核对象的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本文所指的业绩考核主要是转制科研企业对其所属单位的业绩考核,是转制科研企业“保落实”“促增长”的重要抓手。在对所属单位进行业绩考核时,要紧紧牵住确保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的“牛鼻子”,根据不同企业所处的行业、板块、业态和发展定位的不同,进行差异化考核。
  二、差异化考核的意义
  差异化考核是国务院國资委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具体要求,其核心在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企业实际,对不同定位的企业,突出不同考核重点,合理设置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及权重,确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实行差异化考核,主要具有以下意义:
  (一)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对不同定位的企业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及权重,有利于企业领导班子和员工明晰公司的目标和方向,引导企业优化资本布局,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二)充分体现业绩考核的公平、公正性
  制定业绩考核指标时,根据不同企业的发展定位和主营业态,在指标和权重设置时体现差异化,可以使大家感到公平、公正,有利于资源、人力、智慧向有益企业发展的方向聚集。
  (三)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差异化考核,根据企业的资源禀赋不同,突出不同的考核重点,有利于引导企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通过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差异化考核的具体措施
  差异化考核要从企业的发展定位和主营业态着手,找到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关键指标,合理确定指标权重。同时,要避免为兼顾设置众多复杂的指标体系,导致产生新的平均主义,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指标设置的原则
  1、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年度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的原则
  业绩考核目的是确保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年度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因此,考核目标的确定就需要按照“股东需要什么就考核什么”的要求,突出股东最为关注的规模、效益和现金流等指标导向,从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契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原则
  根据科研企业的历史和特点,合理安排“科技创新”指标权重及考核内容;根据科研企业的“企业”本质属性,合理设置经济运营考核指标。通过指标权重及考核内容的设置,有效体现科技创新与业务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关系。
  3、以不同的指标及权重来体现差异化原则
  根据所属企业专业、业务等特点和发展阶段,通过设置不同权重形式调整指标的分值权重,以差异化考核引导企业差异化发展。
  4、可操作性原则
  业绩考核体系和指标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计划可以落地、能够执行,应简化考核指标设置,尽可能避免重复和交叉,提升业绩考核的针对性。
  (二)考核指标的设定
  多年来的发展,转制科研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压力,不断主动适应市场需要,虽然发展规模各不相同,但大多发展形成了以总部为科技研发组织主体和战略管控中心、各子企业为专业研发实施主体、科技成果转化实体和业务实施主体的科技型企业集团。笔者所在企业就属这种类型,子企业包括科技服务咨询类、科技成果转化类和其他业务类三种类型。在业绩考核时,笔者认为可设三类指标,即核心指标(包括经济指标和科技创新指标)、监管指标和专项指标,并通过设置“经济综合贡献系数”对经济指标得分进行适当调节,以体现不同经济要素对经济指标的影响。业绩考核总得分=经济指标基础得分×经济综合贡献系数+科技创新指标得分-监管指标扣分±专项指标得分。
  1、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主要由体现营业规模、盈利能力、现金流水平的经济指标和主要体现科研投入、科研立项、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及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指标两类构成。经济指标主要包括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等指标,科技创新指标主要包括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获取外部科研经费、取得知识产权等内容。
  2、监管指标   监管指标实行扣分值,主要由安全质量、技术管理、依法合规运营、内控风险管理等指标构成。
  3、专项指标
  专项指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考核年度重点专项工作安排和管理需要来制定,是核心指标和监管指标考核的有效补充,实行加分或扣分制。例如,可以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安排,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压缩管理层级工作、治理亏损企业工作等进行专项考核。
  (三)差异化考核的具体方法
  1、根据企业类型赋予不同的指标权重
  在考核指标确定后,根据企业的类型差异,赋予经济指标、科技创新指标不同的权重,如下表所示:
  根据承担科研工作的比重不同,赋予不同的经济指标和科技创新指标权重,如下图所示:
  核心指标基础分值100分,各类型企业指标对应的基础分值=100×该项指标权重,例如科技成果转化类企业经济指标基础分值=100×90%,科技指标分值=100×10%。
  2、进一步细分经济指标分值权重
  即便同一类型企业,由于企业发展定位、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其完成经濟指标的能力也必然有所差异,可对经济指标的明细指标权重作进一步差异化细分,如下表所示:
  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属于市场容量大但低利润的行业,则侧重考核其新签合同额和营业收入指标;如果企业主营业务的体量有限但盈利能力强,那么就注重考核其利润指标。
  3、对经济指标得分进行综合调节
  由于不同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不同,为体现资源要素对经济指标得分的影响,故设置综合经济贡献系数对经济指标得分进行调节。经济综合贡献系数可由新签合同额贡献系数、营业收入现金保证系数等系数构成。新签合同额贡献系数设置如下表所示,横轴、纵轴所对应的数值即为该项系数的值。
  4、对特殊事项的调整
  按照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三个区分开来”原则,为鼓励开拓创新和担当作为,对企业因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发展前瞻性业务或新兴业务,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以及消化非现任主要领导任期内发生不良资产等历史遗留问题,可以由被考核单位提出申请,在业绩考核中酌情予以考虑。
  (四)考核结果的评价和运用
  1、结果评价
  可将考核得分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以此对被考核单位进行定性评价。
  2、结果应用
  业绩考核结果应当作为核定被考核单位负责人年度薪酬的核心依据,可以作为评先评优的前提或条件设置的参考,作为评价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履职能力、成绩以及植物晋升、任免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方心童.中央企业绩效考核问题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ISBN:  9787563828340.
  [2]绩效考核管理业务流程与制度.弗布克管理咨询中心[M].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3月.ISBN:  9787115490650.
其他文献
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重中之重的决策,受到越来越多发展中企业的重视.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关于研发费用节税的政策,鼓励企业增大研发投入
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的工作质量问题通常都是在会计信息价值链中信息转变成知识的环节存在一定的疑问,因此会计信息必须进行相应的管理.文章对现代会计信息管理的动因和选择进行
内部审计工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促使企业高效运转,并帮助企业管理者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有效的减少了企业运作的成本.本文主要分析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企业需要对经济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尝试运用现代管理方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创建和运用内控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效果,将全面预算作为企业内部核心内容,让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实施良好的内控管理,才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且对行业发展乃至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产生促进作用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后,防止举办者通过掌控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控制权并获得控制权私利,是确保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非营利性”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消除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控制权私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