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新课程的数学教材设计具有更多的弹性,从内容安排到组织设计都为教师的“二次开发”预留了空间,给教师施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机会和广阔的舞台。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好二次开发,真正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对此,我就实践中印象较深刻的几点体会与广大同仁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用好 用活 活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46-01
在数学教材二次开发实践中,我依据高中数学教材整合与二次开发的理念、要求,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注重了例、习题的改造和变式,提炼系统的知识与方法,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删、调整和加工,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现就此次实践中,印象较深刻的几个方面与广大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重视数学概念引入和理解
一堂课中的导入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对于概念、特点的引入上,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精心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新教材要注重设置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概念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材料供选择。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概念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本,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结构。
2 熟练地理解和运用定理、公式
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定理和公式应用中,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同时也要注重逐层深入、由易到难的特点。也就是说:新教材要注重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过程,探究过程中还需要运用一些重要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熟练掌握。对于重要定理、重要公式尤其如此。要使学生懂得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定理、公式,并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去解题,往往会化繁为间、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馈、及时补”的原则,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关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认真抓好基本运算的训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高中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很差。因此,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教学中,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和成绩,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怎样提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重视口算、估算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培养;加强练习,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
4 认真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材整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标。教材整合的探索,不是理论研究,而是针对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教材整合要在课标指导下,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教师进行教材整合的前提,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本质、学科知识和能力体系。这样才能站在学科的全局和高度看教材,而不是直接一头扎进教材,只看到眼前知识的枝枝蔓蔓,理不出头绪,抓不住主干。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制定导学案,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节的知识要点,学生易错点,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在课堂上还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也就是说:新教材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思维过程。
5 做好课后辅导和作业的布置,注意分层教学
课后辅导是教学系统运行的环节之一,是课内教学的辅助、补充形式,因此,课后辅导要有的放矢,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提高他们的信心。对优生的辅导,我们可以辅导一些概括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感性,让他们“吃饱”。鼓励他们要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多思考、多做一些课本之外的题目,进一步训练优生思维的灵活性。
此外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觉得对用好教材二次开发,有了以下体会:用好—— 尊重教材,不能完全抛弃教材,要保持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用活—— 理解教材;活用—— 创生教材,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 李炳亭.高校课堂教学范式[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3]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用好 用活 活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46-01
在数学教材二次开发实践中,我依据高中数学教材整合与二次开发的理念、要求,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注重了例、习题的改造和变式,提炼系统的知识与方法,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规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删、调整和加工,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现就此次实践中,印象较深刻的几个方面与广大同仁共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重视数学概念引入和理解
一堂课中的导入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对于概念、特点的引入上,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精心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新教材要注重设置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所重点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概念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材料供选择。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对概念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本,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结构。
2 熟练地理解和运用定理、公式
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定理和公式应用中,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同时也要注重逐层深入、由易到难的特点。也就是说:新教材要注重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过程,探究过程中还需要运用一些重要的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熟练掌握。对于重要定理、重要公式尤其如此。要使学生懂得正确理解,熟练掌握定理、公式,并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去解题,往往会化繁为间、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馈、及时补”的原则,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关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认真抓好基本运算的训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高中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很差。因此,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教学中,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和成绩,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怎样提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重视口算、估算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培养;加强练习,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
4 认真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材整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标。教材整合的探索,不是理论研究,而是针对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教材整合要在课标指导下,处理好“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教师进行教材整合的前提,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本质、学科知识和能力体系。这样才能站在学科的全局和高度看教材,而不是直接一头扎进教材,只看到眼前知识的枝枝蔓蔓,理不出头绪,抓不住主干。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制定导学案,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节的知识要点,学生易错点,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在课堂上还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也就是说:新教材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思维过程。
5 做好课后辅导和作业的布置,注意分层教学
课后辅导是教学系统运行的环节之一,是课内教学的辅助、补充形式,因此,课后辅导要有的放矢,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提高他们的信心。对优生的辅导,我们可以辅导一些概括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感性,让他们“吃饱”。鼓励他们要利用业余时间多练习、多思考、多做一些课本之外的题目,进一步训练优生思维的灵活性。
此外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觉得对用好教材二次开发,有了以下体会:用好—— 尊重教材,不能完全抛弃教材,要保持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用活—— 理解教材;活用—— 创生教材,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 李炳亭.高校课堂教学范式[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3]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