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谈及早教的时候,我们总是聚焦在感统训练、注意力训练、精细动作训练、情绪管理、潜能开发等方面,殊不知“行为规范”也是早教中重要一课。在3岁之前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规则意识与服从能力,将会让孩子更容易适应未来的社会。
在社会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做早期社会化。这个阶段恰恰和我们所说的早教年龄是吻合的。在这个年龄段中,儿童通过向父母,尤其是母亲,学习社会规范,模仿母亲的行为,通过亲子互动学习社会经验,逐渐从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过渡。这里,不得不提一个词语“服从期”。这个概念是我在我的教育专著《奶爸经》中第一次提出的,相对应的3~6岁为协商期。以服从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为目标的时期,恰恰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母亲总是通过个人的社会经验教育孩子是非曲直,善恶美丑。根据教育一致性的原则,母亲是教育权威者,其他家庭成员不可当面反驳母亲提出的教育口令,要私下(不当着孩子面儿)进行沟通协商;母亲的口令提出,就要执行,不可随意收回;母亲的口令要清楚明了,用孩子能够听懂且短小语句表达;需要通过亲子互动丰富形式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行为规范的做法与意义。
一般来说,作息规律从6个月开始,而习惯培养从18个月开始,不同儿童由于心智发展水平不均衡,可能存在先后差异,但最晚不要晚于22个月。这是因为24个月开始,儿童开始逐步进入了第一叛逆期,要让孩子使用习惯培养的节奏,所以要提前进行。说到24个月的问题,很多家长突然感到猝不及防,觉得孩子突然以自我为中心、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物权概念甚至是行动能力。实际上大可不必惊慌,虽然他是叛逆期,但依旧处于服从期的管辖内,以母亲为教育权威的原则并没有改变,你抵住了他的叛逆期,你就获得了胜利,儿童的“服从能力“与”服从意识“已形成。在《奶爸经》中,我也提到过我的”性格面具理论”。人的性格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我们在想见你时询问约个具体时间,而这件事情面对同事、朋友、领导、偶像时会截然不同,这体现了人的社会性。人一生要带上六张面具才算成熟,包括服从、协商、反叛、顺从、主导、包容。我经常举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听从老师的要求,往往和0~3岁的时候缺乏服从训练,被家长过度溺爱与忍让有关。
当然,我依然坚持我原先的观点。“早教就是亲子互动”,具体说来,就是以建立在母亲为权威教育角色,父亲为协调教育角色的亲子关系之上,开展包括亲子游戏、亲子运动、亲子沟通等互动形式从而实现早期训练、提升社交水平、增长社会经验、开发个人潜能等的家庭活动。因此我坚持,早教是家庭的事情,而不是早教中心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我秉承着这个理念,向家长们推荐着自己研发的150种亲子游戏方法,鼓励家长们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高质量的陪伴与指导。
我将行为规范这部分分为修身习惯、家务劳动、社交礼仪三类,体现了从个人到社会的过程。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互动。在亲子游戏当中,儿童更容易体会与理解家长的用意,更轻松地掌握经验与方法,下面我来介绍五个亲子游戏。
1、玩具盖被子(修身习惯)
这个游戏真正的设计师是我的女儿Linda,所以也请我自豪5秒钟。将玩具侧卧着摆在床上,码成一排排,中间留有等距的空隙。让宝宝来给他们分别盖上“被子”,过一段时间再给他们“翻身”。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理解了睡觉的过程,体会到了睡觉的“舒适”,学习了睡觉的规矩。
2、小小收藏家(修身习惯)
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修身方式。一个简单动作,坚持下来,便会产生伟大的力量。Linda从2岁开始收集衣服的品牌标签,每次买了大人或她的衣服,她总会兴致勃勃地要产品标签,然后收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现在已经收集了满满一柜子,她非常有成就感。通过这个活动,让她学会自我整理,学会坚持,也学会生活。
3、衣架归类(家务劳动)
儿童需要在生活中有一种参与感,家务劳动是他们的权利。每次晾完衣服,我都会和Linda分工,我把衣架取下放到床上,就去收衣服,她每一次都可以把衣架按照不同类别归类码好。成人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孩子也许就是最好的锻炼。
4、玩具班车(家务劳动)
儿童经常会把玩具随手一放,搞得地上到处都是,家里像个玩具城。我让Linda推着她的玩具车,唤作“玩具班车”,她需要接她的玩具们回到玩具各自的家中。这样一来,玩的时候可以痛痛快快玩,收拾的时候也可以做到规规矩矩。
5、走红毯(社交礼仪)
用地垫铺成长长的红毯,红毯的两旁放好两排毛绒玩具,为Linda换上华丽的服装,当然也少不了红毯音乐。那气派、那排场,真的像为戛纳节做好一切准备。走完红毯,别忘了和家庭成员握手,拥抱,干杯一下,一定让孩子记忆深刻。
在社会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做早期社会化。这个阶段恰恰和我们所说的早教年龄是吻合的。在这个年龄段中,儿童通过向父母,尤其是母亲,学习社会规范,模仿母亲的行为,通过亲子互动学习社会经验,逐渐从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过渡。这里,不得不提一个词语“服从期”。这个概念是我在我的教育专著《奶爸经》中第一次提出的,相对应的3~6岁为协商期。以服从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为目标的时期,恰恰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母亲总是通过个人的社会经验教育孩子是非曲直,善恶美丑。根据教育一致性的原则,母亲是教育权威者,其他家庭成员不可当面反驳母亲提出的教育口令,要私下(不当着孩子面儿)进行沟通协商;母亲的口令提出,就要执行,不可随意收回;母亲的口令要清楚明了,用孩子能够听懂且短小语句表达;需要通过亲子互动丰富形式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行为规范的做法与意义。
一般来说,作息规律从6个月开始,而习惯培养从18个月开始,不同儿童由于心智发展水平不均衡,可能存在先后差异,但最晚不要晚于22个月。这是因为24个月开始,儿童开始逐步进入了第一叛逆期,要让孩子使用习惯培养的节奏,所以要提前进行。说到24个月的问题,很多家长突然感到猝不及防,觉得孩子突然以自我为中心、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物权概念甚至是行动能力。实际上大可不必惊慌,虽然他是叛逆期,但依旧处于服从期的管辖内,以母亲为教育权威的原则并没有改变,你抵住了他的叛逆期,你就获得了胜利,儿童的“服从能力“与”服从意识“已形成。在《奶爸经》中,我也提到过我的”性格面具理论”。人的性格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我们在想见你时询问约个具体时间,而这件事情面对同事、朋友、领导、偶像时会截然不同,这体现了人的社会性。人一生要带上六张面具才算成熟,包括服从、协商、反叛、顺从、主导、包容。我经常举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总是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听从老师的要求,往往和0~3岁的时候缺乏服从训练,被家长过度溺爱与忍让有关。
当然,我依然坚持我原先的观点。“早教就是亲子互动”,具体说来,就是以建立在母亲为权威教育角色,父亲为协调教育角色的亲子关系之上,开展包括亲子游戏、亲子运动、亲子沟通等互动形式从而实现早期训练、提升社交水平、增长社会经验、开发个人潜能等的家庭活动。因此我坚持,早教是家庭的事情,而不是早教中心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我秉承着这个理念,向家长们推荐着自己研发的150种亲子游戏方法,鼓励家长们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高质量的陪伴与指导。
我将行为规范这部分分为修身习惯、家务劳动、社交礼仪三类,体现了从个人到社会的过程。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互动。在亲子游戏当中,儿童更容易体会与理解家长的用意,更轻松地掌握经验与方法,下面我来介绍五个亲子游戏。
1、玩具盖被子(修身习惯)
这个游戏真正的设计师是我的女儿Linda,所以也请我自豪5秒钟。将玩具侧卧着摆在床上,码成一排排,中间留有等距的空隙。让宝宝来给他们分别盖上“被子”,过一段时间再给他们“翻身”。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理解了睡觉的过程,体会到了睡觉的“舒适”,学习了睡觉的规矩。
2、小小收藏家(修身习惯)
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修身方式。一个简单动作,坚持下来,便会产生伟大的力量。Linda从2岁开始收集衣服的品牌标签,每次买了大人或她的衣服,她总会兴致勃勃地要产品标签,然后收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现在已经收集了满满一柜子,她非常有成就感。通过这个活动,让她学会自我整理,学会坚持,也学会生活。
3、衣架归类(家务劳动)
儿童需要在生活中有一种参与感,家务劳动是他们的权利。每次晾完衣服,我都会和Linda分工,我把衣架取下放到床上,就去收衣服,她每一次都可以把衣架按照不同类别归类码好。成人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孩子也许就是最好的锻炼。
4、玩具班车(家务劳动)
儿童经常会把玩具随手一放,搞得地上到处都是,家里像个玩具城。我让Linda推着她的玩具车,唤作“玩具班车”,她需要接她的玩具们回到玩具各自的家中。这样一来,玩的时候可以痛痛快快玩,收拾的时候也可以做到规规矩矩。
5、走红毯(社交礼仪)
用地垫铺成长长的红毯,红毯的两旁放好两排毛绒玩具,为Linda换上华丽的服装,当然也少不了红毯音乐。那气派、那排场,真的像为戛纳节做好一切准备。走完红毯,别忘了和家庭成员握手,拥抱,干杯一下,一定让孩子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