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包括电气设备的选型,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许多重大事故的发生,都是由电气设备事故引起的。因此,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性能,可以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气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06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技术也由原来简单的电线连接和机械连接,发展成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电气技术的发展,对电气技术工作人员和电气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电气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就必须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全面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性能,做好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性能,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发展。
1、做好设备选型,设备管理从选型开始
在设备管理中,选择使用的设备是整个设备管理的基础,一个合理的设备选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日常设备管理的水平,因此,设备管理不仅仅是日常的保养和维护,而应该从设备选型开始。
设备选型是指购置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从多种可以满足相同需要的不同型号、规格的设备中,经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分析评价,选择最佳方案,做出购买决策,合理选择设备,可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设备选型首先应考虑的是生产上适用,其次是技术上先进,技术上先进必须以生产上适用为前提,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是把生产上适用,技术先进和经济上合理统一起来进行考虑;
常规的供用电设备,正常情况应选择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因为其产品经过更多用户的检验,产品成熟度高,而且这些厂商出货频繁,生产量大,质保体系完备,也方便以后备品备件的采购。对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控制系统相对复杂的综合性电气设备,首先应考虑它的可靠性,只有性能稳定可靠,才能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其次考虑它的技术上先进,要符合电气技术发展的趋势,方便与其它设备的通讯连接,当包括软件时,软件应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应保证其后续研发和升级。
2、加强电气设备管理,汇总设备故障信息,总结故障原因
企业的电气设备数量众多,供货厂家也不尽相同,不同供货厂家因其自身原因,其产品质量大有不同,即使是同一供货厂家,其产品质量也会因不同时期,不同批次而有所不同,因此,应对电气设备故障按不同设备、厂家、故障原因、故障类别进行分类汇总,使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处理故障后,能够从设备厂家、故障类别和故障原因等方面归纳出故障发生的特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整改措施、方案和管理规范,有效地防止同类故障的发生,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概率,减少因设备故障给企业生产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电气设备故障现象复杂多样,但就其发生的本质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几点;a、人为因素,通常表现为设备点检不到位,检修时留有死角,使设备经常处于未检修状态;b、设备因生产需要,长期运行,得不到及时检修,使设备经常处于未检修状态,甚至带病运行;c、供电设备及线路与用电设备匹配不合理,导致供电设备及线路过负荷运行,或用电设备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从而出现故障,甚至引发事故;d、个别产品的质量不过关或设备老化而从而出现故障,甚至引发事故;
针对人为因素,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对点检和检修内容进行细化并分列清楚,在检修过程中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的奖惩;对因生产需要而长期运行的设备,要加强设备的点检和巡检,对带病运行的设备,要进行严格监控,必要时应有计划的停车检修,因为计划检修的成本比突发事故要低的多;对供电设备及线路与用电设备匹配不合理的,要重新進行匹配,使供用电设备都工作在合理的区间内;对个别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和设备老化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造甚至更换。
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作业行为
要管理好电气设备,必须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程标准,明确管理流程,规范电气设备的操作、检修、检查行为,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隐患进行消除和控制,对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录,为以后制定合理的检修方案和完善规程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如下:1)制定设备管理的工作标准,包括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检修规程、保养维护制度、巡检制度等;2)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工作流程,对设备检查、保养维护、故障处理等作业行为进行管理并考核;3)实行设备检查制度,对重点设备要定期进行性能检查,按设备的检查点和检查路线进行巡回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隐患和异常状态要及时进行排除,或进行计划性的维修,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4)整理并保存各种记录和资料,对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故障原因和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电气设备在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检修规程,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检维修作业,作业时应遵守以下原则;1)先动口后动手:对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能着急动手,应先向操作人员了解故障发生的经过和及故障现象,对不熟悉的设备应先熟悉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排除故障时应结合故障现象进行判断,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避免盲目动手;2)先外部后内部:在故障现象不明时,应先检查设备的运行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外围附属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然后再对设备内部检查,在排除外围设备故障原因、确定是设备内部故障时才能拆卸设备,要避免盲目拆卸而造成新的故障点;3)修局部必修整体:在进行设备故障检修时,除了要将故障排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外,还要对故障设备在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整体检查、保养和维护,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只进行片面检查。
总之,要管理好电气设备,必须从电气设备的选型开始,从源头抓起,科学的制定管理制度和规程标准 ,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做好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性能,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电气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2-0065-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技术也由原来简单的电线连接和机械连接,发展成集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电气技术的发展,对电气技术工作人员和电气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电气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就必须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全面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性能,做好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性能,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发展。
1、做好设备选型,设备管理从选型开始
在设备管理中,选择使用的设备是整个设备管理的基础,一个合理的设备选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后日常设备管理的水平,因此,设备管理不仅仅是日常的保养和维护,而应该从设备选型开始。
设备选型是指购置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从多种可以满足相同需要的不同型号、规格的设备中,经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分析评价,选择最佳方案,做出购买决策,合理选择设备,可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设备选型首先应考虑的是生产上适用,其次是技术上先进,技术上先进必须以生产上适用为前提,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是把生产上适用,技术先进和经济上合理统一起来进行考虑;
常规的供用电设备,正常情况应选择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因为其产品经过更多用户的检验,产品成熟度高,而且这些厂商出货频繁,生产量大,质保体系完备,也方便以后备品备件的采购。对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控制系统相对复杂的综合性电气设备,首先应考虑它的可靠性,只有性能稳定可靠,才能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其次考虑它的技术上先进,要符合电气技术发展的趋势,方便与其它设备的通讯连接,当包括软件时,软件应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应保证其后续研发和升级。
2、加强电气设备管理,汇总设备故障信息,总结故障原因
企业的电气设备数量众多,供货厂家也不尽相同,不同供货厂家因其自身原因,其产品质量大有不同,即使是同一供货厂家,其产品质量也会因不同时期,不同批次而有所不同,因此,应对电气设备故障按不同设备、厂家、故障原因、故障类别进行分类汇总,使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处理故障后,能够从设备厂家、故障类别和故障原因等方面归纳出故障发生的特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整改措施、方案和管理规范,有效地防止同类故障的发生,降低设备故障发生概率,减少因设备故障给企业生产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电气设备故障现象复杂多样,但就其发生的本质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几点;a、人为因素,通常表现为设备点检不到位,检修时留有死角,使设备经常处于未检修状态;b、设备因生产需要,长期运行,得不到及时检修,使设备经常处于未检修状态,甚至带病运行;c、供电设备及线路与用电设备匹配不合理,导致供电设备及线路过负荷运行,或用电设备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从而出现故障,甚至引发事故;d、个别产品的质量不过关或设备老化而从而出现故障,甚至引发事故;
针对人为因素,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对点检和检修内容进行细化并分列清楚,在检修过程中进行检查并进行相应的奖惩;对因生产需要而长期运行的设备,要加强设备的点检和巡检,对带病运行的设备,要进行严格监控,必要时应有计划的停车检修,因为计划检修的成本比突发事故要低的多;对供电设备及线路与用电设备匹配不合理的,要重新進行匹配,使供用电设备都工作在合理的区间内;对个别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和设备老化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造甚至更换。
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作业行为
要管理好电气设备,必须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程标准,明确管理流程,规范电气设备的操作、检修、检查行为,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隐患进行消除和控制,对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录,为以后制定合理的检修方案和完善规程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如下:1)制定设备管理的工作标准,包括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检修规程、保养维护制度、巡检制度等;2)建立设备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工作流程,对设备检查、保养维护、故障处理等作业行为进行管理并考核;3)实行设备检查制度,对重点设备要定期进行性能检查,按设备的检查点和检查路线进行巡回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隐患和异常状态要及时进行排除,或进行计划性的维修,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4)整理并保存各种记录和资料,对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故障原因和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
电气设备在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检修规程,在做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检维修作业,作业时应遵守以下原则;1)先动口后动手:对与有故障的电气设备,不能着急动手,应先向操作人员了解故障发生的经过和及故障现象,对不熟悉的设备应先熟悉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排除故障时应结合故障现象进行判断,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避免盲目动手;2)先外部后内部:在故障现象不明时,应先检查设备的运行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外围附属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然后再对设备内部检查,在排除外围设备故障原因、确定是设备内部故障时才能拆卸设备,要避免盲目拆卸而造成新的故障点;3)修局部必修整体:在进行设备故障检修时,除了要将故障排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外,还要对故障设备在允许的条件下进行整体检查、保养和维护,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只进行片面检查。
总之,要管理好电气设备,必须从电气设备的选型开始,从源头抓起,科学的制定管理制度和规程标准 ,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做好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性能,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