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默写”和“文言文阅读”是历年语文卷中比较稳定的板块,纵观历年广东省各地市的学业考试卷,试题命制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古诗文默写”基本上是直接默写诗句或理解性默写重点句。“文言文阅读”一般是考查一词多义、翻译句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外文言文阅读,通常选择有关历史人物或富有哲理和寓意的小故事来设题考查。笔者在复习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尝试,仅供参考。
气吞斗牛,花样背诵:在学生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在初中总分复习阶段,来一次背诵的头脑大风暴,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古诗文的大梳理。背诵是默写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也是理解的基础。48首古诗,24篇古文,背诵量的确大,但是这些诗文都是学过的,背诵的难度系数并不高。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持之以恒地背下去。
首先制定背诵计划。将48首古诗,24篇古文,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如同吃蛋糕一样,先切成小块。接着,分阶段完成。让学生背得声势浩大,背得酣畅淋漓,背得滚瓜烂熟。为了增强学生背诵的乐趣,避免枯燥疲惫,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给学生一个小小的奖励。背诵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单独背,同桌互背,小组互背,男女生互背,老师抽查背,点学号背,接龙背诵等等。
一言以蔽之,在古诗文总复习阶段,让背诵的暴风骤雨对学生进行一次痛快的大洗礼。
细嚼慢咽,寻宝积累:在文言文的考查中,一词多义的考查分值比较高,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题以选择题出现共有四个选项四个词,考的就是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综合积累。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让学生乐学好学呢?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男生喜欢挑战。根据这一心理,我在每篇文言文复习完后,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去文中“寻宝”——寻找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并说出它们的具体意思,看看谁找到的“宝贝”多。这样每一篇搜寻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但是学生的积累量也不断增大,对翻译也大有裨益。最终学生能从一篇古文中出现的词迁移到其他篇目,再通过课内文言文中出现的字词积累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达到“融会贯通”,以“课内养课外”的目的。
别具慧心,反思文体:文言文的文体有多种形式,如“记”“说”“表”“书”“铭”“序”等。对古文文体的归纳,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明白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记”,属于古代记叙文的范畴,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如《桃花源记》记事,通过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岳阳楼记》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小石潭記》通过写景状物,表达了作者贬官后的抑郁、悲凉心境;《醉翁亭记》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感。“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通常借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事理。如《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爱莲说》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分析形势、提出建议、追忆往事等,表现出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忠诚和希望。“书”,古代的一种书信文体。如《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借景抒情,借富春江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喜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多押韵。如《陋室铭》,押韵,读来朗朗上口,作者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序”,是古代有“赠言”之意的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两种。“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推重、赞许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作者借自己克服困难、顽强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对文体的归纳整理,就是把书本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的过程,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在复习时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归纳整理,那么中考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一站到底”,复习检测:随着电视、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中学生视野开阔,紧跟时代步伐。如果他谈“鸟叔”,你还在谈“神曲”,那么你已经out了。当下,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深受观众欢迎,我们全家都是这个节目的粉丝。它集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当古诗文全部复习完一轮时,综合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保持最佳状态,将古诗文复习的综合检测推向新的高潮呢?我结合古诗文的考点,将“一站到底”的节目形式移到了我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一场古诗文复习检测的盛宴。这种检测形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古诗文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宗旨是不变的。教师在选择复习方法时,既要研究古诗文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找准适合教材和学生的最大特色和训练价值。如同语文教师李惊梅所言:“同样是鱼,有的适合蒸着吃,有的适合煮着吃,有的适用于炖汤,还有的则适合取其鱼片加工成泡菜鱼,不一而足,教材就是一条条鱼,看我们怎么处理最合适,就要看语文教师这些大厨的功夫了。”(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八中学)
气吞斗牛,花样背诵:在学生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在初中总分复习阶段,来一次背诵的头脑大风暴,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古诗文的大梳理。背诵是默写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也是理解的基础。48首古诗,24篇古文,背诵量的确大,但是这些诗文都是学过的,背诵的难度系数并不高。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持之以恒地背下去。
首先制定背诵计划。将48首古诗,24篇古文,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如同吃蛋糕一样,先切成小块。接着,分阶段完成。让学生背得声势浩大,背得酣畅淋漓,背得滚瓜烂熟。为了增强学生背诵的乐趣,避免枯燥疲惫,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给学生一个小小的奖励。背诵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单独背,同桌互背,小组互背,男女生互背,老师抽查背,点学号背,接龙背诵等等。
一言以蔽之,在古诗文总复习阶段,让背诵的暴风骤雨对学生进行一次痛快的大洗礼。
细嚼慢咽,寻宝积累:在文言文的考查中,一词多义的考查分值比较高,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题以选择题出现共有四个选项四个词,考的就是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综合积累。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让学生乐学好学呢?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男生喜欢挑战。根据这一心理,我在每篇文言文复习完后,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去文中“寻宝”——寻找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并说出它们的具体意思,看看谁找到的“宝贝”多。这样每一篇搜寻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但是学生的积累量也不断增大,对翻译也大有裨益。最终学生能从一篇古文中出现的词迁移到其他篇目,再通过课内文言文中出现的字词积累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达到“融会贯通”,以“课内养课外”的目的。
别具慧心,反思文体:文言文的文体有多种形式,如“记”“说”“表”“书”“铭”“序”等。对古文文体的归纳,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明白文章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记”,属于古代记叙文的范畴,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如《桃花源记》记事,通过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岳阳楼记》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小石潭記》通过写景状物,表达了作者贬官后的抑郁、悲凉心境;《醉翁亭记》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感。“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通常借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事理。如《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爱莲说》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分析形势、提出建议、追忆往事等,表现出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忠诚和希望。“书”,古代的一种书信文体。如《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借景抒情,借富春江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喜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多押韵。如《陋室铭》,押韵,读来朗朗上口,作者托物言志,借陋室不陋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序”,是古代有“赠言”之意的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两种。“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推重、赞许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属于赠序,作者借自己克服困难、顽强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对文体的归纳整理,就是把书本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的过程,把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在复习时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归纳整理,那么中考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一站到底”,复习检测:随着电视、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中学生视野开阔,紧跟时代步伐。如果他谈“鸟叔”,你还在谈“神曲”,那么你已经out了。当下,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深受观众欢迎,我们全家都是这个节目的粉丝。它集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当古诗文全部复习完一轮时,综合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保持最佳状态,将古诗文复习的综合检测推向新的高潮呢?我结合古诗文的考点,将“一站到底”的节目形式移到了我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一场古诗文复习检测的盛宴。这种检测形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古诗文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宗旨是不变的。教师在选择复习方法时,既要研究古诗文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找准适合教材和学生的最大特色和训练价值。如同语文教师李惊梅所言:“同样是鱼,有的适合蒸着吃,有的适合煮着吃,有的适用于炖汤,还有的则适合取其鱼片加工成泡菜鱼,不一而足,教材就是一条条鱼,看我们怎么处理最合适,就要看语文教师这些大厨的功夫了。”(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