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健身、育德,而且可以启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教学,可以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一种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许多学者就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特殊作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但是,学校体育教学没有较好利用自身的特殊教育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服务,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对学校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界定
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家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颇多,但到目前为止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尚无统一的看法,对非智力因素包含的成分也有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是一个人从事任何活动的最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的诸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体育教学中, 动机既是推动个体学习的“运载火箭”,又是影响个体学习的催化剂, 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保证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品质,是非智力因素各种因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人的意志强弱主要是以所克服困难的大小为衡量标准的,只有在克服各种内部和外部困难的坚决行动中,才能体现人的意志。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有成功感。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只要其能认真地投入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教师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指导。测验时,教师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了。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个性是人们参加各种活动的动力系统。体育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对人的机体施加影响,它不仅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属性,还能影响到心理属性,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育还能作为一种手段促使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人们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力、技能、勇敢、果断、灵敏、机智等品质会在集体和伙伴中受到较高评价,通过长期艰苦不懈的训练,人们会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并自我克服,自我超越,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从而使身体技能和能力不断提高,给内心深处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满足。集体活动和比赛,能提高每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因为在集体活动和比赛中,尤其在有胜负激励的情况下,要求每个人必须为集体荣誉而顽强拼搏,还必须遵守集体行动规范和体育道德行为。集体的力量、师生的影响对良好性格的形成会起到其他教育方式难以起到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必须很好地发挥其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加强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4.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信任、期望和鼓励均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既要体贴关怀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鼓励。
三、结束语
总之,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强调和发展智能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训练。把学习动机的确立,兴趣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个性的培养寓于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具备优良的非智力因素,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一、非智力因素概念的界定
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家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颇多,但到目前为止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尚无统一的看法,对非智力因素包含的成分也有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是一个人从事任何活动的最主要的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的诸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体育教学中, 动机既是推动个体学习的“运载火箭”,又是影响个体学习的催化剂, 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保证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品质,是非智力因素各种因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人的意志强弱主要是以所克服困难的大小为衡量标准的,只有在克服各种内部和外部困难的坚决行动中,才能体现人的意志。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能够加以肯定、鼓励,就会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有成功感。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对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只要其能认真地投入训练,哪怕没有进步,教师也要加以鼓励,然后再进行动作技术上的指导。测验时,教师区别对待,鼓励那些经过努力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学生,不以统一的测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区别对待有助于学生知道自己经过训练后有了进步,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更加地努力。这样,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师教学方法的逐步引导下就逐渐形成了。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个性是人们参加各种活动的动力系统。体育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对人的机体施加影响,它不仅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属性,还能影响到心理属性,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育还能作为一种手段促使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人们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体力、技能、勇敢、果断、灵敏、机智等品质会在集体和伙伴中受到较高评价,通过长期艰苦不懈的训练,人们会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并自我克服,自我超越,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从而使身体技能和能力不断提高,给内心深处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满足。集体活动和比赛,能提高每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因为在集体活动和比赛中,尤其在有胜负激励的情况下,要求每个人必须为集体荣誉而顽强拼搏,还必须遵守集体行动规范和体育道德行为。集体的力量、师生的影响对良好性格的形成会起到其他教育方式难以起到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必须很好地发挥其功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加强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4.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信任、期望和鼓励均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既要体贴关怀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鼓励。
三、结束语
总之,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强调和发展智能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训练。把学习动机的确立,兴趣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个性的培养寓于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具备优良的非智力因素,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