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冒死披露真相致越战终结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dla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1年,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将美国五角大楼有关越战真相的7000多页内幕文件泄密给《纽约时报》,导致了全美的反战浪潮,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彻底结束越南战争。这就是美国政治史和新闻史上著名的“五角大楼事件”。
  一个人改变了越战历史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消耗物资最大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始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持续近20年。从美国接手越南事务之初,反战声音就开始在各个阶层出现,到了60年代中后期,当美国已深陷越战泥潭不能自拔之时,全国范围内的反战运动达到顶峰。
  丹尼尔·艾尔斯伯格被称为“改变越战历史的人”。1952年,21岁的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前往英国的剑桥大学继续深造,求学期间他报名参加了美国海军。军旅生涯中因为表现突出,曾任美国前海军陆战队连长,赴越南前线参战。由于对越战的了解,退役后他被聘为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的军事分析员,该公司当时专门为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国务院作越战形势分析。他在1964年出任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约翰·麦克诺顿的特别助理。这时的艾尔斯伯格,拥有了大量接触美国国防部内部机密材料的机会。而在整理这些机密文件的过程中,他被一系列的越战真相深深地震撼了,因为这些文件揭示了前政府高官如何为了政绩和一己私利,一步步将美国公众推向战争的真相,也包括了继任的尼克松政府是如何继续欺骗美国公众,掩盖战争真相的。
  《纽约时报》发表绝密文件
  当艾尔斯伯格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7000多页绝密文件后,他开始同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接触,试图说服他们在国会公布这些文件,从而起到警告政府的目的。然而,他的努力四处碰壁,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政治前途作为赌注。此后,艾尔斯伯格受到联邦调查局的通缉。在这种情况下,艾尔斯伯格不得不铤而走险,勇敢地向新闻媒体揭露真相。
  1971年,艾尔斯伯格将他掌握的所有关于越战的绝密资料给了最敢说话的《纽约时报》。6月14日,《纽约时报》开始刊登这些绝密文件,向全世界公布真相。美国政府在种种行政干预和私人说情均不被理睬的情况下,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发出临时限制令,在案件审理期间禁止刊登五角大楼绝密文件。此时《华盛顿邮报》接过接力棒,继续報道。尼克松政府又在种种干预未果的情况下,把《华盛顿邮报》也告上了法庭。
  但法庭最后判决的结果是:美国政府败诉,《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胜诉。法院判定报纸有权公布历史记录,不管它有没有绝密字样。这就是著名的“五角大楼事件”。
  越战绝密档案刊出后,在全美引起轩然大波,掀起了反战狂潮。尼克松恼火不已。艾尔斯伯格于1971年6月下旬被捕,并被美国法庭控以12项重罪,面临115年的监禁。
  总统下令报复
  在自传作品《秘密》里,艾尔斯伯格披露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如何试图通过媒体将他的名声搞臭的内幕。一盘已经解密的有关尼克松要求“整治”艾尔斯伯格的录音带里的内容是这样的——尼克松说:“让我们将这个狗杂种投进监狱。”基辛格道:“我们已经抓住他了。”接下来尼克松继续说:“我们要用新闻媒体审判他,用媒体将他整死……明白吗?”基辛格和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的声音齐声道:“明白。”最后他们商定,准备告诉媒体艾尔斯伯格是一个靠女人养的花花公子。
  尼克松还秘密找来一帮打手,要他们把艾尔斯伯格的双腿打断。随后,除了监听艾尔斯伯格的电话外,还让人偷偷潜入艾尔斯伯格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想要找到有关他的“私密录音”,败坏他的名声,最好能逼他走上自杀之路。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没多久“水门事件”爆发,尼克松灰溜溜地下了台,法官也迫于舆论的压力,取消了对艾尔斯伯格的审讯,并将他无罪释放。艾尔斯伯格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反战英雄。尽管如此,继任的美国政府也不敢再雇用一个敢于说真话、“大胆揭露老板隐私”的人了。此后,艾尔斯伯格只能通过演讲和写书谋生,并曾多次因为抗议美军对外军事行动而遭到逮捕。
  (摘自《扬子晚报》)
其他文献
机场的接待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但总有人不时想越线。  20世纪末最后一位美国总统对中国的访问,是继江泽民主席成功访美之后中美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全国瞩目,全球关注。披露这次接待中机场协调工作的不被外人所知的“秘事”,从一个角度可以看到两个大国在某个层面上的“角力”。  队伍庞大复杂 任务重大而繁多  比尔·克林顿总统首次访华的时间是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像江泽民主
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的《2015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认为,我国目前社会征信体系发展滞后:征信系统覆盖人群窄;法律建设滞后;政府主导的征信模式效率低下;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存在严重信息孤岛问题。大数据征信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征信体系中的主要问题,迅速改善我国社会征信业落后的局面,产生弯道超车的效果,但前提必须是尽快完善行业法律法规和监管。(《改革内参》)职业教育的难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
迄今为止,这世上还无一个大国出现。这里所言之“大”,不唯指领土的广阔,不唯指人口的众多,也不唯指经济和军事力量多么地了得,还指一个国家的品格怎样。具有种种强的优势,却从不以强称霸,更不以强欺弱。反之,体貌大尔,德性低也、劣也。  我记得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曾采访过一位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女性。我们的节目主持人也是年轻的女性。  女主持人问:“您对中国目前的世界地位有什么评价?” 美国专家反
吃蚂蚁的蚂蚁,随着音乐跳舞的凤头鹦鹉,还有吃石头的蛤蜊……最近,科学家偶然发现了不少怪异的动物行为。被因的蚂蚁2015在,在德国边境的苏联旧军事掩体中,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一个庞大的蚁群。数不清的蚂蚁从地堡顶上的管道滑落下来,现也爬不上去了。在检查地板上的蚂蚁尸体时,科学家发现许多尸体腹部都有被同类啃咬的痕迹。不过这个有点惊悚的故事有一个不错的结局:研究人员为蚂蚁设计了一个逃生坡道。一年后,研究小组再
张作霖起自草莽,常常骂人,但是他对倚重的王永江、杨宇霆从来不说一句粗话。有人告诉胡适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张作霖和杨宇霆为一件事争论起来,张生气了,说了“妈的”两个字,杨站起来说:“你骂谁?”张马上作揖赔罪,说:“这是咱的口头话,一个不留心溜出来了,敢是骂谁!”胡适说,“这个故事很美”。  还有一个故事,张作霖最初任命王永江为警务处长,王要求有完全的人事权,不受军人干涉,张答应了他。王就致力于改革
中国社会是讲规矩的社会,做人讲规矩,读书讲规矩,吃饭睡觉讲规矩,文学讲规矩,艺术讲规矩,婚嫁喜庆讲规矩,做官、做生意讲规矩……  最近的古诗词热,带来一股读诗写诗的清风,十分可喜。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古诗词,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同时也是规矩很多的地方。  首先是格律严谨,不讲格律,就是“打油”,或者叫“快板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不守规矩不成,按规矩办又不易
中国的生产能力已改变全球范围的可再生能源经济学。随着北京推出世界最大规模的清洁能源投资,这种变化愈加清晰。绿色和平组织估计,中国每小时就会安装足以覆盖一个足球场的太阳能电池板。中国追求清洁能源的部分动机是渴望缓解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中国已宣布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2030年时达到峰值,如今显然会提前完成目标。这对抑制全球变暖的努力来说,是个好消息。此外,北京把清洁能源視为创造就业的强大发动机。专家
五四運动的推手  1918年11月11日,一战宣告结束,中国侥幸成为战胜国的一员,国人欣喜若狂。但随后的《凡尔赛和约》却让中国的国家利益再次被蹂躏。邵飘萍平素非常关注外交问题,对日本的侵华野心尤有极高警惕。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5月2日夜间,回到报馆后,他夜不成寐,一气呵成《北京学生界之愤慨》和《勖我学生》二文。他在文章中透露出即将改变中国命运的信息——一场革命的大潮即将来临
今天全球化本身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共品,而大国负有独特的责任来提供足够的公共品。尽管各国都可以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利益,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能力维持全球化这一进程。  当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衰落到无法承担这一责任时,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却继续搭便车,由此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今天,因为美国的相對衰落,不能够再继续扮演领导者的作用,对全球化而言,就缺少了全球公共品的提供者。这种情况使得越来越多的人
中国人历来注重礼节,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节是人们社会交往的礼仪规矩,是恭敬他人的善行,应当通达践履。周朝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现在国家元首访问放礼炮,检阅仪仗队,是国家交往所行的国礼。国与国邦交需要礼节,人与人交往同样需要礼节,正像俗话所说:“人熟礼不熟。”  古人说,人生而有欲,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则不能不争,争则乱,故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