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形态的碎片化与刑事治理的体系化

来源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罪刑规范的基本架构以实行行为为重心,符合传统犯罪的规制需要,但在网络犯罪方面则应对不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犯罪纵向精细切割,横向分工细化,交错而成利益链条,形成复杂的网络犯罪生态。这导致实行行为的中心地位不复存在,犯罪的单一性和完整性被打破,传统的罪刑规范适用于网络犯罪呈现出碎片化局面。1997年《刑法》施行以来网络犯罪规则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应对网络犯罪刑法适用碎片化的进程。这一进程秉持“分而治之”的对策,在多个维度采取措施,但成效尚不明显,应对思路还有不足。立足未来,应当对网络犯罪坚持生态治理的刑事对策,完善网络刑法体系,做到罪名完备、实体与程序融合、法律与技术融通,以整合性应对碎片化实现网络犯罪刑事治理的体系化。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需要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也应将育人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在文化和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体育教学中,足球游戏教学旨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但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本文拟结合小学足球游戏教学的具体实践,从纪律意识、坚持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对足球游戏教学中育人教育的渗透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综
在基因工程、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资本和技术的结合愈益紧密,人类文明进入重大的历史性变革时期,人类的未来等当代问题引起了哲学家的关切和思考。孙周兴教授的《人类世的哲学》引发了关于“未来哲学”的讨论,这种讨论是富有哲学和现实意义的。在对“未来哲学”的讨论中,马克思哲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思想理论资源。马克思未来哲学的真实内容和当代意义的凸显,取决于我们能否从各种误
期刊
教学和学术研究是大学存在的基本价值,通过学术研究培养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而研究生学习的内涵就应是通过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学术活动实现自身的智力创造,掌握独立获得知识的方法,并养成从事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的习惯。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机制,先后推出了弹性学制、博士论文基金制度、博士生任选课制度等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针对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片面追求论
期刊
苏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战略防御阶段的初期),华中野战军主力在苏北南部(今江苏中部)地区为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而连续进行的7次作战的总称。这次战役,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第1、第6师和第7、第10纵队等,共19个团3.3万余人,在1946年7月13日到8月27日的一个半月间,
期刊
利用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依托信息技术提升活动质量已经成为幼儿园的日常行为,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则是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侧重点。一、幼儿园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幼儿园活动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孩子的发展需求。幼儿在电子产品充斥的社会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对于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喜爱,合理利用这一兴奋点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已经成为幼
期刊
马克思未来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对马克思未来社会思想作出了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表现为对未来社会过渡时期社会改造思想的丰富、对未来理想社会基本原则的捍卫、对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强化等方面。恩格斯从历史事实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待继承马克思思想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系统阐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宝贵著作。从该文本出发考察,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扎根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现实土壤,批判继承了十九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奠基于方法论的变革、历史观的革命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包含着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丰富内容。认真梳理这部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对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将创新教学活动提到日程上。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积极落实“培养未来公民必备核心素养”的教育指导思想,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思想理念作为重要目标贯彻于教学中。对地理这门具有较强自然科学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学科来说,其核心素养涉及人地观念、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初中地理对各个区域地理知识介绍得较多,因而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地
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数据泄露及被非法获取等引发的人身、财产损失犯罪也逐渐增多。本文尝试从现有利用信息泄露而实施犯罪的实际案例和学术界对此案件的解读入手,分析相关实际案例和理论研究的特点。发现其中侵犯财产类犯罪,尤其是依托个人信息进行精准诈骗的犯罪行为最为多见,而理论界对于网络犯罪和刑法保护关注较多。在此基础上从社会背景原因与犯罪人心理原因两个角度对于大数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