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谷杂粮遍地有,九州不收鄜州收”,古称“鄜州”的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位于黄土高原与渭北旱原的交界地带,水量充沛的洛河和葫芦河贯穿县域南北,成就了这个陕北县城一派山清水秀的“江南景象”。2015年8月4日,农业部公布了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试点单位名单,富县名列其中。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行走在世界最优苹果生产区之一的五指塬上,县委书记冯振东告诉记者,3年前,富县的农业主导产业苹果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多万亩,面积上去了,效益提高的空间从哪里来?富县县委、县政府选取了已经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良好农业规范”体系,从2012年开始以此为抓手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全国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目标非常明确——要让卓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富县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6万亩苹果要按一个标准打理
良好农业规范简称“GAP”,目前已经被61个国家的2.4万多家农产品生产者所接受,通过GAP认证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富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优质苹果生产的七项指标俱佳,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要让优良的自然禀赋真正成为富民的优势产业,富县的36万亩苹果园得按一个标准打理。”县长李志锋告诉记者,在富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成为果农们人手必备的教科书,而负责让果农们将这些教科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是覆盖了全县70%以上种植面积的合作社组织。
在富县富红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大厅里,《苹果生产手册》、《科学施肥、用药方案》、《农资识假辩假知识手册》一应俱全,合作社副理事长杜广平告诉记者:“一个质量不合格的苹果有可能会对整个县的苹果产业造成重创,从合作社这一层,就要求果农严格按照GAP规范进行生产操作,不按照规程操作的果子,合作社一律不收。”
如今富县苹果、蔬菜、水稻等主导产业的标准化入户率已达到95%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面积已达到9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全程记录制度落实率、测土配方施肥落实率均已实现了100%。
合作社理事长成了农资监管员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各个风险环节防不胜防。要在思想上真重视,行动上真落实,还得靠合作社。农民的事儿,要由农民自己来管。”主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魏恒说。
在富县,覆盖了70%以上农户的合作社不仅仅是农民自发联合起来的生产组织,更成为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农户监督的重要管理组织。
富县羊泉镇下良村村民张广智有13亩果园,由于加入了合作社,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都是使用合作社的,价钱便宜而且质量有保障。在农产品投入上,1亩地能节约325元钱。“13亩地,长年累月,是啥概念?”张广智乐得合不拢嘴。
为农户节约农资成本还不是合作社统一供给农资的全部意义。在富县,以合作社为单位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县级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配送点”的三级直营销售新型农业投入品经营配送网络,以合作社为单位,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并建立了“黑名单”制度,每个配送中心的合作社理事长都成了农民们农资使用的监管员。
要让子孙后代
都有这么好的农产品吃
富县境内肥沃的黄土地有着150米的土层厚度,长期没有大型厂矿企业发展的历史,使得当地的水、气、光、热、土壤等都符合良好农业规范的产地环境标准。
在富县榆黄蔬菜产业园区,蔬菜大棚的两侧各建有两个残枝病叶贮存区和无害化处理池,定期处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经高温杀菌、腐熟将其变成有机肥,再次施入大棚,循环利用。这一切都是按照良好农业规范的标准建设而成。
种了十几年苹果,把苹果销往东南亚各地的富县绿地合作社的张录平告诉记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对苹果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施用化肥和施用有机肥的苹果,同样的个头大小,重量不同,口感上,施用有机肥的苹果含水量更足,甜脆度高。”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环境对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性,在富县,曾经一文不值的羊粪如今成了“香饽饽”,很多农户用300元/方的价格从宁夏、青海购买羊粪发酵制作改良土壤的有机肥。
“不能等土壤肥力下降了再补救。”绿色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党新昌说,他们合作社生产的韭菜实行3年轮作制,靠绿色品质打进了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太多的农业优势产区为了短期内获取高额利润而不顾环境承载力进行农业生产,我们要让子孙后代都有这么好的农产品可以吃。”
如今,这样的生态农业理念已经成为富县干部群众的共识,全县现已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5.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万亩(包括25.5万亩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绿色食品认证17万亩、有机食品认证1.26万亩,认证总面积达到45.26万亩,占全县49万亩农产品生产面积的92.3%以上。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行走在世界最优苹果生产区之一的五指塬上,县委书记冯振东告诉记者,3年前,富县的农业主导产业苹果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多万亩,面积上去了,效益提高的空间从哪里来?富县县委、县政府选取了已经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良好农业规范”体系,从2012年开始以此为抓手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全国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目标非常明确——要让卓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富县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6万亩苹果要按一个标准打理
良好农业规范简称“GAP”,目前已经被61个国家的2.4万多家农产品生产者所接受,通过GAP认证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富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优质苹果生产的七项指标俱佳,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要让优良的自然禀赋真正成为富民的优势产业,富县的36万亩苹果园得按一个标准打理。”县长李志锋告诉记者,在富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成为果农们人手必备的教科书,而负责让果农们将这些教科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是覆盖了全县70%以上种植面积的合作社组织。
在富县富红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大厅里,《苹果生产手册》、《科学施肥、用药方案》、《农资识假辩假知识手册》一应俱全,合作社副理事长杜广平告诉记者:“一个质量不合格的苹果有可能会对整个县的苹果产业造成重创,从合作社这一层,就要求果农严格按照GAP规范进行生产操作,不按照规程操作的果子,合作社一律不收。”
如今富县苹果、蔬菜、水稻等主导产业的标准化入户率已达到95%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面积已达到9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全程记录制度落实率、测土配方施肥落实率均已实现了100%。
合作社理事长成了农资监管员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各个风险环节防不胜防。要在思想上真重视,行动上真落实,还得靠合作社。农民的事儿,要由农民自己来管。”主管农业工作的副县长魏恒说。
在富县,覆盖了70%以上农户的合作社不仅仅是农民自发联合起来的生产组织,更成为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农户监督的重要管理组织。
富县羊泉镇下良村村民张广智有13亩果园,由于加入了合作社,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都是使用合作社的,价钱便宜而且质量有保障。在农产品投入上,1亩地能节约325元钱。“13亩地,长年累月,是啥概念?”张广智乐得合不拢嘴。
为农户节约农资成本还不是合作社统一供给农资的全部意义。在富县,以合作社为单位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县级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村级配送点”的三级直营销售新型农业投入品经营配送网络,以合作社为单位,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并建立了“黑名单”制度,每个配送中心的合作社理事长都成了农民们农资使用的监管员。
要让子孙后代
都有这么好的农产品吃
富县境内肥沃的黄土地有着150米的土层厚度,长期没有大型厂矿企业发展的历史,使得当地的水、气、光、热、土壤等都符合良好农业规范的产地环境标准。
在富县榆黄蔬菜产业园区,蔬菜大棚的两侧各建有两个残枝病叶贮存区和无害化处理池,定期处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经高温杀菌、腐熟将其变成有机肥,再次施入大棚,循环利用。这一切都是按照良好农业规范的标准建设而成。
种了十几年苹果,把苹果销往东南亚各地的富县绿地合作社的张录平告诉记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对苹果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施用化肥和施用有机肥的苹果,同样的个头大小,重量不同,口感上,施用有机肥的苹果含水量更足,甜脆度高。”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环境对农产品品质的重要性,在富县,曾经一文不值的羊粪如今成了“香饽饽”,很多农户用300元/方的价格从宁夏、青海购买羊粪发酵制作改良土壤的有机肥。
“不能等土壤肥力下降了再补救。”绿色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党新昌说,他们合作社生产的韭菜实行3年轮作制,靠绿色品质打进了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太多的农业优势产区为了短期内获取高额利润而不顾环境承载力进行农业生产,我们要让子孙后代都有这么好的农产品可以吃。”
如今,这样的生态农业理念已经成为富县干部群众的共识,全县现已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5.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万亩(包括25.5万亩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绿色食品认证17万亩、有机食品认证1.26万亩,认证总面积达到45.26万亩,占全县49万亩农产品生产面积的92.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