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哈努克:中国是我的朋友(上)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g5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2月,柬埔寨王国首相西哈努克亲王(右一)访华
其他文献
丁立圆桌    滕建群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与  防扩散研究中心主任    很久以来,大家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核问题。核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说起似乎是非常简单,细思之又不那么简单。  核问题简单又复杂的原因在于核的巨大威力。核技术一问世,一是为敏感的军事领域所吸纳,造出核武器,美苏曾为此进行过殊死竞赛。二是和平利用,成为造福人类的重要能源。核电产业不仅为国民经济发
小北极熊斯诺和他的家人们住在地球的最北边——对,你说得没错,就是北极!  斯诺的心愿  斯诺是个聪明、懂礼貌、爱提问题的小北极熊,大家都很喜欢他。不过,斯诺也有烦恼,那就是他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缺点——斯诺从小就非常害怕黑暗。现在,斯诺正在为这个缺点而发愁呢!  马上就要过北极星节了——那是整个北极熊家族的盛大节日。在北极星节上,大家会选出一个北极星使者,并满足他一个愿望。  斯诺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简·爱》问世已经160年了,它一直是读者最多的英国小说之一。尽管它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英年早逝,但她的代表作却永存。《简·爱》已超越时间和空间,被译成了各种文字,而且一版再版,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经久不衰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我想,这应该从产生作品的时代背景说起,《简·爱》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小说,作者用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新人”的形象。    一、超越时代的价值观念    19世纪中叶
摘要:教育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是典型的国家必须保证供给的公共产品。公办教育难以保障国民教育权利的充  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及中、小学生升学压力等多因素催生了基础教育的培训市场,由于其“非国  家财政性经费”和“面向社会办学”以及进入壁垒低、利润空间大的特点,加剧了培训的竞争。以价值链分析  的独特视角解析基础教育培训项目的经营风险,以期对民办学校基础教育培训项目的经营与发展有广泛的  指导
时间:2006年9月12日  地点:中国传媒大学  演讲人:高金钿 孟祥青 唐永胜 江凌飞 周丕启  主持人:沈国放    我们今天很高兴地邀请到国防大学的几位著名学者。他们对国家安全问题有很深的研究。大家知道,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和为贵”。在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过程中,我们有没有研究过我们的国家安全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  中国有自己的特点。首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GDP
十年前拉宾的被刺,一年前阿拉法特的病逝,加上沙龙在三次中风后?穴2005年6月18日、12月18日,2006年1月4日?雪政治生命的终结,正式宣告了中东政治一个时代的结束,而这三位传奇人物中又尤以沙龙最具个性,也更具争议性,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面目,也正是因此,沙龙得以更为世人关注。    以色列民众:想说爱你不容易    沙龙参加了巴以之间的所有战争,被冠以“推土机”、“常胜将军”、“战神”
时下,巴基斯坦政局紧张。军人总统的存废问题把总统大选搅得沸沸扬扬。继最高法院大换血之后。11月15日,巴国民议会任期届满。随即。总统穆沙拉夫任命参议院主席穆罕默德·米安·苏姆罗兼任看守内阁总理,监督明年1月8日举行的议会大选。  虽然反对派拒绝承认看守政府,但对于苏姆罗本人,却不得不承认他在政治上的德行正直笃实。虽然他来自执政党穆斯林联盟(领袖派),且为穆沙拉夫的心腹,但无论敌友,都为他公正、冷静
三股台风尘埃落定,蓝绿两军未来将在司法“公投绑大选”本土化和党内整合四个战场上激战    8月18日,台风“圣帕”横扫台湾岛在此前后,岛内政局也刮起了三股“台风”    第一股“台风”:马英九  一审无罪 蓝营士气大振    8月14日,台北地方法院以“特别费为行政首长实质补贴”马英九未使用诈术故意侵占公诉检察官侦讯笔录断章取义曲解当事人意思为由,一审判决马英九无罪消息传出,蓝营上下欣喜若狂马英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在纲要实施的新时期,贯彻国家对于德育工作的理论导向,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审视我国德育的状况  我国历来重视德育,在社会主义教育学中,德育位居“五育”
中国经济的崛起,尤其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迅速上升,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相当长一个时期,人们一直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崛起对周边国家是利还是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竞争还是共荣?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看法认为,中国能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只要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与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合,中国的出口增长和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将会使这些国家和地区从中获益;另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