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反应理论下英美文学课程探索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深入改革,本科教育的课程越来越多地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作为英语骨干课程之一的《英美文学》也是如此。事实上,文学作品需依靠读者的二次创造才能完整,这给英美文学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持。具体来说,就是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确立任务价值,建立积极预期和支持性环境。
  关键词:接受反应理论 英美文学 自主学习
  目前,我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与英语世界国家交流日益频繁,这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各种应用技能的培养,加之现代社会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使得很多学生对文学作品这块难啃的骨头敬而远之。事实上,《英美文学》作为英语专业教育的一门支柱课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边沁主义认为,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完善人性。只关注技能,重视书本知识的考核,忽视文学素养的养成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将会使学生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与文学理论批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文化修为,培养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现行的英美文学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进行文本细读、阐释、思索和探究的过程,因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客观知识。接受反应论认为,既成文学作品必须依靠读者的二次加工才是完整的文本,必须充分发挥读者的文学鉴赏甚至文学创造的主体作用,因此其中的一些观点与方法恰好能够解决英美文学教学所遇到的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一、接受反应理论简介与应用
  最早强调感知者在意义确定中的核心作用的现代哲学思潮是以埃德蒙·胡塞尔为代表人物的现象学。他的学生马丁·海德格尔将现象学向接受反应理论转移,伽达默尔在此基础上将海德格尔的批评方法运用于文学理论中,他认为文学作品并不是作為一个完成的东西进入这个世界的,意义其实取决于解释者的历史处境。真正意义上的接受反应批评这一术语泛指所有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该理论认为,文学作品在未被读者阅读阐释之前只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缺失了读者二次创造的作品甚至不能成为文学作品。因此,读者才是文学活动的主体而非作者。这种理论将文学作品的焦点从作者转移到了读者,给研究文学作品打开了无限可能的大门。既然读者必须参与文学创作,那每一个文本面对不同读者的意义也就无法统一,从根本上否定了所谓正确意义的存在,肯定了文本的多种阐释可能性。其中,尧斯用“期待视野”这一术语来阐释读者对任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做出判断的依据。沃尔夫冈·伊泽尔提出了文学的三重组合概念,打破了文学是虚构与真实的二元对立,他认为文本由真实、虚构和想象组成。伊泽尔强调,读者在填补文本“空白”时候,依据个体经验的不同采取了各自独有的方式,从而“将文本纳入他们的意识”,通过对文本内化、协商,进行再创作,读者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经验,修正其世界观。因此,阅读提供机会给读者去形构未曾形构过的现实,在《英美文学》课程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可以用接受反应理论来指导教学的理论依据。接受反应理论教学模式就是读者反应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如我国学者提出了任务型教学,解释了“空白”理论、期待视域与英美文学课程的关系,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但是对于如何结合读者反应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实践活动的相关问题研究笼统且不全面。因此研究如何构建新型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英美文学教学探讨
  简而言之,在接受反应理论指导下,新型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参与,调整考核模式。颠倒原有以课堂为主的知识传授方式,依靠学生进行知识内化,重新规划课堂时间,构建出协作式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要实现以上目标,首先需要确立任务价值,给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要适当,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略微增加知识难度,并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注重学生反馈,给其建立积极的预期。并创造支持性环境,包括给学生提供选择、决策的权利和反思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和学习环境的友好、氛围的和谐,从而维持学生参与的动机。
  1.确立任务价值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仅安排少量的时间学习新知识,以查阅生词,翻译句子,读懂课文为主要方式,任务价值有待商榷。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重新安排学习时间,教师在课前布置自习任务,主要依靠课前完成知识传输与掌握,予以适当指导并设计相关练习。这样的颠倒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自习,如何让学生认同任务的价值,从而牢牢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就成为首要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注重任务的时效性,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任务,与日常实践相联系,使学生便意识到完成任务对自己的重要性,如此,便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学生学习价值。引导方式则依据可参考资源的多少,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微课设计与视频制作,或者将二者相结合。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表现优秀,在确立任务价值时还需布置与学生知识组织方式相匹配的学习任务。知识组织方式在本质上并无大的好坏对错之分,但是不同的知识组织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知识运用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了解学生的知识组织方式。但是由于教师与学生人生阅历、思维方式和已有知识组织方式的不同,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组织方式,给每一个学生以合适的学习任务,但要遵循一个基本规则,那就是任务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重要联系。例如,解释基本概念、夯实知识框架、建构原理模型、提供概念图形、表格,将抽象问题具体化。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层特征,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在知识间建立联系,从而改进学生的知识组织方式。
  2.建立积极预期
  在学生看到任务价值的前提下,教师还需要给学生建立积极预期,难度合适。首先,在制作课前视频时候需注意给学生下达任务需预期高低适中。过高,会使学生因为达不到而回避对抗,预期过低,会使学生因为兴趣不足而无望拒绝。这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目前所处的知识水平。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是否正确,或是不完全正确,甚至完全错误,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充分发挥原有正确知识的作用,使之逐步转化为继续学习的能力。其次,建立积极预期还包括适当的反馈、学习策略指导。教师必须关注练习的目标导向以便于设计有针对性的有效的练习。对于目标需清楚描述,提供范例,并且循序渐进。英美文学课程的评分标准需在细化的前提下尽量包含多种可能性,并且增加教师自主给分的可能性。作业的难度需保证涵盖知识支架,因此设立练习预期需适中。给学生提供多种练习机会,定期开展练习、练习数量和频率达到一定的数量级,练习才是有效的。最终结合反馈,找出错误类型,找出优势和不足。
  3.创造支持性环境
  支持性环境指的是给学生选择、决策的权利和反思的机会。如果学生在依据自己的意愿评判作品之后没有得到期望的认同,甚至感觉自己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反对或者歧视,他会渐渐被周围环境边缘化,感到焦虑,对教师和学习日益冷漠、排斥。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进程设计多样化的例子。尤其是文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见仁见智的学问。教师更应注意自己的语气,注重师生的互动。在课堂上以分小组讨论为主要的传授知识方式,教师有效组织课堂进程,恰当安排课前和课堂教学进程,让学生畅所欲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轻松投入到学习中。
  三、结语
  接受反应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尤其对于《英美文学》这一英语专业人文素养培养阵地的重要课程来说,灵活运用这一理论可以启发我们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颠倒原有的教学过程,利用课下碎片时间完成新知识的传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并且调整考核模式,打破标准答案的固有束缚,构建出协作式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对它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给与纠正调整,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实施。
其他文献
摘 要:王蒙的小说《女神》在“非虚构”这一艺术形式下,展开对主人公陈布文生平事迹的叙述。汪洋恣肆的语言背后隐含着作家丰沛复杂的情感。作家在小说中表达的情感按类型可以分为三方面:对主人公的赞美、作家本人的革命情怀和作家的自陈心志。通过多种复杂情感的合鸣,《女神》不仅是对小说主人公的深情致敬,更是对作家自我的深沉剖析。  关键词:赞美崇敬 革命缅怀 自我澄清  2016年末,王蒙在《人民文学》第11期
期刊
摘 要: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位实力派作家,方方透过她所描绘的生活表象,为我们展现了人作为生命主体存在的痛苦与矛盾、无奈与挣扎,方方对人性与生活有着冷峻而严肃的观察:普通市民的卑微生存困境、知识分子信仰的终结、男女情爱的自私与婚姻不幸、亲情爱情的种种不堪,这些共同构成了方方小说中的悲剧世界。在方方的小说中有三种悲剧形态: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命运悲剧。  关键词:方方 小说 悲剧形态  一  人类繁衍与发
期刊
摘 要:《雷雨》剧中人物的命名极具文采意匠,其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命名寓意是值得探究的话题。由于作者曹禺受佛教文化影响,《雷雨》剧中多有佛教苦难思想流露,但他并不完全信佛,尤其对佛教宣扬的功德圆满就可离苦得乐等观点不以为然,因而在创作中对主要人物周朴园其命名时,以“朴园”暗示“不圆”,寄寓现世不圆满之意。  关键词:《雷雨》 人名寓意 圆满  文学作品人物命名是一门艺术,鲁迅先生曾说过,“创作难,就是
期刊
要: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以火箭作为科学力量的象征,以香蕉作为人类情欲的代表,以彩虹的出现带给人希望与绝望来表现小说的主旨。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火箭、香蕉、彩虹等象征性意象的分析,透视作者在小说中对人类未来之路该如何选择这一主题的深度思索,揭示出科学技术的无节制发展导致了病态情欲的无限膨胀、人类道德的沦丧和人性的泯灭。  关键词:无限制科技 病态欲望 未来之路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
期刊
摘 要:回族作家马金莲的小说《蝴蝶瓦片》,反映了一种书写苦难的独特方式。小说共时性地讲述了在严酷生活环境下几代人的生存故事,以一个六岁半的女孩作为叙事者,来表现不同生命个体的超越苦难的“飞翔”的意志;在人们相依相伴的生存图景中,显示着最本真的生存与生命的意义;小说以温情而又不失浪漫的格调,倡导走出生活泥泞的精神;这些都与当下一些为写苦难而写苦难的乡土小说明显不同。  关键词:马金莲 《蝴蝶瓦片》
期刊
摘 要:著名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玫瑰》是由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威廉·福克纳所创作。他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一位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清纯的少女,在饱受南方父权制摧残后沦落为杀人魔鬼的南方女性艾米莉的形象,由此真实地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后南方社会的巨大變迁。本文剖析其生活背景并从爱情三角理论进一步解读造成艾米莉爱情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艾米莉 父权制 爱情三角理论  一、爱情三角理论  美国耶鲁大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西方通过东方主义对东方有着深深的误解,《蝴蝶夫人》就是他們对他国集体想象的成熟作品,通过占有东方女子、阉割东方男子和弱化东方,西方获得了某种优越感。华人作家黄哲伦的《蝴蝶君》是一部与《蝴蝶夫人》完全相反的作品,他在解构西方文化殖民的同时,希望东西方能放下成见,在文化领域做到真正的文化尊重。  关键词:“异国想象” 《蝴蝶夫人》 《蝴蝶君》  一  任何成型的作品,都会被烙上作者所
期刊
摘要:《甄嬛传》中甄嫒、沈眉庄、安陵容等三人进宫与《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在诸多细节上有相似之处,似乎是将林黛玉一分为三,三人兼有黛玉的姣花之容与弱柳之形,而温婉灵慧的甄嫘突出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情,一身做骨的沈眉庄似有林黛玉的风骨,安陵容的敏感自卑仿佛林黛玉的性格。把林黛玉的名字拆开来看,就是安陵容的“陵”谐音“林”,可代画眉之墨的“黛”与沈眉庄的“眉”同义,“玉”即甄媛原名“甄玉媛”中的“玉”。 
期刊
摘 要:“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大展”让第三代诗人正式涌入诗坛。张锋作为第三代独立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应运而生,在形式上带着第三代诗歌的反文化特征,日常化、口语化、叙述化以及消解崇高。然而第三代诗歌的反文化不自觉地走向极端,逐渐沉沦于琐屑的世俗生活的当下,流于浅薄与轻俏。而张锋的诗歌在形式上的反文化特征之下,其内核却承袭了传统的诗歌理性精神,批判意识、历史使命感、人道关怀、政治反思等,在反文化的非
期刊
要:《万箭穿心》讲述了一个武汉女人李宝莉的底层生活和苦辣人生。李宝莉具有泼辣、隐忍、坚强等多重个性特征。《万箭穿心》最成功之处便是塑造了李宝莉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万箭穿心》 李宝莉 人物形象  《万箭穿心》是女作家方方2007年发表于《北京文学》的一部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武汉女人李宝莉的底层生活和苦辣人生。小说中,李宝莉在接连承受了丈夫出轨和自杀、公婆的排斥和孤立、儿子的冷淡、父亲的病逝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