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民营企业信用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相继出现流动性紧张,甚至爆发信用危机,给市场带来巨大震动。在债券市场,民营企业信用债违约事件频发,2017年以来,银行间及交易所债券市场共有41只民营企业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占全部49只违约债券的83.6%,金额占比85.2%。


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效率高、创新性强,在新产业、新横式、新业态培育发展进程中大有可为。以腾讯、阿里、百度、华为、小米、平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名片。

  截至今年5月8日,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券市场规模18.5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9%,以一成信用债规模占比,却占据违约债券规模和数量的八成多,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之首。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规划、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做好“拆弹”化解工作,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还要研究治本之策,要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并重塑民营企业信用。
  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要专注主业、行稳致远,银行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给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公平的待遇。对此,笔者尝试站在一个银行从业者的角度做些分析探讨。

一、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发展成为提升经济效率、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解决民生就业、贡献税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超过2500万户,民营企业的作用和贡献可以用 “56789”来量化概括,即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50%,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占比均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70%,解决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業贡献率达到90%。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效率高、创新性强,在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发展进程中大有可为。以腾讯、阿里、百度、华为、小米、平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楷模,已经成为中国在世界的名片。除了大型民营企业外,更多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分布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它们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其中的佼佼者,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龙头,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动能。

二、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基石。不管是苹果、腾讯这样的上市公司,还是华为、嘉吉这些非上市企业,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而我国民营企业中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企业家族治理色彩浓厚。对中小企业来说,依靠血缘、亲缘关系管理,是现实合理的选择,然而部分民营企业在成长为大型企业后仍然没有意识到完善法人治理的重要性,这就成为一个巨大的风险隐患。
  家族治理模式下,管理决策往往系于一人,企业发展对老板个人严重依赖。在企业的传承上,民营企业家创业阶段“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威信难以有效延续,使得很多民营企业老板一直无法放心交班。据统计,A股民营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年龄超过50岁的占到75.8%。打天下的一辈人终会老去,如果企业没有真正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则未来发展将面临巨大风险。
  (二)部分企业野蛮生长
  有的民营企业风险偏好强,扩张冲动大,往往是什么赚钱干什么,过度加杠杆、盲目收购、跟风跨界,追求短平快,在促进企业扩大规模上“英勇无畏”。有的企业看似在快速扩张,实际却是“虚胖”,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现金流支持没有随规模扩大而有效增强。有的企业扎堆进入热点行业,客观上导致过度竞争,一旦行业出现周期性调整,企业往往难以独善其身,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停摆。“生于忧患,死于扩张”并非危言耸听,民营企业要立足于“先强再大”。
  (三)多元化经营冲淡主业
  我国经济总量大、增速快,经济结构完整,发展机遇较多,这为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民营企业要分散经营风险、开展多元化经营有其客观需求。但是一个企业的资源禀赋有限,而且隔行如隔山,多元化经营必然伴随着诸多新问题新风险。没有“金刚钻”,却想揽“瓷器活”,贸然开展多元化经营,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船小好调头”是民营企业的优势,但频繁调头就会影响前进速度。一部分民营企业在由小变大的过程中“这山望着那山高”,忽视了对主业的持续投入和深耕细作,在盲目多元化经营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让原本好端端的企业面临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因此,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需要谨慎,尤其是实业企业跨界从事高风险、高资本消耗的金融业务,容易产生脱实向虚的结果,积累大量风险,更要慎之又慎。
  (四)信息透明度低
  股权结构和财务信息透明度低的问题,在一些民营大企业和大部分小微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大企业股权结构复杂,参股控股公司众多,经营中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而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企业主个人和企业本身财务关系界限普遍模糊,虽然“肉烂在了锅里”,但不利于实际经营效果核算。
  经营财务信息透明度低,也为滋生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温床。个别民营企业在注册登记时,有暗股东、虚列股东的情况,让外界看不清企业实际控制人到底是谁。实际经营中,少数企业存在诈骗、逃废债务、转移资产、掏空上市公司、行贿等不良行为,致使一些民营企业家因此而受到法律的制裁,企业破产,员工失业,惨痛代价令人痛惜。   (五)杠杆率不合理
  企业经营需要合理负债,但总体来说,过高的杠杆率会放大企业经营风险,而过低的负债水平也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总体比国有企业杠杆率低,但也存在杠杆率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例如,民营企业中的房地产企业杠杆率较高,是受行业特点影响,这比较容易理解。但部分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以资本运作、产融结合为名,跨界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甚至把金融子公司作为其开展违规资本运作的平台和提款机,进而导致高杠杆率,面临的债务风险成倍放大。
  与之相反的是,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因缺少足够的抵押品,难以符合银行信贷准入条件,导致银行无法对其提供融资支持,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六)政策环境不够完善
  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但是一些好的政策难以有效落地,在市场准入中,行政审批对民营企业要求相对更高,资源配置对民营企业也往往有意无意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完善,使得民营企业家对前景感到担忧乃至焦虑。

三、重塑民营企业信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的论断,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提出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是新时代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尚方宝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民营企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为了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需要从政府、银行、企业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重塑民营企业信用。
  (一)政府层面
  一是构筑亲清的政商环境。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新型政商关系定位为“亲”和“清”,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有效构建需要政企双方共同努力,政府要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好的环境,一视同仁,让“亲”“清”理念深入人心,加快形成政商交往的新风尚、新气象。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尽最大努力消解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歧视性限制和隐性障碍。要进一步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负担。
  二是打造健康的金融生态。重塑民营企业信用,政府和监管部门可以发挥更大作用。首先,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向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资金投放力度,加快组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重构全国融资担保架构体系,提升小微企业增信能力,助力破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第二,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实施,非标资产将加速萎缩,长期限、中低等级债券发行将会较为困难,而“再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企”问题必然进一步困扰民营企业。整个经济去杠杆过程中,不能让再融资难成为压垮民营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建议在当前资管新规落地和降杠杆过程中,平衡好“监管周期管理、货币政策市场预期管理、财政税收配套”等政策措施,避免多项政策用力过猛影响民营企业正常融资,并由此导致大量违约事件,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第三,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扩大发债市场容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第四,按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处置涉及民营企業的金融风险,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债委会的作用,同时要严厉打击企业逃废债和欺诈行为。
  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天然具有创新基因,要鼓励创新,对民营企业合法经营中出现的失误给予更多理解、宽容,让民营企业家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要突出强化产权保护,以完善产权制度为重点,推动产权保护法治化,维护好民营企业自主经营权,打消民营企业家“不挣钱心慌,挣钱也心慌,挣钱越多越心慌”的疑虑。
  (二)银行层面
  一是坚持服务实体,回归金融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银行立业之本。民营企业占据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银行要不忘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初心,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抓手,在修复我国经济失衡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尤其要重点做好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对于符合国家战略导向、拥有核心技术、主营业务突出,属于新经济范畴的民营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从社会属性上来看,银行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践行普惠金融;从企业属性上来看,银行作为经营主体,要以有效控制风险为前提,在授信政策上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模式。银行要结合民营企业特点,做好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服务大型民营企业,要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给企业提供信贷、票据、债券、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财务顾问等一揽子交易银行服务。服务小微企业,要在信贷抵押物上下功夫,合理放宽抵质押品范围,丰富担保方式,加强与各类协会、商会、核心企业、担保公司等机构的合作,尽可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中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服务民营企业时,银行要在风险可控条件下追求合理回报,更加注重满足企业个性化、差异化金融需求,同时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控制经营成本、缩短资金链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加强管理,有效控制风险。银行要深入了解、及时跟踪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立足于“既融资,也融智”,帮助企业管控各类风险。对于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议可由地方银保监管部门或银行业协会牵头,指导银行业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授信规模上限,避免企业过度融资。坚持“尽职免责,失职察责”,对于出现风险的业务,若员工没有尽到合规审慎义务,银行要严格追责,以防止道德风险;否则应做到尽职免责,避免员工担心被追责而“惧贷”“惜贷”。银行要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平衡好客户、行业、区域集中度,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对负债率过高、偏离主业的企业风险要有清醒认识;对专注主业、有发展前景、暂时性出现困难的企业,不“一刀切”盲目抽贷断贷,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给予缓冲,适当提高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容忍度,避免多家银行同时收紧授信形成共振,进而把企业推向流动性枯竭的绝境。   (三)民营企业层面
  一是专注主业,行稳致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主业经营。成功企业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核心产品竞争力强,或者是围绕核心主业拓展系列“家族”产品,比如苹果公司。正所谓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德国宝马、汉高等家族企业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其秘诀在于心无旁骛,在于持续不断地精耕细作。无数实例证明,盲目扩张、过度铺摊子、跟风跨界是民营企业成长壮大路上的致命痛点。的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大规模、提升产能是应有之义,但须有序推进,稳扎稳打,行稳方能致远。
  二是合理控制杠杆,审慎对待产融结合。对于企业而言,金融杠杆犹如“魔杖”,用得好可以“撬动地球”,用不好则会把企业推向万丈深渊,近年来,高杠杆已葬送了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因此,民营企业要慎用杠杆。何为“慎用”?慎用就是要把握好“度”,尤其不能通过高负债搞盲目扩张、收购,也不能借助布局“金控集团”开疆拓土。金融是特殊行业,本质是管理风险,且对资本金要求高,监管严格,与实体企业有很大区别。个别民营企业“野蛮生长”的规律在金融领域是行不通的。
  实体企业布局产融结合,要围绕自身核心主业,处理好“产”和“融”的关系。“产”是主导、主业,“融”是支撑、辅助,“融”要围绕“产”做服务,而不能以“产”为媒,把工作重心放到“融”上。民营金融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的有限牌照,而非多元化或泛金融的金控模式。历史上,美国通用汽车以供应链为主导的产融结合的范例可资借鉴。另外,民营企业还要高度重视流动性安全,很多账面盈利的企业最终倒在流动性枯竭上,令人扼腕叹息。
  三是珍视信用,树立民企良好形象。人无信不立,企业更是如此,民营企业要像珍视眼睛一样珍视自身信用。首先要树立诚信意识,“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其次是出了问题要勇于直面应对,不能转移资产、恶意逃废债,要与金融机构密切配合,共渡难关;第三要做到财务信息透明,很多銀行不愿、不敢给民营企业贷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不透、吃不准企业财务状况。民营企业需要健全财务管理,不搞“两本账”,同时要清晰股权结构,使金融机构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四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眼打造百年老店。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确保民营企业长治久安的基石。伴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营管理也愈加复杂,家族企业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这时就需要考虑建立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比如要健全完善“三会一层”制度,董事长侧重定战略、把方向、管大局,同时要更加注重职业经理人的选、培、用、放(权),对于民企而言,管理层稳定至关重要,在这方面,阿里、腾讯、万科、万达等企业都有很好的做法。在股权结构上也可以实施多元化,尝试混合所有制,引入互补性强、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
  五是合规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开展业务,合规经营是不能突破的底线。过去一段时间,“老板违法,企业倒下”的案例不胜枚举。因此,民营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坚守法律底线,增强合规发展意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树立良好的市场口碑。同时,企业具有社会属性,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任何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在内,要想做得长、做得久,都必须履行好企业公民的义务,要对股东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环境负责,对公众负责。
  (作者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供职机构无关。编辑:袁满)
其他文献
提起财富管理,现在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财富管理行业在过去十余年,特别是2012年之后迅猛发展,财富管理这个词已经深入了城市乡村,财富管理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除传统的银行、基金、证券、信托公司外,还有众多财富管理公司、第三方销售公司、互联网平台、私募基金等。财富管理在中国是繁荣与危机同在,不重视危机就会对整个市场形成系统性的风险。  金融机构的非标影子银行及其通道业务,以及互联网金融和私募市场
期刊
经过长达半年的酝酿和消化,资管新规终于在4月27日出台。在笔者看来,相关文章大多集中于资金募集、结构设计、产品合规等等热点问题,大体归类为投前阶段。而新规的核心要义是加强监管,强调投后阶段同样不容忽视。  关于资管产品投后管理,业内并没有文件进行准确定义。笔者认为,资管产品募集的资金从交付融资主体开始,到资金回收完成的过程中,采取的持续性、多维度管理手段的集合,包括风险监控与风险处置等工作内容。资
期刊
2018年初,随着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拐点的确立,加息提速带来高估市场的剧烈调整。在大国博弈周期与全球经济复苏的共振中,全面升级的中美贸易战也对市场情绪带来广泛冲击。  笔者认为,顺势而为是投资的成功之钥,提早布局则能缓和换挡提速所带来的阵痛。  在需求侧刺激渐行渐远、真实复苏日益靠全要素生产率提振、多元化涨潮不可逆转的趋势拐点中:股债双升难以为继,市场波动率提升将成为新常态;美元易贬难升,新兴市场
期刊
在庞大的总保费体量上,太平人寿青岛分公司连续三年以近40%的增幅持续增长,超过13%的市场占有率也成为太平人寿全系统在当地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分公司  2016年,青岛保费收入突破300亿元,继2014年实现保费收入200亿元之后,仅用两年时间便迈上第三个百亿台阶。2017年一季度,青岛市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60.4亿元,同比增长34.4%。其中,财产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为25.8亿元,同比增长1
期刊
对于全球股市来说,2017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都经历了高回报低波动的好年景。美国三大股指连创新高,而衡量市场波动性的VIX指数则始终稳定在20以下。在新兴市场方面,MSCI亚太(除日本)指数在全年上升34%的同时,仅出现了4%的年内最大回撤,远低于历史上的平均水平。今年初以来,股市进入调整。截至4目30日,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都已经从早先的历史高点下跌了9%以上。  但是
期刊
“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作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风向标以及开放合作新平台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显现,正在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论坛“名片”  每年6月,“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如约而至,向世界发出财富管理行业的“中国声音”。  作为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培育打造的一项论坛活动,“青岛·中国财富论坛”定位于国际性财经领域高端对话平台,聚焦全球经济变局中的增长现状,以促进中国财富管理行业
期刊
青岛不断加强财富管理市场体系建设,提高财富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要求,逐渐形成主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层层递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相结合的财富管理市场体系  自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青岛市以建设青岛财富管理中心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不断拓宽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渠道,深入推进在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挂牌工作,提升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融资服务水平,丰富多功能财富
期刊
经历了2017年的股市“慢牛”和债市“大熊”之后,中国资本市场2018年以来出现了新的变化:股市波动加剧,而债市似乎开始出现转机。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在资本市场长线向好更加确定的同时,中线依然是分化。  与此同时,国内和国际经济、政策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微妙变化:经济活动总体保持韧性,但国内外一些指标出现边际走弱迹象;在落实三大政策目标之一的“防范重大风险”
期刊
一个公司乃至一个行业存在的目的是价值创造,保险公司与保险业也是如此。然而近两年来,保险市场长期累积的诸多问题集中爆发,暴露了追求规模而非追求价值创造的根本问题。  比如,大量中短期存续业务弱化了寿险的保障功能,且高负债成本使部分公司面临利差损和费差损的压力,并倒逼和诱发资产端的激进投资行为。由于监管政策导向的变化,一些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凸显。  财险业则唯大独尊,公司经营高度同质化,商业模式水平复制
期刊
无论是新经济还是现代经济,除名称不同,其实质和内核均指向经济的成熟度,简言之就是经济的波动性趋于平缓,经济危机的冲击力和烈度较之前显著降低。但实际如何呢?2008年肇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被冠以“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之名,比1929年-1933年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从英文命名的角度,烈度已降了一个梯度。但是,以其作为时间分水岭,观察道琼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