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是管好国有资本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然而,国资管理上面临创新法制保障不力,主业创新专注度不够,创新成果转化模式不完善,缺乏国际化开放式创新经验等不足,导致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此,国资管理要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法制化建设,推行首席技术创新官,设立技术创新领导小组,集中力量办大事,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扁平化管理,重视创新开放和合作,引入风险投资,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关键词:国有资本国企创新平衡政策市场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都指出国有资本的管理和配置效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提升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国有资本的市场竞争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在国有资本管理改革中,应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作为工作重点,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和壮大国有资本。
一、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对管好国有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开展工作是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做好国有资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已成为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国有资本增长方式转型升级,适应时代的内在要求
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国,我国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多属于低端制造业。随着生产成本的升高,国内、国际竞争力下降,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等困难局面。国有资本靠扩大生产规模、消耗能源、低人工成本的增长方式已无法延续,因此,转变国有资本的增长方式已迫在眉睫。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方式、科学技术和对市场精细化运作的不断创新,才是经济成功的关键,创新是创造新的长期经济价值的唯一办法。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才能为国有资本的增长提供新动力,国企国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才能更好地起到带头作用。
(二)资本本质属性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必然选择
资本具有逐利或追求增值的属性,其推动资本在资源配置上选择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领域,这些领域的活跃是以不断的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正是由于资本为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偏爱投资于创新领域,才能推动管理、技术、商业模式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国有资本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同样具有保值和增值的要求,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增长方式将加快从依靠投资驱动为主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为主,国有资本投资顺应趋势也要选择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经济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领域,进而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实现资产增值。
(三)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客观需要
我国当前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部分原因在于国有资本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市场需求,忽视创新,对于新产品研发或新工艺开发投入不足,对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不够,导致国有资本未能有效配置在高质量、高性能的新产品或个性化服务上,与市场上高端化,差异化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相关产品或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导致生产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结构不匹配。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正是要求资本供给结构配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不断改进或提高生产力,以满足市场动态发展变化的需求,达到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动态适应。因此,做好国企国资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平衡好市场需求与生产供给的关系。
(四)提升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手段
一方面,国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石,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其有责任和义务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各行业创新的前列;另一方面,国企国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工业、战略竞争行业等重要行业中占有优势地位,这些行业都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这些领域国有资本不能丧失优势地位。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把基础工业和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牢牢抓在手中,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才能将国企国资做大做强,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二、制约国企国资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创新驱动发展的法制保障欠缺,管理过度依赖考核指标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有资本在创新上的投入日益加大。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但与国有资本投资创新管理配套的法律法规欠缺,导致现有国有资本投资创新的管理依赖于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经验。部分国有企业,为突出业绩或政绩,在管理上唯考核指标作为管理重点,将用于主业创新投入的资本,更多地投机到房地产等短期收益高的领域,最终国有资本指标数据虽然漂亮,但国企没有真正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机制,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由于国有企业领导存在任期,无法保证创新政策或措施的一致性和延续性。
(二)主業创新专注度不够,创新成功经验总结提炼不足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创新需要专注和深厚积淀,专注铸就辉煌,专注是对行业的深挖和对客户需求的钻研。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行业中布局分散、主业不突出,对主业创新投入不足,对上游产业链的投入不足,对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与行业特点和匹配性认识不足。这些都表明了国有企业对主业创新的专注度不够,都在一定程度上都抑制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创新是有规律的,创新不是推倒重来,回顾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辉煌历史,我们的“两弹一星”、我们的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量子计算机的研究突破、高铁的全球建设,都说明我们有能力做好创新。这些成功的创新经验需要认真总结,在此基础上,立足国情,做好国有资本管理,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 (三)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国际市场激励不足
在国内,国有企业普遍享有政策法规、市场准入、融资、贷款和税收等多项优惠条件,与其它企业相比具有很多先天优势,导致部分国有企业竞争意愿和动力不足,不可避免患上大企业通病,经营机制不灵活,机构臃肿,信息不通畅,造成企业发展简单依赖于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相较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完全竞争,由于核心竞争力的不同,不同的国企走出去的命运完全不同。然而对于在创新上投入大、国际化运作好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管理部门的激励手段或措施不足,导致很多国企不在自身创新能力建设上下功夫,为走出去而走出去,盲目收购兼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资本流失。对于那些通过不断创新取得发展的企业,需要有效的激励手段,帮助其在国际舞台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已经走出去或将要走出去的国有企业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模式有待完善,缺乏国际化开放式创新经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拥有雄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拥有大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相关科研单位的创新成果颇具规模,创造了大量的技术专利,然而,企业的实际生产力并未大幅提高,表明企业科研成果技术转化不够,对企业员工的技术转化激励不足,技术转化模式有待完善。在当今科技创新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科研成果转化都需要整合各类国际资源,与其它研发机构合作,进行开放式创新。国有企业由于其国有属性,参与国际开放式创新受限,缺乏国际化开放式创新经验。
三、管好国有资本,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主导作用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有关创新驱动发展的法制化建设
国有资本的管理应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来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国有资本投资创新同样需要加强法制建设,通过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和规范国有资本的创新业务活动,形成一个不依赖管理领导个体,长期有效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国有资本创新运行保障体系。国有资本的管理考核也不能只注重数据和指标,首要考核国有资本投资是否依法办事,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国有资本的监管上要以是否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作为考核重点,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体制。
(二)推行首席技术创新官,集中力量办大事
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的基础科学、国家战略产业、国防核心敏感技术的创新研究,由于投资大,收益慢,通常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引进又都受到外国的限制,我国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鉴于我国以往技术创新成功的经验,许多重大的理论突破与技术发明都是在国家牵头投资和直接领导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这说明国家对某些特殊领域创新的直接领导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和技术领域跨度大的产业,设立首席技术创新官,统一调配国有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做好与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产业政策等相对接,有利于取得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席技术创新官要熟悉国家或行业的战略规划,主持科研计划,管好资本投向,能够建立以企业为主,大学等多方参与的研发体系和服务平台,共同投资,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大集团产业聚集效应对关键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三)大型国有企业设立技术创新领导小组
技术创新领导小组制定企业科研创新的中长期规划,不以短期目标为工作重点,中长期规划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技术创新的短期目标也要根据市场反馈,及时动态调整,以便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技术创新小组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在技术创新的方向上,领导小组要突出主业,加强上游产业链创新,不做大而全,要有主业有专攻,引导企业在提高效能、绿色、节能等技术创新、工艺革新方向上的资本投入;在创新的模式选择上,要平衡好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吸收的关系,对于市场变化快,市场全球化程度高的技术,要注重技术引进,不能一味地强调自主创新,避免在行业发展过程中被边缘化;在技术创新的管理上,对于技术引进要有标准,不能全套引进,消耗吸收要有时间表,要施行合同管理,项目立项要有规划、报告、审计、评估等制度,以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在创新制度建设上,要监督企业做好激励制度和激励措施的建设和落实,配合国资监管机构做好创新平台的搭建和考核工作。
(四)发展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创新机构管理扁平化
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一定要重视国内外市场需求,首先发展要立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要将目光积极瞄准国际市场,积极走出去,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创新担当者。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在考核上要参照国际同类公司的创新业绩指标来考核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对国内或国际市场发展好的企业予以有效的激励,强化市场对于创新企业资源配置的激励效果。为避免国有企业因国内行业内的垄断地位,创新意愿不强,造成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国有企业的创新机构设置一定要扁平化,减少由市场需求到产品研发的中间环节。
(五)重视创新系统的开放性和国际合作,引入风险投资模式,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
对于国际市场充分竞争的领域,要利用好全球资源进行的开放式创新,打造适应全球市场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平台,平台通过整合各类优秀人才智慧,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开放式创新过程中要注重积累经验,尤其是人才引进经验、创新组织经验、金融管理服务经验等,为国有资本更多参与创业投资打好基础。通过借鉴创新国际合作、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投资等的运作经验,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大对创新科研成果的资本投入加强国有资本对发明人或发明团队的激励力度,具体激励手段可以是利润分成、股权激励等,通过引入多种创新投资和创新激励模式,增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扶持,激发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活力,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參考文献:
[1]陈劲,王飞绒创新政策:多国比较和发展框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75
[2]李薇薇韩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法律研究[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40—45
[3]杨晓升告警——中国科技的危机与挑战[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125
(庞庆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
关键词:国有资本国企创新平衡政策市场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都指出国有资本的管理和配置效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以提升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国有资本的市场竞争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在国有资本管理改革中,应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作为工作重点,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和壮大国有资本。
一、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对管好国有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开展工作是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做好国有资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已成为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国有资本增长方式转型升级,适应时代的内在要求
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国,我国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多属于低端制造业。随着生产成本的升高,国内、国际竞争力下降,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质量效益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等困难局面。国有资本靠扩大生产规模、消耗能源、低人工成本的增长方式已无法延续,因此,转变国有资本的增长方式已迫在眉睫。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方式、科学技术和对市场精细化运作的不断创新,才是经济成功的关键,创新是创造新的长期经济价值的唯一办法。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才能为国有资本的增长提供新动力,国企国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才能更好地起到带头作用。
(二)资本本质属性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必然选择
资本具有逐利或追求增值的属性,其推动资本在资源配置上选择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领域,这些领域的活跃是以不断的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正是由于资本为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偏爱投资于创新领域,才能推动管理、技术、商业模式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国有资本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同样具有保值和增值的要求,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增长方式将加快从依靠投资驱动为主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为主,国有资本投资顺应趋势也要选择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经济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领域,进而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实现资产增值。
(三)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客观需要
我国当前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部分原因在于国有资本管理过程中,不注重市场需求,忽视创新,对于新产品研发或新工艺开发投入不足,对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不够,导致国有资本未能有效配置在高质量、高性能的新产品或个性化服务上,与市场上高端化,差异化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相关产品或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导致生产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结构不匹配。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正是要求资本供给结构配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不断改进或提高生产力,以满足市场动态发展变化的需求,达到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动态适应。因此,做好国企国资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平衡好市场需求与生产供给的关系。
(四)提升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手段
一方面,国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石,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其有责任和义务走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各行业创新的前列;另一方面,国企国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工业、战略竞争行业等重要行业中占有优势地位,这些行业都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这些领域国有资本不能丧失优势地位。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把基础工业和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牢牢抓在手中,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才能将国企国资做大做强,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二、制约国企国资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创新驱动发展的法制保障欠缺,管理过度依赖考核指标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有资本在创新上的投入日益加大。政府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但与国有资本投资创新管理配套的法律法规欠缺,导致现有国有资本投资创新的管理依赖于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从业人员的管理经验。部分国有企业,为突出业绩或政绩,在管理上唯考核指标作为管理重点,将用于主业创新投入的资本,更多地投机到房地产等短期收益高的领域,最终国有资本指标数据虽然漂亮,但国企没有真正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机制,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由于国有企业领导存在任期,无法保证创新政策或措施的一致性和延续性。
(二)主業创新专注度不够,创新成功经验总结提炼不足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创新需要专注和深厚积淀,专注铸就辉煌,专注是对行业的深挖和对客户需求的钻研。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行业中布局分散、主业不突出,对主业创新投入不足,对上游产业链的投入不足,对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与行业特点和匹配性认识不足。这些都表明了国有企业对主业创新的专注度不够,都在一定程度上都抑制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创新是有规律的,创新不是推倒重来,回顾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辉煌历史,我们的“两弹一星”、我们的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量子计算机的研究突破、高铁的全球建设,都说明我们有能力做好创新。这些成功的创新经验需要认真总结,在此基础上,立足国情,做好国有资本管理,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 (三)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国际市场激励不足
在国内,国有企业普遍享有政策法规、市场准入、融资、贷款和税收等多项优惠条件,与其它企业相比具有很多先天优势,导致部分国有企业竞争意愿和动力不足,不可避免患上大企业通病,经营机制不灵活,机构臃肿,信息不通畅,造成企业发展简单依赖于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相较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完全竞争,由于核心竞争力的不同,不同的国企走出去的命运完全不同。然而对于在创新上投入大、国际化运作好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管理部门的激励手段或措施不足,导致很多国企不在自身创新能力建设上下功夫,为走出去而走出去,盲目收购兼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资本流失。对于那些通过不断创新取得发展的企业,需要有效的激励手段,帮助其在国际舞台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已经走出去或将要走出去的国有企业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模式有待完善,缺乏国际化开放式创新经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拥有雄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拥有大量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相关科研单位的创新成果颇具规模,创造了大量的技术专利,然而,企业的实际生产力并未大幅提高,表明企业科研成果技术转化不够,对企业员工的技术转化激励不足,技术转化模式有待完善。在当今科技创新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科研成果转化都需要整合各类国际资源,与其它研发机构合作,进行开放式创新。国有企业由于其国有属性,参与国际开放式创新受限,缺乏国际化开放式创新经验。
三、管好国有资本,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主导作用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有关创新驱动发展的法制化建设
国有资本的管理应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有一定的规则来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国有资本投资创新同样需要加强法制建设,通过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和规范国有资本的创新业务活动,形成一个不依赖管理领导个体,长期有效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国有资本创新运行保障体系。国有资本的管理考核也不能只注重数据和指标,首要考核国有资本投资是否依法办事,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国有资本的监管上要以是否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导作用作为考核重点,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体制。
(二)推行首席技术创新官,集中力量办大事
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的基础科学、国家战略产业、国防核心敏感技术的创新研究,由于投资大,收益慢,通常市场化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引进又都受到外国的限制,我国必须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鉴于我国以往技术创新成功的经验,许多重大的理论突破与技术发明都是在国家牵头投资和直接领导的基础上取得成功的,这说明国家对某些特殊领域创新的直接领导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和技术领域跨度大的产业,设立首席技术创新官,统一调配国有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做好与国家发展战略、国家产业政策等相对接,有利于取得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席技术创新官要熟悉国家或行业的战略规划,主持科研计划,管好资本投向,能够建立以企业为主,大学等多方参与的研发体系和服务平台,共同投资,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大集团产业聚集效应对关键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三)大型国有企业设立技术创新领导小组
技术创新领导小组制定企业科研创新的中长期规划,不以短期目标为工作重点,中长期规划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技术创新的短期目标也要根据市场反馈,及时动态调整,以便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技术创新小组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在技术创新的方向上,领导小组要突出主业,加强上游产业链创新,不做大而全,要有主业有专攻,引导企业在提高效能、绿色、节能等技术创新、工艺革新方向上的资本投入;在创新的模式选择上,要平衡好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吸收的关系,对于市场变化快,市场全球化程度高的技术,要注重技术引进,不能一味地强调自主创新,避免在行业发展过程中被边缘化;在技术创新的管理上,对于技术引进要有标准,不能全套引进,消耗吸收要有时间表,要施行合同管理,项目立项要有规划、报告、审计、评估等制度,以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在创新制度建设上,要监督企业做好激励制度和激励措施的建设和落实,配合国资监管机构做好创新平台的搭建和考核工作。
(四)发展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创新机构管理扁平化
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一定要重视国内外市场需求,首先发展要立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要将目光积极瞄准国际市场,积极走出去,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创新担当者。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在考核上要参照国际同类公司的创新业绩指标来考核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对国内或国际市场发展好的企业予以有效的激励,强化市场对于创新企业资源配置的激励效果。为避免国有企业因国内行业内的垄断地位,创新意愿不强,造成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国有企业的创新机构设置一定要扁平化,减少由市场需求到产品研发的中间环节。
(五)重视创新系统的开放性和国际合作,引入风险投资模式,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
对于国际市场充分竞争的领域,要利用好全球资源进行的开放式创新,打造适应全球市场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平台,平台通过整合各类优秀人才智慧,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开放式创新过程中要注重积累经验,尤其是人才引进经验、创新组织经验、金融管理服务经验等,为国有资本更多参与创业投资打好基础。通过借鉴创新国际合作、风险投资、私募基金投资等的运作经验,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大对创新科研成果的资本投入加强国有资本对发明人或发明团队的激励力度,具体激励手段可以是利润分成、股权激励等,通过引入多种创新投资和创新激励模式,增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扶持,激发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活力,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參考文献:
[1]陈劲,王飞绒创新政策:多国比较和发展框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75
[2]李薇薇韩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法律研究[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40—45
[3]杨晓升告警——中国科技的危机与挑战[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125
(庞庆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