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料的运用是历史研究和学习的基础,在现代教育理念以及课程改革实践的推动下,史料在教学中,尤其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经济的发展,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对历史有印记的事物越来越少,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主要依靠历史教师的教学。因此,史料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中从结合文字形式的故事史料,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结合音像形式的视频史料,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結合历史事物的出现分析,促进学生理解历史三个方面对应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历史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中更加注重关注人的发展,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态度的养成。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如何实现教育目标,如何使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和深度性,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程度的利用好学习资源,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历史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更能助力学生提升整体的历史学科素养水平。
1.结合文字形式的故事史料,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限于信息技术发展较晚,较早系统阐述教学中的史料分类的是朱煜的《论史料教学》。文中将教学中使用的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其中文字史料又细分为原始史料、撰述史料、文艺史料三种。虽然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是通过指定的历史节目,但是文字形式的图书史料,则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跨越时空较长的,同时也更完整的资料。教师有必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寻找必要的文字形式的史料,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古代日本”一课时,就为学生寻找了课外阅读资料,如《麻辣日本史》、《日本明治维新》等书籍。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了《麻辣日本史》这本书:“这是一本讲故事的书,又是一部简明易懂的断代史。它再现了从幕末到日俄战争间近40年的日本历史:从闭关锁国走向文明开放,从贫穷弱小走向繁荣富强……这是日本最动荡的年代。”同时这部书是用小说的笔法、现代的幽默元素勾勒出当年日本的颠簸和激荡。在嬉笑怒骂中,《麻辣日本史》试图解开日本的密码,展现这个国家。教师的介绍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实际的课下时间进行了阅读。学生在了解了主人公在日本逐渐找到崛起的精神密码的同时,也了解了日本在发展中也有脆弱、贪婪的一面,一个看似强大的国家也是在矛盾重重中艰难崛起的过程。当然,推荐学生阅读故事性质的书籍,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还强调了学生要主要阅读《日本明治维新》让学生带着兴趣更深入地了解了日本如何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倒幕运动发生的实际背景,以及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实际影响。学生通过故事性质的史料的阅读进行了本课知识的学习。虽然教师将本课知识教学时间拉长,但是学生通过详细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有效地发展了时空观念。
2.结合音像形式的视频史料,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有人将教学中的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图片史料、音像史料四类。其中,音像史料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的广泛运用而逐渐被师生所注意,它是指利用现代化的视听媒体记录的历史信息的资料。从当前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来看,这种分类方式更全面地涵盖了教学中的史料类型,比较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应主动结合音像形式的资料开展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一课时,就运用了音像形式的视频资料。如首先第一个视频展示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极少数人家中使用的台式电脑,计算能力低,但是已经算是奢侈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台式电脑已经进入多数人家中和大部分校园中。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且越来越偏向个体小和轻薄的特点。第二个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我国政治体系中逐渐出现女性的现实,以及法律体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维护女性权利的条文。并现实生活中出现女性越来越随意地张扬个性,与男性公平竞争工作的面试等现象的镜头,让学生意识到了女性地位切实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第三个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几十年前我国人民生活的环境,以及现在的自然生活环境。以前的城镇人口街道景象以及现代城市街道景象,让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意识到了环境随着经济的变迁逐渐变差,又随着人们的重视逐渐变好的过程,以及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现状。视频形式的资料较之于教师的口授,更容易让学生意识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快速,以及我们生活环境的重大变迁。同时也让学生对书本中描述的客观事实深信不疑,有效发展了学生通过证据学习历史知识的证据意识。
3.结合历史事物的出现分析,促进学生理解历史
长久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把焦点集中在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实或历史结论的认同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侧重于知道“历史上是这样的”,至于“怎么知道是这样”和“为什么是这样”,教师没有再交代,学生也没有进一步探求的欲望。这无疑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具有消极的影响。教师有必要通过结合历史事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历史。
例如,教师在教学“文艺复兴运动”一课时,就结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成就。如但丁的长篇诗作《神曲》,被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米开朗琪罗的《创世记》、《最后的审判》等,以及米开朗琪罗的众多雕塑作品。教师引导学生系统的分析这些大师的代表作,都是以“人”为主,而不是以“神”为主,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艺复兴是一场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的本质,促进了学生深入理解了本课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要通过应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应就结合教材内容特征和学生的学习特征、认知特点。通过文字形式、视图形式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所需的时空观念和证据意识,同时结合历史真实事物进行深入分析,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助力学生整体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宝昌.基于史料下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49.
[2]沈明春.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史料教学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88.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历史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中更加注重关注人的发展,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态度的养成。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如何实现教育目标,如何使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和深度性,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程度的利用好学习资源,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历史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更能助力学生提升整体的历史学科素养水平。
1.结合文字形式的故事史料,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限于信息技术发展较晚,较早系统阐述教学中的史料分类的是朱煜的《论史料教学》。文中将教学中使用的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其中文字史料又细分为原始史料、撰述史料、文艺史料三种。虽然一般情况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是通过指定的历史节目,但是文字形式的图书史料,则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跨越时空较长的,同时也更完整的资料。教师有必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寻找必要的文字形式的史料,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古代日本”一课时,就为学生寻找了课外阅读资料,如《麻辣日本史》、《日本明治维新》等书籍。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了《麻辣日本史》这本书:“这是一本讲故事的书,又是一部简明易懂的断代史。它再现了从幕末到日俄战争间近40年的日本历史:从闭关锁国走向文明开放,从贫穷弱小走向繁荣富强……这是日本最动荡的年代。”同时这部书是用小说的笔法、现代的幽默元素勾勒出当年日本的颠簸和激荡。在嬉笑怒骂中,《麻辣日本史》试图解开日本的密码,展现这个国家。教师的介绍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实际的课下时间进行了阅读。学生在了解了主人公在日本逐渐找到崛起的精神密码的同时,也了解了日本在发展中也有脆弱、贪婪的一面,一个看似强大的国家也是在矛盾重重中艰难崛起的过程。当然,推荐学生阅读故事性质的书籍,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还强调了学生要主要阅读《日本明治维新》让学生带着兴趣更深入地了解了日本如何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倒幕运动发生的实际背景,以及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实际影响。学生通过故事性质的史料的阅读进行了本课知识的学习。虽然教师将本课知识教学时间拉长,但是学生通过详细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有效地发展了时空观念。
2.结合音像形式的视频史料,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有人将教学中的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图片史料、音像史料四类。其中,音像史料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的广泛运用而逐渐被师生所注意,它是指利用现代化的视听媒体记录的历史信息的资料。从当前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来看,这种分类方式更全面地涵盖了教学中的史料类型,比较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应主动结合音像形式的资料开展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一课时,就运用了音像形式的视频资料。如首先第一个视频展示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极少数人家中使用的台式电脑,计算能力低,但是已经算是奢侈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台式电脑已经进入多数人家中和大部分校园中。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且越来越偏向个体小和轻薄的特点。第二个视频向学生展示了我国政治体系中逐渐出现女性的现实,以及法律体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维护女性权利的条文。并现实生活中出现女性越来越随意地张扬个性,与男性公平竞争工作的面试等现象的镜头,让学生意识到了女性地位切实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第三个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几十年前我国人民生活的环境,以及现在的自然生活环境。以前的城镇人口街道景象以及现代城市街道景象,让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意识到了环境随着经济的变迁逐渐变差,又随着人们的重视逐渐变好的过程,以及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现状。视频形式的资料较之于教师的口授,更容易让学生意识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快速,以及我们生活环境的重大变迁。同时也让学生对书本中描述的客观事实深信不疑,有效发展了学生通过证据学习历史知识的证据意识。
3.结合历史事物的出现分析,促进学生理解历史
长久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把焦点集中在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实或历史结论的认同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侧重于知道“历史上是这样的”,至于“怎么知道是这样”和“为什么是这样”,教师没有再交代,学生也没有进一步探求的欲望。这无疑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具有消极的影响。教师有必要通过结合历史事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真正理解历史。
例如,教师在教学“文艺复兴运动”一课时,就结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成就。如但丁的长篇诗作《神曲》,被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米开朗琪罗的《创世记》、《最后的审判》等,以及米开朗琪罗的众多雕塑作品。教师引导学生系统的分析这些大师的代表作,都是以“人”为主,而不是以“神”为主,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文艺复兴是一场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的本质,促进了学生深入理解了本课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要通过应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应就结合教材内容特征和学生的学习特征、认知特点。通过文字形式、视图形式的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所需的时空观念和证据意识,同时结合历史真实事物进行深入分析,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助力学生整体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宝昌.基于史料下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49.
[2]沈明春.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史料教学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