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里的千年历史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ha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历史上,不仅充斥着战争与硝烟,也有和平与贸易,而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不同人种的通婚。那些重大事件,如丝绸之路贸易、蒙古帝国西征、阿拉伯的奴隶贸易、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对人类的发展究竟有多大影响?历史学家试图从众多文献记录及口耳相传的故事里还原历史的真相。然而,很多历史是基于人类的感性认识,如何在纷繁的史料中去伪存真,考验着人们的能力。但现在,科学家发现,人类可以通过对基因的研究来考证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2014年2月,英国和德国的科学家绘制出一份过去4000年中的人类基因交流地图,发表在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在这篇文章中,科学家分析了1490个人的DNA样本,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的9b个不同民族。通过解析这些DNA,研究人员单纯依靠遗传学的方法就推算出了许多历史上引起基因交流的重大事件,从帝国兴衰、殖民统治,到奴隶贸易和通商大道。以往的这类研究要么只能给出事件的发生年代,要么只能推断出发生通婚的不同民族或国家,而文中的新方法则能把两种信息都给出来。
  两个来自不同民族的人通婚后,后代的DNA就会混合两个民族的DNA,这些不同民族的DNA片段会在他们的子孙中一代一代传下去。因此,如果一个现代人的祖先来自不同的民族,那他或她的基因组中就会包含这些不同民族的DNA片段。而在逐代的遗传过程中,基因重组会使这些特征片段逐渐变短。由此,科学家就可以根据DNA片段的长短来推算出通婚发生的年代。
  具体来说,科学家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染色体绘画”的方法为样本中的染色体上色。每种颜色代表一个更大范围上的族群,比如绿色代表非洲,红色代表美洲,蓝色代表东亚。从染色体的一端开始,取出一个DNA片段,而后把这个片段和其他族群的进行对比。如果它和某个族群的一样或相近,这个样本就很可能和那个族群有共同的祖先,进而给这段染色体涂上相应的颜色。如此这般,直到给整个染色体的每个DNA片段都涂上颜色。这时,染色体已经变成一条五颜六色的带子。一个样本大约有3万个这样的片段,可想而知这些图案有多么复杂。为了简化,科学家把一条带子上同样颜色的部分合并起来,形成一个“调色板”,每个民族一个,再利用一种统计模型来比较这些“调色板”,找出各个种族的通婚历史。
  这份基因交流图谱可以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相印证。古丝绸之路连接着欧亚大陆,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文化往来。甘肃和青海位于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土族是生活在那里的一个少数民族。研究发现,土族DNA中的大部分和中国人的类似,而有一小部分和现代希腊人的很接近,并推算出DNA的混合发生在11世纪至14世纪。这很可能是当地人与来自丝绸之路的欧洲商人通婚的结果。
  由成吉思汗发动的蒙古帝国西征是人类历史和基因交流中的重大事件。巴基斯坦的哈扎拉人是一个有几百万人口的大民族,自认为是当年蒙古战士的后裔。数据表明,他们的DNA中清楚地带有蒙古人的基因,推算出的时间正好是蒙古帝国扩张的兴盛时期。这正和哈扎拉人的传统观点相一致。成吉思汗麾下彪悍善战的蒙古军队对人类的影响可不止于此,研究人员还发现,另有6个民族也带有蒙古人的DNA特征,包括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达斡尔族等。这些民族甚至远至土耳其,而且也发生在同样的年代。
  早在中世纪之前就已开始的肮脏的阿拉伯奴隶贸易对基因交流的贡献也值得一提。数据显示,生活在地中海、中东和阿拉伯海地区的17个民族的基因里,都混有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DNA片段,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890年至公元1754年。这很可能是阿拉伯人向南欧和中东贩卖黑人奴隶的结果,因为阿拉伯扩张和奴隶贸易恰好起源于公元7世纪。这些非洲人的基因片段大多来自西非以及南非的班图族部落。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西起巴尔干半岛,东至印度河流域。而位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的卡拉什人,只有几千人。他们有着和周围部族迥然不同的文化习俗,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一直是人类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卡拉什人过着相对隔绝的生活,并认为自己是亚历山大大帝军队的后代。而人类基因交流图谱也支持了这种说法,卡拉什人的DNA中有一部分和现代欧洲人的类似,并且通婚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90年至公元前210年。这正好和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的公元前326年相吻合。
  文中提到的距离现在最近的异族通婚发生在南美洲。现代玛雅人的基因里混合有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和西非人(约鲁巴)的DNA。时间大约是17世纪中期,恰逢西班牙人殖民美洲的年代。在这之前,西班牙殖民者在埃尔南·科尔特斯的带领下刚刚利用天花病毒、挑拨离间和火绳枪毁灭了阿兹特克文明。
  “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是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名句。如果他能看到今天我们介绍的人类基因交流地图,不知道会不会在诗里加一句“一个DNA里寻到千年历史”。不能不说,这项新发现给历史学家提供了一种额外的研究方法,可以印证历史学家的研究,并为他们提供参考。希望将来这项技术能够像血糖检测一样方便廉价,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做个测试,看看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兴衰荣辱与悲欢离合。
其他文献
你是否觉得在等待的时候时间仿佛静止一般?是否随年龄的增长觉得时光从指尖飞逝?身处科技产品的包围中,我们几乎可以获得一切所需之物,因此,我们的生物钟和时间感很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  时间随年龄加速  人们总说随着变老,时间就会“在眨眼间”溜走。除了科技会加速我们对时间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加,还有一个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时间感,并且我们无力改变。  在稚气未脱时,我们总是能发现从未体验过的新奇有趣的事情,
期刊
思维读取程序为大脑植入装置的研发铺平了道路,可以将失语者的思想翻译出来。   人们在听到话语时会引起大脑活动。通过将大脑活动进行解码,科学家读取了人们的一些思想碎片。   这一卓越的成果将促使研究者用全新的视角探索大脑如何处理语言,并且大大提高了大脑植入装置研发的可能性,从而帮助失语者重新说话。   尽管还在初期阶段,但这项工作为大脑植入装置的研究铺平了道路。这种装置可以监测人的思想,能够彻底改变
期刊
苏联专家曾不断找出更多的证据, 以证明“遥视者”的存在。著名科学家、心理学及哲学博士、《苏联大百科全书》作者之一,亚历山大·斯皮尔金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担任苏联秘密的“千里眼”实验室的第一任负责人。   在《共青团真理报》对他进行的最后一次采访中( 亚历山大·斯皮尔金现已去世),收集了他在苏联秘密实验室工作的经历。“我同几百位‘遥视者’一道工作。约瑟夫·斯大林逝世后不久,人们终于摆脱了他的专制独裁统
期刊
细胞都包含有一个塞满了DNA,并且被一层膜包裹着的、与细胞的其他部分分隔开来的“指挥中心”——细胞核。环绕着细胞核的是一些相对较小的“舱室”。它们就像特小号的人体器官,执行某些特定的任务,如储存分子或者制造蛋白质。在这些小小的器官中,有一些是线粒体——那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发电厂”。  几乎在所有动物、植物、真菌、藻类等一切被称为真核生物的生命体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具有这一特征性的组合。  细菌则向
期刊
物种进化的适应性从何而来?我们所知的进化,是大自然历经数百万年从不计其数的各类随机变异中选择的结果。然而,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系统生物学家安德里亚斯·瓦格纳却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在他看来,自然选择可以解释某一种生物适应自然而生存下来,但无法解释其适应性源自何处。   为此,瓦格纳花了10余年时间寻找一个可以让自己满意的答案,《适者诞生》一书首次把他的研究观点呈现在普通读者面前。在书中,他给出了一个有
期刊
左旋电子在破坏某些有机分子方面显示出比其镜像电子更迅速的性能。   在一项耗费13年时间才得以完成的实验中,物理学家发现一些迹象,说明生命的非对称性(即大多数生化分子的左旋或右旋)可能是由早期进化中核衰变产生的电子所致。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电子破坏某些有机分子的频率稍高于破坏自己镜像的频率。  许多有机分子,包括葡萄糖和多数生物氨基酸,都是手性分子,也就是说,它们与自己的镜像分子不同,就像左手和右手
期刊
记忆是大脑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学习或经验获得,并通过记忆保存下来。因此,有人说,记忆是连接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精神胶水”。每个人心中总有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记忆一旦丧失,病人将丧失自我及与他人的联系。因此,如何发生记忆、如何储存记忆,是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认知心理学家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这两类记忆有明显的区别:首先,陈述性记忆可以通过有意识的
期刊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界定原子中电子运动的时间尺度。界定这个时间尺度,可以利用波尔的氢原子模型: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核外电子。要想了解这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时间尺度,公式计算的结果大约是100微微微秒这么一段时间。那么,1微微微秒是多少呢?是10-18秒。为了让大家理解1微微微秒这个单位的概念,我们来打个比方:假设这个1微微微秒是我们熟悉的1秒,那么真正的1秒就相当于宇宙的寿命。
期刊
1932年,爱因斯坦离开了欧洲,去新泽西州新建成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途中,他在牛津大学做了短暂的停留,并在基督教堂学院做了个研究报告。远离危机重重的中欧,他重新开始求解他的方程组。1935年,他得到了一个年轻的研究助理纳森·罗森(1909年至1995年),帮他进行数学计算。在随后的两年里,罗森和爱因斯坦合作撰写了许多理论物理学领域的著名论文。  1936年,爱因斯坦和罗森发现了爱因斯坦方程组的一
期刊
运载火箭  虽然人类在5 0多年前就成功地进入太空,但载人火星任务的规模比以前的任何航天项目都要大。目前还没有火箭能够让携带宇航员和到达火星必需的所有供给与燃料的巨型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到达太空,可能需要用火箭分批将零件送入近地轨道,宇航员在太空中组装好航天器和给养再飞往火星。  目前,太空中最大的运转设备是国际空间站,质量达4 0 0余吨,当年用了3 1艘飞船才运载完成。能将人类送往火星的飞行器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