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霞:女,汉族,讲师,博士,邮箱:[email protected]。
摘 要:作为一名本科院校的教师,笔者指导了本科生的科研项目,在科研的过程中发现,本科生参与科研能及早地了解科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锻炼教师教学指导能力,使老师进一步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本科生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006-02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本科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具备良好的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1]。因此,让本科生及早地了解并参与科研显得极为重要,作者所在的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就开展了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活动。
1 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方案
在本科生的科研项目实施中,首先公布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导师和课题,参加科研项目的团队一般有7~10个学生组成,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对老师的课题的理解自己完成相应科研项目的申报书,其中包括:项目申请理由(内容包括学生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特长、兴趣和已有的知识基础);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项目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及产生的社会效益;项目经费概算及主要用途及导师意见。申报书上交学校经专家审批后,学校给予相应的学生自主管理的科研经费,学院对科研小组活动实施统一管理,指导教师负责监督科研小组研究计划的落实,根据项目的进度安排学校会进行中期检查来监督项目的进行情况。
2 收获与体会
2.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科研是一项探索和认知未知事物的过程,只有切身的接触并经历科研的过程才会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科研。而处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接触科研的机会较少,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没有科研经历,不了解科研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不懂得怎样撰写科技论文,80%以上的学生对科研重要性缺乏认识[2]。在真正做科研的过程中能够切身感受到和认识到什么是科研,并及时发现自身科研素质的不足,以便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并参与科学研究能使学生及早正确地认识科研,并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科研技能,为以后走向科研岗位打下基础。
2.2 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目前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主要验证教师课堂所讲授的基本知识[3],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大多只是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后,指导教师提出科研的目的和要求后,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设计科研方案和具体的研究过程,经老师审阅指导后,进行操作,并撰写研究报告,在科研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了很多课程之外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讲书面知识和实验技能转化为科研能力[4]。
2.3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不懂的和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后,通过查找资料和向老师请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后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热情。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探索未知事物的浓厚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科研实践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门户。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而科研本身正是以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目的,因此,让学生完整地参与科研实践过程有益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4 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只有上课时在教室,其余时间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而参与科研的过程,使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机会增多,利用此机会,老师们从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相知,使学生们愿意主动接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声,使很多指导老师都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5]。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教师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研究经验,都能使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在教师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中得到培养。
2.5 教师积累了教学经验
对于教师来讲指导本科生的科研项目是一次锻炼带教的好机会,能让老师在此过程中更好地洞察学生可能拥有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目的[6]。例如,作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理论上的探讨不够深入;而有些同学思维活跃,能提出较为深刻的问题,遇到难题时能可以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但对实际操作不够重视;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指导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前者多提问,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对于后者多安排动手的机会,从而使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通过这些科研活动可以使教师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积累了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6 拉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科研经历可以使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上。在科研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如何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科研上是非常关键的。而这样科研经历,为本科生学习的课本知识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他们在科研的过程中去寻找一种如何能更好的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科研中的方法,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
参与科研项目让本科生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发现自身科研素质的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自己科研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并能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因此,处于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本科生而言,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参与科学研究,注重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分析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地强化自身的素质,对日后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建枝,刘声远,张业平,等.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和科研技能培养的探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4):703~704.
[2] 吴承堂,黄祥成,孙大成.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7(3):35~36.
[3] 金可可,宋张娟,郑绿珍,等.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统化培训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92~393.
[4] 陆丹红,黄可新,李校,等.药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模式[J].药学教育,2007,23(3):10~12.
[5] 刘培莉.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 基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衔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2):97~100.
[6] 葛建,卢秀莲,黄丽红,等.高校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过程的探索[J].高等教育,2008,(5):60~61.
摘 要:作为一名本科院校的教师,笔者指导了本科生的科研项目,在科研的过程中发现,本科生参与科研能及早地了解科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锻炼教师教学指导能力,使老师进一步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本科生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006-02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本科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具备良好的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1]。因此,让本科生及早地了解并参与科研显得极为重要,作者所在的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就开展了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活动。
1 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方案
在本科生的科研项目实施中,首先公布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导师和课题,参加科研项目的团队一般有7~10个学生组成,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对老师的课题的理解自己完成相应科研项目的申报书,其中包括:项目申请理由(内容包括学生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特长、兴趣和已有的知识基础);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项目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及产生的社会效益;项目经费概算及主要用途及导师意见。申报书上交学校经专家审批后,学校给予相应的学生自主管理的科研经费,学院对科研小组活动实施统一管理,指导教师负责监督科研小组研究计划的落实,根据项目的进度安排学校会进行中期检查来监督项目的进行情况。
2 收获与体会
2.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科研是一项探索和认知未知事物的过程,只有切身的接触并经历科研的过程才会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科研。而处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接触科研的机会较少,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没有科研经历,不了解科研的具体过程和方法,不懂得怎样撰写科技论文,80%以上的学生对科研重要性缺乏认识[2]。在真正做科研的过程中能够切身感受到和认识到什么是科研,并及时发现自身科研素质的不足,以便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并参与科学研究能使学生及早正确地认识科研,并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科研技能,为以后走向科研岗位打下基础。
2.2 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目前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主要验证教师课堂所讲授的基本知识[3],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大多只是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后,指导教师提出科研的目的和要求后,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设计科研方案和具体的研究过程,经老师审阅指导后,进行操作,并撰写研究报告,在科研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了很多课程之外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讲书面知识和实验技能转化为科研能力[4]。
2.3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很多不懂的和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后,通过查找资料和向老师请教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后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热情。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对探索未知事物的浓厚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科研实践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门户。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途径,而科研本身正是以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目的,因此,让学生完整地参与科研实践过程有益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4 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只有上课时在教室,其余时间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而参与科研的过程,使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机会增多,利用此机会,老师们从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相知,使学生们愿意主动接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声,使很多指导老师都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5]。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教师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研究经验,都能使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在教师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中得到培养。
2.5 教师积累了教学经验
对于教师来讲指导本科生的科研项目是一次锻炼带教的好机会,能让老师在此过程中更好地洞察学生可能拥有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达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目的[6]。例如,作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理论上的探讨不够深入;而有些同学思维活跃,能提出较为深刻的问题,遇到难题时能可以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但对实际操作不够重视;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指导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前者多提问,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对于后者多安排动手的机会,从而使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通过这些科研活动可以使教师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积累了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6 拉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科研经历可以使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上。在科研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如何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科研上是非常关键的。而这样科研经历,为本科生学习的课本知识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他们在科研的过程中去寻找一种如何能更好的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科研中的方法,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
参与科研项目让本科生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发现自身科研素质的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自己科研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一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并能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因此,处于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本科生而言,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参与科学研究,注重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分析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地强化自身的素质,对日后从事专业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建枝,刘声远,张业平,等.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和科研技能培养的探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4):703~704.
[2] 吴承堂,黄祥成,孙大成.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7(3):35~36.
[3] 金可可,宋张娟,郑绿珍,等.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统化培训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92~393.
[4] 陆丹红,黄可新,李校,等.药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模式[J].药学教育,2007,23(3):10~12.
[5] 刘培莉.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 基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衔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2):97~100.
[6] 葛建,卢秀莲,黄丽红,等.高校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过程的探索[J].高等教育,2008,(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