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柴胡舒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1986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加味柴胡舒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加味柴胡舒肝散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0天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临床症候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加味柴胡舒肝散能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加味柴胡舒肝散 肝胃不和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 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所导致的非萎缩性慢性炎症性病变,无特异性(或典型)的临床症状 [1]。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酸相关性症状,如上腹部灼痛感、烧心感、反酸等,另一类为动力相关性症状,如胃脘部堵塞或胀满不适、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厌食、消瘦、贫血、维生素缺乏及周围神经病变等重度消化不良的表现,经胃镜及活组织检查便可确诊。有研究报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占各种慢性胃炎的59.3% [2],而慢性胃炎又占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80%~90% [3]。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等诸多因素,易致情志不畅,以致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对生活、学习及工作等方面均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探索本病适宜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难点。
  本研究运用加味柴胡舒肝散对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以来,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中医医院门诊就诊,并被纳入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研究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两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如下[1、4]:
  (1)病史和症状:饮食不洁/不节、吸烟、非甾体类药物应用等病史,
  以反复或持续性上腹饱胀、纳差、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上腹隐痛、钝痛或烧灼痛,进食后加重,伴有反酸、嗳气、睡眠障碍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病人可出现上腹部压痛;(2)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电子胃镜诊断标准:慢性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片状和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渗出等基本表现,可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病理活检未见固有腺体萎缩。
  1.2.2 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5],肝胃不和型辨证标准具体如下:(1)主症:①胃脘疼痛;②脘腹胀满;③嗳气;④嘈杂泛酸;⑤纳呆少食。(2)次症:①痛窜两胁或情志不畅时加重;②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 ③胆汁反流; 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3)症候确定:具备主症两项 2 项加次症 1 项或主症第一项加次症两项。
  1.2.3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肝胃不和型的辨证标准。
  1.2.4 病例排除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具体如下:(1)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2)继发性慢性胃炎。(3)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4)B 超及其他检查(如CT)排除肝胆及胰腺等疾病。(5)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要求服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
  1.3 治疗方法
  一般处理:注意生活起居,保持精神愉快,戒烟忌酒,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忌服刺激性的饮料。⑴中医治疗组给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g,枳壳10g,白芍20g,香附10g,陈皮6g,川芎5g,炙甘草10g, 广郁金10g,砂仁6,川楝子15,延胡索15,旋覆花10 g,焦三仙各10g ),每日一剂,水煎服200ml,早晚各100ml,连续服用30d;⑵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洛赛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10mg,日两次口服和碳酸铝镁片(达喜: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0 日三次口服,连续服用30d,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加服阿莫西林胶囊(阿莫仙: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 日两次口服及克拉霉素胶囊(上海海虹实业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0.5 日两次口服,连服10d。
  1.4 观察指标
  (1)证候疗效评定标准[1]: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②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2)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参考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7],具体如下:分别于治疗前一天,治疗结束后第一天,停药后一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情况,胃脘疼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等症状均分为无、轻、中、重 4 级,主症分别记为 0 分、2分、4 分、6 分,次症分别记 0 分、1 分、2 分、3 分。(3)不良反应状况:记录不良反应,必要时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 s 表示,中医症状积分运用t检验分析; 比较计数资料如率或构成比之间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多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等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候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药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 30天结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西药治疗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组间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记录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3 分析与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痞满”、“嘈杂”、“纳呆”等病的范畴。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说:“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夫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本病的病因病机: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②饮食不节;③情志内伤;④劳倦过度。病位在胃,与脾、肝关系密切。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肝属木,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胃属土,为仓廪之官,有受纳、腐熟水谷之能。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机主要由于饮食、情志因素、感受邪气、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横犯脾胃,而致肝胃不和。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原方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本方以四逆散为基础,易枳实为枳壳,再加陈皮、香附、川芎,行气疏肝,和血止痛,主治肝失疏泄、气郁血滞所致的胁肋疼痛,往来寒热。药后气血调畅,营卫和谐,自然疼痛止而寒热亦除。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病因为内伤七情、肝气郁滞,故选用柴胡、白芍、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养血和肝以顺应肝脏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性,而且肝在五行中属木,木日曲直,以顺畅调达为其本能特性,肝气横逆犯胃乘脾,而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的正常运行维持着中焦乃至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故见中焦气机不畅,脘腹痞满。本研究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方中用香附、陈皮、枳壳、砂仁调理中焦气机,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故用川楝子、延胡索行气止痛,胃宜降则和,现胃气不降反而上逆为纳呆少食、恶心、呕吐等,故选用焦三仙、旋复花以消食降气和胃,病久入络,痛如针刺、顽固不愈、舌质紫暗,故用少量川芎以活血和络。全方共凑疏肝和胃、消食降逆、行气活血之功,切中病机,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代药理学认为,方中川芎、郁金、延胡索等活血之品可以改善胃粘膜血流,有利于促进胃粘膜的修复,柴胡、香附、陈皮、枳壳等理气之品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川楝子、延胡索等行气止痛药具有麻醉镇痛的作用,焦三仙等消食之品具有促进胃液、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以促进人体的消化功能。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分析,加味柴胡舒肝散能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提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深圳)[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8(3):207-209.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 年,上海) [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5-16.
  [3]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73-1981.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7, 12(1): 55-61.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 合 诊治方案(2003,重庆)[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5,10(3):181-184.
  [6]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
  [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 诊 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3.
  作者信息:吴佳楣,男,汉族 1980-07出生,本科,职称: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讨论如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心病患者急性糖代谢异常进行护理。方法:对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确诊为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新型护理方式,过程包括证血氧含量,用药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护理的新型护理方式。结果:对照组60例COPD患者在通过常规护理方式后糖代谢紊乱发生人数为24例,
走进桂平市金田镇,你会发现这里的农户龟鳖养殖场一片园林生态景象,池水清澈,树林掩映,而这一切都来自一位声名鹊起的龟鳖行家——桂平市浔州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光。在闻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变的重要手段。目前全世界每年施行TKA手术约100万例。近20年来,随着假体设计及手术
女性问题同房出血这常是宫颈炎、宫颈癌等宫颈病变的信号。即使血量非常少,也不能麻痹大意,应尽早去医院检查。因为这可能是疾病中后期的表现。
额颞叶退行性变(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包括3种临床综合征:行为变异额颞叶型痴呆(behavioral variant frontote
自从上世纪60年代Chamley开始人工全髋关节的假体设计和临床实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经成为治疗严重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现代人工关节外科的发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