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敦尚实政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zq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清朝雍正皇帝执政的十三年,可以说是以务实精神来治理天下的。
  他曾明确地告诫文武百官:“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且“最恶虚名”。注重实效的雍正,向来反对大臣们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当时官场流行所谓“名实兼收”的恶习。一些官员刻意博取廉洁的美名,作为自己升官的资本,贪取官职、财货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这类官员善于钻营、精于仕宦,既捞取了实惠,又博得了名声。相反,那些朴实无华、敦尚实治的官员却备受打压和排挤,难有出头之日。对此,雍正加以严厉整饬,并提出了新的名实观,即以百姓称颂为名,以奉公尽职为实。
  雍正也反感那些一味奉迎而不行实政的官员。山东兖州知府吴关杰把皇帝的谕旨奉为至宝,悬挂堂中,朝夕瞻仰,后来又找工匠将谕旨刻在府衙大堂的屏门之上。他还把自己如何尊奉圣旨的举动详细奏报上去,以希博得皇帝的欢心。没想到雍正当即给吴关杰泼了一瓢冷水,教训他应专心于份内的政务,这种迎合之举“朕皆不喜”。陕西巡抚马尔泰则想借好年景来称颂皇帝的圣德,他奏报了治内雨雪情形,将风调雨顺归功于皇帝的洪福。雍正看后在奏折上批道:“这类套话实在没味,朕已再三告诫内外百官不要做迎合虚文,已是口干舌燥了,你竟仍务此道,难道没长耳目吗?”这些一味讨好的大臣,都得到了毫不留情的责骂。
  对于敢讲真话、肯干实事的官员,雍正则大为赏识。御史李元直一向直言上疏,痛陈时弊且切中要害。雍正便将他召入内廷面谈,赐食荔枝,并鼓励他以后仍要尽力直言。田文镜凡事直言,受雍正重用而不迎合。雍正曾下旨,在全国各州县的大乡村设立“讲约所”,每月初一召集农民宣讲《圣谕广训》。接到谕令后,时任河南、山东两省总督的田文镜据实陈奏不同意见,说农事繁忙,按月宣讲有碍农事,且各省乡村遍设讲约所,每年费用不下数十万,实属浪费。《圣谕广训》本是先皇康熙的圣训,但田文镜仍以实务为重,坦抒己见,对皇帝已经批准的事敢于说“不”。雍正欣然采纳了田文镜的建议,不啻为一位勤政务实的有为君主。(高希)
  原文链接
  自古圣贤为治,皆尚实政,最恶虚名。若时存沽名市惠之心,必至为同流合污之乡愿,又何能为整纲饬纪之良吏乎。……沽名邀誉,乃居官之大患。大凡在任时贴德政之歌谣,离任时具保留之呈牒①,皆非真正好官也。惟去任之后,绅衿百姓思念不忘,则不愧古之循良矣。
  朕望天下督抚董率有司,屏弃虚文,敦尚实政。平时则劝农教稼,辟地垦荒,崇俭黜奢,储粮积粟,以立其根本;偶遇旱潦,即据实奏闻,殚心区画。(选自《雍正实录》)
  注释:
  ①呈牒:此处指百姓呈上的表示感谢的文书。牒,文书。
其他文献
高官,在很多人心里,他们位高权重,他们遥不可及,他们的成长经历、从政作风、个人魅力、乃至个人情感都充满神秘。本书精选了资深记者涵子对三十余位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采访,披露了作者未曾公开的采访手记,带领读者走入这个神秘群体,辅以成功之道的精彩评点,深层还原并独家揭示了每个高官人物的从政密码,精彩解读了高官的从政智慧。
期刊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①,不相能②,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③。”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④,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注释】  ① 牙将:副将。  ② 不相能:互相看不起。  ③ 贷:宽恕。  ④ 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大意】  起初,郭
期刊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为了完整地把古人随季而变的生活方式展现给读者,作者不但系统地阐释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和风俗习惯,而且还把中华老祖宗们留下的随春夏秋冬、农耕节令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进行了梳理。可以说此书集实用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是一本中华民族生存方式、生活智慧的百科全书。
期刊
从晚清到20世纪初,中国一直处在历史转型的大时代之中。作为大变革重要推动者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考、探索、挣扎乃至迷路,始终是人们关心的焦点话题。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研究,尽管由于冷战的结束在国外已不再是热点,但在国内,一个世纪前知识分子前辈的心灵依然与我们息息相通,无论是人文学者,还是知识大众,都希望从前人的经验与谬误中获取历史的智慧,照亮中国未来的发展——无论是社会政治之路,还是内在心灵旅程。
期刊
本书汇集了作者从1995年到2011年撰写的十一篇文章,在“道家的社会关怀”和“老庄的人文思想”两个主题下,深入挖掘了道家最独到的哲学精神,阐发了作者对道家人文情怀的诠释。此书文笔优美,妙语连珠,见解卓绝,深入浅出,是一部大气磅礴的力作。
期刊
该书依时间顺序,补以专题论析,以华美流畅的文字全面、系统、深入地评述了梁启超一生政治活动的是非功过以及他在思想学术上的巨大成就和开风气之先的崇高地位,展示了中国近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嬗变过程中一个爱国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大师级学者对祖国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思索,特别是对真理的不倦追求。
期刊
中国古代的清官廉吏犹如璀璨的群星,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中。他们廉迹彰于一朝,盛名传于千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譬如他们的置业观就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与贪官污吏截然相反,清官廉吏不为子孙积金蓄玉、置办田园、购买豪宅,轻物质财富,重精神财富,注重对子孙的道德培养,秉承“以诗书传家”“以清白遗子孙”的置业观。中国古代清官廉吏为什么会形成如此高尚的置业观,其思想根源何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
期刊
讲求实效的务实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蒙以养正赋》中写道:“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说的就是讲求实效、抛却浮华的道理。  范仲淹任陈州通判期间,恰逢朝廷大兴土木,要建造太一宫和洪福院两座道观,并为此在陕西大肆征收木材。见此情景,范仲淹当即向朝廷建言:“京城的两座道观昭应宫与寿宁宫在不久前刚被烧毁,现在又大兴土木,枉费百姓财产,这样既不顺乎人心
期刊
本期封面图为宋代画家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局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曾在国外颠沛流离19年,辗转多个诸侯国。重耳在流亡过程中经忧患与安乐双重历练,意志也曾动摇消磨,但在赵衰、狐偃、介子推等良臣的不断提醒与支持下,终于克服自身弱点,找准时机,62岁时回国即位。成为晋君后,他纳谏如流,励精图治,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人有自知自省之心固然可贵,但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尤其对于自我的缺陷,更容
期刊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