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清朝雍正皇帝执政的十三年,可以说是以务实精神来治理天下的。
他曾明确地告诫文武百官:“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且“最恶虚名”。注重实效的雍正,向来反对大臣们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当时官场流行所谓“名实兼收”的恶习。一些官员刻意博取廉洁的美名,作为自己升官的资本,贪取官职、财货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这类官员善于钻营、精于仕宦,既捞取了实惠,又博得了名声。相反,那些朴实无华、敦尚实治的官员却备受打压和排挤,难有出头之日。对此,雍正加以严厉整饬,并提出了新的名实观,即以百姓称颂为名,以奉公尽职为实。
雍正也反感那些一味奉迎而不行实政的官员。山东兖州知府吴关杰把皇帝的谕旨奉为至宝,悬挂堂中,朝夕瞻仰,后来又找工匠将谕旨刻在府衙大堂的屏门之上。他还把自己如何尊奉圣旨的举动详细奏报上去,以希博得皇帝的欢心。没想到雍正当即给吴关杰泼了一瓢冷水,教训他应专心于份内的政务,这种迎合之举“朕皆不喜”。陕西巡抚马尔泰则想借好年景来称颂皇帝的圣德,他奏报了治内雨雪情形,将风调雨顺归功于皇帝的洪福。雍正看后在奏折上批道:“这类套话实在没味,朕已再三告诫内外百官不要做迎合虚文,已是口干舌燥了,你竟仍务此道,难道没长耳目吗?”这些一味讨好的大臣,都得到了毫不留情的责骂。
对于敢讲真话、肯干实事的官员,雍正则大为赏识。御史李元直一向直言上疏,痛陈时弊且切中要害。雍正便将他召入内廷面谈,赐食荔枝,并鼓励他以后仍要尽力直言。田文镜凡事直言,受雍正重用而不迎合。雍正曾下旨,在全国各州县的大乡村设立“讲约所”,每月初一召集农民宣讲《圣谕广训》。接到谕令后,时任河南、山东两省总督的田文镜据实陈奏不同意见,说农事繁忙,按月宣讲有碍农事,且各省乡村遍设讲约所,每年费用不下数十万,实属浪费。《圣谕广训》本是先皇康熙的圣训,但田文镜仍以实务为重,坦抒己见,对皇帝已经批准的事敢于说“不”。雍正欣然采纳了田文镜的建议,不啻为一位勤政务实的有为君主。(高希)
原文链接
自古圣贤为治,皆尚实政,最恶虚名。若时存沽名市惠之心,必至为同流合污之乡愿,又何能为整纲饬纪之良吏乎。……沽名邀誉,乃居官之大患。大凡在任时贴德政之歌谣,离任时具保留之呈牒①,皆非真正好官也。惟去任之后,绅衿百姓思念不忘,则不愧古之循良矣。
朕望天下督抚董率有司,屏弃虚文,敦尚实政。平时则劝农教稼,辟地垦荒,崇俭黜奢,储粮积粟,以立其根本;偶遇旱潦,即据实奏闻,殚心区画。(选自《雍正实录》)
注释:
①呈牒:此处指百姓呈上的表示感谢的文书。牒,文书。
他曾明确地告诫文武百官:“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且“最恶虚名”。注重实效的雍正,向来反对大臣们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当时官场流行所谓“名实兼收”的恶习。一些官员刻意博取廉洁的美名,作为自己升官的资本,贪取官职、财货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这类官员善于钻营、精于仕宦,既捞取了实惠,又博得了名声。相反,那些朴实无华、敦尚实治的官员却备受打压和排挤,难有出头之日。对此,雍正加以严厉整饬,并提出了新的名实观,即以百姓称颂为名,以奉公尽职为实。
雍正也反感那些一味奉迎而不行实政的官员。山东兖州知府吴关杰把皇帝的谕旨奉为至宝,悬挂堂中,朝夕瞻仰,后来又找工匠将谕旨刻在府衙大堂的屏门之上。他还把自己如何尊奉圣旨的举动详细奏报上去,以希博得皇帝的欢心。没想到雍正当即给吴关杰泼了一瓢冷水,教训他应专心于份内的政务,这种迎合之举“朕皆不喜”。陕西巡抚马尔泰则想借好年景来称颂皇帝的圣德,他奏报了治内雨雪情形,将风调雨顺归功于皇帝的洪福。雍正看后在奏折上批道:“这类套话实在没味,朕已再三告诫内外百官不要做迎合虚文,已是口干舌燥了,你竟仍务此道,难道没长耳目吗?”这些一味讨好的大臣,都得到了毫不留情的责骂。
对于敢讲真话、肯干实事的官员,雍正则大为赏识。御史李元直一向直言上疏,痛陈时弊且切中要害。雍正便将他召入内廷面谈,赐食荔枝,并鼓励他以后仍要尽力直言。田文镜凡事直言,受雍正重用而不迎合。雍正曾下旨,在全国各州县的大乡村设立“讲约所”,每月初一召集农民宣讲《圣谕广训》。接到谕令后,时任河南、山东两省总督的田文镜据实陈奏不同意见,说农事繁忙,按月宣讲有碍农事,且各省乡村遍设讲约所,每年费用不下数十万,实属浪费。《圣谕广训》本是先皇康熙的圣训,但田文镜仍以实务为重,坦抒己见,对皇帝已经批准的事敢于说“不”。雍正欣然采纳了田文镜的建议,不啻为一位勤政务实的有为君主。(高希)
原文链接
自古圣贤为治,皆尚实政,最恶虚名。若时存沽名市惠之心,必至为同流合污之乡愿,又何能为整纲饬纪之良吏乎。……沽名邀誉,乃居官之大患。大凡在任时贴德政之歌谣,离任时具保留之呈牒①,皆非真正好官也。惟去任之后,绅衿百姓思念不忘,则不愧古之循良矣。
朕望天下督抚董率有司,屏弃虚文,敦尚实政。平时则劝农教稼,辟地垦荒,崇俭黜奢,储粮积粟,以立其根本;偶遇旱潦,即据实奏闻,殚心区画。(选自《雍正实录》)
注释:
①呈牒:此处指百姓呈上的表示感谢的文书。牒,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