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财务风险包括债务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等。其形成有风险责任意识淡薄,高校法人实体地位缺失、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财政投入不足,高校资金没有再生能力,政府未能有效监督和约束高校的财务行为,高校财务管理相对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必须从政府、高校、社会等多方着手进行治理。
关键词 高校 财务风险 表现形式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界定
财务风险是指组织经营过程中与财务状况有关的风险,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源于企业等盈利组织。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的文献对财务风险有多种界定,代表性的观点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观认为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借入资金而需要偿还到期债务引起的,换言之,如果企业没有负债经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观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因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张,学者们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开始涉足高校领域。由于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认识存在差异,至今尚未形成内涵一致的财务风险定义。董军(2009)认为,由于学校财务是一个系统综合性的概念,财务风险也涉及到学校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以及学校内部的各个方面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所以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风险的总称。曾月明(2009)认为,高校风险不仅局限于财务方面,但是高校的所有风险最终都表现在财务运行上。因此,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运行风险在财务上的表现。其主要特征是运行过程中现金短缺、入不敷出、支付困难,甚至出现现金断流现象。杨宇(2007)认为,高校财务风险指高校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财务状况不确定性,从而使高校蒙受损失,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乃至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
二、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债务风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负债办学成为缓解高校资金紧张,充分利用社会资金的有效手段,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负债经营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策略,高校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由于负债过重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或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并且负债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这都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隐性风险。
2、投资风险。近年来,高校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货币资金,使其效益最大化,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活动,纷纷进行各种投资活动,将资金投放市场。由于高校对投资项目没进行充分的科学预测和论证,没有相关的风险评估措施,可能使学校投资收益甚微甚至闲置浪费,从而导致高校的投资风险。
3、校办产业的连带责任风险。有些校办企业由于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财务风险实际上是由学校来承担的。一旦校办产业清算破产,学校也会负连带责任,这会对学校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形成学校财务的连带责任风险。
4、管理制度风险。近年来,在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资金使用、物资设备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等活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公款私分、携款外逃等违法违纪行为和经济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领导的权力过于集中、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监管缺位是高校贪污腐败现象屡屡出现的诱因,为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1)高校长期处在国家预算约束下,无需考虑财务风险问题,导致了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极其淡薄。(2)高校法人实体地位缺失,依然是政府附属机构,没有独立财产,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而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3)政府主导扩招而财政投入不足,导致高校大量贷款,而高校资金没有再生能力导致无法偿还到期贷款本息。(4)政府未能有效监督和约束高校的财务行为,缺乏责、权、利分明的制度约束与问责机制。(5)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使得资金管理、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治理对策
(一)强化高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高校要树立风险意识,特别应提高学校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要用科学态度对待风险,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风险,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高校需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机制。对筹资方向、筹资规模、筹资渠道、偿还来源、资金用途及效益、存在的风险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实施全面控制。规避债务风险的关键是按需负债,适度为宜。既要满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学校现有和未来财力的承受能力,谨防不良举债和过度举债情况的发生。规避投资风险的重点是抓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并对审核的投资项目在授权范围内给予批准,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变措施,建立完善的投资分析控制制度。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者,应不断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强化风险意识,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加强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 高校 财务风险 表现形式 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界定
财务风险是指组织经营过程中与财务状况有关的风险,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源于企业等盈利组织。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的文献对财务风险有多种界定,代表性的观点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的财务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观认为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借入资金而需要偿还到期债务引起的,换言之,如果企业没有负债经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观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因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张,学者们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开始涉足高校领域。由于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认识存在差异,至今尚未形成内涵一致的财务风险定义。董军(2009)认为,由于学校财务是一个系统综合性的概念,财务风险也涉及到学校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以及学校内部的各个方面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所以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风险的总称。曾月明(2009)认为,高校风险不仅局限于财务方面,但是高校的所有风险最终都表现在财务运行上。因此,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运行风险在财务上的表现。其主要特征是运行过程中现金短缺、入不敷出、支付困难,甚至出现现金断流现象。杨宇(2007)认为,高校财务风险指高校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财务状况不确定性,从而使高校蒙受损失,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乃至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
二、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债务风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负债办学成为缓解高校资金紧张,充分利用社会资金的有效手段,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负债经营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策略,高校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由于负债过重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支付或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并且负债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这都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隐性风险。
2、投资风险。近年来,高校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货币资金,使其效益最大化,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活动,纷纷进行各种投资活动,将资金投放市场。由于高校对投资项目没进行充分的科学预测和论证,没有相关的风险评估措施,可能使学校投资收益甚微甚至闲置浪费,从而导致高校的投资风险。
3、校办产业的连带责任风险。有些校办企业由于没有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财务风险实际上是由学校来承担的。一旦校办产业清算破产,学校也会负连带责任,这会对学校财务状况造成影响,形成学校财务的连带责任风险。
4、管理制度风险。近年来,在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资金使用、物资设备采购、工程项目建设等活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公款私分、携款外逃等违法违纪行为和经济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领导的权力过于集中、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监管缺位是高校贪污腐败现象屡屡出现的诱因,为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1)高校长期处在国家预算约束下,无需考虑财务风险问题,导致了高校领导层和财务管理人员风险责任意识极其淡薄。(2)高校法人实体地位缺失,依然是政府附属机构,没有独立财产,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因而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3)政府主导扩招而财政投入不足,导致高校大量贷款,而高校资金没有再生能力导致无法偿还到期贷款本息。(4)政府未能有效监督和约束高校的财务行为,缺乏责、权、利分明的制度约束与问责机制。(5)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使得资金管理、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治理对策
(一)强化高校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高校要树立风险意识,特别应提高学校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要用科学态度对待风险,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风险,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高校需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机制。对筹资方向、筹资规模、筹资渠道、偿还来源、资金用途及效益、存在的风险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实施全面控制。规避债务风险的关键是按需负债,适度为宜。既要满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学校现有和未来财力的承受能力,谨防不良举债和过度举债情况的发生。规避投资风险的重点是抓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并对审核的投资项目在授权范围内给予批准,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变措施,建立完善的投资分析控制制度。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者,应不断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强化风险意识,通过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加强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