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 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動中把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变成活灵活现的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发现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例如,在教学时,我充分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物件进行观察与动手: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出现“长方形”图形,你能注意到哪些?你能否通过动手量出至少有三种以上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纷纷动手动脑,热热闹闹、兴趣盎然. 不难发现,学生量出了数学教本的周长、课桌的周长、长凳的周长、文具盒的周长. 使学生清晰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这样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物,呈现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教学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积累经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 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 有时候,学生难以理解. 如应用题教学,老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其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书本的教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时,课前先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箱. 课堂上合作理解“表面积”的含义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测量出纸箱的长、宽、高,记录数据然后计算,最后得出结论. 如果用字母a,b,h分别代表长、宽、高,用S代表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一个完整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就是:S = 2(ab ah bh). 之后我再布置给各个小组一个任务:让小组长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各小组自己寻找长方体实物,先测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所测量的实物 的表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所在,学生兴趣高涨,再也没有数学枯燥无味的厌倦想法. 数学一旦回归到生活大海之中,学生就会尽情的畅游其中.
三、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 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指着门窗上的一块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合适的玻璃呢?让学生考虑,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 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 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再如在一级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 ”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 ”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四、回归生活,体味数学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要创造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并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 这样,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为此我们要创设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例如,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 面对小学生,老师提出的问题是: “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 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设计着钱数. 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做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也极大的关注着生活,可以说数学和生活形影不离,相辅相成.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始终遵循着《纲要》的精神,善于发现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事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体验生活,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
一、发现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例如,在教学时,我充分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物件进行观察与动手: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出现“长方形”图形,你能注意到哪些?你能否通过动手量出至少有三种以上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纷纷动手动脑,热热闹闹、兴趣盎然. 不难发现,学生量出了数学教本的周长、课桌的周长、长凳的周长、文具盒的周长. 使学生清晰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这样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物,呈现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加教学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积累经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 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 有时候,学生难以理解. 如应用题教学,老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 其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书本的教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时,课前先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箱. 课堂上合作理解“表面积”的含义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测量出纸箱的长、宽、高,记录数据然后计算,最后得出结论. 如果用字母a,b,h分别代表长、宽、高,用S代表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一个完整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就是:S = 2(ab ah bh). 之后我再布置给各个小组一个任务:让小组长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各小组自己寻找长方体实物,先测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所测量的实物 的表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所在,学生兴趣高涨,再也没有数学枯燥无味的厌倦想法. 数学一旦回归到生活大海之中,学生就会尽情的畅游其中.
三、活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 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指着门窗上的一块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合适的玻璃呢?让学生考虑,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 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 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再如在一级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 ”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 ”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四、回归生活,体味数学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师要创造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并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 这样,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为此我们要创设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例如,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 面对小学生,老师提出的问题是: “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 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设计着钱数. 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 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做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作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也极大的关注着生活,可以说数学和生活形影不离,相辅相成.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始终遵循着《纲要》的精神,善于发现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事物,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体验生活,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