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巴菲特欲购中信银行的消息目前看来只是一个忽悠,但近期银行股及整个金融板块在弱市中逆市出现盘面普遍异动,却是个不争的事实。银行股的上半年总体业绩仍在A股市场首屈一指,具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
最近的一则有关“巴菲特5亿美元欲收购中信银行被拒”的消息流传开来后,犹如给积弱难返的A股打了一针强心针,在消息走露的当天,股指迎来了久违的红色,而中信银行以及整个银行板块自此更是“久旱逢甘雨”,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不顾大盘的连续下挫,表现得相对顽强。
巴菲特欲购中信银行被拒
“股神”沃伦?巴菲特近期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透露,自己曾计划用5亿美元购买中国股票,但遭到拒绝,主要原因是国内对外资入股所设立的限制。他虽然拒绝透露这只股票的具体名称,但8月25日财经专家潘大爆出消息称,巴菲特拟入股的公司很可能是中信银行。
潘大认为有五点理由支持巴菲特投资中信银行。首先,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是股权投资风格,5亿美金的投资金额大约占到中信银行总股本比例的20%,这个比例是巴菲特比较喜欢的;其次,中信集团的管理层比较容易接受美方资金,上次中信同贝尔斯登的接触就说明了这点;第三,中信银行的股票价格目前被低估;第四,中信银行没有股权激励机制,而巴菲特向来讨厌有股权激励机制的公司;第五,中信银行的管理层水平较高,这和巴菲特以前投资的富国银行很相似。
不过,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中信银行H股比A股便宜得多。即便巴菲特真的要买中信银行,也是买H股。而中信银行H股周二仅上涨2.37%,报收于4.76港元。
中信银行值不值得买
然而,巴菲特欲购中信银行的消息不胫而走后,中信银行A股也立即成为了市场的焦点,许多场外资金蜂拥而入。
不过,周二,中信银行出面澄清:“并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传闻仅仅属于市场揣测。”中信银行的澄清,虽然已明白无误对传闻进行了否定,但中信银行仍走势强劲,其股价在盘中一度冲至5.89元涨停价,后逐渐回落,最终仅上涨4.11%,而大盘在当天再次暴跌2.62%,有近100只股票跌停。此外,中信银行股价也由前一周的收盘价5.27元涨至周三的5.6元。
虽然市场分析师认为巴菲特收购中信银行与摩根大通龚方雄的报告一样,现在看来只是忽悠市场的一个笑话而已,但笑话之余,中信银行A股仍能继续走强,是否说明了中信银行A股在5元多的价位是被严重低估了,是真正具备了投资价值?
中信银行A股市盈率12.8倍,在当前A股的银行股中仍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2008年中期业绩0.22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
广发证券指出,公司净息差可能达到最高点,2007年加息的滞后效应及银行对生息资产、付息负债的结构调整使公司净息差较2007年末上升30个基点。由于贷款重新定价高峰已过,且存款呈现出定期化趋势,下半年息差扩大的空间极为有限。 海通证券称,公司下半年面临的不利因素有所上升,利润增长的势头将明显下降,2009年以后增速将在20%以内。不过,长期而言,他们依然看好公司的规模较快增长,零售业务发展将很快带来明显收入贡献以及依托中信集团综合金融平台助推中间业务持续较快的增长。在该行盈利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其估值水平还是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不过,据了解,国内多数分析机构对于中信银行A股股票不太看好,当前共有14位分析师跟踪,6位分析师建议“买入”,8位分析师给予“观望”评级,即使是建议“买入”,其全年目标价也普遍下调,集中于由8元下调至7元。
俗话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相信对于股市也不例外。要不然,巴菲特的成功秘笈之一怎会是:“在别人贪婪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银行股受青睐
尽管巴菲特欲购中信银行的消息目前看来只是一个忽悠,但近期银行股及整个金融板块在弱市中逆市出现盘面普遍异动,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业绩而言,银行的大比例增长势头仍在继续。以2008年中报为例,除中信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外,南京银行每股收益0.43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25%;招商银行0.9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6%;工商银行0.19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7.99%;民生银行0.32元,同比增39%;而浦发银行、深发展、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净利润增幅均达到90%以上。
显而易见,银行股的上半年总体业绩仍在A股市场首屈一指,目前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均在15倍以下,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动态市盈率在10倍以下,可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
事实上,安全边际较高的银行板块凸现的投资价值已被机构所觊觎,近期资金已在大量流入银行板块。
据相关统计,近8个交易日中,银行和保险股的机构资金净流入49.43亿元,占期间机构资金净流入总额的29.11%。
从操作情况看,在8月6日~11日期间,银行类股票单日资金流入金额平均超过10亿元,成为机构着力加仓的行业板块。而8月13日、14日机构资金少量流出了2.49亿元和2.55亿元。
不过,随后在8月15日机构资金重新流入5.76亿元,显示机构投资者依然看好银行股。
统计显示,8月6日到8月27日,大盘跌幅为14%,而在机构资金的合力下,银行和保险股的表现好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受巴菲特的乐观情绪启发(“这是一笔非常棒的交易”),投资者可以留意到外资对于国内银行股一向情有独钟。比如,德意志银行眼里的华夏银行,最近华夏银行表示要按原计划高价增发,华夏银行8月27日收盘价10.66元,7月3日股价最低曾探至8.47元,而它“不变”的增发价——14.58元远远高出市价。但是,首钢、国家电网和德意志银行三家股东就是愿意高价认购。本次增发后,德意志银行合计持股13.69%,成为华夏银行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首钢持股比例仅相差0.3个百分点,所持股份相差1400股。尽管华夏银行现在的第一大股东仍然是首钢,但德银手里却握有一份期权协议,其成为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仅是时间问题。
此外,作为A股重要风向标的QFII,自沪指跌落3000点以内,QFII就一直在陆续买入银行股。以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申银万国上海新昌里营业部和北京高华证券金融大街营业部为代表的QFII三大营业部都步伐一致地选择了银行股作为自己的重仓股。其中,净买量较大的包括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
总而言之,当市盈率普遍降至10倍左右时,在银行股中,被机构作为过冬储藏的“珍品”应不在少数。
短线大盘系统风险不可小觑
那么,以银行股为首的金融板块是否可以大胆买入?答案是多看少动,低吸高抛。
可以说,A股市场在短期内继续保持调整、震荡,乃至下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仍未到底,全球金融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对此产生了持续而剧烈的反应,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A股市场下半年走势不明朗。
在A股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逐步走向全流通,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小非的汹涌而出是必须承受的压力。因此,虽然A股市场长期向好,但短期来看,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从紧货币政策、利率持续上升和大小非的不断解禁和抛出,也导致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出现变化,大盘在低位再次出现非理性下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在此背景下,相信基金和QFII等机构投资者也只是将银行股作为“做差价”的品种。因此,银行等金融股在目前已有一定涨幅,投资者切不可追高;相反,等其下跌至一定点位时,则可以半仓吸纳,以便低吸高抛,摊低成本。
最近的一则有关“巴菲特5亿美元欲收购中信银行被拒”的消息流传开来后,犹如给积弱难返的A股打了一针强心针,在消息走露的当天,股指迎来了久违的红色,而中信银行以及整个银行板块自此更是“久旱逢甘雨”,在接下来的几天中,不顾大盘的连续下挫,表现得相对顽强。
巴菲特欲购中信银行被拒
“股神”沃伦?巴菲特近期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透露,自己曾计划用5亿美元购买中国股票,但遭到拒绝,主要原因是国内对外资入股所设立的限制。他虽然拒绝透露这只股票的具体名称,但8月25日财经专家潘大爆出消息称,巴菲特拟入股的公司很可能是中信银行。
潘大认为有五点理由支持巴菲特投资中信银行。首先,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是股权投资风格,5亿美金的投资金额大约占到中信银行总股本比例的20%,这个比例是巴菲特比较喜欢的;其次,中信集团的管理层比较容易接受美方资金,上次中信同贝尔斯登的接触就说明了这点;第三,中信银行的股票价格目前被低估;第四,中信银行没有股权激励机制,而巴菲特向来讨厌有股权激励机制的公司;第五,中信银行的管理层水平较高,这和巴菲特以前投资的富国银行很相似。
不过,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中信银行H股比A股便宜得多。即便巴菲特真的要买中信银行,也是买H股。而中信银行H股周二仅上涨2.37%,报收于4.76港元。
中信银行值不值得买
然而,巴菲特欲购中信银行的消息不胫而走后,中信银行A股也立即成为了市场的焦点,许多场外资金蜂拥而入。
不过,周二,中信银行出面澄清:“并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传闻仅仅属于市场揣测。”中信银行的澄清,虽然已明白无误对传闻进行了否定,但中信银行仍走势强劲,其股价在盘中一度冲至5.89元涨停价,后逐渐回落,最终仅上涨4.11%,而大盘在当天再次暴跌2.62%,有近100只股票跌停。此外,中信银行股价也由前一周的收盘价5.27元涨至周三的5.6元。
虽然市场分析师认为巴菲特收购中信银行与摩根大通龚方雄的报告一样,现在看来只是忽悠市场的一个笑话而已,但笑话之余,中信银行A股仍能继续走强,是否说明了中信银行A股在5元多的价位是被严重低估了,是真正具备了投资价值?
中信银行A股市盈率12.8倍,在当前A股的银行股中仍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2008年中期业绩0.22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
广发证券指出,公司净息差可能达到最高点,2007年加息的滞后效应及银行对生息资产、付息负债的结构调整使公司净息差较2007年末上升30个基点。由于贷款重新定价高峰已过,且存款呈现出定期化趋势,下半年息差扩大的空间极为有限。 海通证券称,公司下半年面临的不利因素有所上升,利润增长的势头将明显下降,2009年以后增速将在20%以内。不过,长期而言,他们依然看好公司的规模较快增长,零售业务发展将很快带来明显收入贡献以及依托中信集团综合金融平台助推中间业务持续较快的增长。在该行盈利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其估值水平还是具有较高的吸引力。
不过,据了解,国内多数分析机构对于中信银行A股股票不太看好,当前共有14位分析师跟踪,6位分析师建议“买入”,8位分析师给予“观望”评级,即使是建议“买入”,其全年目标价也普遍下调,集中于由8元下调至7元。
俗话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相信对于股市也不例外。要不然,巴菲特的成功秘笈之一怎会是:“在别人贪婪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银行股受青睐
尽管巴菲特欲购中信银行的消息目前看来只是一个忽悠,但近期银行股及整个金融板块在弱市中逆市出现盘面普遍异动,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业绩而言,银行的大比例增长势头仍在继续。以2008年中报为例,除中信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外,南京银行每股收益0.43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25%;招商银行0.9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6%;工商银行0.19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7.99%;民生银行0.32元,同比增39%;而浦发银行、深发展、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净利润增幅均达到90%以上。
显而易见,银行股的上半年总体业绩仍在A股市场首屈一指,目前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均在15倍以下,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的动态市盈率在10倍以下,可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投资价值。
事实上,安全边际较高的银行板块凸现的投资价值已被机构所觊觎,近期资金已在大量流入银行板块。
据相关统计,近8个交易日中,银行和保险股的机构资金净流入49.43亿元,占期间机构资金净流入总额的29.11%。
从操作情况看,在8月6日~11日期间,银行类股票单日资金流入金额平均超过10亿元,成为机构着力加仓的行业板块。而8月13日、14日机构资金少量流出了2.49亿元和2.55亿元。
不过,随后在8月15日机构资金重新流入5.76亿元,显示机构投资者依然看好银行股。
统计显示,8月6日到8月27日,大盘跌幅为14%,而在机构资金的合力下,银行和保险股的表现好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受巴菲特的乐观情绪启发(“这是一笔非常棒的交易”),投资者可以留意到外资对于国内银行股一向情有独钟。比如,德意志银行眼里的华夏银行,最近华夏银行表示要按原计划高价增发,华夏银行8月27日收盘价10.66元,7月3日股价最低曾探至8.47元,而它“不变”的增发价——14.58元远远高出市价。但是,首钢、国家电网和德意志银行三家股东就是愿意高价认购。本次增发后,德意志银行合计持股13.69%,成为华夏银行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首钢持股比例仅相差0.3个百分点,所持股份相差1400股。尽管华夏银行现在的第一大股东仍然是首钢,但德银手里却握有一份期权协议,其成为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仅是时间问题。
此外,作为A股重要风向标的QFII,自沪指跌落3000点以内,QFII就一直在陆续买入银行股。以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申银万国上海新昌里营业部和北京高华证券金融大街营业部为代表的QFII三大营业部都步伐一致地选择了银行股作为自己的重仓股。其中,净买量较大的包括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
总而言之,当市盈率普遍降至10倍左右时,在银行股中,被机构作为过冬储藏的“珍品”应不在少数。
短线大盘系统风险不可小觑
那么,以银行股为首的金融板块是否可以大胆买入?答案是多看少动,低吸高抛。
可以说,A股市场在短期内继续保持调整、震荡,乃至下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仍未到底,全球金融体系,尤其是资本市场对此产生了持续而剧烈的反应,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使得A股市场下半年走势不明朗。
在A股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逐步走向全流通,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小非的汹涌而出是必须承受的压力。因此,虽然A股市场长期向好,但短期来看,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从紧货币政策、利率持续上升和大小非的不断解禁和抛出,也导致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出现变化,大盘在低位再次出现非理性下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在此背景下,相信基金和QFII等机构投资者也只是将银行股作为“做差价”的品种。因此,银行等金融股在目前已有一定涨幅,投资者切不可追高;相反,等其下跌至一定点位时,则可以半仓吸纳,以便低吸高抛,摊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