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派出所名称: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西长安街派出所。
建所时间:1958年。
辖区概况:辖区面积4.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余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西长安街派出所是全国离“红墙”最近、站“红墙”外第一道岗的户籍派出所。
警力配备:现有民警95人。
荣誉:一级公安派出所。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0次、集体三等功6次,集体嘉奖2次。获评先进党支部、先进单位2次、文明单位、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群众满意的派出所等荣誉称号。
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西长安街派出所,辖区面积4.24平方公里。这里有被称作神州第一街的长安街,8万多居民沿街而居,形成了最具北京特色的生活圈,号称中国“第一社区”。
守护好这条街和周边群众的平安和谐,就是在守护党和国家形象,“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的“红墙意识”应运而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西长安街派出所是全国离“红墙”最近、站“红墙”外第一道岗的派出所。
一直以来,派出所始终秉承“离红墙最近、跟群众最亲”的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做践行“两个维护”的“先锋队”,维护安全稳定的“排头兵”,服务人民群众的“示范岗”。经过一代代民警的耕耘守护,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已然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
突出多元化解,“居民议事厅”对症下药联合调处
在所里,新来的民警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每次在长安街执勤,路过新华门的时候,我们都会看见‘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这时候我们就会更加坚定信念,既要保护好党中央的安全,更要为人民服好务。化解矛盾,守护平安,咱警察就得让老百姓过得踏实。”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社区民警为了不耽误白天的工作,每次排班的时候都争取把自己的执勤时段安排到凌晨五六点,多点时间和大爷大妈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多点时间给他们提供帮助。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派出所摸索建立了“多渠道摸排、多部门协同、多元化化解”的“三多”工作模式和社区调解、调解室调解、综合行政调解的“三级调解”机制。民警在辖区11个社区设立的“居民议事厅”中主动作为,充分整合社区、信息员、楼门院长等力量,并与区司法、信访、住建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对摸排发现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综合会诊、对症下药、联合调处。
2020年,西交民巷社区一户居民因家庭内部纠纷未缴电费导致断电。社区民警刘卓了解情况后,考虑到该处房屋现有老人居住,冬天完全依靠用电取暖,断电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更会使家庭内部矛盾雪上加霜。经过多方了解情况与积极协调,刘卓启动西交民巷社区居民议事厅机制,召集街道、居委会、电力部门及居民家庭代表会聚一堂,围坐在一起“唠出困难、说透问题、商讨办法”。在刘卓的热心主持与积极努力下,居委会工作人员参与协调,促成矛盾双方坦诚相待,理性提出要求,共商解决办法。最终恢复了这家居民供电。事后,这户居民主动找到刘卓表示感谢,刘卓也顺势将居民家庭的矛盾纠纷提上化解日程。经过这一次的促膝长谈,既帮助化解了居民家庭矛盾,也赢得了居民群众更深层次的信任。今年在庆祝建党百年活动期间,这户居民家中老人主动戴上红袖标,高高兴兴地为打造平安西城的群众力量添砖加瓦。
截至目前,西长安街派出所辖区11家社区议事厅共推动了756件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群众工作的效果立竿见影。
突出关口前移,“邻里守望”到“晓腾法治室”共护平安社区
辖区居民多、游客多、重点单位多、大型活动多的特点,决定了这条长街的守护者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近些年,派出所持续深化“两队一室”新型警务模式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形成了“邻里守望”创建平安社区的西长安街特色。自20世纪90年代起,义达里社区民警李国平与居委会协调配合,成立了由夜巡队和三支共计70多名治安志愿者、巡防队员、社区物业人员、驻区单位人员、居民群众组成的“社区志愿者团队”,通过开展指挥调度、巡逻防范、定点看护、安全检查、流动人口服务、防范宣传等工作,确保了义达里社区30余年稳居平安社区行列,且发展为一块响亮名牌。如今,新一代社区民警接过了李国平“义达里平安社区”创建的接力棒,继续推广创新“邻里守望”的社区工作经验,融合智慧社区建设,使“邻里守望”不断向科技化迈进,让社区民警更放心、社区居民更安心。
守护不仅要确保平安,也要维护和谐,提前发现苗头隐患,主动上门化解,避免矛盾升级,做到未诉先办,关口前移。
2020年,民警姚晓腾接任义达里社区民警以来,传承优良传统,同时把法治理念融入到日常社区警务工作中。姚晓腾说:“社区民警作为联系公安机关与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充分发挥知晓法律的优势,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维护社会秩序、促进辖区和谐稳定。”他还记得,接任义达里社区民警后,居民们听闻他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经常向他打听一些法律上的困惑事儿。于是,他把专业优势融入社区工作。
2020年年初,在派出所的支持下,由姚曉腾等3名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民警和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共同参加的“晓腾法治室”正式建成。“晓腾法治室”建立的初衷,就是发挥派出所民警群众工作的优势,在社区最前沿的位置解决群众面临的法律问题,实现既方便群众又普法释法、打牢法治工作的群众基础。截至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民警投入到点对点、面对面为辖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法治教育、法律援助的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将派出所工作,特别是社区警务和法律服务有机结合。今年,辖区一户居民郑某在翻修房子时占用了相邻院子的山墙,邻居李某欲通过诉讼解决此事,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行,矛盾没有解决,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姚晓腾在详细了解双方纠纷后,从物权法的共同共有、侵权责任法的停止侵害请求权、地役权、不当得利等角度与双方充分沟通,让双方明确责任,又从邻里和谐的角度对双方晓之以情,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突出便民利民,“便民引導员”服务高效又贴心
“有人说,我们的辖区是中国第一社区。这既是一份荣耀,也是深切的责任——在这里,我们要做红墙下有温度的派出所。”做了近30年户籍业务工作的民警宋进勇信心满满地说。
由于派出所辖区内老旧平房院落多且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因此窗口办理的户籍业务也随之复杂,户籍窗口的民警几乎每天都会面临一些棘手复杂的户籍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窗口办事效率,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提升户籍服务水平,派出所于2019年年初开创性地设立了户籍窗口“便民引导员”,所内主管户籍工作的领导及户籍业务骨干民警每日轮流值守,负责指导解决窗口服务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帮助群众解释政策,答疑解惑,开展点对点的高效服务。
疫情期间,一居民来所要为其出国留学的孩子代办身份证件,但是根据当前工作流程,必须本人来所捺印指纹。正在值守的宋进勇主动热情接待。在了解到其孩子身份证到期,因疫情原因无法回国,持有的银行卡也因此无法使用,两个多月无法收到生活费的实际困难后,宋进勇主动请示上级部门,积极协调,最终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比喻说:“办户籍由‘便民引导员’指点,就像挂上了‘专家号’,不光能帮我们解释清楚户籍政策,还帮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高效又贴心。”
西长安街派出所所长崔健介绍:“派出所设置‘便民引导员’,就是要做好办事群众的‘引导员’和‘服务员’,做好户籍民警的‘监督员’,实现在规章制度范围内更加直接、高效地帮助办事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最大程度保证群众满意率,也极大提升了户籍窗口的工作效率。”
自设置“便民引导员”以来,已经高效处理、直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千件,解决户籍历史疑难问题50余件,户籍窗口收到群众锦旗10余面。
突出政治建警,“头雁作用”打造基层治理最强党支部
“一流业绩要靠一流队伍保障”。西长安街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入推进“最强党支部”创建,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最坚强保障。派出所积极推动组建和街道工委、社区党组织、重点单位共同组成的地区党建联合体,建立党建联建、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矛盾联调、问题联处的“五联”工作机制,由派出所主要领导定期前往社区警务室参加联席工作会议,共同研究创新基层治理方式,解决治安、民生问题,构建了核心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派出所依托“红墙卫士先锋岗”和所内党员活动室、荣誉室等平台,抓好政治动员和形势教育,不断提升全所民警心系红墙、情系群众、扎根岗位、担当奉献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特别是今年以来,全所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砥砺初心,精心组织上一次党课、讲一次历史、组织一次红色见学的“三个一”活动,持续推动了“红墙卫士”精神铸入警魂、融入血脉。
派出所推出班子成员带头出现场、值班所领导值守指挥室、备班所领导一线查勤、现职领导“后夜替岗”等机制,实现了街面24小时有干部巡控、指挥室24小时有干部盯守、敏感案(事)件24小时有干部盯办,以“头雁作用”的充分发挥,全面营造了民警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岗位建功的昂扬斗志。
又是忙碌的一天结束了。次日凌晨3点,天安门广场西侧入口,辖区内的第一班岗已准时到位。由此,西长安街派出所新的一天日常工作也随之展开。
建所时间:1958年。
辖区概况:辖区面积4.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余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西长安街派出所是全国离“红墙”最近、站“红墙”外第一道岗的户籍派出所。
警力配备:现有民警95人。
荣誉:一级公安派出所。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10次、集体三等功6次,集体嘉奖2次。获评先进党支部、先进单位2次、文明单位、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群众满意的派出所等荣誉称号。
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西长安街派出所,辖区面积4.24平方公里。这里有被称作神州第一街的长安街,8万多居民沿街而居,形成了最具北京特色的生活圈,号称中国“第一社区”。
守护好这条街和周边群众的平安和谐,就是在守护党和国家形象,“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的“红墙意识”应运而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西长安街派出所是全国离“红墙”最近、站“红墙”外第一道岗的派出所。
一直以来,派出所始终秉承“离红墙最近、跟群众最亲”的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做践行“两个维护”的“先锋队”,维护安全稳定的“排头兵”,服务人民群众的“示范岗”。经过一代代民警的耕耘守护,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已然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
突出多元化解,“居民议事厅”对症下药联合调处
在所里,新来的民警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每次在长安街执勤,路过新华门的时候,我们都会看见‘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这时候我们就会更加坚定信念,既要保护好党中央的安全,更要为人民服好务。化解矛盾,守护平安,咱警察就得让老百姓过得踏实。”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社区民警为了不耽误白天的工作,每次排班的时候都争取把自己的执勤时段安排到凌晨五六点,多点时间和大爷大妈们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多点时间给他们提供帮助。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派出所摸索建立了“多渠道摸排、多部门协同、多元化化解”的“三多”工作模式和社区调解、调解室调解、综合行政调解的“三级调解”机制。民警在辖区11个社区设立的“居民议事厅”中主动作为,充分整合社区、信息员、楼门院长等力量,并与区司法、信访、住建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对摸排发现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综合会诊、对症下药、联合调处。
2020年,西交民巷社区一户居民因家庭内部纠纷未缴电费导致断电。社区民警刘卓了解情况后,考虑到该处房屋现有老人居住,冬天完全依靠用电取暖,断电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更会使家庭内部矛盾雪上加霜。经过多方了解情况与积极协调,刘卓启动西交民巷社区居民议事厅机制,召集街道、居委会、电力部门及居民家庭代表会聚一堂,围坐在一起“唠出困难、说透问题、商讨办法”。在刘卓的热心主持与积极努力下,居委会工作人员参与协调,促成矛盾双方坦诚相待,理性提出要求,共商解决办法。最终恢复了这家居民供电。事后,这户居民主动找到刘卓表示感谢,刘卓也顺势将居民家庭的矛盾纠纷提上化解日程。经过这一次的促膝长谈,既帮助化解了居民家庭矛盾,也赢得了居民群众更深层次的信任。今年在庆祝建党百年活动期间,这户居民家中老人主动戴上红袖标,高高兴兴地为打造平安西城的群众力量添砖加瓦。
截至目前,西长安街派出所辖区11家社区议事厅共推动了756件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群众工作的效果立竿见影。
突出关口前移,“邻里守望”到“晓腾法治室”共护平安社区
辖区居民多、游客多、重点单位多、大型活动多的特点,决定了这条长街的守护者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近些年,派出所持续深化“两队一室”新型警务模式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形成了“邻里守望”创建平安社区的西长安街特色。自20世纪90年代起,义达里社区民警李国平与居委会协调配合,成立了由夜巡队和三支共计70多名治安志愿者、巡防队员、社区物业人员、驻区单位人员、居民群众组成的“社区志愿者团队”,通过开展指挥调度、巡逻防范、定点看护、安全检查、流动人口服务、防范宣传等工作,确保了义达里社区30余年稳居平安社区行列,且发展为一块响亮名牌。如今,新一代社区民警接过了李国平“义达里平安社区”创建的接力棒,继续推广创新“邻里守望”的社区工作经验,融合智慧社区建设,使“邻里守望”不断向科技化迈进,让社区民警更放心、社区居民更安心。
守护不仅要确保平安,也要维护和谐,提前发现苗头隐患,主动上门化解,避免矛盾升级,做到未诉先办,关口前移。
2020年,民警姚晓腾接任义达里社区民警以来,传承优良传统,同时把法治理念融入到日常社区警务工作中。姚晓腾说:“社区民警作为联系公安机关与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充分发挥知晓法律的优势,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维护社会秩序、促进辖区和谐稳定。”他还记得,接任义达里社区民警后,居民们听闻他拥有“法律职业资格证”,经常向他打听一些法律上的困惑事儿。于是,他把专业优势融入社区工作。
2020年年初,在派出所的支持下,由姚曉腾等3名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民警和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共同参加的“晓腾法治室”正式建成。“晓腾法治室”建立的初衷,就是发挥派出所民警群众工作的优势,在社区最前沿的位置解决群众面临的法律问题,实现既方便群众又普法释法、打牢法治工作的群众基础。截至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民警投入到点对点、面对面为辖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法治教育、法律援助的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将派出所工作,特别是社区警务和法律服务有机结合。今年,辖区一户居民郑某在翻修房子时占用了相邻院子的山墙,邻居李某欲通过诉讼解决此事,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行,矛盾没有解决,双方关系一度紧张。姚晓腾在详细了解双方纠纷后,从物权法的共同共有、侵权责任法的停止侵害请求权、地役权、不当得利等角度与双方充分沟通,让双方明确责任,又从邻里和谐的角度对双方晓之以情,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突出便民利民,“便民引導员”服务高效又贴心
“有人说,我们的辖区是中国第一社区。这既是一份荣耀,也是深切的责任——在这里,我们要做红墙下有温度的派出所。”做了近30年户籍业务工作的民警宋进勇信心满满地说。
由于派出所辖区内老旧平房院落多且人员构成较为复杂,因此窗口办理的户籍业务也随之复杂,户籍窗口的民警几乎每天都会面临一些棘手复杂的户籍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窗口办事效率,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提升户籍服务水平,派出所于2019年年初开创性地设立了户籍窗口“便民引导员”,所内主管户籍工作的领导及户籍业务骨干民警每日轮流值守,负责指导解决窗口服务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帮助群众解释政策,答疑解惑,开展点对点的高效服务。
疫情期间,一居民来所要为其出国留学的孩子代办身份证件,但是根据当前工作流程,必须本人来所捺印指纹。正在值守的宋进勇主动热情接待。在了解到其孩子身份证到期,因疫情原因无法回国,持有的银行卡也因此无法使用,两个多月无法收到生活费的实际困难后,宋进勇主动请示上级部门,积极协调,最终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比喻说:“办户籍由‘便民引导员’指点,就像挂上了‘专家号’,不光能帮我们解释清楚户籍政策,还帮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高效又贴心。”
西长安街派出所所长崔健介绍:“派出所设置‘便民引导员’,就是要做好办事群众的‘引导员’和‘服务员’,做好户籍民警的‘监督员’,实现在规章制度范围内更加直接、高效地帮助办事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最大程度保证群众满意率,也极大提升了户籍窗口的工作效率。”
自设置“便民引导员”以来,已经高效处理、直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千件,解决户籍历史疑难问题50余件,户籍窗口收到群众锦旗10余面。
突出政治建警,“头雁作用”打造基层治理最强党支部
“一流业绩要靠一流队伍保障”。西长安街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入推进“最强党支部”创建,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最坚强保障。派出所积极推动组建和街道工委、社区党组织、重点单位共同组成的地区党建联合体,建立党建联建、信息联通、力量联动、矛盾联调、问题联处的“五联”工作机制,由派出所主要领导定期前往社区警务室参加联席工作会议,共同研究创新基层治理方式,解决治安、民生问题,构建了核心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派出所依托“红墙卫士先锋岗”和所内党员活动室、荣誉室等平台,抓好政治动员和形势教育,不断提升全所民警心系红墙、情系群众、扎根岗位、担当奉献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特别是今年以来,全所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砥砺初心,精心组织上一次党课、讲一次历史、组织一次红色见学的“三个一”活动,持续推动了“红墙卫士”精神铸入警魂、融入血脉。
派出所推出班子成员带头出现场、值班所领导值守指挥室、备班所领导一线查勤、现职领导“后夜替岗”等机制,实现了街面24小时有干部巡控、指挥室24小时有干部盯守、敏感案(事)件24小时有干部盯办,以“头雁作用”的充分发挥,全面营造了民警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岗位建功的昂扬斗志。
又是忙碌的一天结束了。次日凌晨3点,天安门广场西侧入口,辖区内的第一班岗已准时到位。由此,西长安街派出所新的一天日常工作也随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