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式缝合在微血管吻合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fan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褥式缝合在微血管吻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血管吻合中应用褥式缝合的断指再植316例、手指再造32例及游离皮瓣165例。 

结果

随访时间为6个月~8年。308例再植成活,其中26例出现血管危象急诊探查,仅7例出现包括吻合口在内的血管栓塞,16例血管吻合口未栓塞,系因吻合口近端或远端血管挫伤导致的血管栓塞,3例系因单纯的血管痉挛所致;8例坏死病例均为末节挤压离断再植,其中6例获得血管危象探查,探查见其组织损伤严重,血管广泛栓塞,无保留价值,给以行残端修整术,2例患者拒绝手术探查最终坏死。32例再造手指完全成活,其中2例全形再造术后二趾瓣出现血管危象,探查系血管扭转引起血管痉挛所致,给以离断调整后重新吻合,最终成活。164例游离皮瓣完全成活,其中5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恢复血运完全成活,1例因患者一般情况差,患方拒绝探查,最终皮瓣坏死。 

结论

微血管的褥式缝合,可以显著提高血管的吻合质量,增加通畅率,而且其操作难度并不高,稍加练习即可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价大转子骨瓣、髂骨瓣、腓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后的力学效果。方法从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将获取的薄层CT数据导入医学建模软件MIMICS建立股骨模型,在模型上确定股骨头坏死的区域,坏死区域分别赋予3种不同骨瓣的材质特性,模拟三种骨瓣修复股骨头坏死的过程,最终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里进行力学计算分析不同骨瓣修复同一股骨头坏死区域后股骨头的应力分布。结果股骨头出现相同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桡骨长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桡骨长段缺损6~12 cm的12例施行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切取腓骨长度8~14 cm,切取肌皮瓣面积10 cm×5 cm~16 cm×8 cm,腓动脉与桡动脉吻合,腓静脉与桡静脉或头静脉吻合。术后随访观察移植组织愈合情况,并对修复后手的外观和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2例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术
目的探讨制定微型皮瓣的护理标准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回顾28例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鉴于微型皮瓣术后血运变化迅速,采取缩短观察间隔、规范观察方法、制定血管危象处理流程等皮瓣护理方法,同时采取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护理措施,保证皮瓣观察的准确以及血管危象及时发现与处理。结果28例微型皮瓣中仅3例出现静脉危象,2例动脉危象,因发现和处理及时,皮瓣最终成
目的探讨在甲根以远的手指再造手术中,既恢复手指的外形又保留供区全形的方法。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收治甲根以远手指缺损9例11指,在远离趾处取骨,延长伤指的骨架,再游离移植甲皮瓣修复伤指的甲床及皮肤缺损,通过这样组合的方法再造手指。趾供区采用直接缝合,甲床创面不植皮或皮瓣修复,等待甲床自行再生长修复。结果再造指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再造指外形满意,供区的趾长度无缺失,趾甲外形及足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腓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踝关节周围及足部等处软组织缺损37例,缺损面积2.5 cm×6.5 cm~9.0 cm×15.0 cm,伴骨折29例,均无肌腱和骨质缺损,无血管和神经损伤。切取皮瓣面积3.0 cm×7.0 cm~9.5 cm×17.0 cm。供区创面32例直接拉拢缝合,5例需植皮闭合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