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基础为研究基体分析了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明确为了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 ,阐述了新的经济形势下高职教育应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提高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探讨 了教学改革的设想和思路。强调注重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对工程素质的加强,同时工程应用在教学中得到强化,都是该课程改革的突破方向
关键词:机械制造;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培养和提供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中职院校做为此类人才的重要输送基地,对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就我国的制造业来讲,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目前,我国很到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中高层管理人员差不多,还有一些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机械人才,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对学校机械教
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学内容
(一)、新经济形势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的培养方面 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从 开设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的情况来看 ,同类课程的性质 、学分数 以及名称等在国外是很不统一的。生产工程工艺 、制造方法等被广泛用于英美 ,机械制作 、机械工作法等一般是 日本使用 。美 、英 、日都规定这门课(综合各种加工工艺知识体系)为必修课,可见各国是非常重视 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同样是我 国高职院校的基础性科 目里最重要的一 门,它是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打好学习基础所依仗的重要课程。因此 ,这 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同样在 国内高职院校机电类和近机类专业广泛开设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市场的变化无法与一成不变的学科制度 (高职教育)衔接 ;资金 的投入力度与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不平衡 ;停留在传统模式中的课程体系、形式与时代不 同步 ;难 以体现职业特色的主要原因在于“双师型”教师 的缺乏 ;单一 、一成不变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适应高職教育的要求。
(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 学内容
机械制造行业所涉及到的工艺过程和工艺方法是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研究 的主要领域范围 ,是一 门与操作 技能更接 近的理论课 。课程 内容涉及到冷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工艺和热加工工艺三大部分 的基础知识 ,具体包括各种机械加工方法 、刀具 、工艺 、夹具 、加工质量控制与分析及机床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性 、专业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特别强调增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水平 、扩大知识面 的范围以及加强基础应用能力 的办学思想 ,是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攻方 向。知识点多 、内容庞杂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一大特点 ,但是制造毛坯到产品加工完成这条主线贯穿着整个课 程 内容 ,这 与工艺路线 与实 际生产 的情况 一致。引导学生学习采用这样一条主线,能够使知识更加具有系统性。毛坯制造与机械加工(一般工厂 中也常常称作热加工 和冷加工 )是产 品制造过程的两个阶段 。“铁一碳相图”是热加工的基础理论 ,“金属切削原理”是冷加工的主要基础理论 。
二、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体系不合理
脱离实际生产及知识滞后是高职教育教材 内容所存在问题。在不同的教材里交叉学科 的内容重复出现,既产生教学学时浪费现象,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知识体系包括科学理论,也包括工艺技术,还包括工程实践,这些内容中存在大量的抽象概念、枯燥的名词术语、繁多的知识点,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度非常小。合并缩编原有几门课而成的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其内容冗杂,以知识灌输为主不利于高职教育教学。
(二)、现代教学手段不能合理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有些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设备当做减轻备课任务的一种工具,如把所有内容都打进PPT,上课过分依赖PPT,以此减少备课时间;另一种是有些教师对这些教学手段过于排斥,认为他们的应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板书,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显得过分呆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多抽象的东西如机床的结构、加工过程等使学生难以理解,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 ,灌输式教学是在教学上采取的主要方法 ,面面俱 到地教 授教材 内容 ,惟 恐学生 掌握知识 不够完全。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 间,只能死记硬背知识,更不用说把握好章节中的精髓了。此外,学生对信息量的获取较少,视野得不到有效拓宽,狭隘教学方式(从 书本到书本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 中仍广泛存在 ,创造性 的高素质人才是很难依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 的。因此 ,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改革来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 习质量不断提升,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
三、 完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对策
(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课程内容重点
过去教师过于强调教材的内容,盲目照搬不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教材进行灵活应用。在平时要精选授课内容,详略有当地处理专业知识。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不稳定性,因此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具有不确定性。例如,数控专业与机械专业的学生应当重点掌握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技术,课程中毛坯制造工艺的内容与数控专业方向联系不大,教师可以将毛坯制造工艺的教学进行压缩,重点让学生了解必要的铸造、锻压、焊接的概念和工艺,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则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再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应当以车、钻、磨为主要学习研究内容,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并且要掌握常用的通用机床技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进行比较,做到重点突出,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结合课程实践性,改革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笔试成绩,忽视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实践性,常常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学习。教学内容的传授面面俱到,但是学生真正掌握的却不多,对于新知识也不能及时消化。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很少进行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应结合本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新方法,以做到灵活处理教材。
(三)、丰富实训实习内容
将技术应用 型的合 格人才输送给一线 的生产 岗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职能。对于操作技能、工艺知识几近空白的刚人校高职学生,通过对实训、实习内容 的丰富 ,可 以使他们 的动手能力在较短 的时间得到锻炼 ,加工零件的工艺知识得到补充 ,创新意识得
到有效培养 ,在实践 中强化学习、自行深人生产实践的良好习惯得到加强 。
结语:机械制造需要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探索 、不断完善高职教学改革这项系统工程 ,认清社会在新经济形势 的发展前景下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应如何满足社会要求 。使教学质量不仅通过教改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课程改革必须与时俱进 ,是一项长期 的 、艰 巨的任务 ,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是科学改进教学方法 、合理优化教学 内容等方面的有力保证 。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地 因材施教 ,才能培养 出业务能力强 、基本功扎实 、具有优 良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若峰.机械制造基础(第 2 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2]董火琴.中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改方略探索fJ1.职业教育,2011(1).
[3]罗怀晓.全面加强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_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4]陈朝晖.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改探讨【科技资讯,2010(31).
关键词:机械制造;课程教学;问题;对策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培养和提供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中职院校做为此类人才的重要输送基地,对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就我国的制造业来讲,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目前,我国很到制造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当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很中高层管理人员差不多,还有一些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机械人才,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对学校机械教
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学内容
(一)、新经济形势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的培养方面 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从 开设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的情况来看 ,同类课程的性质 、学分数 以及名称等在国外是很不统一的。生产工程工艺 、制造方法等被广泛用于英美 ,机械制作 、机械工作法等一般是 日本使用 。美 、英 、日都规定这门课(综合各种加工工艺知识体系)为必修课,可见各国是非常重视 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同样是我 国高职院校的基础性科 目里最重要的一 门,它是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打好学习基础所依仗的重要课程。因此 ,这 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同样在 国内高职院校机电类和近机类专业广泛开设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市场的变化无法与一成不变的学科制度 (高职教育)衔接 ;资金 的投入力度与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不平衡 ;停留在传统模式中的课程体系、形式与时代不 同步 ;难 以体现职业特色的主要原因在于“双师型”教师 的缺乏 ;单一 、一成不变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适应高職教育的要求。
(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 学内容
机械制造行业所涉及到的工艺过程和工艺方法是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研究 的主要领域范围 ,是一 门与操作 技能更接 近的理论课 。课程 内容涉及到冷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工艺和热加工工艺三大部分 的基础知识 ,具体包括各种机械加工方法 、刀具 、工艺 、夹具 、加工质量控制与分析及机床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性 、专业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特别强调增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水平 、扩大知识面 的范围以及加强基础应用能力 的办学思想 ,是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攻方 向。知识点多 、内容庞杂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一大特点 ,但是制造毛坯到产品加工完成这条主线贯穿着整个课 程 内容 ,这 与工艺路线 与实 际生产 的情况 一致。引导学生学习采用这样一条主线,能够使知识更加具有系统性。毛坯制造与机械加工(一般工厂 中也常常称作热加工 和冷加工 )是产 品制造过程的两个阶段 。“铁一碳相图”是热加工的基础理论 ,“金属切削原理”是冷加工的主要基础理论 。
二、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体系不合理
脱离实际生产及知识滞后是高职教育教材 内容所存在问题。在不同的教材里交叉学科 的内容重复出现,既产生教学学时浪费现象,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知识体系包括科学理论,也包括工艺技术,还包括工程实践,这些内容中存在大量的抽象概念、枯燥的名词术语、繁多的知识点,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度非常小。合并缩编原有几门课而成的机械制造基础教材,其内容冗杂,以知识灌输为主不利于高职教育教学。
(二)、现代教学手段不能合理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有些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设备当做减轻备课任务的一种工具,如把所有内容都打进PPT,上课过分依赖PPT,以此减少备课时间;另一种是有些教师对这些教学手段过于排斥,认为他们的应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板书,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显得过分呆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多抽象的东西如机床的结构、加工过程等使学生难以理解,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 ,灌输式教学是在教学上采取的主要方法 ,面面俱 到地教 授教材 内容 ,惟 恐学生 掌握知识 不够完全。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空 间,只能死记硬背知识,更不用说把握好章节中的精髓了。此外,学生对信息量的获取较少,视野得不到有效拓宽,狭隘教学方式(从 书本到书本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 中仍广泛存在 ,创造性 的高素质人才是很难依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 的。因此 ,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改革来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 习质量不断提升,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更好地得到满足。
三、 完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对策
(一)、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课程内容重点
过去教师过于强调教材的内容,盲目照搬不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教材进行灵活应用。在平时要精选授课内容,详略有当地处理专业知识。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不稳定性,因此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具有不确定性。例如,数控专业与机械专业的学生应当重点掌握各种机床的切削加工技术,课程中毛坯制造工艺的内容与数控专业方向联系不大,教师可以将毛坯制造工艺的教学进行压缩,重点让学生了解必要的铸造、锻压、焊接的概念和工艺,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则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再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应当以车、钻、磨为主要学习研究内容,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并且要掌握常用的通用机床技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进行比较,做到重点突出,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二)、结合课程实践性,改革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笔试成绩,忽视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实践性,常常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学生被动学习。教学内容的传授面面俱到,但是学生真正掌握的却不多,对于新知识也不能及时消化。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很少进行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应结合本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新方法,以做到灵活处理教材。
(三)、丰富实训实习内容
将技术应用 型的合 格人才输送给一线 的生产 岗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职能。对于操作技能、工艺知识几近空白的刚人校高职学生,通过对实训、实习内容 的丰富 ,可 以使他们 的动手能力在较短 的时间得到锻炼 ,加工零件的工艺知识得到补充 ,创新意识得
到有效培养 ,在实践 中强化学习、自行深人生产实践的良好习惯得到加强 。
结语:机械制造需要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探索 、不断完善高职教学改革这项系统工程 ,认清社会在新经济形势 的发展前景下 ,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应如何满足社会要求 。使教学质量不仅通过教改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 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课程改革必须与时俱进 ,是一项长期 的 、艰 巨的任务 ,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是科学改进教学方法 、合理优化教学 内容等方面的有力保证 。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地 因材施教 ,才能培养 出业务能力强 、基本功扎实 、具有优 良职业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若峰.机械制造基础(第 2 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2]董火琴.中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改方略探索fJ1.职业教育,2011(1).
[3]罗怀晓.全面加强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_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4]陈朝晖.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改探讨【科技资讯,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