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所孜孜以求的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数学特别是高年级数学来说更是如此. 可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小学生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个性差异,再加上其思想和思维方式会因为周边环境的改变而随时出现一些新情况,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难度日益加大,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引入恰当手段,对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手段可以分成四步,即指导学生在读、想、做、查几个环节进行自我把握.
【关键词】 小学教学;数学;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切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来说,独立性是其中心灵魂之一,它恰当地说明了我能学的特点,和主动性所阐述的我要学,共同支撑了自主学习的实现.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应当真正认识并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且使这种独立性得到良好发挥,从而使学生独立认识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展现.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到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教师应当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有足够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使其可以尽最大的力量实现自主探究,完成获取新知的任务;第二个原则是要尽可能设计一些富有弹性特点、符合一定思维空间难度的问题,使所创设的问题与学生得到的自主学习情境相一致,满足学生对思维拓展的要求;第三个原则是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其根据总体教学目标主动选择学习方式,并在此学习方式下自由翱翔.
一、自主地“读”
此处所谓的“读”,意为读懂教材,也就是掌握后续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教材是小学生接触学习、了解数学的纲领性“文件”,自主地“读”教材,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情境下,对教材进行独立把握. 对此可以采取的办法是:首先,教师进行概括性述说,指明“读”的方向,并给学生提出阅读的具体任务,让其或者读准备题(也可能是复习题),或者读情境图以及情境图下面与之相对应的习题等等,而无论是哪种任务,学生均要在教师的指点下仔细而全面地加以阅读,逐句逐字甚至逐个符号地读,同时大脑积极反应,一边读一边去理解. 如果在此过程中存在读不懂之处,则可以用一些符号做出标注. 其次,当课堂上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以后,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反复阅读,使学生产生将新、旧两种知识加以联系的意识,让其领悟到用旧知促进新学、用新学带动旧知的策略.
二、自立地“想”
“想”这个过程,强调的是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也就是要使学生在前面熟读教材的前提下,做出问题的仔细分析,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步骤、给出大致的方法与过程等. 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对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展示出独立见解,从而让学生可以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想”的要求便很明确了,那就是使学生从预习阶段开始,便了解例题各个步骤的来历及变化. 在此过程中,“想”字可以具体包括下述两个环节.
其一是新知识同旧知识之间存在哪些紧密关联,这种关联是怎样实现的,特别是要“想”清楚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其二,也是自主“想”这一过程的重点:新知识所呈现的题目类型是什么样的,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应当给出怎样的解决策略,策略具体步骤如何一步一步得到推导. 比如对于计算题来说,要想清楚计算法则的特点以及推导过程,并明确计算的各个步骤还有与之对应的准确书写格式,如果存在简算可能,那么如何计算也应当是“想”的内容之一. 再比如对于应用题来说,便要“想”题目里面给出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题目里面的数字特点、单位统一的要求、各数量的关系等. 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比较特殊的几何形体学习来说,则要“想”何为几何形体,各类形体具有哪些特点,它们的周长、面积、体积(或者容积)计算公式特点同样可以借助自主之“想”来实现. 以具体的问题为例,当涉及与分数除以整数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即可以明确提出问题,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1)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之间有无关系,如有,是怎样的?(2)整数除法具有什么意义?(3)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4)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用线段图对这一数字进行表示……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自主处理接下来的计算问题,再由教学后期检测工作做总结,绝大多数学生均可以明确分数除以整数所具备的意义,并指出相应的计算法则,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自由地“做”
“做”字所强调的是动手操作,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前提下,实现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联系,“做”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几种. 其一是对法则进行再次的归纳整理,从而加深体会;其二是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从而保证体会的准确度;其三是最终的尝试练习. 在进行尝试练习时,需要确保练习问题的精当,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不能同例题太过相似. 习题的来源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可以由教师给出,也可以让学生在既定的范围内自主选出. 比如在讲解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即可以给出几个利于“做”的应用性问题: (1)一班有学生43名、二班有学生41名,一班学生数量是二班学生数量的百分之几?(2)一班有学生43名、二班有学生41名,一班学生数量比二班学生数量多几名,如何用百分数表示?(3)一班有学生43名、二班有学生41名,二班学生数量比一班学生数量少几名,如何用百分数表示?三个问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问题三和问题二相比,把“多”字换成了“少”字,单位“1”即完全不同,值得学生注意.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的尝试过程,学生更容易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自助地“查”
所谓“查”字,强调的是对检查纠错环节的关注. 所有的教学成功,均与不断检查有密切关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更是如此.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成果,在比较与归纳时,才能对解题方法产生深刻印象,也才能更容易发现方法后面的规律及与常规方法迥异的简捷方法,从而真正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对于自主学习来说,“查”是最后的一步,也是最具总结特色的一步,在这个环节里,可以包括几个不同的步骤. 步骤一是使学生对数字、符号以及书写格式等规范性要求加以自查;步骤二是同学之间互相查对比较,且完成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的验证工作;步骤三是找到并纠正错误;步骤四是对习题和例题间的关系,特别是其间的不同之处加以总结,并做出读书笔记.
总 结
如上面所讲,在小学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学理念应当尽可能更加先进,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研讨,在读、想、做、查几个环节做好自我把握,尽早完成自主学习培养的预期目标. 为了使这一目标顺利达成,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促进上,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地位情况与心理需求情况,因材施教、用趣带学,并在最后总结阶段给学生行为过程以恰当性评价,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良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建芹.高年级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2]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
[3]肖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探究[J].中国培训,2015,12.
[4]徐秀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
[5]刘林.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12).
【关键词】 小学教学;数学;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切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来说,独立性是其中心灵魂之一,它恰当地说明了我能学的特点,和主动性所阐述的我要学,共同支撑了自主学习的实现.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应当真正认识并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且使这种独立性得到良好发挥,从而使学生独立认识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展现.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到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教师应当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有足够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使其可以尽最大的力量实现自主探究,完成获取新知的任务;第二个原则是要尽可能设计一些富有弹性特点、符合一定思维空间难度的问题,使所创设的问题与学生得到的自主学习情境相一致,满足学生对思维拓展的要求;第三个原则是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其根据总体教学目标主动选择学习方式,并在此学习方式下自由翱翔.
一、自主地“读”
此处所谓的“读”,意为读懂教材,也就是掌握后续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教材是小学生接触学习、了解数学的纲领性“文件”,自主地“读”教材,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情境下,对教材进行独立把握. 对此可以采取的办法是:首先,教师进行概括性述说,指明“读”的方向,并给学生提出阅读的具体任务,让其或者读准备题(也可能是复习题),或者读情境图以及情境图下面与之相对应的习题等等,而无论是哪种任务,学生均要在教师的指点下仔细而全面地加以阅读,逐句逐字甚至逐个符号地读,同时大脑积极反应,一边读一边去理解. 如果在此过程中存在读不懂之处,则可以用一些符号做出标注. 其次,当课堂上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以后,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反复阅读,使学生产生将新、旧两种知识加以联系的意识,让其领悟到用旧知促进新学、用新学带动旧知的策略.
二、自立地“想”
“想”这个过程,强调的是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也就是要使学生在前面熟读教材的前提下,做出问题的仔细分析,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步骤、给出大致的方法与过程等. 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对学生动脑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展示出独立见解,从而让学生可以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想”的要求便很明确了,那就是使学生从预习阶段开始,便了解例题各个步骤的来历及变化. 在此过程中,“想”字可以具体包括下述两个环节.
其一是新知识同旧知识之间存在哪些紧密关联,这种关联是怎样实现的,特别是要“想”清楚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其二,也是自主“想”这一过程的重点:新知识所呈现的题目类型是什么样的,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应当给出怎样的解决策略,策略具体步骤如何一步一步得到推导. 比如对于计算题来说,要想清楚计算法则的特点以及推导过程,并明确计算的各个步骤还有与之对应的准确书写格式,如果存在简算可能,那么如何计算也应当是“想”的内容之一. 再比如对于应用题来说,便要“想”题目里面给出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题目里面的数字特点、单位统一的要求、各数量的关系等. 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比较特殊的几何形体学习来说,则要“想”何为几何形体,各类形体具有哪些特点,它们的周长、面积、体积(或者容积)计算公式特点同样可以借助自主之“想”来实现. 以具体的问题为例,当涉及与分数除以整数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即可以明确提出问题,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1)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之间有无关系,如有,是怎样的?(2)整数除法具有什么意义?(3)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4)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用线段图对这一数字进行表示……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自主处理接下来的计算问题,再由教学后期检测工作做总结,绝大多数学生均可以明确分数除以整数所具备的意义,并指出相应的计算法则,使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自由地“做”
“做”字所强调的是动手操作,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前提下,实现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的联系,“做”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几种. 其一是对法则进行再次的归纳整理,从而加深体会;其二是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从而保证体会的准确度;其三是最终的尝试练习. 在进行尝试练习时,需要确保练习问题的精当,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不能同例题太过相似. 习题的来源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可以由教师给出,也可以让学生在既定的范围内自主选出. 比如在讲解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即可以给出几个利于“做”的应用性问题: (1)一班有学生43名、二班有学生41名,一班学生数量是二班学生数量的百分之几?(2)一班有学生43名、二班有学生41名,一班学生数量比二班学生数量多几名,如何用百分数表示?(3)一班有学生43名、二班有学生41名,二班学生数量比一班学生数量少几名,如何用百分数表示?三个问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问题三和问题二相比,把“多”字换成了“少”字,单位“1”即完全不同,值得学生注意.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的尝试过程,学生更容易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自助地“查”
所谓“查”字,强调的是对检查纠错环节的关注. 所有的教学成功,均与不断检查有密切关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更是如此. 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成果,在比较与归纳时,才能对解题方法产生深刻印象,也才能更容易发现方法后面的规律及与常规方法迥异的简捷方法,从而真正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对于自主学习来说,“查”是最后的一步,也是最具总结特色的一步,在这个环节里,可以包括几个不同的步骤. 步骤一是使学生对数字、符号以及书写格式等规范性要求加以自查;步骤二是同学之间互相查对比较,且完成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的验证工作;步骤三是找到并纠正错误;步骤四是对习题和例题间的关系,特别是其间的不同之处加以总结,并做出读书笔记.
总 结
如上面所讲,在小学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学理念应当尽可能更加先进,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参与研讨,在读、想、做、查几个环节做好自我把握,尽早完成自主学习培养的预期目标. 为了使这一目标顺利达成,教师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促进上,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地位情况与心理需求情况,因材施教、用趣带学,并在最后总结阶段给学生行为过程以恰当性评价,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良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建芹.高年级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2]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
[3]肖艳.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探究[J].中国培训,2015,12.
[4]徐秀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
[5]刘林.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