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促使人进行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04-0013-01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问,学生答,也即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没有机会去研究、去质疑,培养不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一切都要教师讲,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失去了积极动脑的意识。对这种现象,新课标进行了整改,提出了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数学教学需要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在新课标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这样会使学生觉得数学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知识,是他们熟悉的,会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之后,又能把这种知识应用到数学中,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妙处。
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能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积极地活动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教授学生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线和大小不同的圆,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用线测量圆的直径和圆的周长,推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样学生得出的结果是自己动手获得的,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让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双方互相交流的过程,两者配合好才能使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有些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就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有些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就对这個老师所教的学科毫无兴趣,甚至厌恶、逃学。同样的授课,你如果在课堂上用微笑、肯定、赞扬的语言进行授课,这节课就会在轻松愉快中结束,反之,你如果板着脸,满脸怒气,粗声粗气地给学生授课,这节课就会在郁闷的氛围中结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一定要注意,肯定的、微笑的目光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鼓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体验;反之,教师严厉的目光,厌烦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惧怕的情绪。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用积极地姿态,饱满的精神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用肯定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肯定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是鼓励,是宽容,是理解和尊重,教学的关键在鼓励,鼓励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教学中的我们常常碰到的一些上课不听,呆呆地坐在自己座位上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缺少自信,常遭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但又不能对他们期望过高,要求他们立即赶上去,好好学习,而是应该用平常的心态对待这些学生,多给他们一些关心,有时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目光,都会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没有遗忘我,还在关心我,进而增加他们的信心。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用赏识的语言进行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席话而云开雾散,教师的肯定、赞许,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设计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方面要下功夫,为学生的积极探究指明方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设计问题教学,我们就要在教授学生知识时,结合实际,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习任何知识都要自己去发现,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以质疑,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对书本质疑,只要有疑惑,自己解决不了的,都可以指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也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预习中碰到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记录下来,学生有了这些问题,就会主动地去找答案,他的求知欲望就被激发了起来,同时也进行了自主性的学习。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我展示,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也会喜欢这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比如,解决一个问题时,分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最后从每组中选择一个学生作为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由被动地学习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讨论,可以说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学生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取得进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
关键词:数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04-0013-01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问,学生答,也即是灌输式教学。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没有机会去研究、去质疑,培养不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一切都要教师讲,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失去了积极动脑的意识。对这种现象,新课标进行了整改,提出了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数学教学需要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在新课标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这样会使学生觉得数学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知识,是他们熟悉的,会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之后,又能把这种知识应用到数学中,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妙处。
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能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积极地活动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教授学生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线和大小不同的圆,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用线测量圆的直径和圆的周长,推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样学生得出的结果是自己动手获得的,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让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识,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双方互相交流的过程,两者配合好才能使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有些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就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有些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就对这個老师所教的学科毫无兴趣,甚至厌恶、逃学。同样的授课,你如果在课堂上用微笑、肯定、赞扬的语言进行授课,这节课就会在轻松愉快中结束,反之,你如果板着脸,满脸怒气,粗声粗气地给学生授课,这节课就会在郁闷的氛围中结束,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一定要注意,肯定的、微笑的目光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鼓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体验;反之,教师严厉的目光,厌烦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惧怕的情绪。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用积极地姿态,饱满的精神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用肯定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肯定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是鼓励,是宽容,是理解和尊重,教学的关键在鼓励,鼓励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教学中的我们常常碰到的一些上课不听,呆呆地坐在自己座位上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缺少自信,常遭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但又不能对他们期望过高,要求他们立即赶上去,好好学习,而是应该用平常的心态对待这些学生,多给他们一些关心,有时一个赞许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目光,都会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没有遗忘我,还在关心我,进而增加他们的信心。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用赏识的语言进行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席话而云开雾散,教师的肯定、赞许,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设计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方面要下功夫,为学生的积极探究指明方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设计问题教学,我们就要在教授学生知识时,结合实际,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习任何知识都要自己去发现,这样就能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以质疑,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对书本质疑,只要有疑惑,自己解决不了的,都可以指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也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预习中碰到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记录下来,学生有了这些问题,就会主动地去找答案,他的求知欲望就被激发了起来,同时也进行了自主性的学习。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我展示,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也会喜欢这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合作。比如,解决一个问题时,分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最后从每组中选择一个学生作为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由被动地学习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讨论,可以说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学生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取得进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