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理想主义的创业者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x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或以一己之力开创行业的新面貌,或者索性以“像坏人一样努力”自居,追求着人格的力量……他们要证明,个人理想对现实的反哺是大有可能的。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不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也许正是为了参透这句话的本意,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弱智阿甘一直尝试着种种奇妙的人生选择,看似随波逐流,结局却顺理成章,精彩无限。
  在崇尚“精英主义”、“成功捷径”的年代,人们往往以富有的程度判断企业家个人的成功,并坦言“看重的就是结果”。但却也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之,刻意限制自己的成长,在坦承对财富渴望的同时,坚持不被“潜规则”。他们或以一己之力开创行业的新面貌,或者索性以“像坏人一样努力”自居,追求着人格的力量……他们要证明,个人理想对现实的反哺是大有可能的。
  
  罗永浩:只是有一点勇敢
  
  洪晃曾说:“这世界的女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假正经,一种是假不正经,前者惹人烦,后者惹人爱。”这样的判断同样也适用于男人,老罗就是后者之一。
  老罗原名罗永浩,曾为北京新东方学校英语培训教师,因“老罗语录”而走红于互联网,最为知名的莫过于那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作为一名“不务正业”的英语培训教师,老罗先后开过动画工作室、嫣部落,创办过牛博网,并于在2008年5月正式走上创业之路,成立了罗永浩英语培训学校。
  老罗把自己的创业经历定义成“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一个坚持理想的人应该抱有不可动摇的乐观态度和人生勇气。”老罗始终认为,只要能力足够,就可以兼顾理想的准则与现实的生存,当然前提是“像坏人一样努力”。如今,老罗英语培训的招生年增长率达到了120%~130%,老学员推荐率达到35%,创业规模保持着每年翻番。尽管创业过程也曾艰难,但老罗以一种真实的存在证明了“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的赚钱是可能的,即使是在眼下的中国”。
  由于被外界定位为培训界的“娱乐明星”,老罗的学校还未开张就广受关注,被不怀好意地戏称为“上老罗英语是学英语和听相声两不误”。然而,那些真正上过老罗英语的学生却发现,这是一家办学严谨的学校,老罗也一直以一种“书生意气”的方式践行着看似最朴素的原则。
  老罗说:“我们除了不大,什么都是大公司的标准。”这些标准中,包括了在培训行业中“罕见地”为所有员工交纳五险一金、提供带薪年假;即使在公司财务最吃紧的时候,也给员工发放年底双薪;所有的办公软件全是正版;坚持不做假账;简化发放加班费的流程,“不能把属于员工正当权益的领加班费的过程,搞成很屈辱的填报各种申请表格,再请各部门领导签字的形式”。为了缓解客服人员的心理压力,老罗英语还专门辟出诸如“窝囊费”、“受气包”等名目的抚慰津贴。
  爱吹牛的老罗认为:自己只是有一点勇敢。然而在整个行业发展都不规范的时候,这点小小的勇敢却变成了“非常勇敢”。正如老罗所说,能够真正在商业的机构里坚持理想主义,比做一个教师、一个“愤青”、一个艺术家要难一万倍。
  在创业半年面临生源较少、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老罗一方面坚持用一节课1800~1 900元的全行业最高价吸引最好的英语老师加盟;另一方面,为了打开招生局面,又在平时班中推出了“一元钱试听8节课”的促销方案。“有时候承诺得越好,越容易被看成是骗子。我们每次的实际操作都面临着很大的成本风险。”老罗这样描述自己的境遇,“这一方案最终面临着三类群体:包括潜在的消费群体(真正的客户)、成心蹭课的学生(原来打算自学的人),以及抱着听相声娱乐一下的‘妖怪们’”。
  事实上,英语培训行业的营收状态一直都是寒暑假班赚钱,平时走读班亏钱。成心蹭课的学生一多,必然导致教师成本大幅上升。老罗跟合伙人商量后,决定既然不知道怎么防范,不如就磊落一点,为此还特地关照海报宣传在文本里注明:“蹭课的学生不是恶意的,欢迎来蹭课!”并要求老师们在第8次课结束前,着重讲一下自学阶段的重点,也因此,“一元钱试听8节课”的口碑效应非常好,老罗英语也在学生中被传为美谈。
  艰难时,老罗时常能找到一些励志名言来鼓励自己,按他的话说,这叫“给自己找一些‘精神鸦片’”。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曾说:“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所驱使的人,所挣的钱比纯粹以赚钱为目的的人赚的更多。”这也是老罗颇为欣赏的一句话。
  
  张立宪:一花一世界
  
  被誉为日本新一代“经营教父”的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认为,有知识、有理想、有市场成就、有道德情操、有社会责任感,将代表着新一代企业家的人文面貌。以此为标准,张立宪和他的《读库》似乎正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化身。他的成功恰恰出于其特立独行的创业方式和诚实面对本质的人生态度。
  作为2010年的年度出版人代表,这个以“老六”、“见招拆招”等别名为人所熟知的“文学中年”,5年来几乎以一人之力完成每一期系列丛书的策划、组稿、编稿,乃至设计、印刷、宣传等工作,并坚持不流俗,坚信自己的眼光,以打捞、保留普通人的故事、细节和表情为要务。在这个声色犬马的年代,老六越来越大的知名度证明了:小众也是可以畅销的。
  老六坚持认为“允许个人采取与集体不一样的态度,选择不一样的人生”,理由是:“我们一直高喊‘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整天钻在钱眼里,这样的人还能要吗?”于是一切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正如鲁迅曾说的那样:石在,火是不会灭的。
  早在创业之初,老六就坚持做《读库》的“三不”原则:不计成本、不惜篇幅、不留遗憾。老六说:“只有不计成本才能更好地实现商业。”有人认为《读库》是民间的《史记》,记述的都是“小历史”,老六则戏谑地回敬道:“如果一定要用‘小历史’这种说法,我们就站在小历史的立场上,向所谓的‘大历史’翻个白眼。”如此轻描淡写的背后,却是老六经年累月的精耕细作。《读库》开创了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图书品牌的奇迹。无论从内容、版式还是到装帧,都一丝不苟。他的存在令许多出版界同行汗颜。
  尽管《读库》的成功模式很另类,老六却告诫,不要总在意义上较劲,不要因为这种思考太多而忽略了现实的着力。“应该考虑的是细节的技术性,怎么来保证它,实现它。对我个人来说,走了很多的弯路才知道技术性细节的可贵。”目前,老六开设了读书博客,以此实现与“读库”迷的互动交流。而在最近一次“读库情报站”的书友活动中,他又请来了资深记者欧逸文,分享有关《纽约客》杂志的采写规范……这样的举动似乎已经超越了一本“自娱自乐”的刊物最初的边界,更是一种开放的交流与实验。
  这个喜欢跷起兰花指、被戏称为“京城男交际花”的资深媒体人,宣称自己喜欢的是“大狗能叫,小狗也能叫,富狗活得好,穷狗也活得好”的境界。他认 为每个编辑都像一个手工业作坊里的匠人,只要按照自己心目中的模样来打造一本书或者一本杂志,出来之后每个产品就都有自己的个性,也会有自己的人群。而他所做的,只是不断地求证产品的可行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六并不是一个“有想法没办法”的幻想型创业家,他对自己想法的实现始终心怀把握,并且即使在每期纠结于实现的各种困难之中,仍然时时感受着实现自我的幸福感。
  
  张跃:主要工作是消灭我的企业
  
  曾经有这样一个假设,倘若远大空调创始人张跃能够低头昧心地去做这样几件事情:给客户回扣、欺骗消费者、贿赂官员、苛刻员工、盲目扩张、上市圈钱、污染环境、增加能耗……远大的“大”绝对就不只是今天这个规模。
  张跃却说:“简单追求规模和效率是愚蠢的。”那么,张跃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在财经作家张小平眼中,远大之所以拒绝“长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张跃的“洁癖症”:张跃对行业潜规则深恶痛绝;在对待政府关系上,表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冷漠,坚持对“道德经营”价值观的坚守超越了对企业财务指标增长的追求;坚持“不合资、不上市、不借债”,让这家企业错失了借助资本市场迅速做大做强的机会;放弃获利最为丰厚的传统空调领域,坚持集中力量精耕细作……
  表面看起来,张跃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说:“我现在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消灭我的企业、消灭我的空调。”一方面,在中国企业家中,他是为数不多购买私人飞机的企业家;另一方面,他却坚持远大要为国家多创造税收;多增加就业机会,并为其员工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就业环境;对客户负责,和客户达成双赢;对环境负责、尽可能少地造成污染……如此…悖论的企业生涯为何还能延续?这貌似是一个奇迹。
  去过远大城的人都误以为它是一家公园或博物馆。这里的员工收入远远高出其他企业,吃住全是免费供应,蔬菜自己种且不施农药,过年过节过生日有礼物馈赠,不出厂区也能找到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健身房等休闲场所,其内部消费一律实行无人售卖制。张跃说:“我们二十几年来没有裁过人。你招一个人,就要对他负责。”此外,远大一直坚持“七不一没有”的道德底线:不污染环境、不剽窃技术、不蒙骗客户、不恶性竞争、不搞三角债、不偷税、不行贿,没有昧良心行为。
  回应质疑,张跃坦言自己是一个绝对的享受主义者——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的“奢侈”,但也表示自己从不单纯地做商业。而一旦意识到在追求物质和财富方面,任何事情都做得成,他的思想一下子反而被改变了。“我开始觉得如果在一个社会内,创造财富已经不再是困难的事情,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应该可以做一些更重要和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做这些事情应该完全从内心的感受出发。”
其他文献
在商业环境中,当人们谈及艺术,往往会觉得离自己相当遥远:要么认为那些高深晦涩的艺术创作只属于少数极富创造力的天才;要么觉得艺术家都是些不靠谱的人,只有科学与理性才能真正对这个世界产生贡献。  这些观点都经不起推敲。  其实任何领域都会在某些时刻遇到一些任务,没有清晰的蓝图和既定模式可遵循,需要去创造一些全新的方法,这个过程或多或少都会带入艺术创作的原则。尤其是在21世纪的商业社会,管理者常常需要在
期刊
尽管人们试图消除偏见和歧视,但女性的才华还是经常被低估。女性高管如何去发现、探索那个“最好的自己”?    在公司最高管理层的行列里,我们很少见到女性。女性——以及那些专门训练她们的人——在商业中面临着特殊的挑战,重重障碍通常是无形的。  作为一名高管教练,马瑰丽(MargaretD’Onofrio)认为,“多数机构都建立了一系列的领导资格认证,这些资格认证是男女都可以获得的。但这里存在一个自然因
期刊
酷我音乐这个一度让同行们认为很“傻”的公司,从创业之初就坚持正版化和一切围绕用户体验的经营理念,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并成功推出了一款“用户黏度最高”,的音乐软件。    案例背景  2005年,雷鸣和怀奇这两个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回国,创办了从事在线音乐服务的酷我科技。从创立之初,酷我就坚持正版化理念及一切围绕用户体验的经营思路。2007年酷我推出酷我音乐盒,不到4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从
期刊
如何走出消费惯性的误区?不妨给行为加入许多微小的决策点(decision poi nt)。它能让人们停下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改善自我控制能力。    曾几何时,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网购控。从孩子的袜子到榨汁机,再到化妆棉,都是我在淘宝上淘来的战利品。后来我慢慢意识到网购成瘾的不良后果——先不说每月信用卡的账单经常超出意料,在网购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令我痛心。我会因为想买一条围巾而逛了服装的所有分类,说不
期刊
民国时期关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内工业尚在其次,这决定了南洋烟草与英美烟草竞争中的悲剧命运。    美国历史学家高家龙(Sherman Cochran)在《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1890~1930》开篇即称:“同不断扩展中的跨国大公司进行竞争是可能的吗?任何组织,甚至观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能否限制总部设在西方和日本的跨国大公司的发展?”这个问题孜在全球化如火如荼,资本并购
期刊
要素品牌前景光明    《中欧商业评论》(CBP):自从“Intel Inside”取得巨大成功后,很多供应商都开始模仿,希望能改变自身产品无人知晓、很容易被替代的处境。不过,要素品牌是一个复杂的品牌概念,涉及多层次营销。想要更好地推行要素品牌战略,需要具备哪些主要条件?  弗沃德:鉴于品牌概念始终要与企业策略保持一致,公司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战略方向及营销理念,同时还要对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有透彻
期刊
我有幸这一生在最后的日子里还能继续推进残友,它没有大到我无能为力的样子。所有创新我都走在最前面。当一切全部推完了,企业就完全去掉我的影子。如果最后大家还能说,“你只要活着就是一杆旗,只要活着就是一根定海神针”,我就心怀感恩。  高福利国家把残疾人照顾得好得不得了,发展中国家做得没有那么好,但无论好与不好,谁也解决不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级需求
期刊
联邦体制的企业就像在中央组织之下的许多村落。其中有阿波罗型的人在寻求安全感和秩序;有雅典娜型的人在一起解决问题;也会存在狄俄尼索斯式的技术人员与专业人员。所有的人都需要一个宙斯型人才来领导,给他们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丰饶的经济土壤中,个人主义会茁壮成长起来。阿波罗式组织必须往后退让,也必须找出一些设计与经营组织的方法,不但要让其他的“神”在组织中占据优势,而且要鼓舞阿波罗换上一张通达人情的笑
期刊
纽约大学教授努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因为2006年预言了美国次贷危机而声名鹊起,此后又在2008年准确预言了投资银行的倾覆,人送封号“末日博士”。《末日博士鲁比尼的金融预言》会让你发现,鲁比尼的神奇预言能力,终究还是来自于对历史的透彻理解,而非那些奇形怪状的数学模型。  鲁比尼拥有过人的逻辑分析和推演能力,对于本次金融危机的碎片化、雾里看花般的观点和模糊概念,在这本书中得
期刊
19世纪的哲学家托马斯·克莱尔说过:“人是为信念而活,而不是为了辩论和争执很多事情。”一旦做出决定,人生便变得非常简单。你不用再去想某些问题,只需要去做,而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辩论,或者争执问题的可能性。同理,一个公司需要知道自己代表了什么,需要不可妥协的标准底线,需要能够说:“我们不接受违背我们标准的工作,因为那不是我们。”  让公司的每个人都明白“我是谁”不是一件小事,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是明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