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科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nydbw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班额大的情况下,还有时间和能力让幼儿成为日常科学操作活动的主人吗?根据实践研究,只要在材料的投放上做好文章,做详文章,我们完全有能力提供幼儿丰富适宜的操作材料,那就是教师如何利用幼儿同家长等有利搜索挖掘潜力,提供材料,使材料在幼儿科学操作活动中起到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
  
  一、科学投放材料凸显区域功能
  
  1、材料应科学有趣
  任何一种材料都应与某一个主要的科学现象有关,使用这一材料应能揭示有关的科学原理。如提供各种积木,让幼儿搭不同倾斜度的斜坡,并提供不同质地斜坡面。幼儿通过操作,发现玩具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坡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坡面的质地有关,从而揭示了倾斜度与速度,速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有趣的材料是对学习的最好刺激。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首先要考虑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因为科学与趣味两者是互补关系,如果材料只具有科学因素,幼儿不易进入其中,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趣味,它又失去了科学发现的真正作用。如:让幼儿了解弹性时可投放橡皮筋、海绵、弹簧或弹簧秤、弹性小球等,了解多种镜子及其特性时可提供平面镜、凹凸镜、三棱镜等,了解水的特性时可投放吹泡泡、闸门关水等,这些材料提供方便,幼儿能自由探索,也可在父母的帮助下探索。又如大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电池,了解了常用电池的功用,于是为中班幼儿准备了各种电动小玩具,让幼儿尝试安装,幼儿不仅掌握了不同的装填形式,而且还发现玩具的声音大小、速度快慢、动与不动不仅与电池的装填方法有关,还与电池的新旧有很大的关系。
  2、材料应具有探索的空间
  既然是让幼儿在发现中学习,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就不必是完美的。幼儿有时就是通过半成品材料观察到许多的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懂得这些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的。如我同科学操作区有一个“会翻滚的小桶”材料,起初,幼儿只感到弹子从最上面的小桶里会一路翻滚到下而几个小桶里,非常有趣,但“小桶为什么会翻滚”的原因则始终没人发现。在与父母的共同探索中幼儿发现了小桶翻滚不到位的原因在小桶的内部结构上,他们最终知道了小桶翻滚的原理。
  3、主、辅材料应合理搭配
  为幼儿提供材料时,应考虑主、辅材料搭配,主材料基本保持不变。幼儿在不断操作摆弄材料中,会发现一些现象,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教师不能只简单地给予解答,而是通过不断增添辅助材料让幼儿自己探索,设法寻找最终的答案。在小实验“不塌的纸桥”中,教师提供了不同厚薄、折叠成不同形状的纸张,让幼儿用纸与积木配合搭成一座桥,并往“桥”上放物品,比较哪种纸桥抗塌的力最大。纸自始至终是主材料,而一些积木、书本等是辅材料,幼儿不停地更换主辅材料,知道了纸的厚薄、折叠形状与所放物品多少之间的关系。正因这些材料及其蕴含的科学现象使幼儿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总之,在开放性科学区域内投放的材料首先应考虑安全性,其次应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一些与季节相适宜且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决定材料投放的种类、数量及顺序,对科学性较强但趣味不是很足的材料,应放在需父母配合的区域,在活动中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共同探索,寻找原理,获得成功。
  
  二、多方准备材料保证人手一份
  
  为使幼儿在日常科学活动中具有相对丰富的操作材料,在每学期确定主题活动后,根据科学活动的内容列出所需操作材料的名称、规格以及数量,在开学家长会上与家长共同研讨共同挖掘,为家长提供操作材料提供可能。
  教师除根据活动需求准备操作材料外,在日常生活中可在班中设立分类百宝箱,其中可有幼儿在家中玩得已无兴趣的电动玩具、吹泡泡、变形金刚、磁铁、各种藤制品、塑料制品等等,家中更新下来的时钟、电筒等,为幼儿的操作活动提供可能。
  同时同内可设立材料分类室,对在专门的科学活动中或在科学操作区内幼儿用过已无兴趣的材料分门别类放在材料分类室,要求既要按年龄特点又要按材料特点,为下一批教师、幼儿使用提供丰富、实用的操作材料,力求做到在操作活动时保证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三、建立操作规则给予充分机会
  
  大家知道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必须符合充足、合适、有趣三条原则,否则活动中就会出现争抢现象,由此带来材料的破损。但这“充足”两字有时能满足,可有时确有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班中建立良好的操作常规。一是当材料十分充足时,幼儿可自由选择材料操作,但在选择其他材料时应将原材料归位放好;可以在不损坏材料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各种材料的操作方法,或寻找一种材料的多种操作方法。但当材料比较充足时,也就是每人一份不够时,可尝试幼儿两人或三人合作玩,但这里的规则是必须每人进行操作探索,可有不同的操作结果和不同意见,等待集体验证。当材料实在稀少时,可采用小组结伴,共同探究,如在幼儿探索三棱镜的活动,我自己和家长共同做了六个,把幼儿分成六组,每组再分成两部分,一部门在窗台外面走动,一部分在室内尝试用三棱镜观察窗台外幼儿,等会儿交换体验,这种分组交换、轮流操作探索的规则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又给予了每位幼儿与材料互动对话的机会。
  
  四、表述操作材料激发探索欲望
  
  幼儿对科学的体验是以感知为基础的,教师要允许幼儿在反复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以科学现象进行语言概括,鼓励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结果,而不要替他们说出他们能够说出的初步结论。同时应创设和谐宽松的操作氛围,让幼儿感到宽松、自由。
  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操作,尝试用语言描述材料的表面特征到描述材料的动态过程,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表述操作材料的过程。教师首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启发幼儿讲讲在操作中看到的现象。进而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和表述能力。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探索科学教育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在本着《科学》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科学实验活动探索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创新性,精心选择与设计,相继开展了“空降鸡蛋”、“纸船载币、纸桥载重、纸箱载压”、“空气动力火箭车”和“塑料瓶走钢丝” 等活动,就以上的实验活动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实验活动的创新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活动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全体参与为主要形
我正和小伙伴踢着足球呢,  妈妈喊道:“该回家看书了!”  唉,我好想再玩一会儿啊!  不过,在《恐龙世界》里,  我可以见到各种恐龙呢!  我正随着恐龙奔跑呢,  爸爸说道:“睡觉时间到了!”  唉,我好想在恐龙世界里再逛(guàng)逛!  不过,今晚的梦中,  说不定我会变成一只翼(yì)龙呢!  我正做着美夢呢,  闹钟响了,该起床去上舞蹈(wǔ dǎo)课了。  唉,我好想不去跳舞啊! 
我的梦想是生活在童话王国里。因为生活在童话王国里,就可以听物品说话,可以看到很多神奇的东西。  我的梦想是永远不写作业。如果不用写作业,我每天的时间都可以用来看动画片,每天都有时间去商场玩……  我的第三梦想是房间里有个水池,这样我每天洗漱(shù)就不用跑卫生间了。要是房间里有水池,而且里面流出来的全是冰可乐,那該多好啊!真希望我这些梦想一小时后就实现!
新年到了。这天,猪小弟像往常一样去找伙伴们玩。来到森林的空地上,他看見小伙伴们有的在用竹篾扎灯笼,有的在糊纸,有的在准备燃料,还有的在纸张上写写画画,就好奇地问:“伙伴们,你们在干什么呢?”  “我们在做孔明灯呢!”小牛头也不回地应道。  “孔明灯是什么东西呢?”  “孔明灯传说是孔明发明的,是一种能够飘浮在空中的纸灯笼。”小猴认真地解释说,“最初,孔明灯用来传送军事信号;后来,人们在正月十五乃至
犹太人怎样教孩子学习  ■佚文    犹太民族无疑是世界上了不起的民族之一,在培养儿童学习能力方面,有不少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他们给孩子灌输知识的重要性。犹太人的床头,都会放一个书柜,里面整齐地摆满书籍,如果把书柜放在床尾,就会被人认为对书的不敬,也是对生命的不敬。犹太教义规定,犹太人要重视学问如生命,要终生与知识为伴。他们重视学问是基于一个相当现实的认识:知识就是财富。  他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农村小学,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心理、家庭条件、好奇心比起大城市的孩子是天渊之别,良莠不齐。班主任要构建一个健康、团结、奋进、友爱、和谐的班集体,要投入真挚的爱,处处尊重、事事关心、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让师生心灵沟通,这样才能使班级健康地发展。因此,班级管理成功的法宝,是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班主任应以身作则,感化学生心灵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
[案例背景]    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往往是学生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产物。对于平时作业中的错误,有经验的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对于每个单元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老师往往容易忽视,而这些错题,又恰恰是学生对综合知识掌握不牢的体现。发现并利用好这些典型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更有帮助。于是,我在每次单元练习后的评讲试卷中,巧用错题进行改编,在复习阶段把这些
桃子算錯了吗
期刊
同学们知道吗?其他班的同学都在说我们班“闹鬼”呢!  今天上午,我还在睡懒觉呢,忽然接到表妹的电话。她是隔壁班的,我刚拿起电话,她就问:“听说你们班昨天傍晚闹鬼了,是吗?”  我吓了一跳,回答说:“哪有这回事,我怎么都没听说?”  表妹提示说:“我班上同学都在说呢,就是昨天下午第三節课的时候。”  “哦,我想起来了……”我话刚说到这里,表妹就很急地问:“怎么样?是不是想起来了?我班上的同学说,那个
男孩的童年比较特别——  常常调皮捣蛋,被妈妈追着唠(láo)叨;端着假冲锋枪,遥控着玩具坦克,嘴里还噼(pī)里啪啦;趴(pā)在地上研究蚂蚁、蚯(qiū)蚓(yǐn),弄得一身泥巴;期待着过节,又总担心有做不完的作業;上学时红领巾没戴,又被扣了分;端起爸爸的酒杯,说“让我喝一口”……  男孩的童年就是那么特别,又那么简单!  指导老师:李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