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机制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加深中欧经贸合作、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第一次中欧经贸对话不同的是,“务实”和“双赢”成为第二次中欧经贸对话的关键词。5月8日,中欧双方在“危机时期促进商业机会,通过贸易和投资开放刺激经济重振”的主题下,围绕贸易与投资等七项议题展开讨论,就加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对于中欧双方来说,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帮助各自经济尽早恢复。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国和欧盟加强合作对于全球携手应对金融危机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欧经贸面临考验
作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经贸近年来发展迅速,过去五年中连上三个台阶。2004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1月欧盟又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仍达到425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596,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然而,伴随全球需求的普遍下降,双边贸易从2008年后期开始受到影响。欧盟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至今,中欧贸易额已经连续四个月负增长,今年1月中国对欧盟出口首次出现下降,降幅为5%,同期欧盟对华出口则下降27%。与此同时,中欧经贸不时传来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包括欧盟对华纺织品出口的限制、对螺钉与螺栓出口的反倾销以及即将在本月进行的针对中国鞋类出口的“日落复审”等,使得中欧经贸面临严峻考验。
重申反对贸易保护
反对保护主义是本次会议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继4月初G20伦敦金融峰会后,中欧双方再次承诺,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共同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和欧盟维护市场开放的决心。同时鼓励双方企业在彼此现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平等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参与彼此的经济振兴计划,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欧盟驻华大使塞日·安博在本次对话开启前夕表示,平衡中欧贸易额需要增加欧盟对华出口额度,同时加大中国企业赴欧投资规模。此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拿出了三项具体举措,推动双方中小企业合作,建立定期对话机制,为中小企业合作搭建平台,帮助欧盟在中国设立中小企业中心,并计划于今年9月在中国广州举行第二次中欧中小企业政策对话。目前欧盟正着手在华设立的中小企业中心旨在为欧盟中小企业在华投资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熟悉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提供一个与中国企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方将会为该中心的设立提供积极的帮助。所有这些与美国带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形成了鲜明对比。
重申反对保护主义,对中欧来说意义重大。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任何一方滑向保护主义对双方的杀伤力都不容低估。另一方面,当前中欧都受到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抱团取暖”实属必要。此外,作为全球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中欧携手将有力遏制保护主义在全球蔓延。中欧双方同时承诺,将致力于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借重多边贸易体制约束保护主义。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是由中国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11月建议设立,并于2008年4月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启动的双边经贸磋商机制。作为目前中欧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最高级别对话机制,其宗旨在于解决中欧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中的矛盾。双方决定,对话每年举行一次,在中欧两地轮流举行。首次对话于2008年4月25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就贸易和投资合作、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和技术、消费者保护和产品安全、国际发展等五项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并就能源、知识产权、技术合作和贸易便利化等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作为中国和欧盟在经贸领域最高级别的定期磋商机制,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为双方化解分歧、密切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中方对欧方在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方面的行动表示关切,始终以积极的姿态,付诸切实的行动,不断推进问题的解决。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花样不断翻新,而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商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中方向欧方深入阐述了中方的立场。中方认为,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欧盟应当从政治决策的高度看到中国和欧盟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但都是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应该可以不一样。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调控方式,比如向金融机构注资和实行国有化等,实际上欧美应当从金融危机中认识到市场经济应该是有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和多元的。对此,欧方表示中国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方面正不断取得进展,欧盟将加强与中方的磋商,继续推进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多方合作优势互补
欧盟与中国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双方经济互补性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合体,欧盟在节能环保等领域拥有相当大的技术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欧盟在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问题上一直不肯放宽限制,使得双方的贸易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次对话会上,中方一再敦促欧盟应着眼长远,与中方一道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通过本次对话,双方将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同时,加强在高新技术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海关、交通等领域的合作。欧盟在新能源、建筑节能、废物处理等领域技术先进,而中国节能环保投资市场广阔。在能源方面双方此前已有较长期的合作,特别是在今年1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布鲁塞尔时签署了在北京建立中欧清洁能源中心的协议。在低碳经济方面,欧盟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中国在经历快速的经济增长后正在将视线转移到环境问题上来,目前进行的沿海产业转移和升级恰恰需要欧盟的技术和经验。中方希望欧方放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此,中欧同意在经贸高层对话机制下成立一个高新技术贸易工作组,具体深入地研究一些细节问题。
中欧经贸面临考验
作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经贸近年来发展迅速,过去五年中连上三个台阶。2004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1月欧盟又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第一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即使是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仍达到425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596,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然而,伴随全球需求的普遍下降,双边贸易从2008年后期开始受到影响。欧盟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至今,中欧贸易额已经连续四个月负增长,今年1月中国对欧盟出口首次出现下降,降幅为5%,同期欧盟对华出口则下降27%。与此同时,中欧经贸不时传来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包括欧盟对华纺织品出口的限制、对螺钉与螺栓出口的反倾销以及即将在本月进行的针对中国鞋类出口的“日落复审”等,使得中欧经贸面临严峻考验。
重申反对贸易保护
反对保护主义是本次会议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继4月初G20伦敦金融峰会后,中欧双方再次承诺,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共同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和欧盟维护市场开放的决心。同时鼓励双方企业在彼此现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平等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参与彼此的经济振兴计划,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欧盟驻华大使塞日·安博在本次对话开启前夕表示,平衡中欧贸易额需要增加欧盟对华出口额度,同时加大中国企业赴欧投资规模。此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拿出了三项具体举措,推动双方中小企业合作,建立定期对话机制,为中小企业合作搭建平台,帮助欧盟在中国设立中小企业中心,并计划于今年9月在中国广州举行第二次中欧中小企业政策对话。目前欧盟正着手在华设立的中小企业中心旨在为欧盟中小企业在华投资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熟悉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提供一个与中国企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方将会为该中心的设立提供积极的帮助。所有这些与美国带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形成了鲜明对比。
重申反对保护主义,对中欧来说意义重大。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任何一方滑向保护主义对双方的杀伤力都不容低估。另一方面,当前中欧都受到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抱团取暖”实属必要。此外,作为全球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中欧携手将有力遏制保护主义在全球蔓延。中欧双方同时承诺,将致力于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借重多边贸易体制约束保护主义。
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是由中国总理温家宝于2007年11月建议设立,并于2008年4月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启动的双边经贸磋商机制。作为目前中欧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最高级别对话机制,其宗旨在于解决中欧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中的矛盾。双方决定,对话每年举行一次,在中欧两地轮流举行。首次对话于2008年4月25日在北京举行,双方就贸易和投资合作、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和技术、消费者保护和产品安全、国际发展等五项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并就能源、知识产权、技术合作和贸易便利化等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作为中国和欧盟在经贸领域最高级别的定期磋商机制,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为双方化解分歧、密切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中方对欧方在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方面的行动表示关切,始终以积极的姿态,付诸切实的行动,不断推进问题的解决。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花样不断翻新,而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商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中方向欧方深入阐述了中方的立场。中方认为,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欧盟应当从政治决策的高度看到中国和欧盟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情况,但都是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应该可以不一样。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调控方式,比如向金融机构注资和实行国有化等,实际上欧美应当从金融危机中认识到市场经济应该是有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和多元的。对此,欧方表示中国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方面正不断取得进展,欧盟将加强与中方的磋商,继续推进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多方合作优势互补
欧盟与中国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双方经济互补性强。作为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合体,欧盟在节能环保等领域拥有相当大的技术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欧盟在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问题上一直不肯放宽限制,使得双方的贸易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本次对话会上,中方一再敦促欧盟应着眼长远,与中方一道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通过本次对话,双方将在能源和环境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同时,加强在高新技术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海关、交通等领域的合作。欧盟在新能源、建筑节能、废物处理等领域技术先进,而中国节能环保投资市场广阔。在能源方面双方此前已有较长期的合作,特别是在今年1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布鲁塞尔时签署了在北京建立中欧清洁能源中心的协议。在低碳经济方面,欧盟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中国在经历快速的经济增长后正在将视线转移到环境问题上来,目前进行的沿海产业转移和升级恰恰需要欧盟的技术和经验。中方希望欧方放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此,中欧同意在经贸高层对话机制下成立一个高新技术贸易工作组,具体深入地研究一些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