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并不是疯狂的控制,严密的掌控和精密的规划。只有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与教育情景发生有机联系的教育才是发展的教育。外在的钳制不能真正主宰一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正布克现象”, 营造余裕的学习心态,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态,从而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展示个性的条件和空间。
【关键词】布克现象;关爱;余裕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15-01
1奇妙的“布克现象”
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堂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可是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无论采取什么手段,他再也制作不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但是入狱之前,他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起初,布克把这种奇怪的现象归结为制作的环境。后来,越狱逃亡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精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这就是所谓的“布克现象”。再一次证明了雨果说的:“没有自由,便没有一切。”丧失了自由,也就丧失了精细与完美。布克现象说明了在过分指导和过分监督下,不可能有奇迹发生。有余裕才有创造。心境意乱,行动必定粗糙、机械,更无灵性可言。
2“正布克现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并不是疯狂的控制、严密的掌控和精密的规划。缺少绿色生态的教育注定不会走远。只有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与教育情景发生有机联系的教育才是发展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正布克现象”, 营造余裕的学习心态,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态,为学生提供一种充分发展潜能空间。
2.1多一点愉悦,少一些刻板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香,万物各成其美。教育就是为生命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教育只有回归生命才会真正起到“传道”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课程领域,对于学习心情的关注,不仅体现了一种人道,而且体现了一种教学的智慧,当心情的温度、色度、湿度合适的时候,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心境、心情,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用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不断满足人、顺应人、引导人和发展人。让学生心中多一点愉悦,多一些舒展,多一米阳光,多一缕和风,从而以最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多一点选择,少一些制约
现代教育应该是民主的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不要急于搭建知识的大厦,知识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过早过度的规范,对学生将是一种钳制、压迫。《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约30﹪的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中的推理之后,就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此种现象说明,如果给学生过分地强调严格化、程序化,学生直觉思维的开发就会受到阻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消失,这样只会让学生看到一具僵硬的数学逻辑外壳,以至于认为数学是死板的,枯燥乏味的,得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从而也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真正乐趣。教师应努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从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运用弹性化管理,不要过分追求课程的系统化,不要过分强调教学的模式化。
2.2多一点体验,少一些传授
第一,强调身体的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身体去切实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获得个性化的享受。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和促使学生成长的需要。第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资源。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教师要做到“四不”:凡是学生能提的问题不要由教师给;凡是学生能解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做;凡是学生能练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写;凡是学生能表述的问题不要由教师说。否则,就会失去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
2.3多一点余裕,少一些禁锢
有余裕才有创造,有余裕才有心灵的呼吸。有了心灵的呼吸,人生才会显得灵动有趣、兴然有味,洋溢生机,才有可能将身心调试到最佳的状态─和谐。处于这种身心和谐的状态之中,心静而神定,心灵而手巧,心敏而手精。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余裕的空间,余裕的生活,进而有一个余裕的心情。真正自由,才能让一个健全的头脑得以安静、充分、周密地思考;才能对自身、他人、世物有真实的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创造潜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为目的的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并不是疯狂的控制,严密的掌控和精密的规划,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与教育情景发生有机联系的教育才是发展的教育。而这一切能够发生的前提便是“自由和谐的心灵”。外在的钳制不能真正主宰一个人,创造出行动的精确与完美。
参考文献
[1]《教育的诗意》 2009.5. 《教书育人》.
[2]《重视课本习题挖掘,培养数学直觉思维》2009.3.《数学教学研究》.
[3]《对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常规教学关系的思考》2009.3.《数学教学研究》.
【关键词】布克现象;关爱;余裕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15-01
1奇妙的“布克现象”
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堂的刻板教规,被捕入狱。由于他是一名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可是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无论采取什么手段,他再也制作不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但是入狱之前,他能使钟表的误差低于1/100秒。起初,布克把这种奇怪的现象归结为制作的环境。后来,越狱逃亡日内瓦,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精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这就是所谓的“布克现象”。再一次证明了雨果说的:“没有自由,便没有一切。”丧失了自由,也就丧失了精细与完美。布克现象说明了在过分指导和过分监督下,不可能有奇迹发生。有余裕才有创造。心境意乱,行动必定粗糙、机械,更无灵性可言。
2“正布克现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并不是疯狂的控制、严密的掌控和精密的规划。缺少绿色生态的教育注定不会走远。只有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与教育情景发生有机联系的教育才是发展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正布克现象”, 营造余裕的学习心态,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态,为学生提供一种充分发展潜能空间。
2.1多一点愉悦,少一些刻板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香,万物各成其美。教育就是为生命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教育只有回归生命才会真正起到“传道”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课程领域,对于学习心情的关注,不仅体现了一种人道,而且体现了一种教学的智慧,当心情的温度、色度、湿度合适的时候,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心境、心情,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用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不断满足人、顺应人、引导人和发展人。让学生心中多一点愉悦,多一些舒展,多一米阳光,多一缕和风,从而以最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多一点选择,少一些制约
现代教育应该是民主的教育,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不要急于搭建知识的大厦,知识的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过早过度的规范,对学生将是一种钳制、压迫。《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约30﹪的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中的推理之后,就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此种现象说明,如果给学生过分地强调严格化、程序化,学生直觉思维的开发就会受到阻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消失,这样只会让学生看到一具僵硬的数学逻辑外壳,以至于认为数学是死板的,枯燥乏味的,得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从而也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真正乐趣。教师应努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从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运用巧妙的教学艺术,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运用弹性化管理,不要过分追求课程的系统化,不要过分强调教学的模式化。
2.2多一点体验,少一些传授
第一,强调身体的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身体去切实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获得个性化的享受。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和促使学生成长的需要。第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资源。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教师要做到“四不”:凡是学生能提的问题不要由教师给;凡是学生能解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做;凡是学生能练的问题不要由教师写;凡是学生能表述的问题不要由教师说。否则,就会失去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
2.3多一点余裕,少一些禁锢
有余裕才有创造,有余裕才有心灵的呼吸。有了心灵的呼吸,人生才会显得灵动有趣、兴然有味,洋溢生机,才有可能将身心调试到最佳的状态─和谐。处于这种身心和谐的状态之中,心静而神定,心灵而手巧,心敏而手精。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余裕的空间,余裕的生活,进而有一个余裕的心情。真正自由,才能让一个健全的头脑得以安静、充分、周密地思考;才能对自身、他人、世物有真实的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创造潜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为目的的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教育并不是疯狂的控制,严密的掌控和精密的规划,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与教育情景发生有机联系的教育才是发展的教育。而这一切能够发生的前提便是“自由和谐的心灵”。外在的钳制不能真正主宰一个人,创造出行动的精确与完美。
参考文献
[1]《教育的诗意》 2009.5. 《教书育人》.
[2]《重视课本习题挖掘,培养数学直觉思维》2009.3.《数学教学研究》.
[3]《对新课程理念与课堂常规教学关系的思考》2009.3.《数学教学研究》.